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到了朝聖的季節──對佛教徒而言。

因為印度、尼泊爾的雨季過了,大地清爽乾淨,又富含足夠的水分。

朝聖,其實是一種重要的修行,不同於一般的參觀旅遊。遊客的心態,與修行者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

為什麼要朝聖?因為聖地多是與過去聖者有特殊關聯的地方,透過朝聖,我們可以經由聖地得到聖者的加持。因此有言道:「先是人加持地,然後是地加持人。」

出發前先確定自己是要去朝聖,還是去旅遊,蒐集當地的相關資料、歷史;若肯定是去朝聖,最好是多瞭解在當地修行之大師們的傳記,以明白此行的意義何在。

如果沒能力做這樣的功課,那就帶一個博學多聞的導遊吧!

以上是前行。

到了聖地之後,首先就是訪視記載中,種種故事發生的地點,相關的聖物,藉而回憶起聖人值得我們效法的地方,然後以孺慕、虔敬的信心,進行頂禮、供養等承事行為,並應慎重地發願,願踏著聖者的足跡前進,效法諸佛菩薩,救度一切眾生的苦難。

此時若能做些與當地大師相關的觀修、唸誦,禪修,或唸廣大願文,都是非常好的。

同時禮請當地或隨行的法師開示,也是相當好的緣起。

這些朝聖正行的種種,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熟悉、重視,所以不多敘述。

現在要強調的,是朝聖的“結行”,乃多數人所忽視的。

「回到家之後,要慎重地懺悔!」

為什麼?

因為我們在朝聖的過程中,難免會造些惡業:

朝聖時踩死腳底下的蟲子;汙染聖地;麻煩、拖累他人;與同伴,或當地居民產生過節;不恰當的言行;種種的煩惱、妄念等等。

為了使我們的朝聖之旅能更加圓滿,返家之後要懺悔這些缺失,讓此次的朝聖成為一個美好的修行,同時作為自己菩提道上的重要助緣。

懺悔完後,再迴向發願,為整個朝聖的前中後,劃下句點。


達真堪布:比朝聖更重要的事

雖然我們都是人類,但是有的心地善良,有的心地惡劣;有的俱生就有饒益他人的心,有的俱生就有害心,總想傷害他人。比如有的小孩什麼也不懂,但是就知道傷害他人。這些事情不是父母教他的,他自己天生就會。這也是宿世的不良習氣啊!這些不用學,自然就會;不用刻意,自然就生起來。作為凡夫,沒有串習過善念、慈心、悲心等,或者串習的少,所以才會這樣。

佛祖釋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祇劫當中都在做什麼?就是修煉利他心、慈悲心,最後才修出來的。這些心不是誰都有的,也不是俱生就有的,這都是宿世修來的。

有的人平時心地很清淨,很願意饒益他人,但是一遇到對境就不行了,一有事情就受影響了。這是什麼原因?都是因為串習不夠,不牢固。所以要多串習,別追求那些高境界,別追求那些神通。

現在我們利用這個人身,利用這樣殊勝的機緣,到處拜聖地、拜活佛,沒有多大的意義。無論在何處,不如多憶念這些功德,多修修這些善心。你越串習,在你的相續當中越牢固。如果你真的願意練慈悲之心,與其拜聖地,不如多到貧困地區、災區、醫院看看,以此為對境,多發發利他心、慈悲心,比到處拜聖地的意義更大。


去聖地的障礙及五台山的加持力

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是藏傳,漢傳,南傳佛教信仰文殊菩薩的人心中的聖地。當年虛雲長老從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耗時三年,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後來親自感應的文殊菩薩化身文吉來救他。而且夢見他母親因為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西方。大家去翻開虛雲年譜,就會看到這些故事。

五台山是顯密共榮的道場,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在五台山平分秋色。而且是個真正有修行人聚集的地方。凡是修行人聚集的地方,都是功德非常大的。佛經記載,一個修行人的功德可以讓百由尋內沒有災難。五台山又是凡聖同居的地方。當年虛雲長老拜到了五台山,就看到了文殊菩薩領著五萬羅漢在講說。之後得辯才無礙。這就是五台山道場的加持力。

五台山又叫做清涼世界,什麼意思呢,就是得到智慧了,可以滅除貪欲,嗔恨,淫欲。就可以得到清涼。什麼叫做業障,沒有智慧,就是業障,沒有智慧,就會被世間的種種法則困死。這就是業障。而文殊菩薩的般若之劍,就是斬斷這些業障的。

文殊菩薩作為七佛之師,加持力不可思議。同時要去五台山,也是有很大的障礙的。因為功德太大了,我們的冤親債主就會障礙我們。比如說把,如果一個人,習慣了陰暗,突然給他陽光,他就覺得不自在,不舒服。就是這個意思。在比如說,我們看狗啊,貓的,這些畜生過得很苦,覺得鬼也過得很苦。但是鬼還覺得自己過得比較舒服,比較自在一樣。叫他投胎做人他還不願意。這就是區別。

所以,去五台山,會有很多障礙。有的人想去了,突然間又覺得不去了,感覺呆在家裡舒服。有的人要去時,突然又有事情,然後一障礙,就不去了。這也是障礙之一啊。還有的人,抱著一種想法,等以後再去。可是誰能保證,以後一定能去嗎?沒有機緣,踏不上五台山這片土地。

《彌陀經》說,極樂世界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也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道場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議的。《吉祥經》說,應與智者交,勿近愚癡者。五台山作為智慧主,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我們將此行稱之為:“脫胎換骨”,把業障身轉化為福德智慧身。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為何我們說聖地有加持力?

