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北宋大文學家,史學家,大官員,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自己能有如此成就和官位,是祖上積德的原因。(曾國藩也說過類似的話)其實歐陽修只說對了一半。歐陽修的成就和地位除了他今生的努力外,更直接的是來自他此生以前多生的善惡行為和報應累積,也就是他多生(包括其今生)的作和受的累積。至於他為什麼能出生在歐陽家,成為他父母的兒子,成為他祖父母的孫子,或者說他祖父母父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有成就的富貴孫子兒子,則是他祖父母父母積德的結果。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家能有發達的好後代,決不可能!同樣,一個積善積德之家後代也必然會發達。一個人的未來或來生的趨勢服從三個規則:隨重,隨願,隨 習。隨重是最根本的,此時此生以前的善惡消受累積,重的先報。此外,願望和習慣也在起著輔助作用。這也正是《佛說阿彌陀經》中所說“不可以少福德因緣得生 彼國”的原因。一個生命來生轉生到什麼道中,轉生到什麼樣的家庭,一個家庭會有什麼樣的後代,這是福德業力場的因緣偶合的結果,當然,心願力也在發生非主 要的作用。
為什麼有人行善而此生未見明顯的善報,而惡人也並非此生即受到惡報?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對此有疑惑,許多人對此也有疑惑。這其中有兩個原因:1.對善惡的定義未弄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大體而言,殺生偷盜(非與而取)淫亂和假言妄語騙人,這些是惡,或者說順應自然的是善,否則是惡,所謂“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皆喜生懼死,好生謂之德,萬物得生謂之德。但要特別說明的是,所有的善惡中,無心之善最善,有心之惡最惡,行一點小善而念念不忘,乃至求報,此善小矣,所謂“上德不德,下德執德”也。梁武帝問達摩,我建廟供僧做那末多好事,有何功德?達摩回答:沒有功德!這裡除了達摩在把明心見性作為真功德外,梁武帝的著相行善,也是其沒有功德的原因。其實梁武帝的行善是有功德的,在那樣動亂的年代,能做48年的皇帝,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幾位的,當然他最後結果是被餓死的。又有善惡顛倒者,所謂官太清則無後,刻薄之人無福。要把善惡的定義說透徹,涉及到我們宇宙的來源和生命的起源問題,也就是佛教的 本體論即心性問題,這要把物理學,宇宙學,生物學,醫學及佛學的眾多內容都要扯進來了,不是這篇短文能說得了的了。2.因果報應是通三世六道的,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更確切的說是生命分段生死的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六道指的是輪回生命的六個大類別,即天人,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因果 報應是在這三世六道中顯現的。其實因果報應是當時即反報于作者的心性阿賴耶識中的,萬般將不去,只有業隨身,永遠跟著你,直到報應完。佛經上說:“現世現 報是有福的”,這是對的,欠了債,立即還掉,一身輕鬆,否則拖到將來還債能力很弱的時候去還,那痛苦就太大了。
關於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常有人說:我只相信人道和畜生(動物)道,不 相信什麼天人阿修羅餓鬼地獄。這很象固執的“山裡人”不信倫敦紐約的發達繁華,山裡人不信有比樹還粗的魚,海邊人不信有比魚還粗的樹,其實天堂地獄鬼神並不難見到,修道的人或是前生帶來天眼通的人很容易見到的,只是它本來並無奇特之處,不值得過分渲染而已。我們每個人都有無數的前生,恐怕都在這些道中待過,只是經過一個入胎之迷,忘了。
因果報應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有心觀察極易見到,作惡之人沒有好下場,心善之人終有善報,只是有些善惡表現實際是其前生帶來的,因而引起不解。另行善動機不純,或貌似行善,實是作惡的,也很多。從人的相上而言,善惡必然會引起相變,大善大惡會引起嚴重的變相,最易觀察的是氣色的表現,此外,生命氣場也在變化。一個善業大的人,他的面部和身體的各處皮膚都發出德性的光澤,他的周圍有強大的生命氣場,《周易·坤·文言》說: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而一個惡業重的人,他的光澤僅限於印堂一窄細條帶,其他處都是死肉,雖然血液細胞還活著,已經沒有生命氣場潤澤了,他的生命氣場也很小,你感覺不到他生命氣場的力量。當一個人完全死亡後,他的一切骨骼肉體都還在,而經絡不在了,生命氣場沒有了,看他的身體也會比原來小的多,其實若拿尺子量一下,並未縮小,就是因為氣場不在了。活著的人也是這樣,程度不 同而已。
因果報應有一點是要說明的,即善得善報,惡得惡報,不能互相抵消。例如一個人,他做了很多惡事,造了惡業,他手裡有錢或有能力,他想用通過行善來抵消過去的惡業,他做的善事是不可能抵消他的惡業的,他的惡業還要受惡報,他現在作的善業將會得到善報。有一點例外,即他對過去的作惡悔恨至極,真正的悔恨,這種悔恨指導他痛改前非,絕不再犯,從而行善,這種真正內心懺悔的力量可以消除或減輕他的惡業,而他的善業會有善報,與消除他過去的惡業了無關係。誠心念佛念咒能消減惡業,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極大惡業才必須受報,無法由懺悔來消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