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一定是涉及到生命,到生活中、到人性上來…
離開人性、離開生活,那不叫佛法,
離開人群、離開眾生,那就不是大乘佛法
────────────────────────────────────────────
…………
所以,如果你具足小乘根器,那證阿羅漢沒問題。
但是你的根器具備嗎? 你不要帶著業力、帶著逼迫,不是喔! 以逃避的心態來修行是沒用的,那會是是業力,越修越重…
那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來修行就不一樣的,你是真精進、真精進──自己會定功課、自己要求自己,是精進的!
那麼,大乘跟小乘的差別在哪裡呢?
小乘只看自己,具備因緣,我就努力…
然後證阿羅漢,啊爬得高高的…
人家說,師父啊,教教我吧!
──你們業障重,再見了、拜拜…
這個就是阿羅漢…
那大乘的菩薩行就不是這樣,他不但具足條件,爬上去了以後,他還想一想:那下面這一群要怎麼辦啊?
他會在上面待一段時間,看看要怎麼教下面這一群,這一群在業海裡生死浮沉的人要怎麼救他呀!?
現在,我在上面,他們要我救沒錯,可是要用魚鉤吊起來嗎? 還是用繩子下去把他撈起來呢?
總要想個辦法吧!
你放魚鉤下去,那鉤上來就完了,已經遍體鱗傷了…
你可能換個圈圈、換個籃子下去…
換個籃子啊? 那他一下子就把你打翻了…
換個網下去可以嗎? 還是要怎麼樣?
你就必須要思考這些問題了…
你要自己下去救啊,那一定滅頂,因為那些人一定把你拖下去…
因為──
眾生不知道他的方法是錯誤的,他就死拖著你…那你會被拖著走…
你有沒有那意志力可以扭轉他,將他拉上岸來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處!
所以這些菩薩們一面修行,就一面在實踐與眾生結緣…
他必須要慢慢的去了解眾生,才能夠架構一套完整的教化眾生的教學制度。
我們現代話叫教學制度,古代的話就叫做廣設方便,那個語言文字的差距是很大的。
廣設方便──就是
菩薩行裡有一套制度…
菩薩行和世間行善不一樣,菩薩行是以制度去令眾生增上,對於人生、人性與生命有所了解,然後慢慢的去摸索,這個叫發菩提心...
你要教眾生怎麼發菩提心,如何去探討人生、人性、生命,這一類的大學問。
我們在教各位的佛法也是這個法,一定要涉及到生命
到生活中
到人性上來…
假如離開人性、離開生活,那不叫佛法
佛法不是設在雲端的
佛法是在生活中用的!
假如離開人群、離開眾生,那就不是大乘佛法
所以,大乘佛法一定有很明確的組織跟制度,在啟迪眾生的靈性
我們的這一套教學系統,就是大乘的一個基本定義,
所以,我們講十信位就是在幫眾生架構這一套走向覺悟的目標
走向覺悟的境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