列些林佛學院 堪布南傑 回答:

(文章由堪布丹傑整理,轉載自化育資訊網)

由於過去的佛菩薩與歷代祖師大德們,在各個聖地發過廣大的善願:「祈願未來有緣朝禮此聖地的無量眾生,能夠因為見聞、憶念或接觸到此聖地,暫時的苦痛都能平息,無盡的善業都能圓滿,最終皆能證得清淨的佛果 !」由於諸佛菩薩們廣大善願的加持力,當我們朝禮聖地時,受這股力量的 影響,很自然會生起感動與信心。

「加持」的梵文是「阿底剎搭」,包含有加持,看護與融合等意思。在聖地 有著佛菩薩與歷代祖師的「加持」,他們廣大的悲願永遠「看護」著我們, 如此「融合」了各種力量與善願的地方,就是聖地,這也就是聖地之所以有 加持力的原因。

另外,我們也一定聽說過佛像開口說話的傳奇故事。例如發生在西藏拉薩著名的故事:大昭寺中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開口對貢布安說,祂會前往他的家鄉去看望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呢?這就是因為佛力加被的緣故。

例如印度的菩提迦葉,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前往朝禮,大家都知道菩提迦葉是佛陀成道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堅信:依止聖地殊勝的功德力量, 所有惡業得以清淨,善業得以增長,這種歡喜心的生起,即是聖地的加持。 因為加持的意思就是藉由一個地方的特殊氣氛,而使得眾人各自內心得以轉 化清靜。因此,當我們帶著虔誠心朝禮菩提迦葉的時候,自然而然心都會沈靜下來,心繫著法,想要好好的修行禮拜,轉繞佛塔,積聚善業。

平時,一個吝嗇的人在來到聖地之後也會有些改變,例如想到要布施貧窮的乞丐等。有的人會想到要好好禮拜繞塔,想到希望將來無病延壽,甚至想到 要在聖地前發願從此戒除煙酒。或者發願從今以後我不偷不搶,發願從今以 後精進修持佛法等等,這一切願望的生起和心境的改變,都可以說是聖地的加持和自己虔誠的信心所致。

因此在聖地,我們時常會看到許多藏民,習慣將自己的身體例如頭部或身上 穿戴的法器念珠等碰觸聖地的石頭或者土地等,這都是希望得到加持。

或許可以說是聖地的加持,也可以說是自己內心的法喜吧!聖地具備著強大 的力量,能夠轉化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心變的更純淨善良。這一切就是聖地的功德,聖地的加持。


為何古代大師修行者們都要朝聖? 

列些林佛學院 堪布南傑 回答:

(文章由堪布丹傑整理,轉載自化育資訊網)

大師們朝禮聖地是有很多原因的,例如祈願得到聖地的加持,禮拜轉繞佛塔 ,懺悔業障,積聚功德等等。

轉繞佛塔的功德是:「向其在世行供養,或供其後舍利塔,若具平等歡喜心 ,此二功德無差別。」這句經文的意思是,當佛菩薩聖者們在世的時候,我 們虔誠的向他們供養與讚嘆,當他們涅槃圓寂之後,我們帶著虔誠的信心與 歡喜供養他們的舍利塔,這二者供養的功德是沒有差別的。

馬爾巴譯師曾經對密勒日巴尊者開示:「修行的處所,你應該依止雪山的崖 洞,險峻的山谷和森林的深處。在這些山洞崖穴中,多甲的喜日山是印度諸 大成就者所加持的聖地,可以到那裡去修行。岡底斯山是諸佛授記的雪山聖 地,也是上樂金剛的壇城,你可以到那裡去修行。」

之後,尊者在道歌中也唱道:「於此殊勝寫日地,繞行途遠行者近……。殊 勝寫日路雖遙,易生覺受與證解……。水火柴薪雖稀少,空行聖眾聚會頻… …。本尊加持具大力,上樂金剛所居處,彼乃賜予成就者……。護法兄妹所 居處,能除一切諸障礙。若有具信善根者,願來寫日共修行,捨棄今生一切 者,願來寫日共修行。」(出於《密勒日巴道歌》「強盜弟子智貢惹巴」)

在「笛色雪山降服外道的故事」這篇道歌中也提到:「尊者密勒日巴帶領著 許多弟子從布省行往笛色。行抵鄰近笛色之某山頂的時候,笛色與瑪滂湖的山神率領著許多眷屬都前來迎接。他們齊向尊者頂禮之後,獻上廣大稀有的 各種供養,同時把笛色和瑪滂一帶的修行處所詳細一一介紹,然後奉送給尊 者師徒。他們發誓以後要盡力護持尊者傳承中的弟子們。」

在接下的道歌中,尊者唱誦道:「閻浮山王此笛色,一切佛徒所具有,密勒傳承徒子眾,特於此山具因緣。」

由以上的故事可以知道,由於聖地都是諸佛菩薩與歷代高僧大德們加持過的地方,也因此修行者們朝禮這些聖地,能夠得無量的加持與功德。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提到:「同樣地,菩薩隨順次第修習菩提之行,終於 圓滿福慧資糧而修成佛果的靈塔。後來,菩薩的色身雖然入滅了,但是仍可間接助成一切眾生的利益。」由此我們可知雖然佛陀入滅了,但是如果具備虔誠的信心向佛陀舍利塔等禮拜轉繞,其功德與向佛陀本人禮拜供養的功德是一樣的。


朝聖的意義為何? 

