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空法師法語:最大的善是憶佛念佛

1 念佛這種修行的方法,眾善中王!我們要行善、要修善、要積德,修什麼樣的善是大善?積什麼樣的德是大德?給諸位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2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善是無與倫比的大善,這個善也是無量無邊的大德,很多人不知道。一般人所修的那些善法都是小善,為什麼說它小善?修那些善不能往生、不能見佛、不能成佛;修這個善能往生、能見佛、能成佛。

3 你從這裡一比,完全明白了,最大的善是憶佛念佛,沒有比這個更大了。為什麼不把時間修這個大善,積這個大德?這種德善確確實實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無法形容,我們要認識它。一般人疏忽了,他對這個不認識;小善他認識,他知道做一點好事。

4 我們今天講救這個地球,這種善都不如念一句佛號。拯救地球這個善的果報在哪裡?頂多在天上——五欲沒有斷掉,欲界天;欲界斷掉了,生色界天,出不了六道。念佛可以幫助我們出六道,你說哪個善大?


【這是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淨界法師:

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個很大的差別: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無常、無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佛法為了要廣度眾生,他修智慧、要修福德,叫二足尊,你一定要二隻腳才站得平穩。因為有福德,你才有堪能性。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滅度以後一百年,印度有一個轉輪聖王出現叫阿育王,阿育王這個人是佛陀在經典預言的轉輪聖王,他的威德力,把整個五印度統一了,當然這個過程當中造了很多殺業,後來他歸依三寶,就至誠的懺悔他的殺業。

有一次他想:我如果能夠向佛陀的捨利子懺悔,這是我心中最大的願望。這個時候他就問大臣說:佛陀滅度以後,那些舍利子都跑到哪裡去了?大臣們說:佛陀的捨利子大部分都被龍王請走,都到龍宮去了。阿育王就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身為一個轉輪聖王,我有這個資格跟龍王要一點舍利子,這不為過的。

他就浩浩蕩盪帶著廣大的三軍,到大海旁邊吶喊,叫龍王出來見他,而龍王根本就不甩他,他也沒辦法,難到你要到大海去跟他理論嗎!他只好回來。

回來以後他很沮喪,就找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一個阿羅漢,那阿羅漢一入定就知道怎麼一回事。

這個阿羅漢就跟阿育王說:大王啊,你是一個國王,他是一個龍王,你不要小看這個龍王,這個龍王因為過去生持戒不清淨,墮入龍身,但是這個龍王前生喜歡修福報,他這個龍福報修得很大,他的福報比你還大,所以你叫他出來,他不會甩你的。

阿育王不服氣的說:我是轉輪聖王,它只是一個龍王,它的福報怎麼會比我大呢?阿羅漢說:你要不相信,你用二個同樣一公斤的黃金,一個打造成你阿育王的形相,一個打造成龍王的形相,你放在天秤上看哪一個重?同樣是一公斤的!當這個相狀一出現的時候,誒,果然龍王的形狀比較重。

這個阿育王就服氣了,福報不可思議,同樣一公斤,二個是一樣重的,但是相狀變化的時候,龍王就比較重。

阿育王心中求舍利子的心非常的切,他就問他師父說:師父啊!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急速的增長我的福德?因為我要趕快折伏這個龍王,我要請到舍利子。

他師父說:有二個方法是最快的,第一個供養大眾師,佛陀滅度以後,這個大眾師住持正法,是大福田;第二個修習十善業。一個是布施、一個是持戒。你從現在開始,你的話不要隨便講、行為要注意、起心動念都要注意,這樣子是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當然,一個人心中有目標以後,他修行善業的力量是很強大,他就趕快收攝自己的身口意、供養大眾師。後來二個天秤一樣重了,再繼續的用功下去,阿育王的重量已經超過龍王。

那個時候他師父說:你不要帶大軍隊去,這樣是沒有用的,你只要帶著一個侍者去就好,龍王就會出來見你。這個時候阿育王到了大海旁邊,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

龍王出現當然不是現龍的身體,是變現一個年輕人的樣子,就跟阿育王問訊說:大王!你有什麼指示啊?他說:我要請一些舍利子。龍王就分一部分的捨利子給阿育王。

我們現在思惟緣起:剛開始阿育王到大海去叫囂的時候,為什麼龍王不為所動?後來的三彈指,龍王聽到這個聲音就不安了,為什麼?因為阿育王那個三彈指,有他強大布施、持戒福德力量的心力灌在裡面。

