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安法師:開始很猛的人,退下來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發心很猛,恨不得一腳就踏到。但是欲速則不達,開始很猛的人,常常退下來也很快。要知道發了菩提心,從你發心菩提,到伏心菩提,到明心菩提,到出到菩提,到究竟菩提,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你一生、兩生所能達到的。你希望快速,這就是躁妄心,一碰到挫折就會馬上退回來。所以你發了菩提心,還得要有長遠心。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真正是一顆非常柔順的心,非常具有意志力、百折不回的心。

就像世自在王佛開示法藏菩薩一樣,先鼓勵他:這個願可以成就,無願不得,但是,不是很快的。這就像一個人要舀大海水,發願要把大海水舀干。一瓢水、兩瓢水就能舀干嗎?那是要不斷地舀,今生舀不完,下輩子、生生世世……這樣才能把大海的水舀干,才能得到海底的珍寶。所以修大乘菩薩道,一定要發長遠心。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也不是在那裡睡大覺,是要在那裡繼續行菩薩道的。

要避免那種欲速、快速的情況。快速的情況就成了什麼,我們有時候說一些修行人,剛開始修得很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但是「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拿佛賺錢」。他學一學,學得不上軌道了,學一學就是學油掉了,部隊有兵油子,修行人有佛油子。他沒有長遠心,覺得不新鮮了,然後世間的心上來了,那不是利用佛教來賺錢嗎?


大安法師:念佛人不要反被聰明所誤

「公據何人問大蘇」,「大蘇」就是指蘇東坡——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對佛理也非常了解。他主要是在禪宗很有造詣,然而他與淨土宗也有甚深的因緣。他的母親去世之後,他把他母親遺留下來的那些金銀首飾變賣——就做功德,同時畫了一張阿彌陀佛的畫像。蘇東坡在政場上宦海沉浮。由於他心直口快,率性天真,寫的詩文可能也得罪了一些大官,所以常常被貶官。他被貶官以後南行,隨身帶的就是這張阿彌陀佛的畫像。有人問:「你怎麼帶一幅佛像啊?」蘇東坡回答:「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據。」說明他也有淨土的信仰。

但遺憾的是他太聰明瞭,聰明的人心就比較散亂。據說他臨終的時候情況並不是太好。當時他臨終的時候,他的學生趕緊請來了一位長老——徑山長老——過去。徑山長老一去就跟他開示,叫他保持正念,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然而蘇東坡可能宗門下的氣氛太強了,還在這裡搞機鋒轉語了。他就說「西方極樂世界不無」——就是極樂世界是存在,但指指這心,「但這裡著不上力」——說自己的心裡著不了力。著不了力就著不了力,好友勸他更須著力,他還加句「著力即差」。你看看,就斷氣了。

就說明他還不是具足真信切願,還要用宗門下的那個東西再來搞一點什麼花樣。但是在生死岸邊,你搞這些東西都派不上一點用場。那就有可能又隨業輪轉了,所以據有傳聞蘇東坡又輪迴,到了明代就做袁宏道了。那能做袁宏道——作《西方合論》的,如果是他前身的話,還算幸運,他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邊地疑城,最終還是解決問題了。

所以省庵大師非常懇切的「寄語」,告訴那些聰明的人應該要老實念佛。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切聰明、文功武略、辯才無礙、著作等身,都解決不了問題,唯有信願念佛,感通佛力,才有真實的受用。你不念佛就解決不了問題,到了閻王爺那裡,閻王爺是注重德行,注重你是不是有修行,他可不管你是不是「之乎者也」——「閻君應不愛之乎」——就是賣弄那些文才。


大安法師:淨業行人萬萬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修淨業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矣。《印祖文鈔 - 與徐福賢女士書》

修淨土法門的人,斷斷不可以求來生的福報,來生的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為什麼指出這一點?實際上印祖談這一點是在那個時代,包括現在的很多念佛行人不明白道理,他就自然的會有求人天福報,以及下輩子出家為僧的心。一定要截斷啊!不能有這個心。

如果有一絲一毫求來生的心,你就沒有真信切願了,對於一個念佛行人來說是沒有來生的,就是這一生的。他臨命終時文成印壞,西方淨土的文顯現出來,娑婆世界這個業報身的印壞了,當下、立馬,同時就在蓮胎裡面。蓮胎就是我們誕生的玄妙宮殿,轉凡成聖的宮殿,九品蓮花為父母,不再求其他的父母。所以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我們是活著去的,是不需要經過中陰身的。

