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
作者:堪布慈誠羅珠 發佈時間:2015-12-29 來源:慧燈之光二
加行的具體修法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外加行的修法;第二個階段是內加行的修法;第三個階段是破瓦法。
為什麼要分這三個階段呢?因為,如果沒有修外加行,就不能生起出離心,若無出離心,就不能修好其餘的修法,所以必須先講四個外加行;再分別講五個內加行;最後講破瓦的修法。
為什麼要修破瓦法呢?因為,如果我們在五加行還沒修好時就已離開人世,則需要把這一世和下一世的修行成果連接起來,否則就有這種可能:雖然這一生修得比較好,可是下一世卻不能繼續。比較有效的連接上一世和下一世的方法,就是破瓦法。當然,如果五加行修得非常成功,不修破瓦法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五加行修到中間,後面的還沒有來得及修就去世的話,就需要破瓦法,所以最後是破瓦的修法。
在外加行、內加行、破瓦法都修完後,就要修正行。正行的修法有很多種,不同教派有各自不同的正行修法。例如:寧瑪巴要修大圓滿,薩迦巴有道果的修法,格魯巴有喜金剛的修法,也有時輪金剛的修法等等。然而,五加行是所有教派共有的,無論是修寧瑪的正行,還是格魯的正行,都必須修五加行。雖然寧瑪、格魯、薩迦的加行修法,在名詞上有點不同,實際上其整體修法都是一致的。所有的教派都要求並強調修皈依、發心、金剛薩埵等五加行,所有的密法都是這樣,沒有一個例外。
前面也講過,加行是基礎的修法。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基礎修法沒有修好就修正行,是不會開悟的;如果自己的信心比較好,又與上師的加持相應,那麼在各方面因緣和合之後,即使沒有修加行也有可能開悟。然而,即使剛開始時是開悟了,但由於沒有加行的基礎,開悟的智慧往往不能保持很久,過一段時間就會逐漸淡化,最後便消失了。如果有加行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修行,那麼開悟以後就一定可以發展這個智慧,再也不會退失。所以,修加行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寧瑪巴的那些高僧大德一生中要修好幾遍五加行,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修很多次。那麼,如果只修加行不修正行,有沒有可能得解脫呢?這是有可能的!因為前面四個內加行修好後,就要修上師瑜伽——蓮花生大師的修法,而修好此法,命終之時就一定會往生到蓮師剎土,在其剎土中便可以繼續修行。在蓮師剎土和在娑婆世界修行是不一樣的。因為那兒是淨土,修行者煩惱很少,具足種種順緣,修行的速度非常快,成就也很快。由此可知,只修五加行而不修正行也能夠解脫;但除非是極利根的人,一般人絕不可能只修正行不修加行就可以解脫。所以,凡是想修行的人,必須要修加行,而且要從外加行開始。
一、修外加行的目的
為什麼不能直接從內加行開始修呢?前面也講過,要培養正知正見,即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就是在得到一種智慧之後,再用這種智慧的眼光去看人生,看世界。一個人的生命怎樣才有價值,一個人怎樣活才最有意義,輪迴、宇宙、解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有這些疑問只有在佛教裡才有正確的答案。我們必須要懂得這些,若缺少這些基礎知識,修行就沒有動力,修行若缺乏動力,就不會成功;反之,有了正知正見,修行就有了動力,在解脫、修法方面做任何事,就會非常主動,這樣才會有很大的收穫,所以一定要培養正知正見。怎樣培養呢?就是要瞭解輪迴的本來面目,只有這樣,才會有正知正見,才可以培養出離心。
講外加行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出離心,如果真正具備了出離心,就已經達到了目的;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一定要修外加行。修了一遍以後,就要看是否已經生起了出離心。若沒有,則還得修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生起為止。總之,沒有出離心之前,要反覆修煉,因為我們修加行不僅僅是形式,還要看自己的心相續有沒有真實與法相應。只有真正有了出離心後,才能停止修外加行,否則無論修多少遍都是需要的。
二、「出」、「離」之意義
出離心中「出」、「離」二字的內涵是什麼呢?
第一個字「出」,是指對輪迴生起厭煩、反感之心。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佛教徒從學佛開始,就不工作、不生活了呢?也不是這樣。生活、工作等還是需要的,但只能將這些作為臨時的生存方法,而不是生存的目的,我們不能為了掙錢而活著!
那我們生存的目的是什麼呢?