我跟諸位講一句實在的話:就著解脫的角度,那是智慧的問題;如果你有一個願望要到眾生的世界,在一個沒有佛法的地方建立佛法,要讓眾生歸依你、相信你所說的話,我告訴大家──你的福德非常重要,因為福德是有堪能性的。

大家會想:在積集福德資糧的時候,什麼是最殊勝的福田呢?那當然是佛陀,十法界中佛陀的福田是最殊勝的。龍樹菩薩說:一個眾生如果能夠生長在佛世,親自供養佛陀,不但有來世的安樂,你今生就會有安樂的果報出現,不用到來生。

我們一般的持戒,你說持戒成就尊貴身,但是你現在不一定尊貴!因為你現在持戒是得來世福。

但是你供佛的時候,你今生的福報就會出現。為什麼?龍樹菩薩說:因為供佛會使令你心強境勝。因為你看到佛陀,那個境界太殊勝了,會刺激你強大的布施心,能布施的心強,所布施的境界也殊勝。

那你在娑婆世界,你不可能供佛的。

所以我們要知道:身為一個資糧位的菩薩,我們要積集福德資糧,我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果報體的功能是很重要的。

這個地方就值得我們去思惟,就是說我們在極樂世界的安樂果報當中,我們能夠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能夠快速的成就自己在菩薩道所需要的廣大福德資糧。

而這樣的一個功德果報,是在念念的念佛當中,念念的成就的,我們對這件事情要深信不疑。


【 修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 】

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有福,對這個佛號恭敬,也跟著念,這個人福報更大。修福方法有八萬四千,第一殊勝無過於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話不是假話,是真話。

我們現在常常想這個想那個,把佛常常忘掉,這個不好,這往生沒把握,往生一定要專注。生死心切,功夫就得力了。

我們現在差的就是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依賴心很重,而且還有名聞利養沒放下,身體健康也沒放下。

對這個身體過分的重視,這個對於修淨土求往生是大障礙。真正求往生,對身體並不重視,但是也不會糟蹋。

每天早晨能夠早起,拜一個小時佛,念一個小時的佛號,念的時候就繞著,繞佛,就是走路,走路是運動,有這兩個小時就足夠了。

如果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是念佛,就是散步,年歲大的散步好,多運動。把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想了,一心一意求往生。

為什麼放不下?也算是知道了,佛經常說,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我們還是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沒有在意。

極樂世界是真的,天天聽,天天講,但是並沒有把它當真,還把現實生活當真,問題出在這裡。我們都沒有想想,死了以後怎麼辦?人生老病死誰也逃不了,不必忌諱。

死了以後到哪去?如果再搞六道輪迴,六道的苦我們今天嘗到了,還希望過這苦日子嗎?如果不希望,那就認真念佛。

喜怒哀樂愛惡欲是染污,這些東西全放下,心清淨,沒有懷疑,這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

只要你得清淨心,你念佛的功夫就成片了,你會很清楚,時時刻刻心裡頭有佛號,口裡沒有念,心裡佛號不斷,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好!

想阿彌陀佛的功德,怎麼想法?四十八願就是。四十八願如果不能想,你就想一願、想二願,都是的。想一願,想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

最好是想善導大師給我們舉出來的,最真實的五願,第十二「定成正覺」,第十三「光明無量」,第十五「壽命無量」,第十七「諸佛稱歎」,第十八「十念必生」,這五願是四十八願最重要的五願。

最簡單就是這一願,第十八「十念必生」,這就是想阿彌陀佛的功德,十念必生這個功德,是阿彌陀佛跟一切諸佛不共的功德,不是共同的,只有阿彌陀佛有,其他的沒有。這個五願,其他的四願諸佛也都有,唯獨這一願諸佛沒有。這個要知道,要堅持。

《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

恭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298集 講經節要

祈願所有出家眾。續佛慧命。正法久住。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功德分享此文。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佛友大德)和眾讀者(佛友大德)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閱讀開智慧。分享好文。利人利己。正法流通。功德無量。


法照大師奇遇文殊菩薩:念佛,是各法門之王!