很多念佛人常常會看中陰身的書,就覺得很玄妙,第一天怎麼樣、第二天怎麼樣,他就會去了解很多,有時還會提問題:「我們念佛行人,是不是很要了解中陰身的過程哪?以及中陰身如何救度啊?」我們面對這個問題只能告訴他,你作為一個知識,生命的一個知識現象,你去了解一下是可以,但是你得要明白一樁事情,念佛行人是不經過中陰身的,是不經過從這一生到那一生的中介環節的。

所以,有求來生的心,就跟阿彌陀佛的大願隔開了,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核心內涵,就是接引我們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要我們滑到中陰身,更不需要我們還有下一生的生命的載體。

阿彌陀佛是慈悲之極啊!用「十念皆生我國願」來攝受一切眾生,用「臨終接引願」來安穩、穩妥地讓眾生能夠安全地到達。

所以我們一定要聽佛的話,我們的發願一定要跟阿彌陀佛的願相應,不能背道而馳。佛發願叫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不能說「我要發大菩提心,我要生生世世在這個世界度眾生,我要建立人間淨土。」你說得高妙,但你跟阿彌陀佛的願抬杠啊!「要轉娑婆穢土為淨土」,你說得這麼好,你能做得到嗎?這些都是我們要看明白的,不要去聽那些口號,聽得熱血沸騰。

如果跟阿彌陀佛攝受眾生往生淨土的願有間隔,你就跟阿彌陀佛不能感應道交。

我們常常說「感應道交」這個詞,怎麼理解這四個字?淨土法門的本質內涵就體現在感應道交四個字。其他的法門是要講以斷惑證真,修因證果,信解行證,這樣的一個次第過程。然而淨土法門雖然也含攝這些內容,但核心的是感應道交。

感是從我們眾生這一面來說,能感之機,我們怎麼感?就是信願持名為能感。應是佛那一邊,阿彌陀佛已經發了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已經成就了,已經在法界裡面形成了一個大的願力場了,就好像洪鐘待扣,這個鍾已經做好了,你只要一扣,馬上就會響,大扣大響、小扣小響、不扣就不響。所以,這個所應的力量已經成就,當我們能感,馬上這個應就當下現前。道交,道從哪裡?這個道就是阿彌陀佛的願的本體和我們能感的這個心體,是平等不二的,這叫清淨道、平等道、心佛眾生等無差別之道。就在這個深層次上平等的理體當中,我們眾生求往生的感和阿彌陀佛攝受眾生慈悲的因,就交融在一起了,這叫感應道交。

你能做到感應道交,當我們感通上了,阿彌陀佛全體的願力在我們這個業障深重的凡夫身上凝聚起來了,展示出來了,我們的業力算得了什麼呀?業力雖然沉重,但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太偉大了,我們的業力像一塊大石頭,這塊大石頭你自己放在水裡當然它沉下去,但是阿彌陀佛的大願船比航空母艦還航空母艦哪,你放在一個航空母艦上怕什麼呀!你這塊石頭,當下就能蒙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光明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在你臨命終時一來馬上會放光,放光讓這個念佛行人身心安泰,讓這個眾生能夠正念分明,能往生啊!

這是說實在話,我在我老母親往生這個事情上,我進一步來認知到了這一點。我老母親從個人修行,她也不是大乘根基,念佛應該說她也是散亂心,然而臨命終時為什麼能這麼安詳?而且荼毘以後能夠燒出那麼多五色的舍利花,這沒有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的加持是不可能的,靠自力修行她達不到這樣的一個水平。所以我的老母親臨命終時安詳往生,頭頂發熱、身體柔軟,以及荼毘有那麼多的舍利花,這都是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的一個例證啊!也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萬修萬人去的一個例證哪!

