覺受和感受之區別

普巴紮西仁波切開示——選自《屠夫真言》

什麼是智慧?此不在於外表形態或口才言詞之中,智慧是調證自心而得到的證悟和覺受。對於覺受與感受,很多人分辨不清,造成很多過失。現在著重分析二者的區別。

譬如我說“蘋果”,你們心目中相應就會產生蘋果的形象,這就叫作感受,它屬於思惟的範疇。

在此基礎上,逐漸調整自相續而獲得一定的見解,雖然未能完全超越思惟,但是其中所含多數為智慧,此為覺受。

又如打坐中產生種種異乎尋常的心理體驗時,如果你完全被它所轉,就與凡夫的喜怒哀樂無異,只能說是感受。你若知其皆由自心習氣所現,本為虛幻無實,仍然安住于平靜狀態中修持,稱為覺受。

不長期精進修行的人,只具有感受但無法體會到覺受。因此,自己的所顯所感是否真實、是否具有智慧,要從內心對見解的認識作為標準來判斷,而不能單憑一些表像草率地下結論。

以前,晉美彭措仁波切曾經嚴肅地教誡眾弟子說:“現今在五明佛學院開始出現一些打大妄語者,所以必須清查一下。實在不能調正者,就要驅出學院。如有些人說:看見我的身上有麥彭仁波切,門措空行母的身上有益西措嘉佛母等等。要知道,麥彭仁波切示現涅槃至今將近一百年了,連我都沒有親自見過他老人家,更不用說你們一些青年人了。即使看到我的身上有一尊佛像,你又怎麼知道此像就是麥彭仁波切呢?有的說:因為他和學院裡供奉的麥彭仁波切瓷像很相像。但是你怎麼能把真正的麥彭仁波切和無情的瓷器混為一談呢?你們的信心還是要增加一點,請不要把麥彭仁波切看作無情之物一般。”

參照晉美彭措仁波切的這番話就能知道,修行者對於一些見到異相、親見本尊、獲得授記等等傳聞,不能輕易聽信,要從見解的角度細緻辨別真偽。在自己的修行中, 更要注意檢別邪正。

然而明白此理者甚少,有些人在練習一些功法時,只要自己身心稍微獲得一些“靈驗”,就覺得“此法不可思議。”有的追求體驗玄妙神秘的境界,視其為真實智慧。我曾問及某弟子:“你現在的修法如何?”他說:“感覺很不錯!”又問:“能否談一下禪修的見解?”他說:“挺舒服的。”好像在談“吃後感”一般。我就告訴他:“你這麼推崇感受,不如去當美食家得了。”

又有些修行者在禪修中被種種景象迷惑而誤入歧途,過於執著者甚至會精神失常。在修持殊勝密法如頓超時,有的很想見到光明壇城,就把顯現的光色臆造為佛像,在幻想中繪製幻象。此等過失皆因執著太強而生,因偏重感受或顯現而忘記了調證自心所得到的智慧之見才是修行的目標。

在《大圓勝慧》中為了辨別修行境界的真偽而歸納了三類現象:災難魔之現象、功力增減現象、不變秘密現象。在邪魔加持下也能呈現各種本尊佛菩薩像,此時修行者若不具備見解就很容易上當受騙,為魔所使。
若已調伏自心的分別,對見解的認識很穩固,即使呈現在自己面前的全是魔鬼,也會感到與佛菩薩無異。所以,僅依感受現分來作辨別取捨是不合理的。

譬如在顯教中很少宣說忿怒本尊之理,倘若乍見大威德等忿怒本尊時,一個顯宗行者可能會反感甚至恐懼,此時會把他當作佛還是魔呢?

法相為 大威德金剛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