大歷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

有一天,他在齋堂粥鉢中,看見五色祥雲,雲內顯現山寺,寺的東北方有山,山下有溪澗,溪澗的北邊有石門,門內有一座寺院,扁額寫上「大聖竹林寺」。

隔了不久,他又在鉢中看見雲中有好幾座寺院,水池、陽台、樓閣及數萬尊菩薩散居其中。

他以自己所看見的境界去請問善知識,有一位僧人說:「佛菩薩的變化事跡非常神奇,不宜用凡情來測度。如果依山川的形勢來說,你所見到的很可能就是五台山。」

大歷四年,法照大師在衡州湖東寺開創五會念佛道場。感現祥雲覆蓋,雲中顯現樓閣,阿彌陀佛及兩位菩薩的身體遍滿虛空。衡州城裡的老百姓都焚香禮拜,過了好久,奇瑞才消失。

法照大師又遇到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告訴他說:「你曾經發願前往金色世界,禮拜大聖,現在怎麼突然不去了呢?」說完,那位老先生就不見了。

法照大師就跟數位同學,不辭遙遠,朝五台山前進。大歷五年四月六日,他們來到五台縣佛光寺。那天傍晚四更,遠遠的有奇異的光芒照著他的身體。隨著光明他立即動身走了五十里路,遇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澗,溪澗北方有一石門,看見兩位自稱是「善財」和「難陀」的童子,引導他到了一座寺院,扁額上題了「大聖竹林寺」五個字,跟鉢里所看見的一模一樣。那個地方,有莊嚴的金地和寶樹來做陪襯。走進寺里,進了講堂,看見文殊菩薩在西邊、普賢菩薩在東邊,各坐了高雅的師子座,在講經說法,成千上萬的聽眾圍繞著他們。

法照大師上前禮拜,並且問說:「末代凡夫,去聖時遠,知識狹劣,業障和塵垢特別深,佛性無法顯現。在浩瀚的佛法中,不知道應該修行什麼法門,最為精要呢?」

文殊菩薩回答:「你現在念佛,正是時候!各種修行法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這兩種方法,最好也最簡便。我過去劫中,也因為念佛和供養三寶,而成就一切種智。所以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到彼岸的智慧)、很深的禪定,甚至諸佛,都是從念佛而成就的。所以我們知道:念佛是諸法的王。」

法照大師問:「應當怎麼念呢?」

文殊菩薩說:「這世界的西邊,有一尊阿彌陀佛,他的願力非常不可思議,你就當淨念相繼而不要間斷,臨命終時,決定往生極樂淨土,永不退轉。」

說完,文殊和普賢菩薩同時伸展金色的手臂,摩著法照大師的頭頂,並且說:「你因為念佛,不久會證得無上智慧。如果有善男信女,想要疾速成佛和證得無上智慧,沒有比念佛更快的了!」

法照大師歡喜禮拜,告辭聖眾而還,兩位童子送出寺門。一抬頭,忽然失去寺院的蹤影,於是他就立了一塊石碑,寫上處所。

四月十三日,法照大師與五十餘位僧人一齊到金剛窟,虔誠地禮拜三十五佛的名號。法照大師才禮拜了十遍,忽然看見他所在的地方,現出廣大莊嚴、清淨的琉璃宮殿,文殊和普賢菩薩也都在一起。他又獨自來到金剛窟,發願親睹文殊菩薩,當他五體投地禮拜時,看見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引導他進入一座寺院,扁額寫著「金剛般若寺」,到處充滿奇妙的寶物,光明閃爍。

法照大師雖然經驗和看見了許多靈異的事跡,可是他從未告訴別人,那年的十二月,他在華嚴寺的念佛道場,絕食念佛,發誓一定要往生淨土。到了十二月七日的初夜,正當他在念佛時,他看見一位梵僧來到道場,並且對他說:「你所見的五台山境界,何不寫下來告諸世人呢?」那位梵僧說完,就不見了。法照大師心中也感到訝異。

翌日,他又同樣看見那位梵僧。法照大師說:「我不敢隱密聖道,只是恐怕引起毀謗而已!」

梵僧回答:「像文殊菩薩這麼偉大的聖人示現在這山中,尚且招人毀謗,你又有什麼顧慮呢?只要把所見的境界,普告世人,使見聞的人,能夠發菩提心,廣結善緣!」

於是法照大師回憶自己所見的境界,並且寫下來流傳世間。

第二天,江東的慧從法師與華嚴寺的許多僧侶,都跟隨法照大師來到金剛窟和他建立石碑做記號的地方,瞻仰舊跡,大眾悲喜不已,忽然聽到典雅明亮而且節奏分明的鐘聲。大家非常驚訝,知道法照大師所見不虛。因此把這段經過書寫在房屋的牆壁上,希望見聞的人共發殊勝的道心。

