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可以速疾成佛,比自力修行要快很多

大安法師:一生成佛的捷徑

凈土法門,三根普披,利鈍全收。即便等覺菩薩也不出凈土法門所攝之機,《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即是修菩薩道一生成佛的精彩範例。

善財童子在文殊師利菩薩座下開根本智,文殊菩薩指示他南巡一百一十城去參訪善知識。他是以十信滿心始發菩提心而去參訪善知識。他首先參訪德雲比丘並獲得念佛三昧,證到圓教初住位,成為法身大士。參訪海雲比丘證得二住位。之後每參訪一位善知識,他所證的位次就提高一個層次,最後參訪普賢菩薩時善財童子已證等覺菩薩的位次,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齊等。《普賢行願品》也是《凈土五經》之一,經中記載普賢菩薩教善財童子修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大乘佛果。

十大願王依次為: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十大願王是成就如來恆沙功德的先決前提,是所有菩薩行願的總綱,要成就大乘佛果一定要修普賢十大願王。普賢菩薩不僅勸善財童子修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凈土,乃至勸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無量無邊的菩薩海眾,共同求生西方凈土。華藏世界海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沒有凡夫、二乘。華藏世界海有無量的世界種,每一個世界種都有二十重世界,其中每一重世界都有十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的佛剎。

《大方廣佛華嚴經》展示的毗盧遮那佛的法界與西方極樂世界關係甚密,華藏世界海中凈土無量無邊,善財童子以及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靠自己的力量修行最終也能圓成佛果,為什麼一定要勸善財童子和華藏海眾往生西方極樂凈土,而不是其他凈土呢?其中原因可能很多,從《普賢行願品》來看至少有兩個原因:

第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可以速疾成佛,比自力修行要快很多。

第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提高種姓。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靠自力修行,過程就像世間學子通過科舉考試成為進士,從地方官起步,如果有從政能力,最終做到宰相。但是如果一個小孩子身為皇帝的兒子並被冊封為太子,雖然他在智慧、能力、學問等方面沒有宰相全面,但是宰相見了他卻要恭恭敬敬,因為二人的身份、種姓不一樣。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就法爾自然地成為阿彌陀佛的弟子,就能得到阿彌陀佛授成佛之記,這不同於世間名牌大學的碩士、博士學位,兩者的含金量不一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一切菩薩乃至法身大士都很有必要性,因此十方諸佛在各自剎土都要讚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發遣其座下的菩薩們都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眾生出離兩種生死(業力凡夫有分段生死,二乘、菩薩有變易生死)之苦的玄妙之門,是成就大乘佛果的捷徑,成佛速度快並且不迂曲。在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加持下,令往生者圓證三種不退,尤其在念不退當中快速成佛,不需要經過通途法門三大阿僧祇劫修因證果的次第。按照佛法通途教理,修行人一定要先證初住,再進一步進修二住,三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直至妙覺位圓滿成佛,其過程就如同爬樓梯一樣,每一層樓梯都要依次爬過,而極樂世界往生者則如同乘坐電梯,一步到位。


只要往生到極樂,都能獲得不退轉

大安法師

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今生安養,無論高下,皆不退轉故。聚者會也,即文中諸上善人之會。今謂入此聚中,見佛聞法故。六心墮落者,身子發菩提心,已證別教六住,因逢乞眼,遂退大心,沉淪五道。——《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這一段是從多方面來勸勉初發心菩薩,闡述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如來的必要性。

上次談到龍樹菩薩的三個比喻:初發心菩薩離不開佛的加持,就像嬰兒不能離開母親,像小鳥不能離開樹林,像不會游泳的人不要直接跳到水裡去救落水者。

這是從反面來闡述,初發心菩薩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否則自己煩惱沒有斷,在這個世界度眾生,「無有是處」。然後從正面來看,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都可以入到「正定聚」。

初發心菩薩屬於「不定聚」的範圍。一般講,修行大乘佛法,有三種類別的眾生:一種是正定聚,是不會退轉的,決定可以成佛的;第二是邪定聚,就是一闡提、外道,對三寶沒有正信正見,是一定會輪迴的;最後是不定聚,就是指初發心修行人,會隨緣而轉:遇到善緣——大乘的緣,他能夠成佛;如果遇到不好的緣——外道的緣,他就會退轉。

所以對初發心菩薩來說,進入正定聚是非常重要。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從證位的角度來看,至少是圓教初住的水平。

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都是阿鞞跋致,都能獲得不退轉位。

「聚」是「會」的意思,就是經中「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會」。每天跟諸上善人都聚會在一起,與觀音、勢至這些大菩薩把手同行,共同修行,共成佛果。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就能夠見到阿彌陀佛,聽聞大乘佛法,得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決定能夠入到正定聚!(這是阿彌陀佛第十一願的保證。)