正如前面所講,人和旁生之間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最關鍵的差別,就是人有思維的能力,可以思前想後、反覆比較,然後選擇一條光明之路。旁生雖然也可以生存,甚至有些旁生的生存能力比人還強得多,可以在人類根本無法生存的環境中生活,但它們卻缺少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智慧。旁生沒有智慧,所以無法選擇一條光明的道路,而人類卻可以,這就是人類最大的優點。
人活著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要選擇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從輪迴裡尋找出路是最重要的。這並不代表從學佛開始就不工作了,工作當然要做,因為我們要在地球上生存。但這絕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種臨時的生存方法,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做的。我們的最終理想,是在輪迴中找到出路。
要想找到出路,就必須對輪迴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就不可能瞭解輪迴的真相,不懂得輪迴的過患 。如果不覺得輪迴是痛苦的,就不願意離開輪迴;不願意離開輪迴,就沒有出離心。若是這樣,則無論唸佛也好,做功德也好,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輪迴,都會成為輪迴之因。只為在輪迴中得到一些享受而求佛、拜佛……,將永遠不能脫離輪迴。所以,首先要對輪迴產生反感,這就是「出」字的意思。
第二個字「離」,是指希望從輪迴裡跳出去;但是,脫離輪迴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否則願望是無法實現的。所謂正確之法,就是希求解脫。希求解脫,就是「離」字的含義。
總之,「出」,就是對整個輪迴產生反感;「離」,就是在此基礎上希求解脫。
第一步,必須培養「出」和「離」,即做到這兩個字的含義。如果沒有做到,其他修法根本無法修成。在沒有出離心的基礎上接受灌頂、聽聞密法,都是沒有用的。因為缺少一種非常重要的、關鍵性的認識,沒有它就去求別的法意義不大。所以,我們首先不著急學別的知識,不著急修別的法,而是先要做到這兩個字的含義,下一步再安排其他修法。
三、如何培養出離心
以什麼方法修習出離心呢?就是要用外加行的修法。外加行共有四種修法,修習這四種法,就可以培養出離心。
(一)斷除對現世的貪慾心
外加行中,第一個修法是人身難得,第二個修法是死亡無常,通過這兩種修法,可以斷除對現世的貪慾心。怎麼斷除?通過它們,就能知道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得到以後也不是常住不滅的,而是瞬息萬變、變幻無常的,由此就開始真正明白人生的價值,真正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這時你會覺得:哎呀!這麼難得的一個人身,現在我卻得到了,如果我不去修行,僅僅為了滿足眼耳鼻舌身的需要,而去追求這些物質生活、追求這些世間圓滿,是很不值得的。當有了「很不值得」的念頭時,就可以斷除對現世的慾望。
(二)斷除對後世的貪慾心
希望下一世能夠再投生為人或者天人,就是對後世的貪慾。這些慾望怎麼斷除呢?可以依靠因果不虛和輪迴過患這兩種修法,來斷除對來世的慾望。下一世若要轉生,我們會去往何處?只會回到六道輪迴裡——地獄、餓鬼、旁生、人、阿修羅及天道,沒有第七條路。即使轉生到三善趣,其中的痛苦相對要小一些,但終究也是一個苦字。
當了知輪迴中沒有一個地方沒有痛苦之後,就會對後世的人天福報毫無興趣。並進一步知道,若這一世不修行,下一世不但要回到輪迴,而且很可能投生三惡道,那就更可怕了!由此,就會知道投生輪迴沒有任何意義。
由於佛教認為輪迴充滿了痛苦,有些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佛教是不是很消極?是不是很逃避?是不是很悲觀?其實,不管你覺得痛苦也好,不覺得痛苦也好,輪迴的本體就是這樣。無論你認為這是悲觀也好,消極也罷,現實就是這樣,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這是一個事實,並不是佛教的觀點。所以,這種修法不是悲觀,而是用理性的思維去瞭解輪迴的本質,從而由「悲觀」走向樂觀——解脫。它非但不是消極,而且是非常地積極。
世間人的一切所做所為,就是為了現世的一生——短暫的幾十年。而佛教不是這樣,他高瞻遠矚,不但為現世的快樂,也為生生世世的快樂;不只為一個人的幸福,而且也為所有人的幸福而奮鬥。這既非消極,也非逃避,而是勇敢地去面對未來將要面臨的痛苦,也就是用修行的方法來斷除輪迴痛苦,這怎麼會是消極、逃避呢?所以這些疑問是不合理的。
