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這個心的學佛,那都是在與魔業相應!
本幻師父
問:請問師父,如果一個人,因為貧窮的緣故,去出家為僧。出家的目的,是為了在佛門中解決生活問題。請問這樣的人出家,能成為好的僧人嗎?
答:因地不真,果招紆曲。這樣的人,發心出家,實在是在壞亂佛法。今天的佛教如此衰弱,實因此類不是真為了生死,而發心出家的僧人所致。因為貧窮而來出家為僧,乃是佛門的敗相!
紫柏大師在《紫柏尊者全集》中說到:「邇來去聖轉遙,人根薄劣。凡所謂出家者,皆產於荒寒昧略之鄉。其父母不過為兒女負重,舍而出家,為其一身衣食之計,非為求出世而來。次則逋逃之徒,憲網張迫,以我緇林為其淵藪,乃一時偷生之計,豈有成佛志乎?余浪跡江海三十餘年,足跡遍天下。在在處處,所見緇流黃冠,率飽食橫眠,游談無根,靡丑不作,污佛污老退人信心。若使一宿老人,肉目睹此,安得不痛哭流涕哉。」
紫柏大師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指出。現在所謂的出家人,大多是來自貧窮,且佛法不流通的農村。他們的父母不過是因為兒女負擔重,所以同意他們去出家,是為了他們衣食的謀生考慮,根本不是為了生死而來出家。甚至還有一些犯罪份子,為了躲避被執法部門的逮捕,而來出家賴佛偷生,豈會有想成佛的志向?
紫柏大師說他自己,浪跡江海三十多年,足跡遍於天下。所在之處,凡是見到僧人和道士,多是吃飽了貪睡,所談的話浮誇不實沒有根據,沒有醜事不作,玷污佛教玷污道教,因為這些僧人和道士,退了別人學佛學道的信心。若是讓永嘉大師,肉眼看到現在的僧人樣子,怎麼能不痛哭流涕啊!
明朝的時候,尚且如此,又更何況是現在的僧人呢?正如,印光大師在《復泰順謝融脫居士書二》中言:「今之為僧者,多皆鄙敗無賴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齋念佛者,尚不多得。況能荷家業而續慧命乎?今之佛法,一敗塗地者,以清世祖不觀時機,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試僧,永免度牒,令其隨意出家,為之作俑也。夫隨意出家,於上士則有大益,於下士則大有損。倘世皆上士,則此法固於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
在清世祖順治的本義,認為出家是好事情,以致死執佛經,革除前朝的試僧,讓一切人都可以隨意出家。但隨意出家,對於上等根機的人來說,則有大的利益,對於下等根機的人,則是大有損害。現在這世道上等根機的人,少之又少,猶如麟角。下等根機的人,多之又多,猶如牛毛。而不是真為生死的人來出家,只會加速佛教的滅亡,以致現在的佛法,一敗塗地。
(2)問:如果這些初發心不正確的僧人,親近了發菩提心的善知識,在善知識的教誨下,會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僧人?
答:此事當亦有之,但決定甚少!初發心不正,後能受善知識教,真為生死發菩提心,這必定是宿世善根深厚的人,要不然決定難以做到!
學佛要想學好,不可不反觀自己的發心,是不是真為生死?如果發心不正,要及時糾正。倘若不加糾正,則正如《楞嚴經》所說的:「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如果這話,你還是沒有領會到,要速加領會。既然來學佛,必定只可以為了生死故。要知道,只有真為生死,才會發菩提心,才會真信切願求生凈土。
又要知道《大方廣佛華嚴經》中也說到:「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成菩提,愚學為生死。」同樣是水,牛飲了成乳,而蛇再怎麼飲,水皆成毒。一個人如果發心學佛,不是為了生死。如果因地不真,他再怎麼接觸佛法,也不過是果招紆曲。此等道理,非真發菩提心者,恐難體會。如人喝水自知冷暖,沒有喝的人,跟他再怎麼說,也難以體會。
此理,紫柏大師在《讀顏氏家訓示修聞》也說到:「大抵為師者,最初一念,斷不真實為生死出家。為弟子者,最初出家一念,亦必不真。上下既皆不真,豈有不真之師,而能教真弟子哉?豈有不真弟子,而能親近真正之師哉?用是觀之,祖道下衰,固其所也。」
紫柏大師指出,難道有不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的師父,而能教真發菩提心的弟子?難道有不真為生死的弟子,而能親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的師父啊?大師這番話,實為至理之言,但非真為生死者,恐決難真切體會!