初發心菩薩如果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很危險,就有退轉的可能。

蓮池大師舉出了舍利弗前世退轉的公案來證明。舍利弗在得到圓教六信位(證到別教六住,相當於圓教的六信位)的時候,忽然發了大乘心,要去度眾生。

既然要度眾生就得要到人群稠密的地方去嘍。他這一發心,那也是驚心動魄。忉利天帝釋知道他發心了,要勘驗勘驗是否真誠,

於是就變化成一個年輕的婆羅門,在十字路口向眾人乞討。舍利弗一看,心想:哎,正好我要度眾生,機會來了!他就問這個婆羅門:你要乞什麼呀?婆羅門說:我的母親生病了,需要一個藥引子——一個發大心修道人的眼睛。

舍利弗一想:哎,我就發了大心了,也是修行人啊,這個機會不能錯過。就說:你要眼睛,好啊!順手一挖就把左眼挖下來了。沒想到這個婆羅門說:你怎麼這麼心急呀?我要的是右眼啊!

舍利弗想:哦,要右眼,那幫忙幫到底吧!就把另一個眼睛也挖下來了,給婆羅門。這已經太了不起了,一般人能夠舍到這個情形,那發心真的相當真誠,相當勇猛。

但是最後一招他就頂不住了。這個婆羅門拿著眼睛用鼻子嗅了一下,說:你這個眼睛不行,發臭。就把它拋到地上,還用腳一踏。

這下舍利弗就受不了了,說:這種卑鄙之人太難度了,還是回去吧,做自了漢算了。由於這樣的因緣舍利弗就退失了大乘心。

所以發大心能不能經受住考驗,很關鍵。這種考驗非常嚴峻,很容易讓人退轉。這一退轉的話,那無量劫以來就還是在輪迴裡面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多久可以成佛?

淨空法師

極樂世界非常單純,只有老師、學生,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很單純,就這兩種人。而且他們的身與他們居住的國土,跟我們這邊完全不一樣,我們這邊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合相」。諸位懂得什麼叫一合相?無論是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都是一合相,合是組合,一是一個東西。佛經上告訴我們什麼一合相?極微之微一合相。現在科學家知道什麼一合相?量子一合相。佛經上稱它為極微之微,現在科學家稱它為量子,黃念老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的名詞叫中微子。這是最近三十年物理學家才發現的,全是這個東西組合,一合相。一合相不是真的,緣聚相就現,緣散相就沒有了,聚散無常。極樂世界不是一合相,它是什麼?它是法性身、法性土,跟我們這裡完全不一樣。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你看我們飲食、睡眠耽誤多少時間,它那裡不需要。所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就進入這個學校,你在課堂裡面,進去課堂,離開課堂你就成佛,就畢業了,這個妙,妙極了,真的是一生成就。   

坐在這個課堂裡面,時間要多久?時間久暫各不相同。為什麼?有人很精進,他就早一天畢業,有人稍微懈怠一點、遲鈍一點,他就晚幾天畢業,這不可思議。一般如果我們看三輩九品,比照《華嚴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要這樣對比看就是三大阿僧祇劫。這是什麼?一切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不是這樣的,極樂世界快速,超出諸佛剎土太多太多了,所以不可思議。換句話說,你到極樂世界,你什麼時候成佛?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人往生極樂世界,當天就成佛了。為什麼?大乘教裡佛常講,我們只要把三種煩惱放下就成佛。佛告訴我們,放下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放下執著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你就證阿羅漢果,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這是放下一種。再放下第二種分別,分別也就是大乘教裡所講的塵沙煩惱,這一放下你就是菩薩,比阿羅漢、辟支佛高。最後能把無明放下,無始無明也放下了,你就永遠脫離十法界,到哪裡去?成佛去了,到實報莊嚴土去了。實報莊嚴土有四十一個階級,我們根性鈍一點、差一點的,四十一個年級,從一年級、二年級慢慢就畢業,要多長時間?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   

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了,你就成妙覺如來。妙覺如來,給諸位說,不住在實報莊嚴土,他住哪裡?他住常寂光,那就是究竟圓滿。可是我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有很多人,不是少數,他們非常快速,有能力把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同時放下,一念當中就放下了,他一念放下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為什麼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就是一時放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也是一時放下,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做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豁然開悟就放下了,他就成佛、就畢業了。所以極樂世界有這個特別班,不是普通班,我們愈細細去觀察、去體會,極樂世界確實不可思議。「速得聞法」,聞法就開悟,開悟就證果。所以「此人命終,色相如佛,並速得聞法」。我們在這個世間聞法不容易,而且說法的人都是凡夫,沒有開悟、沒有證果,怎麼能跟阿彌陀佛相比?真正喜歡聞法,趕緊念佛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就對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二七集)2011/5/28 檔名:02-039-04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