列些林佛學院 堪布南傑 回答:

(文章由堪布丹傑整理,轉載自化育資訊網)

佛陀曾在《雜阿含經》中開示道:「諸比丘!在我涅槃之後,具信善男子善女人等,要盡形壽朝禮與憶念四個聖地。是哪四個呢?就是世尊誕生(金剛座)、成道、初轉法輪(鹿野苑)與最後涅槃的地方(上茅城)。諸比丘! 當我涅槃後,應該禮拜轉繞這四個聖地的佛塔。」

佛陀更說:「由於此具信的功德,都將往生善道。」這便是朝聖的典故來源及意義所在。

許多大成就們都開示道:「只要我們親睹、聽聞、憶念或接觸到這些聖地,暫時的病痛障礙都將消除,具足無量善緣功德;同時也因我們至誠發願的功德,將幫助我們證得究竟的佛果。」這就是佛弟子們要朝聖的原因。是故,朝聖的動機 一定要具備菩提心、慈悲心,為了一切如父如母的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成就佛道,因此我來朝聖。


朝聖的意義

根據佛經紀載:

《長阿含》卷四‧〈遊行經〉(大正卷一,25下~26上)

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阿難,我般泥洹後,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各詣其處遊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開示道:「諸比丘!在我涅槃之後,具信善男子善女人等,要盡形壽朝禮與憶念四個聖地。

就是世尊誕生(金剛座)、成道、初轉法輪(鹿野苑)與最後涅槃的地方(上茅城)。諸比丘!當我涅槃後,應該禮拜轉繞這四個聖地的佛塔。」佛陀更說:「由於此具信的功德,都將往生善道。」這便是朝聖的典故來源及意義所在。「只要我們親睹、聽聞、憶念或接觸到這些聖地,暫時的病痛障礙都將消除,具足無量善緣功德;同時也因我們至誠發願的功德,將幫助我們證得菩提的佛果。」這就是佛弟子們要朝聖的原因。所以,朝聖一定要具備菩提心、慈悲心,為了一切如父如母的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成就佛道。

 

依據以上經典所示,朝禮聖地具有消業增福的功能,正如前引經文言:「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以及「企念虔誠、生清淨信、常繫(於)心」……等等心態的生起。

在朝聖時常常會右繞佛塔,轉繞佛塔的功德是:「向其在世行供養,或供其後舍利塔,若具平等歡喜心,此二功德無差別。」這句經文的意思是,當佛菩薩聖者們在世的時候,我們虔誠的向他們供養與讚嘆,當他們涅槃圓寂之後,我們帶著虔誠的信心與歡喜供養他們的舍利塔,這二者供養的功德是沒有差別的。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提到:「菩薩隨順次第修習菩提之行,終於 圓滿福慧資糧而修成佛果的靈塔。後來,菩薩的色身雖然入滅了,但是仍可間接助成一切眾生的利益。」由此我們可知雖然佛陀入滅了,但是如果具備 虔誠的信心向佛陀舍利塔等禮拜轉繞,其功德與向佛陀本人禮拜供養的功德是一樣的。

過去的佛菩薩與歷代祖師大德們,在各個聖地發過廣大的善願:「祈願未來有緣朝禮此聖地的無量眾生,能夠因為見聞、憶念或接觸到此聖地,暫時的苦痛都能平息,無盡的善業都能圓滿,最終皆能證得清淨的佛果!」由於諸佛菩薩們廣大善願的加持力,當我們朝禮聖地時,受這股力量的影響,很自然會生起感動與信心。

由於聖地都是諸佛菩薩與歷代高僧大德們加持過的地方,也因此修行者們朝禮這些聖地,能夠得無量的加持與功德。

「加持」,包含有看護與融合等意思。在聖地有著佛菩薩與歷代祖師的「加持」,他們廣大的悲願永遠「看護」著我們,如此「融合」了各種力量與善願的地方,就是聖地,這也就是聖地之所以有加持力的原因。

印度的菩提迦耶(BODHGAYA),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前往朝禮,菩提迦耶(BODHGAYA)是佛陀成道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堅信:依止聖地殊勝的功德力量,所有惡業得以清淨,善業得以增長,這種歡喜心的生起,即是聖地的加持。因為加持的意思就是藉由一個地方的特殊氣氛,而使得眾人各自內心得以轉化清靜。因此,當我們帶著虔誠心朝禮菩提迦耶的時候,自然而然心都會沈靜下來,心繫著法,想要好好的修行禮拜,轉繞佛塔,積聚善業。聖地具備著強大的力量,能夠轉化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心變的更純淨善良。這一切就是聖地的功德,聖地的加持。

朝聖,是一種深刻而又專業的修行之旅!是一段佛子尋根與投入佛陀懷抱的過程,因此也就特別需要一種深沉、虔誠而肅穆的宗教情懷來參與。當佛子第一次回到佛陀的故鄉,第一眼見到世尊慈面的一剎那,會是一種何等激盪道念的情懷啊!這是朝聖的深義與終極目的。希望每個佛第子都能以戒慎虔誠的心來參與每一次的朝聖過程,都能藉由朝聖的機會更提昇自己堅定、利益眾生的道心。


為什麼去印度朝聖,這或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朝聖的正確動機是什麼?

