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滅除誤跨之罪

[咒輪]【滅誤跨之罪】此咒置經書中,可免誤跨之罪。可印成書籤或下載至手機裡

滅除誤跨之罪-1.jpg

經書、佛像都是佛的化身,是必須恭敬的,但是如果把佛經收藏在手機里隨身攜帶,使用手機時就難免有不恭敬之處,收藏此咒輪可以為我們免除相應罪。

免跨越罪障咒輪:「那滿薩曼達布達打南,阿則那打牙他布達如布南,嗡達雷索哈。」咒文26字,《文殊根本續》中所說,本咒放置在經書內,可滅除誤跨之罪。

咒文二十六字,放置在經書內,如此可以滅除誤跨之罪,文殊根本續中所說。

以上這個符咒是由二十六個字母形式表現的。今天已不多見。此咒的力量僅將懸掛於房間高處,即可消除一切眾生或孩子無意時踩,邁,摔,打,佛像,經書,唐卡等之罪業。經典中記載,此咒是由一位名叫蔣揚念扎的人去印度時帶回藏地的。這是眾生的福報因緣,能得此殊勝加持。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對經書褻瀆不敬會迅速消耗福報

佛經是如來的大法,一切天龍八部都要領受奉行,與普通書籍根本不同,就如皇帝的敕命與普通文牒不同。所以對經書褻瀆不敬,就會迅速消耗福報,後果極為嚴重。

一、真實義

雖於正法四句以上應離不敬,又應斷除一切不敬,謂抵押經卷,貿為貨物,置禿土地[ 禿土地:沒有生長草木的土地。]灰塵險處,鞋襪並持及跨越等。應起恭敬,等如法寶。(《菩提道次第廣論》)

對於正法,即使是四句以上的句義,都應當遠離不恭敬,而且對於正法的所依——經書,應當斷除一切不恭敬的行為,譬如,以經書作抵押、作為商品出賣,將經書放在地上或有灰塵、不安穩的地方,將經書與鞋襪一起持拿,以及跨越經書等。應對正法的句義與經書發起恭敬,如同對待法寶一般。

「等如法寶」:以教法而言,聽聞佛經的句義、讀誦經典等,必須如同世尊現前為我們說法一般,極為恭敬。從證法來說,當我們耳聞、目睹文字所組成的教法時,應當要像對待教法所詮示的道諦與滅諦的聖境界一般,內心極為恭敬。

大恩上師宣講《心性休息大車疏》時,著重強調恭敬經書。佛在世時,可以由佛親自開示取捨及解脫之道。佛涅槃後,色身隱沒,只有佛像與經書留存在世間,所以末世唯有依靠記錄佛語的經書來為我們開示取捨、解脫之道。若無經書,我們就如盲人一樣,不可能認識寂靜的利益、斷惑的方法。具體而言,依靠佛經,我們才知道生命不只是現前一世,還有無始的過去,無終的未來,而且生死流轉唯一是以業力推動,以善業將獲得安樂,以惡業將感得痛苦,只有行持十善,才能獲得後世增上生的安樂。若無佛經開示業果與三世,我們凡愚的眼光極為短淺,僅知今生而不知尚有無量生世,那麼此生就會如同旁生一般,只是為追求現世八法而虛度人生,造集無量罪業,完全是無意義的人生,所以佛經對我們恩德極大。

通過佛經,我們才能明了四諦十二緣起、世間與出世間的因果規律,由此方能發起出離心,如理取捨世出世間的因果,進而遮止生死之因——我執,斷除生死輪迴。否則,若無佛經指導,我們決定將繫縛在輪迴中,或以天道為究竟,或者雖想出離,卻不知從何處斷除生死的根源,而仍然在我執當中,無法解脫。

又因見聞大乘經典,我們才知道要發菩提心、行持六度四攝,由聞思串習空性的教法而解脫我執與法執。若無大乘經典引導,凡夫的心量極為狹小,完全是以自私自利為主,不可能發起為利有情而誓願成佛的大菩提心,不可能趣入六度四攝的菩薩行,更不可能遠離三輪二取的執著,所以大乘經典對我們恩德極大,遠遠勝過世間父母師長之恩德。而且大乘了義經典開示法界如來藏,使我們了知衣裡明珠本來具足,只是被客塵所遮蔽;人天六道本來不是自家,唯有法界才是歸宿。若無佛語指示,我們雖然本具如來藏也不會認識,仍會無端地枉受輪迴諸苦。

因此,如來之教典是真正出離苦海的慈航,照破黑暗的明燈,養育嬰兒的乳母。《金剛經》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說:「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佛也曾說:在末法時代,我將化作文字相來救度眾生。所以,佛經是三世如來的法身舍利,恭敬佛經應當如同恭敬佛陀一般。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佛法很難得以聽聞,佛在無量劫以前,為了尋求乃至一句一偈的佛法而捨棄身命、王位妻兒,歷盡百般苦行。所以佛經中的字字句句,都飽含了世尊無量劫來求法苦行所付出的心血,因此我們如果對經書輕慢、不恭敬,就會造下深重罪業。