後來,在曾幻化《竹林寺》扁額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仍然以「竹林」為名。於是法照大師更加專心念佛,日夜不斷。有一天,他忽然看見佛陀波利告訴他:「你的蓮華已經完成,三年後蓮花就開了!」

三年後,法照大師告訴大眾說:「我要走了!」說完,端坐而逝。

有人說:法照大師曾經在並州創立「五會念佛」。代宗時,皇上請他入京師,教宮里的人念佛,也是有五會,所以大家都尊稱他「五會法師」。


【靠自力有刻骨銘心的教訓,才能仰靠佛力】

念佛一法,需要對靠自力有刻骨銘心的教訓,才能仰靠佛力,在行持上才能有根本的改變。

夢東禪師參禪開悟,他生病後發現參禪的功夫用不上,便開始念佛,由夢東禪師轉為徹悟大師。

作為比丘解決人生大事,在選擇法門時確實艱難倍至。

因此淨土宗祖師用自己的修行來證明禪淨兩家的異同,從實踐中得出結論。

——《彼岸行——大安法師博語集》


《大智度論》:
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
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
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 阿彌陀佛 名號,其福勝彼。


要知道人生有種種的苦痛.
但最大的痛苦就是生死輪迴之苦,我們一定要認知這一點。
而阿彌陀佛的大願是解決我們的根本問題,
給予我們最大的利益的,來施設他的大願,展開他的慈悲。

阿彌陀佛 真的慈悲到了沒有跟我們設一點條件,
只要你願意念佛又很願意去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就會很高興。都會攝取不捨。
所以我們真的要深深地去體會,佛的那份慈悲.
和十方諸佛護念的悲心,尤其是阿彌陀佛這樣的 大悲心。
佛大慈悲願力,沒有問題,問題在自己,願不願意相信、不懷疑。

印光大師開示:
往生西方,萬不可卑劣自居,謂我業重,恐不能生,
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
何也,以心無真信切願,無由感佛故也。

(增廣卷二复裘佩卿居士書二)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印廣門清法師:念佛可以養身培福

(一) 念佛、拜佛乃奇特法門,殊勝法門,高級法門。今生健身治病,來生更大福報。也是悟後進修,增上品位的方便法門。現代科學亦於此多所研究、論證,確認「阿彌陀佛」名號名相功德為正能量加持。 《法華》、《楞嚴》是基礎法門。是公共科、工具科。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解解「阿彌陀佛」真實義。當知「阿彌陀佛」法理法義功德為正能量本源。故能讓行人在明理的當下了脫生死,成就分證即佛 (羅漢乃至十地、等覺菩薩之位)。這種過程,不歷修證,聽經聞法即可。而要成就圓滿、究竟的極果如來佛位,尚須無量法門,無量時劫的苦修、苦證。其中念佛、拜佛最為便當。

是故,法華行人在學懂了經文,明白了一心三藏法理,也就是明白了阿彌陀佛真實義以後,更應該認真念佛、拜佛,以利治病健身,長壽住世,弘法利生。或有行人只弘法,不修煉。以致多病、短命、過早謝世。這種「看破放下」(放下自利) 不可取。或有行人只修煉,不弘法。竟至長壽、燒出舍利、成虹化身乃至成仙、飛天。這種「看破放下」(放下利他) 也不可取。 舍利、虹化、成仙、升天只是一種色身修煉的功夫。不是開悟、成道的必要條件或標準。

如佛在《法華經》言,若人聽懂法華經,方為見佛、見一切佛、見一切菩薩。此「見」乃是明心見性之說,開悟明理之義,解脫得道之證,成佛分真之論!佛又說,若聽懂《法華經》以後,又廣行六度萬行,就更好更好更更好!此「好」乃是悟後進修之勸,提升品位之導,錦上添花之鞭,成佛圓滿之策!也就是說,讀懂《法華經》是解脫成道的必要條件,悟後修煉,是圓滿成道的充分條件。