最理想的,是要培養智慧、慈愛、悲心、虔敬心和真誠的出離心。所以在你出發前,應該許個願:願你的朝聖之旅,不管以什麼方式,都能不斷地讓你憶起佛陀一切尊勝的證悟功德,並能因你的七支供的念誦,點燈,繞行,供養,禮拜讓你積聚福德、淨除染污。然而,若只是為了模仿別人,或是以與他人攀比的心理,或是以我慢、驕傲、嫉妒等等煩惱之心為動機而供養、朝拜,則無法得到很大利益。故此,朝聖者應當捨棄前面所說的不正當動機,而以念知、不放逸之心念誦這些願文《蓮師意樂祈請》《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等等願文或《十方四時祈願文》《聖教廣弘祈願文》。

如何朝拜才有功德?

殊勝的朝拜:

1、對聖地及聖物有無分別的信心(不分別大乘、小乘、顯宗、密宗)。

2、遇種種違緣(如吃住差、累、遇小偷等)有忍力,不起煩惱。

3、將一切功德回向菩提果位(成佛度眾生)。

 

影子朝拜:看上去象朝拜,但等於沒有朝拜。

1、沒有信心。

2、以玩耍、旅游、開玩笑的態度。

3、不懂朝聖的功德。

 

有罪業的朝拜:

1、見到聖像或僧人生邪見及誹謗。

2、殺生或吃活的動物肉。

3、遇違緣生起邪見而失去恭敬。

4、退心(如原本發願去某聖跡,後因怕累而違誓)。

5、使用僕人或坐轎子。

 

例如第一世嘎瑪巴講述的一個公案:從前有一位導游因心行不一,雖然口中一直講解朝拜覺沃單身像所在聖地及佛像的功德,但內心是為滿足自己的貪欲而墮入餓鬼道。古德說,朝山拜佛最起碼要達到兩種作用,一種要忏悔我們的業障。拜也好,走路也好,沒有點毅力,不吃苦,是走不下來拜不下來的。雖然就這麼三五天,只要能用上心,也能達到消除業障。另一種作用是親近善知識。隨朝到的寺廟裡能親近到那些善知識給你開示。你遇到的善知識,也應該都把他看成佛菩薩為了接引你而安排的。

為何聖地具有很大加持?

由於過去的佛菩薩與歷代祖師大德們,在各個聖地發過廣大的善願:“祈願未來有緣朝禮此聖地的無量眾生,能夠因為見聞、憶念或接觸到此聖地,暫時的苦痛都能平息,無盡的善業都能圓滿,最終皆能證得清淨的佛果!”由於諸佛菩薩們廣大善願的加持力,當我們朝禮聖地時,受這股力量的影響,很自然會生起感動與信心。 “加持”的梵文是“阿底剎搭”,包含有加持,看護與融合等意思。在聖地有著佛菩薩與歷代祖師的“加持”,他們廣大的悲願永遠“看護”著我們,如此“融合”’了各種力量與善願的地方,就是聖地,這也就是聖地之所以有加持力的原因。

到了聖地每個人心中都堅信:依止聖地殊勝的功德力量,所有惡業得以清淨,善業得以增長,這種歡喜心的生起,即是聖地的加持。因為加持的意思就是藉由一個地方的特殊氣氛,而使得眾人各自內心得以轉化清靜。因此,當我們帶著虔誠心朝禮時候,自然而然心都會沉靜下來,心系著法,想要好好的修行禮拜,轉繞佛塔,積聚 善業。平時,一個吝啬的人在來到聖地之後也會有些改變,例如想到要布施貧窮的乞丐等。有的人會想到要好好禮拜繞塔,想到希望將來無病延壽,甚至想到要在聖地前發願從此戒除煙酒。或者發願從今以後我不偷不搶,發願從今以後精進修持佛法等等,這一切願望的生起和心境的改變,都可以說是聖地的加持和自己虔誠的信心所致。 因此在聖地,我們時常會看到許多藏民,習慣將自己的身體例如頭部或身上穿戴的法器念珠等碰觸聖地的石頭或者土地等,這都是希望得到加持。或許可以說是聖地的加持,也可以說是自己內心的法喜吧!聖地具備著強大的力量,能夠轉化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心變的更純淨善良。這一切就是聖地的功德,聖地的加持。

朝山時應觀當下淨土,一切眾生為佛菩薩化身,不然佛菩薩找你化緣你都錯過。乃至貓呀、狗呀,都不要去輕視它。為什麼這麼說呢?如象很多記載,菩薩的種種示現,多份都不是金光閃閃空中顯現的菩薩身。菩薩沒有一時一刻離開我們,他一直在守護著我們,但中間有一個感應道交的問題。如果你的心能趨於菩薩的慈悲心、平等心的時候,就能見到菩薩。如果不能相應,菩薩再著急,也沒有辦法。

“修行”是一條艱巨的道路,若不能抱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之心,往往是徒勞無功的。如何培養堅定的道心是很要緊的事。朝山可以培養道念,當你從遙遠的地方一路向聖地時,如果途中經不起種種考驗,如何能到達聖地呢?因此朝山時,正好是考驗道心和毅力的時候。

此外,在《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中記載,能恭敬禮拜如來的人,可以獲得五種殊勝功德:

形像端正:因見佛相好,心生歡喜,以此因緣而得相貌端正。

妙好音聲:因禮佛稱念”南無如來佛”名號,而感得妙好音聲。

財寶豐盈:若以散花、燃燈等布施供養如來,以此因緣獲得大財富。

生長者家:以心無染著,合掌長跪,至心禮佛之行,來世得生尊貴長者家。

得生善處:因廣修恭敬禮拜如來,所獲功德,得生善處天上。

朝山拜佛,從娑婆拜到淨土,從凡夫拜成聖者,從污穢拜到清淨,由身體的健康拜到心靈的健康,從山下拜到山上,從曠野拜到殿堂,從外面拜到裡面,從遠處拜到近處,從黑暗拜到光明,每一個朝山拜佛的功德種子種下去,必能開花結果。

《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總有一天我們必將如來果禅師所講的究竟朝山:得大智已朝文殊,行大行已朝普賢,運大悲已朝觀音,發大願已朝地藏,此是真朝山。


朝聖 每一件事都與解脫有關

藍毗尼朝禮太子聖像· 2016.9.24印度尼泊爾朝聖之旅

很高興和大家在一起研討佛法。在坐的人當中有幾個是學習佛法很久的居士了,有的剛剛入門,不管是剛入門的還是學習很久的,大家都應該多學習佛法和聽聞佛法。這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事情。今天沒有太多的開示內容,但是這個內容對於朝拜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教導我們把每一件事情都能變得與解脫有關,使自己不管是在旅遊還是做其他的事情,只要掌握了佛教所講的關於心的竅訣,那麼一切會變得非常有意義和價值。

很多人都喜歡旅遊,四處去遊山玩水,可能比我去過的聖地還要多,我去過五台山等四大佛教名山以及印度等聖地。發現有一個問題,就是許多居士甚至出家人都對朝聖的意義和目的不是很了解。我曾經問過一些朝聖的人是怎麼想的,許多人說,這是某某菩薩的道場,我來看看。

虔誠禮拜·蟬友圈佛旅網印度朝聖之旅

如果從很遠的地方不辭辛苦地來到聖地,但是對朝聖的意義根本不清楚,這太可惜了。這裡不是說以無記的發心來殊勝的道場沒有功德,佛經中說,即使見到佛像時人心是散亂的,最終也能夠成佛。先佛在講法的時候,有一隻蟲子隨河流繞佛轉了三圈,死後也到了天界。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目的,只要見到佛像和殊勝的聖地都會得到加持的。但是我們人生是非常短暫的,我們不能因此而限制自己的精進。我們應該讓自己的人生懂得更多的智慧,獲得更大的利益,最好是今世就能成佛。這才是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要求。

佛經中說,向寂靜處走七步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寂靜處有很多,佛菩薩修行住過的地方是最殊勝的寂靜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聖地。由於往昔尊者們在這些地方長久地精進修行,功德圓滿,這些地方就具足了殊勝的加持力。

當今末法時代的我們來到聖地得到的加持就如同聖者親臨一般,所以我們在朝聖前從家裡出發的時候一定要端正自己的發心。如果以菩提心攝持,那麼朝聖的全過程都是修行。如果只是想,我要去看看著名的佛像或聖跡,那麼就是一般的發心,當然也有功德,但是我們以殊勝的發心去拜見就更加圓滿。

發心有三種,人天的發心,阿羅漢的發心,菩薩的發心。最好是發心為利益一切如母眾生得到最究竟的解脫而去朝聖,有這樣的發心,為朝聖而買飛機票,路上吃飯、住宿等等都是有功德的,因為最初的發心殊勝的緣故。

為了使自己朝聖的路途中順利,可以在去之前放生、念經、供護法等。我們到了聖地以後,不能盲目的只拜一拜佛像,然後四處看看走走,跑來跑去到處玩一下,這樣沒什麼大意義。在聖地修行的機會很難得,功德也非常大。

聖地的殊勝加持力是不可思議的,也有漢族的居士給我講,他們看虛雲老和尚的傳記,講老和尚去參拜五台山的途中有很多感應,親見到文殊菩薩。還有人在九華山見到地藏菩薩,有人在普陀山見到觀世音菩薩等等。為什麼這樣?因為這些道場都是佛菩薩經過觀察緣起選擇的地方,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

在藏地,許多人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去朝拜覺沃佛像,甚至三至六年中三步一拜地經過沙漠、雪山,歷盡千辛萬苦來到覺沃佛像前禮拜。還有人從西藏徒步翻過喜瑪拉雅山走到尼泊爾朝聖。漢地的居士喜歡去佛教四大名山,去印度的更多。這都是因為聖地有殊勝的加持力。例如,我們去五台山朝拜可以七世不墮惡趣;朝拜佛陀的四大聖地可以遣除五無間罪業,這些聖地甚深的密意只有佛菩薩才能了知。

大昭寺覺沃佛貼金

我們去朝聖的意義是什麼?比如我們明天要去見到的覺沃佛像,是佛陀十二歲的等身像,許多高僧大德見到後都痛哭流涕。我們不應該只是禮拜,最重要是要發願。

《百業經》中有豆蔻花的公案,佛為眾人解說豆蔻花出家證道的因緣。往昔豆蔻花在迦葉佛出世時是一位施主,他修建佛塔,常用豆蔻花等鮮花供養,並且發願以此因緣,願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相貌莊嚴,誕生時降下豆蔻花雨,將來於釋迦佛教法下證得聖果。以此願力,他果然在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出生於一個富貴家庭,誕生的時候產房內降下豆蔻花雨,長大後出家受戒並很快證得了阿羅漢果位。在殊勝的對境面前發願,願力能夠很快地成熟。