這是我們親自經歷的過程。

所以,往生淨土這個不可說、不可思議的法門,注意不可思議,淨土法門總是講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這在告訴我們,我們千萬不要以凡夫的知見情執來思維淨土法門,它是不可思的,就是超越我們凡夫的思維的。我們凡夫思維都是用第六意識,分別、分析、概括、演繹,這些你都沒有辦法去考慮。也不可議,因為我們的語言文字概念是非常貧乏的。我們所能描述、所能交流的是我們這個四維時空態裡面眾生感受業力的一個語言文字,你對一個超然的淨土境界,是沒辦法進行描述的,不可議的。

這個地球上芸芸眾生,人數幾十億,有幾個能聽聞淨土法門的,聽聞到了有幾個能相信的,相信之後有幾個能真實發願的,真實發願之後,有幾個是真修實干的,真修實干裡面有幾個能夠盡形壽堅持下去的,那真的不多啊!層層淘汰不是很多啊!但如果你經得起這樣的層層淘汰,那也真的是萬修萬人去,真實不虛的。

所以,我們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你真信切願持名,確實是萬修萬人去的,可不要去相信那個所謂的萬修一二去。


大安法師:畜生也能具備信願嗎

問:修淨土法門的行人,必須具備有信願,念佛才能往生,若無信願,縱然念至銅牆鐵壁、風雨不透,也不能往生,那麼像畜生道,鸚、鵝亦能往生,它們如何具備信願呢?

大安法師答:前面一段是藕益大師的一個開示,他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往生這樁事情是要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加持,令我們帶業往生。這個大悲願力就在當下,我們能否感通佛力,就是看我們有不有信願。信願是能感之機,有信願持名,感通就能往生,如果你信願持名,能感之機不具備,而僅僅是把念佛作為功夫,我做功夫來降伏煩惱、得到禪定,能怎麼樣,這樣的話,縱然你就把這個功夫練到非常的地步,風雨不透、銅牆鐵壁那樣,功夫做得很好了,那不是功夫成片了,那功夫成片還要更近了,但他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因為往生這樁事情,不能靠自立的,靠自力別說念到功夫成片,別說年到銅牆鐵壁、風雨不透,你就是念到破見思惑,證阿羅漢果,你也不能往生。何以故?因為你阿羅漢按自己的自因感果,也只是在方便有餘土,西方極樂世界確是實報莊嚴土,破無明的法身大士才有資格去。

所以五乘行人往生全憑佛力,善導大師這句開示他是深切佛心的。那麼印祖也說這個話是:千古不議之定案,這是決定是正確的。那麼這其中提出的問題:「那麼像畜生道,鸚、鵝他們有往生的公案,難道他就懂得信願念佛了嗎?」那麼在這裡我就反問一下,難道他們就不具足信願嗎?你怎麼知道呢?你還是一個分別心,覺得我這個人道的眾生都很難產生信願,你這個畜生道,一些這個鸚鵡、八哥怎麼也懂得念佛往生吶?

但是這裡面眾生業力不可思議。畜生道煩惱是重一點,所以他跟人道相比,當然人道往生的比畜生道多,但畜生道裡面在自性方面跟我們是平等的,他在畜生道裡面他的佛性吶沒有減少一點,他墮到畜生道裡面去變成鸚鵡、八哥,也許他前輩子曾經修過佛道啊,有點智慧,只是行為、持戒不行結果變成畜生道了,然而阿彌陀佛他的大悲願力光明是面對一切眾生發的,不僅僅是面對人道眾生,所以他的光明是徧照九法界眾生,尤其對三惡道眾生,更加了一份慈憫的加持。所以畜生道的眾生,他宿世曾經有念佛的善根,一接觸到阿彌陀佛的佛光一照,他就感應了嘛,這時候彌陀的光明傳達著一種聲音「光音」嘛,這種聲音在畜生道的內心,引動了他原來的善根,由這一念的善根,他就具足信願,臨命終時他就走了,他就到阿彌陀佛哪兒去了。

所以有的鸚鵡、八哥他也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走的時候他埋葬的地下還能找出一朵蓮花,這朵蓮花的根還從鸚鵡的口裡面長出來,這就表明他的往生之相。於是看過這個一方面要了解眾生平等,阿彌陀佛他面對著蜎飛蠕動的動物來發的悲願,因為彌陀願力的救度是從眾生最本源的心性當中建立的,這個心性他是平等的,靈明不昧的,我們眾生形體上的這種區分,用基因學說來看人道和畜生在基因方面的差異是非常小的,所以蜎飛蠕動之物,有淨土因緣的眾生他是懂得信願的,他的信願的表達不一定要用人道的形態和語言表達,他用他的畜生道他的語言他的心理、他的狀態來表達,他可以往生的。

 

鸚鵡念佛往生 火化舌頭不壞

 

鹦鹉學舌 念佛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