印廣無修煉,你們不要學印廣。印廣過早地、過分地拼消耗、透支了身體。很是後悔!但不灰心,正在設法調理、修煉!計劃這兩年內以調身為主,同時完成《楞嚴》講記文稿審定及四經講課提綱(將講記簡單化、提綱挈領化,專門作為講師的備課提綱。許多信眾多次提請,也是師父多年夙願、既定計劃)。

總之,法華人要精力旺盛、健康長壽才能更好承擔如來家業!而念佛、拜佛、持戒等,則是非常好的修煉方法、養身之道。

印廣2016年元旦 念佛養身 念佛培福

(二) 與大家一起探討十八種念佛法門。

一、持名念佛。由口入耳,由耳入心,由心出口。口不停,耳不住,心不斷,念念相繼,聲聲相續。

二、眼睛念佛。常住環境,張貼字畫。觸目菩提,如鏡攝像。

三、耳朵念佛。於念佛機,晝夜常開。耳提面攜,水乳交融。

四、身手念佛。胸佩聖像,手捻佛珠。如影相隨,同砣跟秤。

五、躬親念佛。撫摩塑像,如對慈尊。呶呶私語,繞膝承歡。

六、想像念佛。形象思惟,勝應化身。白毫婉轉,紫磨金身。

七、默心念佛。四字洪名,心念心聽。環環相扣,接連不斷。

八、內心念佛。形於外界,談吐如常。心蘊於內,佛號不斷。

九、勞作念佛。固定勞作,融進佛號。乃至吟唱,曲調相和。

十、轉彎念佛。衣食住行,時過境遷。於關節處,一句佛號。

十一、轉境念佛。噪音喧聲,轉為佛號。恩怨煩惱,轉為佛心。

十二、虛空念佛。神存太虛,指揮沙界。起號自心,續聲由他。

十三、出入念佛。一句佛號,依依入睡。一覺醒來,佛從口出。

十四、療疾念佛。哪裡疼痛,哪裡念佛。皮肉筋骨,皆共念佛。

十五、元神念佛。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方知之刻,念佛已過。

十六、無相念佛。眼絕佛像,耳絕佛音,意絕佛念,靈明不昧。

十七、十念念佛。亦即華嚴奧藏念佛。 十者,一橫一豎。橫者為經,東西之方。豎者為緯,南北之向。經緯羅織,森羅萬象。 又,橫者橫觀,空間萬象。豎者縱觀,時間流逝。縱橫交叉,十方三世。盤根錯節,流變三疊。說盡古今,恆沙法界。 又,數之計量,九為最大。十表圓滿,融通上下。非十不足,進百千萬。無十何至,負數分數。 是故當知,十之為法。全在機巧,玄妙奧藏。橫豎相交,萬法一念。一念變現,天地萬法。明於此理,似觀「世」音。通於此義,近佛「世」尊。(「世」者三個十,對二說不二。) 《阿彌陀經》(小無量壽經)也好,《無量壽經》(大阿彌陀經)也好,號稱「華嚴奧藏」。其中「十念」之法更是奧中之藏。其中法味豈可淺嘗輒止!那種「憋足一口氣,唸滿十句佛」之說,實在不敢苟同。

十八、如是念佛。如者阿也,是者彌也,陀者我也,聞者佛也。聞者覺義、悟義、佛義。聞個什麼,覺在何處?悟到哪裡,怎麼個佛?聞「阿」法身,等同於「如」。覺「彌」報身,等同於「是」。悟「陀」化身,等同於「我」。如是我聞,法報化三。三德法藏,阿彌陀佛。明於此理,為觀世音。通於此義,即佛世尊。或為「如是我佛」,或為「阿彌陀聞」! 又,《阿彌陀經》也好,《無量壽經》也好,又稱「法華秘髓」。非一心三藏之鑰,如何得其真解!果真明了「阿彌陀佛」真義,當下了生脫死(聞即往生)! 前之十五,事念三昧。十六無相,理念三昧。十七「但中」,華嚴三昧。十八「圓中」,法華三昧(楞嚴大定)。 執事昧理,得福報併兼凡夫境定而偏性定漏於智慧。 執理昧事,得小智慧併兼聖人境定而偏性定漏於福報。(以有為之心,修無為之法,仍屬有為;無相亦相,其所謂「性定」,仍屬境定。如《楞嚴》說為「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 華嚴三昧。次第三藏,先理後事。悲智雙運,偏於一心。福慧雙兼,漏於當下,苦修歷劫。 法華三昧。一心三藏,即理即事。即定即慧,當下圓通。 現代科學正在深入探討,步步確認,真善美是正能量加持。其振動頻波,不可思議。故有益於健康長壽和事業成功。 十八種念,堪真善美!真則亮,善則大,美則強。亮者,理療也。大者,化療也。強者,電療也。人有三療,何病不除?事有三療,何業不就? 明了真善美!善用真善美!中國真善美!世界就有救! 印廣門清 2016.2.3