我們要學會發願,比如自己造了很大的惡業,就要發願讓成佛的願力先成熟,惡業的果報先不要成熟。所有的佛都是靠願力成佛的,比如金剛薩垛發願,讓所有眾生對他懺悔都能清凈業障,不然就不成就。在家居士修行很難,很難做到嚴格按照生圓次第去慢慢修,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合適的。

用普賢行願品發願最好,自己有其它的願望也可以發,儘量發大願。釋迦牟尼佛就是因為發大願利益眾生,結果早就成佛了。我們以前都是為了自己,但是現在還在輪迴里。所以我們要學佛那樣,從內心發普賢行願品那樣的大願,早日成佛。

菩提伽耶正覺塔·釋迦牟尼佛25歲等身像

發願的對境不同,果報是不同的。比如供僧可以即生感受果報,但是供養普通人就不一定當生感受果報。經中講過供養阿羅漢不如供佛的功德大。我們明天見到大昭寺覺沃佛像(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另外還有印度菩提伽耶正覺塔內25歲釋迦牟尼等身像、小昭寺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是與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按普賢行願品好好發願,也可以發願修成大圓滿,發願往生凈土等等。

還有就是要憶念佛的功德、佛的願力、佛的悲心等等。經中講過,只要憶念,佛一定會出現在虛空中。還要學會意幻供養。我們的福報很少,拿不出很多殊勝的供品。我們可以意幻供養,把我們去過最美的地方見到最美麗的景色、山河大地、五彩繽紛的花朵,所有的金銀珠寶、美食、華衣、妙香、右旋海螺等等,通過觀想,供養在聖地的佛菩薩面前和十方諸佛菩薩的面前。

然後是修法,儘量在聖地修相應的法。在五台山修文殊菩薩的法,在九華山修地藏菩薩的法,在拉薩覺沃佛面前修釋迦牟尼佛儀軌,這樣很容易獲得相應。比如在五台山修文殊菩薩法的同時,觀想一切諸佛菩薩都融人於文殊菩薩心間,加持力與之無二無別。

我們花很多的錢和時間,從很遠的地方到了聖地,看一看就走,這樣很不值得。我們是佛教徒,不是僅僅去旅遊的遊客。我們朝聖之前就要發心,到了聖地要抓緊時間修法,最後要如理地回向,不然就失去了朝聖的意義。雖然看一眼佛像也有功德,但如果只是為了看一眼佛像,不了知朝聖意義的話,你們每個人家裡也有佛堂,在家裡看和這裡沒有很大的不同。

恆河·2016春節印度尼泊爾朝聖之旅

大家要珍惜朝聖的機會,如理如法地行持。每次都一定要回向,回向有惡的回向和善的回向,例如一個人賺了一筆錢,拿這筆錢去殺生,這個錢就是造了惡業;如果拿這筆錢去放生,那麼就是造了極大的善業。同樣的,我們朝聖的功德就是非常大的一筆財富,這筆財富你們要用來做什麼,一定要想清楚,是用來獲得現世的一點點利益,還是永久的安樂呢?最圓滿的回向就是按照普賢行願品或其他諸佛菩薩的回向文來回向。

通過回向以後,我們所做的任何功德都不會失壞,反而每日都會增長,好比把錢放在銀行里能生利息一樣。如果不回向的話,這些功德很容易被煩惱摧毀,即使感受果報也是一次性的,所以一定要如理地回向。


堪布索達吉:印度金剛座 - 賢劫千佛成佛的聖地(1)

通常而言,南贍部洲中央的印度金剛座,是賢劫千佛成佛的聖地,它遠離四大損害,甚至空劫也不會毀壞,宛如空中懸掛的桶般一直存留,中央有菩提妙樹作嚴飾。以金剛座為主的印度所有城市,被稱為地界中土。

所謂「南贍部洲」(閻浮提),在不同的傳記和歷史中有不同解釋有時把全世界稱為南贍部洲;有時以整個亞洲來解釋;還有一種說法是,只有印度是南贍部洲。這裡指的就是印度。而印度金剛座的位置,歷史學家有不同說法,但現在普遍認為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為印度的中央,金剛座正位於此。

那麼,為什麼名為金剛座呢?據《大唐西域記》記載〔1〕,賢劫千佛在成佛之前,皆要坐於此處入金剛三摩地,摧毀三界的煩惱障和所知障而大徹大悟,由於入金剛定的緣故,此地稱為金剛座。另外,還有一種原因是,即便在空劫時,此地也不毀壞,像懸桶般掛在空中,猶如金剛一樣堅固,因而叫做金剛座。

空劫時金剛座為何仍不壞呢?智悲光尊者於教言中說,曾在須彌山中央,有位仙人叫飲酪,他長時修善,臨終時發願願整具身體化為不壞金剛。因其行善與禪定之力,死後果真達成所願。於是天人將他的屍體帶到天界腳骨被帝釋天做成寶劍;肋骨被大自在天做成短矛;臀骨被遍入天做成寶輪。在製作兵器的過程中,大量金剛粉末掉入下界,落在印度中部,使該地變成桶狀的金剛,「下極金輪,上侵地際,金剛所成,周百餘步」。