四、人身難得的具體修法
為什麼叫共同外加行呢?與誰共同?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四種修法和小乘的觀點是一樣的,不是大乘佛教不共的修法,而是大小乘所有佛教徒共同的觀點、共同的修法,所以叫做共同外加行。
共同外加行從人身難得開始。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首先講了人身是如何地難得。以前,我們既不知道人身是怎樣獲得的,也不知道以後能不能再得到人身,在這方面我們一無所知。但佛清楚地知道人身的來龍去脈,如果我們跟隨佛的教誨如理地思維,也可以比較清楚地瞭解到人身是怎樣地難得。
難得的人身,具足八閒暇、十圓滿。具十八暇滿的人身,是非常圓滿的人身。圓滿指的是什麼?它不是指世間名聲或金錢的圓滿,對修行人而言,十八種閒暇和圓滿具備了所有對修行有利的條件,這樣的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佛在經典裡講,眾生可分成四種——從光明走向黑暗;從黑暗走向黑暗;從黑暗走向光明和從光明走向光明。其中,人、天、非天三善趣叫做光明;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叫做黑暗。
從光明走向黑暗,是指這一世雖然為人,卻不好好珍惜人身,不修行反而造業,於是下一世就會墮落;或者是指這一世是天或非天,下一世卻墮入三涂;另外一種有情,是由黑暗走向黑暗,例如現在是旁生,下一世也是旁生,或者墮於餓鬼、地獄。從光明走向光明的眾生,是指現在是人或天人,下一世也是人或天人等。從黑暗走向光明的眾生,是指現在雖處於地獄、餓鬼或旁生道,下一世卻投生到天界或人間的眾生。
這四種眾生的數量有多少呢?佛曾將一點灰塵放在手指甲上做了一個比喻,他問弟子們: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灰塵多,還是手指甲上的灰塵多?弟子們回答說:當然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多。佛又告訴他們:由黑暗走向黑暗和由光明走向黑暗的眾生,就如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灰塵那麼多!而由黑暗去往光明和由光明去往光明的眾生,卻如手指甲上的灰塵那麼少!
從上面的比喻可知,走向光明的眾生數量是那麼少,而走向黑暗的眾生又是那麼多!就數目而言,前後兩類眾生有著如此之差別!所以,要得到這樣的人身非常不容易。
(一)從八無暇處思維難得
首先是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
1、地獄:如果墮落到地獄中,就根本沒有辦法、沒有機會修行。莫說修行,甚至連一聲佛的名號都聽不到。
2、餓鬼道:如果墮為餓鬼,就會在一生當中一直感受飢渴的痛苦;也會像地獄眾生一樣,很難聽到佛號,根本沒有修行的機會。
地獄眾生和餓鬼眾生因前世的業力,內心非常不自在,心裡經常會有貪心、嗔心、無明等煩惱,根本不會有修行的念頭。
3、旁生:旁生也是一樣,根本沒有修行和解脫的概念,所以不會有修行的機會。
如果此生沒有得到暇滿人身,就根本沒有辦法修行;然而這一世我們卻沒有墮落,因而有機會修法,這個機會是多麼來之不易啊!
《普賢上師言教》裡從四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地獄的景象:一是地獄的環境,二是地獄眾生的身體,三是地獄眾生的痛苦,四是地獄眾生壽命的長短。
具體修法時,當入座靜下來以後,就從這個四個角度去思維,然後會發現地獄的環境根本不是修行的環境。從地獄眾生的身體狀況、所受痛苦及其壽命,就可以知道他們日日夜夜沒有一分鐘不在感受劇烈的痛苦,長劫以來從不停歇。因為經常遭受痛苦的折磨,所以根本沒有修行的概念,也不懂什麼是修行。對於餓鬼和旁生,也要依照《普賢上師言教》所講的內容如理思維。這樣觀察後,就會深深體會到:我們這一世如果投生到地獄、餓鬼或旁生道,就根本沒有辦法修行。
4、邊地:無論在哪裡,凡是沒有佛教、沒有正知正見的地方,都叫做邊地。我們這一生雖然沒有投生到地獄、餓鬼或旁生道,但如果投生於邊地,則仍然沒有修行的機會。因為邊地中沒有三寶,也沒有佛法的存在,當然也就沒有修行的概念。
5、長壽天:六道輪迴可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個層次,長壽天是色界的一部分。往生到那裡的眾生,只有在剛剛投生的時候有思維,但在投生以後就沒有了思維。他的心非常平靜,不會有粗大的煩惱,同時也不會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等。他可以保持這種狀態很長時間,命終之時會對佛產生邪見,必定要隨著以前的業力墮落惡趣。所以,那裡的眾生也沒有修行的概念。如果我們這一世投生到長壽天,雖然不是惡趣,但同樣也無法修行。
