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開示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建立道場,目的是要成就大家的道業,這是殊勝功德。這個目的要能達到,就是道場的興旺殊勝。如何能夠達到?這就特別強調教學。佛法是教育,這是它的本質,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就開始教學。最早在鹿野苑,學生只有憍陳如等五人。綜觀世尊的一生,四十九年教學,天天教學。
也許有同修問,這是著重在解門,殊不知解門就是行門,解行是一不是二。清涼大師將《華嚴經》分為四科:信、解、行、證,四就是一,一就是四。《華嚴經》給我們提供一個大原則、大前提,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佛法非宗教、非哲學;哲學講多元,不是一元,一元不是多元,一元跟多元是對立的;佛法一元就是多元,多元就是一元,所以佛法不是哲學。
怎麼行在解中?你理解了,你的觀念就轉變,轉變就是行。你的生活行為,生活享受,決定生起大變化。沒有覺悟之前,我們的生活苦惱;覺悟之後,生活自在快樂。沒有覺悟的時候,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覺悟之後,能夠隨順外緣,能夠隨順佛的教誨,隨順一切眾生的生活方式,不再執著了,所以得自在。
佛法是清淨法,心地沒有憂慮、牽掛、是非、人我。如果還有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你的心永遠不得清淨。染污的心就是輪迴心,無論造作什麼都叫輪迴業,誦經、唸佛、拜佛都是輪迴業,出不了輪迴。你修一切善業,你在三善道受報;造不善業,在三惡道受報。作法師講經說法也是輪迴業,廣度眾生,還是三界有漏福報。如果是菩提心,一切作為皆是淨業,都是菩薩行。《華嚴經》五十三參,勝熱婆羅門,愚痴;甘露火王,脾氣很大,動不動就殺人;伐蘇蜜多女,妓女。這三個人造的業:貪瞋痴、殺盜淫,他們是淨業,是如來化身。《華嚴經》講「事事無礙」,我們這才明白過來了,菩提心造一切業,都是菩薩業;輪迴心造一切業,都是輪迴業。
由此可知,破迷開悟重要!悟了的人,心地清淨,種種造作不是為自己,為度眾生,那是度眾生的一種手段,一種善巧方便。眾生的根性非常複雜,有些人用善的方法度,有些人要用惡的方法度。他很惡,你比他還惡,他就服你了,就聽你的了。所以菩薩度眾生的方法無量無邊,我們凡夫怎麼知道?凡夫是在分別執著裡頭講善惡;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樣樣事都是善事,殺盜淫妄也是善事。那是他們的境界,我們不行,我們今天要是造作,就得下地獄。
為什麼?我們心不清淨,還有分別執著,你造惡業就墮地獄,造善業就升天堂。如果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造一切善惡都是一真法界,造善不會到三善道,造惡也不會到三惡道。為什麼?他沒有那個心,一切唯心造,沒有這個念頭,所以叫做淨業。
普賢十願第一願「禮敬諸佛」,貢高我慢是根本煩惱,大乘經上講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慢是根本煩惱,自以為是。所以我常常勸勉同修,要想功夫得力,從哪裡做起?把對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放下,有控制人事物這個念頭,是迷惑;有操縱人事物的行為,造業。起惑造業,後頭果報就現前。這個念頭是無始劫的習氣,人人都有,我們現在學佛才搞清楚這是錯誤的,生生世世不能出離輪迴,就是這個念頭害了。所以對於一切人事物,不再有控制的念頭,放下了,真正得大自在。
普賢十願第二個「稱讚如來」,如來是善。古人教我們「隱惡揚善」,看到人家的惡事絕口不提,別人講是非,我們把耳朵塞起來,不聽!看人家的善,聽人家的善,我們的心裡面充滿了純善,沒有惡。你要是天天聽是非,不就把自己的心地污染了?我們天天聽善,天天見善,你的善心增長。天天聽是非,看別人的過失,你的惡意惡念增長,與別人毫不相關,對自己關係太大了。斷惡修善,要從這個地方做起。
(節錄早餐開示——用菩提心唸唸造善業 檔名:20-14-09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