我以前學《前行》時也有疑惑「空劫時,三千大千世界毀於一旦,金剛座怎麼還能懸掛空中?」其實原因有二一、因為它是金剛所成,堅硬無比。天人用之做成的兵器無堅不摧,跟非天作戰時,不用則已,一用就能摧毀對方的一切兵器,而不為一切兵器所毀。二、是仙人不可思議的發願力所致。大家知道,中陰法門裡說〔2〕,中陰身在雲遊各方時,除了不能穿行母胎與金剛座,山河大地乃至器世間萬物皆能穿行無礙。究其原因,不能穿行母胎,是因眾生的業力所繫,一經入胎就無法出去;不能穿行金剛座,則與仙人的發願力有關。


堪布索達吉:印度金剛座 - 賢劫千佛成佛的聖地(2)

或許有人問「既然金剛座不被劫壞,那它會不會變成常法?」不會。此處所說的意思,並不是它永遠不毀壞,只不過是時間長久,或許數劫中不壞,而不是說一直常有。如果是常有,它最初就不可能由因緣而成,最終也將永遠存留於世。當然,金剛座的堅固,確實超過世間其他的堅硬物體,不會幾百年、幾千年就毀壞了。像現在水泥建的經堂,只能保證五十年、一百年,任何施工隊都不敢承諾兩百年不壞。並且,許多材料很不牢固,只要遇到地水火風的違緣,馬上可以摧毀。

而印度金剛座,賢劫千佛都要在那裡成就。千佛中的前四尊(包括釋迦牟尼佛),已經在那裡成佛了,未來從彌勒佛開始,還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也將在那裡成佛。法王在金剛座造的《願海精髓》中發願道「瑪嗡南珍格嘉格傑哲,央德溫倉嘉沃策敦才,達德雅莊涅內巧德傑,拉欽春利貝沃特托效〔3〕。」意即未來九百九十六尊佛來此剎土成佛時,願我變成他們的侍者,廣弘他們的偉大事業。所以我們每天發願時,也應發願將來在那裡成佛,即使以後得了聖者果位,也要發願在其他佛面前聞法,做他們的侍者。

在印度金剛座,藏地尤其是寧瑪派的高僧大德,每年12月會舉辦一個隆重的祈願大法會。你們以後去印度的話,千萬別忘了朝拜金剛座。個別人以前也去過,回來後就給我帶菩提樹葉,一個人還說「這葉子是從那邊偷來的,供養給您!」因為印度政府規定菩提樹葉受保護,不能隨便摘采〔4〕——不知他是怎麼「偷」來的?有時候好多人在下面等一天,尤其是秋天,風一吹過,大家就在樹底下搶落葉。

這棵菩提樹非常大,枝繁葉茂,但並非當年佛陀成道時的那棵。據歷史記載,菩提樹曾有幾次被毀:

1、阿育王尚未信佛時,信受外道毀佛遺跡,派人砍伐此樹,令婆羅門焚燒用以祭天。誰知燒到半途,出現了奇跡——烈火中突然出生兩棵菩提樹,樹葉茂盛青綠。阿育王目睹奇事,深自悔過,當即用牛奶灌溉菩提樹根。第二天,菩提樹竟完好如初。此後阿育王常親自供養,樂而忘歸。

2、阿育王的王妃素來信仰外道,問大臣阿育王天天去哪裡,大臣據實以告。王妃遷怒於菩提樹,就派人半夜砍了樹。第二天阿育王去,見到樹被伐,內心非常悲傷,又再祈請,以牛奶灌溉,不日又長回原狀。

3、後來有個國王,也破壞佛法,砍掉菩提樹,一直掘到見泉水。阿育王的後裔又用牛奶澆灌,經過一晚,樹又復生。

至於今日我們看到的菩提樹,是阿育王的女兒(也有說妹妹,即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樹上分了一枝,移植到斯里蘭卡。長成之後,正逢印度被回教侵犯,毀壞了原先的菩提樹,他們又從斯里蘭卡的樹上取下樹枝,於印度金剛座種植成活,直到今天。菩提樹雖然飽經滄桑,但它的「血脈」仍不斷生長。這棵菩提樹,經論中講了它的許多功德,比如見到後生起菩提心,接觸後生起大慈大悲,等等數不勝數。


堪布索達吉:印度金剛座 - 賢劫千佛成佛的聖地(3)

總之,這裡主要介紹的是,印度金剛座是地界中土,因為千佛在那裡成佛。同時,以金剛座為主印度聖地的所有城市,如《毗奈耶經》中提到的鹿野苑、廣嚴城、王捨城等,也被稱為地界中土。從這個角度而言,藏地、漢地全是邊地。

所謂的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證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講經說法、聞思修行,以續佛慧命。……

拿印度來講,自佛陀出世以來,直到佛法住世期間,它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因為那裡是佛陀成道之地,也是佛教存在之地。但是,在華智仁波切住世的年代(1808—1889年),印度金剛座被外道所佔,佛教似乎銷聲匿跡,幾乎變成了邊地,不再是佛法中土。

以前我們去印度時,當地人說50年前佛教的確被回教毀壞,金剛座被英國佔據50年之久,才交還印度政府。雖然這種說法在可靠的歷史中沒有看到,但印度曾被回教佔領,倒是事實。根登群佩在《游國記》裡說,有位居士叫達瑪巴拉,他冒著生命危險,保護金剛座周圍的佛殿、佛像、佛塔,包括菩提大塔,逃過一劫,同時也苦心維護鹿野苑等聖跡。回教毀滅了印度整個佛教,當時佛教的受迫害程度,鹿野苑佛教博物館裡面目全非、殘缺不全的佛像,都足以見證。