6、邪見:有邪見的人不承認因果,不承認輪迴,不相信佛的存在和解脫的存在。如果我們這一世雖未投生到地獄、餓鬼、旁生、長壽天及邊地,但卻沒有正知正見,執持邪見的話,就跟地獄眾生一樣沒有修行機會。
7、佛不出世:釋迦佛出世的這一劫叫做賢劫,在賢劫中會有一千尊佛出世、轉法輪、度化眾生。然而,輪迴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很多大劫中根本無佛出世。在這些劫中,因為沒有佛,就沒有人轉法輪,若不轉法輪,眾生也同樣沒有解脫、行善的概念,就只管生活——吃穿住行,其他什麼也不管。
8、瘖啞:雖然瘖啞也包括不能講話的人,但主要是指頭腦遲鈍,理解和思維能力很差的智障之人。即便為瘖啞者傳講佛法,他們也無法正確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義理,當然就更談不上修行了,所以瘖啞者也無法享有修行的機會。
此生我們沒有變成這八種無暇眾生,可以說已經具備了八種閒暇,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在眾生福報比較淺薄的末法時代,就更不容易離開這八種無暇。那麼,今後我們要怎麼做呢?一定要珍惜這樣的人身,珍惜這個機會去修行。
以上介紹了八無暇。在講述這些內容的同時,其實也講了相應的修法。具體的修法是,在如理入座後,就要認真思維。思維的方法,在《普賢上師言教》裡講得比較清楚。比如說,先思維地獄的環境、地獄眾生的身體、痛苦和壽命的長短,再思維餓鬼及旁生的處境,之後是長壽天、邊地人等等,這樣一個一個地思維,最後就深深地體會到:世間有很多生命根本沒有辦法修行。現在我已經遠離這八種無暇,得到了修行的機會,這絕不是偶然的。得到這樣的機會,真可謂來之不易,千百萬劫難逢難遇,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認真修行。這就是八無暇的修法。
加行的修法都是一些思維,有些修法卻不是這樣。比如,禪宗修法時什麼思維都不能有,什麼念頭都不能起,所有的念頭都要放棄。這是另外一種修法,修加行時不能這樣做,一定要有思維。因為,開始時不思維就沒有辦法建立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就不能建立修行的基礎。所以,在加行的修法當中,思維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每天需要思維多久呢?每天兩座也好,四座也行,若做不到,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至於每個修法要修多長時間,這就需要我們往裡觀察自己的心,看有沒有達到它的標準。達到標準的時候,就可以暫停。例如:如果半個月能夠達到這個標準,就只修半個月也可以;如果總是達不到它的標準,即使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是需要的。所以,修法時間是不一定的,要視個人的情況而定。
這個修法要達到的標準是什麼呢?對一般的人來說,以前不覺得人身有這麼難得,沒有這樣的概念,但是自從學了人身難得後,通過修行深深體會到,得到這樣的人身是多麼不容易,正因為不易,就要去珍惜,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念頭:這樣一個人身是很難得到的,這次得到了,我絕不能讓它白白浪費掉,我一定要修行!要有這樣堅定不移的決心。這種決心,就是初步的修行標準。達到標準後,就可以修下一個修法;如果還沒有,就不忙繼續往下修,而要反反覆覆地思維人身難得。
我們可以安排每一個外加行修半個月,則整個外加行要修兩個月;或者每個外加行修一個月,這樣總共是四個月。時間長短,要看大家的實際情況。修多長時間是不一定的,因為有些人修得快些,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達到標準,有些人修了很久還是不行。但暫時可以這樣制定,因為還要修後面的五加行,所以一定要有時間的安排。如果沒有時間安排,一直這樣拖下去,就很難有修完的時候。最好是在修了一段時間以後,自己往內觀察,看有沒有資格修下一個修法。當有了上面講的決心之後,就可以換下一個修法——壽命無常;還沒有這種概念之前,就要反覆修持。加行,特別是外加行的修法不是很複雜,但是要切實做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然而,除非你不想解脫,否則一定要這樣入手。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脫離輪迴,但卻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現在講的這些是最基礎的修法,就是要從這裡開始,由淺入深,慢慢推進。雖然這些是基礎修法,比較簡單,後面的修法會比較複雜,但沒有這些簡單的基礎修法,修其他的法是沒有用的。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這些加行,覺得不值得修,不用聽一看就知道,或是根本不修,這樣都是不對的。如果加行前前的修法沒有修好,後後的修法也不會修好,這個很重要。