本幻十多年學佛下來,所見的僧俗亦多,但多見因地不真的人,縱親近善知識,也難以學好佛,甚至大有親近真善知識後,反惡意輕慢攻擊善知識的。因此,深知學好佛法,決定要發真為生死的心,要真正從內心深處真切地想要了生死。如果這個心始終不能發,或發了又退失了,那必定不能出輪迴。學佛,肯定不是在碰運氣,決不是在於巧合,更不是在於投機取巧。深知學佛法,與宿世今生的善根福德極有關係,決沒有無因的果!
又今天的學佛人,往往多是我慢自大,且不具邪正分辯的能力,如此這般又豈能真正親近到善知識,蒙受善知識的教誨而發菩提心,乃至增長菩提心。正如《紫柏尊者全集》中所言:「既遠離善知識,不期然而近惡知識矣。嗚呼!華嚴經有十種事,失佛法道。最初即於善知識,不生渴慕,方便親近,失佛法道。且善知識機緣,有多種不同。有以慈悲為佛事者,有以瞋怒為佛事者,有以和光同塵為佛事者,有以叱吒棒喝為佛事者,有以恭敬供養為佛事者,有以守約為佛事者,有以多聞為佛事者,有以超放為佛事者,有以莊重為佛事者,有以人見喜而為佛事者,有以人見怕而為佛事者。故曰,逆順皆方便。
而世之人,循聲流轉,觸相取著。以為某善知識慈悲,某善知識貢高,某善知識有道心,某善知識太孤峻。此所謂孟八郎漢,皆作實法迴向,不免被他明眼人,鼻笑汝在。又有一等人事善知識,不以善知識見處為重,專以伺察善知識直達無心之過,摭為口實,向背地裡,對人說去。噫。若將生死為閑事,知識何須親近他。須把身心拋腦後,自然陸地長蓮華。」
紫柏尊者這番話,實在是精確之極!而現在的人,視生死為閑事,眼中常見善知識之過,根本不以善知識的見解處為重。這樣的人,又豈能得到佛法利益。既然會遠離真正的善知識,自然就會親近到惡知識,自然也就失去佛法道了。何以有這樣的過失,只因最初發心不是真為了生死故!如果真為了生死的人,又豈會眼中見善知識之過,不以善知識的見解處為重呢?
(3)問:請問師父,學佛之人如果不發想了生死的心,是不是難以學好佛。而今世人根陋劣,如果不修凈土法門,又如何能了生死呢?
答:的確如此。現在的人,如果不願求生凈土,必定難以了生死。但試問,世間又有多少的學佛人,是真的想了生死呢?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呢?而不發菩提心,你要知道修一切的善法,那都是在修魔業。美其名是在學佛,實際上是在學魔!
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說到:「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想要真正入佛道,必定要以發心為首要。修行最急的事務,那是要先立願。如果不發廣大的心,不立堅固的願,那縱經塵點劫,依然還會在輪迴中,雖然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所以《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已經發了菩提心,後面忘失的人,去修種種的善法,尚且是魔業,更何況是未發的人呢?要知道,想要學如來乘,必先要具發菩薩願,這事是不可以緩的。
圓瑛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講義》中也說到:「經中有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有一菩薩,往昔遇佛,已發菩提心。後在世間修行,將前所發菩提心忘失並不記憶。如是,則所修無論世間善,出世間善,皆名魔業。」圓瑛大師還說到:「又波旬魔王,因中亦修十善,及未到地定。此定亦云未至定,未至初禪離生喜樂地之根本定,但修近分定(只能伏惑),故名未到地定。因不發菩提心,故報生欲界頂天,而為魔王。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此以輕況重。意以修行必要發真正菩提心,否則,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所以學佛的人怎麼可以不發菩提心,怎麼可以不真信切願求生凈土,而一類魔人,輕慢誹謗凈土法門,說要發願生生世世,留在娑婆世界行善事,說求生凈土那是自私自利,誠是極惡的邪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