回教軍隊在印度滅佛的嚴重,堪比藏地、漢地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間,佛教遭受的毀壞觸目驚心,現在有些人說那時如何好,其實到底好不好,老人們應該心裡有數。像藏地,幾千座寺院基本消失了,佛像扔到河裡,經書統統燒燬,包括在我家鄉,出家人全部還俗了,寺院的經堂也燒了,僧人的寮房只剩下殘垣斷壁,此外什麼都沒有。……

那時的印度也是這樣,由於回教的摧殘,佛教幾乎隱沒了。如今佛教之所以如此興盛,無不歸功於藏地大德的入駐。……總之,印度本土信佛的人不多,在金剛座、鹿野苑燒香禮拜的,大多不是當地人,你們去朝拜過的就看得出來。所以,藏地大德們的施主,很少是印度人,而供養往往來自台灣和美國。

--------------------------------------------------------------------------------

〔1〕《大唐西域記》云:「賢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剛定,故曰金剛座焉。」

〔2〕 中陰法門云:「嗟,善男子!所謂『具足無礙之力』,是謂汝身之功德。而今汝已消盡質礙之身,故可任意穿越山河大地、房屋木石、巖壁洞穴。汝今已完備此種無礙穿行之力,唯除母胎、金剛座無法穿行而過,除此之外,穿山越洞之力汝亦任運具足。此乃進入轉世中陰之徵兆。」

〔3〕 漢譯:未來導師九百九十六,於此剎中示現成佛時,恆時隨行願成勝弟子,願獲廣弘事業威猛力。

〔4〕 考慮到菩提樹在佛教中的神聖地位,印度政府對其進行了最嚴密的安全保護措施,包括設置圍欄隔離、任何人不得採摘樹葉,砍折樹枝再到別處種植更是被嚴格禁止。菩提伽耶所在的官員表示,菩提樹上一次被砍伐至少在30年前,當時是在宗教界人士以及植物專家的監督下進行修剪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修剪阻止其不正常生長。


創古仁波切:聖地介紹 鹿野苑(1)

時間:2005年12月30日
地點:印度瓦拉那西智慧金剛大學
教授:第九世堪千創古仁波切
翻譯:堪布羅卓丹傑
整理:吉美南嘉


各位非常辛苦,從遠方來到此地,大家辛苦的來到這裡,不是為了世間法上的事情,而是為了佛法、正法來到此地。首先要謝謝大家,也要跟大家說一聲:吉祥如意!

在這幾天的課程當中所要開示的內容,是有關於我們在各個聖地朝聖的意義,它具備了什麼樣的功德利益?為什麼要開示這些內容呢?主要是各位來到此地,是為了實修正法而來印度朝聖。所以開示這些內容,是希望幫助各位在朝聖的時候,能夠更加的法喜。

為什麼要來一段這樣的開示呢?一般來講,尤其在佛經當中,都有介紹到印度很多佛陀的聖地,它們是具備非常大的功德的。但各位初次來到印度會發現,這些聖地 卻是這樣的落後,可能會對這些聖地生起了懷疑。如果這麼辛苦的來到這裡,卻生起懷疑反而不好。在此希望各位的懷疑會消除,同時對法生起大的歡喜心與信心,所以下午要開示以下的內容。

我們這一生是非常幸運的,怎麼說呢?在《俱舍論》中有提到,在這個世間的這個劫當中,它是非常特別的,它被稱為「賢劫」,是非常賢善的劫。為什麼被稱為 「賢劫」?這是因為有千佛會降世在這個世間,並且弘揚正法。因此我們所在的這個時間,它被稱為「賢劫」。在「賢劫」時期會有千佛來弘揚佛法,我們現在所處 的是第四尊佛即釋迦牟尼佛,降生來此弘揚佛法。在這個殊勝的時刻,我們投生為人,也具備暇滿的人身。從這方面來思惟,這真是非常難得、殊勝的一件事情。

在這個賢劫當中,就是釋迦牟尼佛來到我們這個世間弘揚佛法,而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佛陀最初弘揚佛法,轉大法輪的聖地。再說,平時法王也不方便到其他地方去,這次特別來到瓦拉那西( 鹿野苑 )這個聖地,而各位也來此朝聖、聽法,可以說是很多殊勝因緣匯聚在一起。首先這裡是殊勝的聖地,再來說法者─法王,他真的是一位菩薩,就是諸佛菩薩真實的化身。法王來為我們上課,我們在這裡聽法,這樣的殊勝因緣聚合,實在是不可思議,也非常的難得。因此各位在心中若能這樣思惟的話,真正會從內心生起一種歡喜,而這樣的法喜會對各位有非常大的利益的。

一般當我們談到怎麼樣來修持佛法?最好的方法被稱為「六隨念」,也就是隨念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天、隨念施、隨念戒,總共是這六個。這六種隨念、憶念當中,特別我們要憶念的是「法」。所以我們要隨念三寶,或者所謂的六隨念。特別是各位來到聖地之後,事實上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佛陀,想到他所說的法,也想到僧眾們,因此自然的隨念三寶的心就會產生。當我們隨念三寶的時候,其他三種的隨念天、隨念施、隨念戒,自然的也會成就的。所以這也是各位來到聖地朝聖,所具備非常殊勝修持的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