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惠空法師生活談

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最起碼,要做到不使自已讓別人起煩惱

我們常說的煩惱有兩種:一種是染污無知,另一種是不染污無知。佛法中有所謂的二道:一種是解脫道,另一種是菩薩道。我們的染污無知和解脫道有關,也就是說我們能不能脫離三界的生死束縛,全看我們的染污煩惱是重是輕。另一種不染污無知,它和我們能不能解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它也可以是一種助緣。就像有些人才華很高,或許就會因為他的才能結交了很多佛法上的善知識,而善知識很願意教導他佛法,他自已也很肯學習,這就是一種助緣,但並不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使他得到解脫,而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便利他得到解脫。因此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和解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可以是一種助緣。而我們的解脫,最重要的在於心性的清淨,因此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瞭解: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並不代表他的道德。在世間法上,一個人很有學問、很有才華,但並不能表示他的煩惱、貪心、瞋心比別人輕。因此,染污無知和不染污無知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彼此之間還是會有相互的影響。

所以,如果我們不懂得善巧方便,就可能得罪別人,給自已和別人帶來煩惱,這就會障礙我們的解脫道。因此,在我們修行佛法的過程中,不是刻意要去處理這個問題,而是隨緣處理。我希望各位能瞭解:我們的關鍵在於心的解脫,要解脫生死,這些世間法上的事不是最重要的,但我們至少要做到最起碼的要求,不能說我們就這樣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只顧自已要了脫生死。因此,如果你不懂得隨緣善巧,它就會損及你的福報,造成你在解脫道上的障礙。在這中間的彈性是很大的,但最起碼,你對於週遭事物的處理,要做到不讓自已起煩惱,也不要使別人起煩惱。因為如果你讓別人起煩惱,別人的煩惱一定會輾轉間接地影響到你自已,這個時候,就看你感覺得到感覺不到,看你的福報夠不夠抵擋這些外在的干擾。今天你罵別人一句,別人也許不會回應你,但是別人心中的不平一定會反射出來影響到你。在佛法上常說:「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這些世間法上的事物不一定和我們的解脫有絕對的關係,但我們不能什麼都不管,又或我們可以不管,但最起碼要使自已不起煩惱,也不要讓別人起煩惱。如果說我們的因緣夠,我們能夠輕易地處理問題、也可以隨緣地和別人結個善緣,使我們身心更加安定。

古人常說過猶不及,這其中就是尺寸拿捏的問題。很多人就是在待人處事上不知適度的分寸,以至造成別人的不愉快和自已的煩惱。當然最高的層次是一切平等,但是我們有這樣的智慧嗎?沒有的話,就必須在遠近等差之間有個適度的尺寸。佛法的戒律上也有說到次序和輩分的問題,古人也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本末和終始是什麼,我們自已心裡要有個分寸,在待人處事上,自已要能做到適度的拿捏,要做到隨緣的善巧方便。在日常生活的週遭事物上,在待人處事上,最起碼要做到不讓自已起煩惱,也不要讓別人起煩惱,隨緣地修福報;如此就能幫助我們在解脫道上減少一些障礙,對我們的修行是一種助緣。

因此,聰明才智雖然和解脫生死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卻是我們的一個助緣。我們一定要很清楚,我們要走出一條解脫生死的道路,然後奮勇地向前走,這就是我們的目標。但是這條路上會有很多的外務和牽扯,我們就要慢慢一步一步地把它釐清,一步一步踏實地走,走一分就有一分的進步,走三十分就有三十分的成果,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到我們的目的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