或者從比喻上來說,我們都會很恭敬地對待世間具有功德的人,會請他坐在高處、坐在舒適乾淨的地方,不可能讓他坐在低處,或不安穩之處,而且不可能從他的身上跨越,也不會以不潔淨之物擦拭他的身體,更不會將他作為商品出賣。如今的經書正是佛陀化現的文字相,是如來的法身舍利,極為尊貴,所以若以經書作抵押、買賣,或者將它放在不乾淨、不安穩的地方,或者跨越等,決定不合情理,而且會造下輕慢法寶的彌天重罪。因此皈依法之後,想要獲得佛法的實益,首先必須從恭敬法寶作起,否則在法上不可能得到任何實益。

二、以公案說明不敬經書之過患

武功縣西邊有一座寺廟,寺中有毀壞廢棄的大藏經,康對山年少時,曾經和五位同學在寺內讀書,當時正值隆冬天寒,四人用廢經燒火取暖,一人用以燒洗臉水,康對山心中雖然責怪他們不敬經書的行為,但卻不敢說出來。當天晚上,康對山夢見三位官員開堂,怒斥責燒書之人,判燒經取暖的四人全家滅盡,判燒水洗臉的人考試不中,又指責康對山說:「你為何不勸阻他們?」康說:「我心知他們做法不對,但我年幼不敢說。」官員說:「一句話勸解,可免去五人的罪孽,現在姑且不追究你的過失。」康對山醒後,就將此事記在書本後面,不到幾年,燒經取曖的四人全家得瘟疫而死,以經書燒水洗臉的書生多次考試不中,最後以教童生而告終。

佛經遠遠勝過世間一切書籍,能給予眾生福德智慧,佛經中的一字一句,都具有極大的功德利益。一切離苦得樂的方便、輪涅萬法的實相、修因證果的次第,都明文記載於佛經當中。公案中的人不但未對佛經恭敬頂戴,反而用佛經來燒火取暖、燒水洗臉,如此將會導致永世墮落地獄,在無量時中受苦。全家滅盡、窮困潦倒只不過是現世的果報,後世還須感受極為漫長痛苦的異熟果。

《感應篇註疏》中記載:

穎上的高天祐與兩位考生一同前往江寧應考,因為聽說雞鳴山的守源禪師極賦修持,他們就一起去拜訪。禪師說:「二位能考中,只有高君因為以《楞嚴經》作枕頭而考不中。」高天祐聽了很驚訝,良久才想起自己的行裝中有《楞嚴經》,睡覺時沒有取出而墊作枕頭。發榜時,高天祐果然沒有考中。

佛經是如來的大法,一切天龍八部都要領受奉行,與普通書籍根本不同,就如皇帝的敕命與普通文牒不同。所以對經書褻瀆不敬,就會迅速消耗福報,後果極為嚴重,高天祐就是因為枕經折福而失去了名位。

三、以古德傳記與語錄說明

傳說善知識金厄瓦,凡是見到有人手持經典過來,都要合掌起立,後來尊者年邁不能起身的時候,就恭敬慇勤地合掌。在金厄瓦尊者心中,經典並不是白紙黑字的普通書本,而是如來的化現,是開啟智慧的導師、養育慧命的母親,所以尊者見到有持經典來的人,就自然恭敬合掌。

又傳說阿底峽尊者到阿里時,有一位咒師不依從尊者聞法。有一次,阿底峽尊者看見一位記錄員用牙齒的污穢沾染經書,尊者於心不忍,就趕緊對他說:「可憐可憐,不可以!不可以!」咒師因此對尊者生起了信心,而依止尊者聞法。

霞惹瓦尊者也說:「我們對法的戲耍真是無所不作[指學法者對佛法輕慢、不恭敬的心態與行為],但是不恭敬法與法師,正是毀壞智慧的原因。現在我們這樣愚痴矇昧已經足夠了,不要再造作集聚愚痴的業因,如果再增上愚痴,那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宣化上人開示:恭敬讀經

我們研究佛法的人,對於安放經書的常識應該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無論是哪一部,我們應該看著這一切經典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看著這一切經典比任何珍寶更重要。《金剛經》上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所以經典是佛的法身所在處。助印經典、閱讀經書、恭敬經書,皆可啟發無限的智慧;但若對經書不恭敬,也能令人墮落不如意處。安置經書所應注意事項,略說如下:

佛經是法寶,為眾生離苦的指南,應尊重恭敬,若有破損,應速修補,不可燒燬或丟棄。經典所在之處皆有龍天護佑,若任其損壞廢置,罪過無量。

佛經要放在其它書籍的上面。舉凡經、律、論其放置層次,由上而下依次為:原文經典、經典批註、一般佛學書籍、聖賢的言論、教化性書籍、一般書籍。

經書上不可塗寫,不得一邊談說雜話、吃東西,一邊看經書。

經書應恭敬放於清淨高處,不可隨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矮桌几上,及不淨處。

如手捧或裝於口袋攜持時,不得低於腰部,不可挾腋下。

不可在看經的桌面上,擺置雜物,或躺著看經書,更不可以污手觸經。

不得口吹經上灰塵,應以專用淨布拭去。

書房和睡房若是同一間(限單身淨房),睡覺時應用乾淨的布將經書蓋好,且要安置在頭的那一邊。

不可在經典所在的地方,有種種污穢行為。

中斷不看時,應夾放紙條做記號。不可折頁、折角,或經書面朝下,作「人」字形擱置。

看經應專心,若有雜念,應先合上經典,淨念後,再閱讀。

若無暇閱讀,應轉送他人,廣為流通。

不可在洗手間內看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