(三) 與大家共同探討拜佛十八訣 1、一心不亂 2、不二法門 3、三藏一心 4、四大假合 5、五蘊皆空 6、六度萬行 7、七菩提分 8、八正道分 9、九品蓮華 10、十方圓明 11、十一心戒 12、十二性定 13、十三圓慧 14、十四無畏 15、十五圓月 16、十六圓融 17、十七圓滿 18、十八圓通 拜佛之法,調養身心。拜下之時,氣血灌頂。起立之際,流注肢體。古人稱之,顛倒乾坤。通經暢絡,百病消除。 行人拜佛,苦於計數。口訣代數,妙不可言。一句口訣,一念閃照。戒定慧三,貫攝其中。身心健康,年壽雋永。福慧雙增,圓滿往生。

印廣門清2016.2.4 法華論壇網址:http://www.fahua123.com/


大安法師:這句佛號念得孤明歷歷,這裡面就有觀

問:「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觀想的成分,其發起既然有次第順序,是否就是觀想。這個循環順序可以打亂嗎?

大安法師答:實際上它是沒有次序的,當下這三種是同時出現的。這個觀想是有觀力在裡面,你這句佛號念得孤明歷歷,這裡面就有觀。

但我們說的觀想不是指四種念佛中的觀想念佛,四種方法中的觀想念佛是指特定地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那就是要按照《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前十三觀去觀想,這些才是觀想念佛的範圍。

這裡主要還是從持名念佛來談的,剛剛講我們心裡面有很多念,心有千千結,現在就從一團亂麻裡我要牽出一個什麼念呢?

一個佛號的念、一個出離世間的念。這就是念從心起,當這一念佛號的念起來,顯現出來的時候,其它所有的念,五欲六塵的念,包括聲聞緣覺六道的念,全都隱沒下去,沉沒下去了。

這裡就突顯出了一個正念:阿彌陀佛。這個念一出來就鼓動了我們生理上的七個器官,七個器官鼓動,這就有聲音出來。

聲音是從我們的心裡變現出來的,聲音最後是從口腔部分出來,實際上是經過了七個器官,它就形成了一個音聲,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音聲。

這個音聲念出來後不要讓它散到外面去,自己要攝住,讓它從耳根又進入到我們的內心。這時候我們在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就是把我們耳根的聞性攝住,不再聽外面的聲音,我們耳根的聞性有一個高度的選擇性,就是選擇自己念出的聲音,是這樣的。

所以「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這三者就像伊字三點,不縱不橫,同時相即,是這麼一個關係。不是說先有什麼,後有什麼。念是非常迅速的,當這個念一出來,馬上鼓動我們的聲音出來,聲音一出來,馬上從耳根進去。所以在表述方面盡管有一個次第的順序,但它運作起來時是互滲互入的。

所以這裡有觀力的成分,但不是觀想念佛的情況,能夠把它聽得清清楚楚這本身就有觀在裡面,是這樣的關係。

你聽得清清楚楚,孤明歷歷,它就能對治我們的昏沉,你一昏沉就聽不到這個聲音了。


【真正懺除業障的就是念佛,念佛的功德太大太大了】

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人很多都有嚴重的自卑感,認為我這一生做了很多錯事,造了很多罪業,就生起自卑,下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自卑感,怕不能往生。

這樣的人來問我,能不能往生?我告訴他,你決定不能往生。他說為什麼?你自己沒有信心,你怎麼會往生!

什麼人能往生?堅定信心,造無量無邊罪業,他堅定信心,他能往生,那個人很可能往生。

念佛就是滅罪,念佛就是懺悔,過去造無量無邊罪業,現在天天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彌陀名號是一切善的總善,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無過於阿彌陀佛。

所以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經上常說,「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一句一句接著念,一心稱念,這個功德還得了!