(二)從十種圓滿思維難得
八無暇,是修法的八種違緣,現在我們已經脫離了。而十圓滿,則是修法的十種增上緣,現在要觀察自己有沒有具備。
1、五種自圓滿
(1)得人身:人身我們都具備了;
(2)生中土:有佛法的地方叫做中土,現在我們遇到佛法,經常可以聽聞佛法,所以「生中土」也具備了;
(3)五根具足:這個條件也擁有了;
(4)業際不顛倒:要做到這點比較難。業際顛倒有粗細兩種分別:一生當中做屠夫、妓女等等,始終都是以造業作為謀生手段,這樣的人叫做業際顛倒,這是從粗大的方面講的;從細微的角度講,那些經常不修行,很懈怠散亂,對修法沒有任何興趣,經常喜歡造業的人也叫業際顛倒。這種人雖然不是屠夫、妓女,但是喜歡造業,不喜歡修行,不喜歡懺悔。我們是不是這樣的人,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只有自己內心才知道。如果是,就要改邪歸正。以前無論造了多少罪業,現在都有辦法清淨,主要是看以後能不能改正,如果能夠改正,哪怕是造了五無間罪的人也有可能解脫;如果不能斷惡遷善,繼續業際顛倒的話,就只會一直造業,這樣的結果,就沒有解脫的一天。所以,我們要往裡觀察,去檢點自己的一切心行:從小到大是怎麼過來的,以後要怎麼去做。這些是自己要去反思和安排的。
(5)信佛法。如果不信佛法,在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去聞法。現在我們每個人對佛法可以算是有信心,儘管深淺不一,但這個條件也算具備了。
以上五種自圓滿,是自身要具有的修行條件,這些我們基本上具備了。
2、五種他圓滿
外在的圓滿,也可以成為修行的條件。這些條件,叫五種他圓滿。
(1)如來出世:釋迦牟尼佛已經出世了;
(2)佛已說法:佛雖然已經出世,但是也有不說法的時候。比如,釋迦牟尼佛成道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沒有說法,沒有來得及轉法輪,如果一個人在此期間去世了,雖然以後佛陀轉了法輪,但是對這個人來說,就等於沒轉。現在不是這樣,佛陀也轉了法輪;
(3)佛法住世:佛法也有滅亡的時候。如果佛已出世,也轉了法輪,但佛法的傳承、修法都已經不存在了,則那時候的人還是沒有修行的機會。什麼叫佛法住世?佛的三藏十二部能不能代表佛法的存在?不能代表。為什麼呢?因 為,即 使 這些經典的法本存在,假設沒有人懂得它的內涵和修法,即法的傳承已經間斷了,那也是沒有用的。很多修法,特別是密法,非常講究傳承。傳承的意思,是指從佛轉法輪開始,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一個一個法流,也稱為法脈。傳承是不能間斷的,如果間斷了,佛法的很多加持力就無法繼續。所以,雖然經書還在,但若沒有口傳、沒有竅訣及傳承,也就等於佛法不存在了。現在卻不是這樣,不但有這些法本,而且包括修法的傳承、訣竅都還保存得比較完整,所以,這個條件也有了;
(4)入聖教:如果當地有佛教的傳承,但自己沒有去聽、去修,那也不會聞聽到佛法。現在有佛法的存在,而且我們不但有習慣,也有機會親自去聽法;
(5)善知識的攝受:自己看法本往往不能瞭解其中的真正含義,只能瞭解一些字面上的意思。如果前面四個條件都存在,但善知識卻沒有給我們傳法、灌頂,不攝受我們,我們也沒有辦法真正去修行。
這十種圓滿——五種自圓滿和五種他圓滿我們都具備了。
前面講的八種閒暇十種圓滿總共十八種暇滿都已集於一身——該脫離的脫離了,該具備的具備了,這樣的人身,就是像如意寶一樣的珍寶人身。如意寶是一種珠寶,它只能滿足物質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卻無法給人精神上的解脫,所以,實際上連如意寶也不如現在的人身。
但是,很多人雖然具足了這些條件,卻在不知不覺當中虛度了一生,把自己所有的生命、所有的閒暇和圓滿都投入到追求金錢、地位上面,為了這些外在的名利,而浪費了可貴的人身。如果能早知道它是那麼難得,很多人就不會如此白白地度過一生。若能明白依靠人身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解脫,可以從輪迴中找到出路,就會清楚地意識到,把這樣的珍寶人身全部投入在物質生活上,是多麼的不值得。接下來,他就會發揮人類獨具的一種特殊能力——修行,找尋解脫的出路。
