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的《無常道歌》中有一偈頌:「若能觀想一切內外法,乃為指示壽命無常書,自然道歌雖然無邊際,僅以此歌奉獻忠心友。」如果能以智慧眼觀察內外諸法,就會發現所有的法都是為我們指示壽命無常的書籍,大自然的無常道歌無邊無際,無時不在演唱,對於智者來說,萬法無不顯為竅訣,都在演說無常、苦、空的道理。由此可見,佛法其實並不遙遠,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心前。觀察內外一切有為法,三有世間——輪迴世間的一切顯現法,無不在演說無常的道理。

 

觀察落日,每天晚上太陽都會落下去,由此知道自己的壽命逐漸趨於死亡;觀察浮雲,天上的雲很快會被風吹散;還有奔流的瀑布,不停地向下流淌,剎那剎那地失耗;閃電也只不過是在空中一閃而過,很快消失,比喻我們的身體很快就會滅亡;秋天到了花會衰敗,花瓣一瓣瓣落下,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流逝;身旁的這條河在不停地向前奔騰,比喻我們的生命沒有片刻存留,一直都在奔向死亡。

 

我們應把所見所聞的外部事物悉皆作為助緣,不論看到以及聽聞了什麼,都應向內反觀,思維無常的道理。同樣是在欣賞風景,作為修行人應就這些無常的景象體悟到人生無常;而世間人有一顆向外攀緣的心,向外攀緣顯現法,看到美景反而心生貪執。作為修行人,應把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全都與思維法義相結合,這樣做容易生起對無常的感觸和定解。

 

了知一切無常,就不應貪著現世享樂。可作如是觀想:我們從開始入胎時就沒有一剎那安住,唯一朝向後世奔跑;中間存活時,完全被衰老、疾病所牽引,唯一奔向死亡。故不應認為活著時不是去往後世,生命存活的當下就是在去往後世。如同從懸崖上摔落,沒落地之前都在奔向死亡,知道前面迎接自己的將是痛苦的死亡,在墜落的過程中就根本沒有什麼可歡喜的,世間的任何事物也沒什麼可值得貪戀的。

 

在《普賢警眾偈》中也說到過一個偈頌:「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如同水池之水流失,魚兒也只是暫短的存活,實際上是趨向死亡,存活本沒有任何安樂的自性可言。同樣,隨著時光流逝,人的生命日漸減少,越來越接近死亡。死亡一旦現前,我們仍未精進地行持善法,必將隨業風不斷漂泊,於輪迴大苦海中不能出離。

 

可以計算一下我們存活於世的時間。比如從出生開始到六十歲,六十年中除去飲食、睡眠和疾病,其餘能夠修法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五年。這是如何計算的呢?

 

比如一個人從三十歲到六十歲之間有三十年,如果每天修持三個小時,那修法的時間就是三十年的八分之一,僅有三年零九個月;城市中工作繁忙的人,如果能保證每天修法一個小時,那修法的時間就是三年的二十四分之一,僅為一年零三個月;如果是六十歲的老人,最多再活十年,每天修行兩個小時,那修法的時間就為十年的十二分之一,只有十個月;懈怠的老人如果一天只修一個小時,修法時間只有五個多月了。

 

不要等到老了再開始修行,那時就已經晚了。應該在年輕時候就開始修持,佛法甚深難懂,最好趁著年輕精力旺盛時就開始修習佛法。老年人剩下的時間已不多,更應該精進修行,能唸佛求往生也非常好。

 

如此稍加計算便可知,我們有生之年能修行的時間是很少的,幾乎沒有閒暇修法。不要以為自己還有幾十年時間修行,我們在迅速地趨向死亡。對於今生的一切都不要貪戀,要下定決心:必須馬上修持正法,今生的一切圓滿盛事,到了臨終時唯一成了憶念的對境,就像夢醒後回憶起夢裡所有的感受。

 

如果說死亡怨敵必將來臨,且沒有任何辦法遮止,那為什麼還要貪愛現世欺誑不實之法?如是思維後,了知我們必死,故應在內心發出誓願,下定決心必須行持正法。

 

摘錄 |《普賢上師言教-淺釋》第19課講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