什麼罪業都能夠懺得乾淨,只要你肯念。念就是滅罪,念就是懺悔,多少人不懂這個道理!

要去發露懺悔,發露懺悔經上有,那個用意何在你要曉得,那是幫助一些迷惑顛倒的人,不知道回頭,你這一懺悔,感動他,他回頭了,用意在此地。

真正懺除業障的就是念佛,但是我們念佛他不懂,他沒有感觸;我們把自己所做錯事一樣一樣說出來,他感動了,那是接引初機的方法,有功德,不能說沒有功德,不能與念佛相比,念佛的功德太大太大了!

只有內行人,真正懂得的人他知道。外行人不知道,不曉得念佛功德之大,他也不會念佛。

《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六六集)講經節要

祈願師父上淨下空老和尚。續佛慧命。正法久住。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功德分享此文。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佛友大德)和眾讀者(佛友大德)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閱讀開智慧。分享好文。利人利己。正法流通。功德無量。


念佛是最上無比的大福德

◎ 佛教我們修福積德,才能真正改造命運,沒有福德縱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你修因就得果。財施得財,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

◎ 心地清淨是最大的福報,這是福報的根基,心地不清淨,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報”,有漏的福報還是業障。

◎ 定才是真正的福。

◎ 放下是大福報。沒有妄念的人有福報。心裡一個妄念沒有,一天到晚憶佛,念佛,過幾年他去作佛,這叫大福報。

◎ “吃虧是福”。我學佛這五十年中喜歡吃虧,後面果然是福報。

◎ 對一切眾生不尊重,就是對佛不尊重;對一切眾生吝啬,就是對佛不供養。尊重、供養是大福。

◎ 善是福,惡是禍。不貪有大福。

◎ 壽命是第一福德。

◎ 信心是福德的基礎、福德的根源。

◎ 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德。

◎ 真正發願,一心一意要想見阿彌陀佛,要想生極樂世界,二六時中老實念佛,這是福德。

◎ 臨終清楚,不生病,有同參道友送,幫助念,是真實的大福報。

◎ 學佛人一定有福報,天天、念念在修福,福報增長。念念、天天修慧,智慧一定增長。

◎ 人都需要福報,沒福報什麼事都做不成功,有福報的人做起事來很順利,沒有福報的人去做就處處都是障礙。

◎ 人在臨終時正念現前,心不顛倒,這不是自己的力量,完全靠阿彌陀佛慈悲拔濟,他就往生了。這事絕對不能僥幸得到,他是修福得到。

◎ 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臨終不念了,臨終貪戀世間,業障現前,病苦是業障,這要在平常預防,用什麼方法預防?修福。一定要修厚福,深厚的大福,臨終沒有病苦。臨終遇到佛緣能往生,至少具足三個條件:第一、神智清楚,這是大福。第二、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淨土。第三、他一聽就沒有懷疑,立刻接受馬上照辦。他這一句佛號信願行圓滿具足,他才能往生。

◎ 念佛就是修福,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心地清淨,貪嗔癡慢不起,把自性裡的大慈悲心、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念出來,這是修福。

◎ 念佛修的福慧,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慧,你信願持名深,福慧就圓滿。念佛中有懷疑有夾雜,修的福慧就少。大家不要怕沒有福,念佛就有福了。

◎ 念佛是大福德,是最上無比的大福德,它是直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中修行的善因善果,統統做為我們的修因,所以念佛的果報能超越六道輪回。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

◎ 我們講的修福積功累德,信願持名是第一,這是無量的福,無比的福,一生當中圓淨四土圓受諸樂。

◎ 念佛人真正有福,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十方諸佛贊歎,一切菩薩都敬重,諸佛菩薩看到念佛人,肅然起敬,念佛人龍天鬼神擁護。我們為什麼不修呢?