這些修法的詳細內容,《普賢上師言教》已經講 得 很 多 了,書中為了更好地闡釋修法,又列舉了很多公案和故事,非常簡單易懂,大家可以參閱。
正式修行的時候,全部的詞句不一定要求背,但是要把修法的全部內容背下來——八個閒暇是什麼,十個圓滿是什麼,這些全部要記住。
打坐的時候要思維:如果我這世投生在地獄的話會怎樣,會不會有機會修行……這樣一一思維。之後,就會深深體會到,這次我已經得到一個非常非常難得的人身,這絕不是在無因無緣的情況下偶然得到的,這是有因有緣的。
(三)從暇滿人身所需因緣思維難得
這一世雖然已經得到這樣的暇滿人身,但下一生能不能再得呢?可以!如果下一世還想得到這樣的人身,就需要作到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持戒。此處所說的戒律,不一定是指出家人的戒律,居士的戒律也算。我們可以從居士五戒中挑選,持一條戒、二條戒、三條戒,或者四條、五條都行,而且要守持得很清淨。這是最根本的一個;
第二、行善。在持戒的基礎上,還要行善,如佈施、修行等等,要積累福德;
第三、發願。要時常祈禱:願我生生世世能夠得到暇滿人身!
如果有了這三種因緣,以後也有可能得到暇滿人身;如果三個條件中缺少一個,就無法得到。我們現在是自由的人,又遇到了佛法,要做到這三點不是那麼困難。但對其他眾生,比如旁生或者天人來說,要做這三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根本無法做到。所以,從獲得人身所需因緣的角度來看,暇滿人身也是非常難得的。
經書裡有一個比喻:有一座監獄,裡面有很多人在坐牢,監獄裡又黑又冷,囚於其中的人每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有一次機會出來曬太陽,之後還要回去。曬太陽時,坐牢的人如果不想辦法逃出去,其下場只有再度被關回牢中,別無他路。如果他利用這個機會,就可以想辦法逃出去,也有辦法不再坐牢。逃不逃得出去,想不想辦法,主動權都在他自己,如果不願意回去,就要想方設法逃離,如果不想辦法,曬了一、兩個小時太陽以後,他還會被再度關進監獄,長期承受囚禁之苦。
獲得暇滿人身的此生,就是我們從監獄裡面出來,在外面曬太陽的時候。我們要不要想辦法不再重入獄中,就要看自己的意願。如果不願想辦法也可以,沒有人勉強你一定要逃出去,但這樣的結果,就是還要再回到那個又黑又冷的監獄。此處的監獄,是指三惡趣,眾生流轉輪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惡趣裡感受無量痛苦,不得自在,好像蹲監獄一樣。黑暗象徵著無明,如果此生不修行,一旦墮落於惡趣,如地獄或旁生道,就根本沒有修行和解脫的概念,那時就只顧得上自己的生活,其他什麼都不懂,內心充滿了無明,充滿了黑暗。冷表示什麼意思呢?在三惡趣中,地獄眾生的痛苦可謂無量無邊、難以盡言;而餓鬼長時感受的飢渴之苦,旁生所受的互相殘殺之苦,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所以用「冷」來表示。
如果這一世不修行,我們就要回到陰冷黑暗的輪迴中去。這不是佛教的教條,也不是威脅、嚇唬,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一世不修行也可以(很多人不在乎這些,根本不修行),但是下場就是這樣;修行的話,就有辦法不再回到這個「監獄」,想不想辦法,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佛也告訴我們,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不可能依靠別人來救。這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佛也不需要嗎?佛是需要的,佛需要出世給我們傳法,但在佛陀講完法之後,下一步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佛也沒有辦法;如果努力,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和前途。所以,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裡,做不做是每個人的自由,不做就繼續輪迴!做就可以解脫!這是人身難得的修法。
這樣修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左右,如果修得認真,肯定會有體會、會有收穫,在此基礎上就可以修下一個修法。如果沒有體會,就不要著急往下修,修了也沒有用!希望各位能精進修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