◎ 念佛時觀想,除自己,每個人都是佛,每人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

◎ 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報。相是果報、福報。有果必有因,佛在因地修大行。我們也希望得這個殊勝的果報,就不能不修因。面對佛像,惡念全沒了,都消除了,善念自然而生,這個就是得福,所以常常觀佛像,就得無量福。

◎ 修第一等的功德、福德,無過於勸人念佛。這是無比稀有的大福德。

◎ 佛教我們福慧雙修。福擺在第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很圓滿的福德修成的。佛教我們,單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的面貌就變成佛一樣。這個方法好,簡單、快速、有效。當然更重要的是想佛的存心、大願大行。我們的心像佛心,願像佛願,行像佛行,天天想佛的面貌,兩三年你就變樣子了。面貌愈來愈美滿、愈漂亮、愈年輕。這是接引、度化眾生最好的方法。

◎ 修福不修慧,福是有漏的,福是享得盡的。

◎ 拜佛、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福慧雙修。

◎ 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叫中道。真正的福慧,決定是真誠心,有一絲毫欺騙眾生心,福慧都沒有了。今後用真誠心對待一切眾生,立刻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佛菩薩護念你這個真心、真誠。

◎ 要修大福德,要從三業清淨、心地光明上下功夫。才成就圓滿稱性的福德。三業是身口意,身要做殺盜*YIN*,身就不清淨了,口要有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口業就不清淨了,心裡有貪嗔癡,意就不清淨了。清淨必須把十惡業統統斷掉,修十善業,雖修十善業不著修善之相,三輪體空,就變成淨業了。心地真正做到正大光明,要做到無我,把我放下了。

◎ 每天供養諸佛是修福,依教修行供養第一。

◎ 佛所講的我們完全做到,就是供養。不僅是供養諸佛如來,是供養我們的自性、供養一切眾生,自性得到好的養分,智慧就開了,自性裡所含藏無盡的福德,自然現前。

◎ 你要認識福田,才能真正種到福。“福田”像種稻一樣,土地肥沃、陽光雨水充足,種子下去,長得好,種在砂石裡,種子長不出芽來。福田:一、“悲田”。慈悲憐憫一切貧窮苦難的眾生。二、“恩田”,報恩、報答父母、師長恩,是種福田。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一切善知識、國家、一切眾生都是恩田。三、“德田”,佛法僧三寶,不但有恩,還是有功德之田。三寶有大智、大德、大能,種福要到這些地方去種。如果我們力量達不到,要有心。

◎ 父母者世間福田之極也,佛者出世福田之極也。

◎ 種福田最大的是弘揚佛法。流通經典是世間第一等的福報。

◎ 幫助諸佛如來接引眾生,把佛法、淨宗介紹給大眾,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功德。講經是以正法布施眾生,修第一等的大福報,尤其弘揚淨土五經一論,功德利益更殊勝,改造命運也快速。

◎ 《無量壽經》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只有盡心盡力弘揚流通,將來定有無窮無盡的大福報。

◎ 真正的修福是教化眾生,請法師、大德居士講經,只要請到真正的善知識,說的是真正的正法,能令一切眾生得真正利益。

◎ 培養一位法師,功德才真大。功德無量無邊,這是真正的續佛慧命。

◎ 請出家人吃飯,用平等心來修供養、供齋,是佛門裡修殊勝福報的一種方法。用食物出自於真誠的供養一位生病的出家人,果報是容貌端正,健康長壽。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沒有福報,縱然有福,那個福報也很有限。一定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包容一切,學“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 學佛,起心動念最低限度要想到整個世界眾生的利益,決定不想自己。如何能讓道德之人、善師,發揮他們的德能,幫助整個世界。要有這樣的心量、這樣的存心,那就無量功德。

◎ 一絲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他的善行就變大了;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報還是小,他不會超過心量。

◎ 福報隨自己心量大小,而現出大小。你心量大,修一文錢的功德都是遍虛空法界。日常生活中,做很小很小的一點好事,布施貧人一塊錢,你想到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你這一塊錢的功德就遍法界虛空界。

◎ 無論做什麼樣的好事,攙雜自己利益在裡頭,立刻就變質,一百分的功德就變成一、二分。如果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不攙雜,這功德是純善,純善的力量太大了。

◎ 無緣無故受人毀謗,往往後頭有大福報。怨恨,福報就沒有了。肯受冤枉,肯接受誤會,後福無窮。有一絲毫憤恨之心,就把福德、功德破壞殆盡。

◎ 心地厚道、行為厚道,能損己幫人的人,定有後福。對人刻薄,貪圖自己享受,這人將來必有災難。

◎ 修一切善就是修福,你福德天天增長,縱然有冤親債主,看到你福報一天一天大了,他也不敢來干擾你,想報復也不敢下手,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正保證我們這一生幸福不遭到橫難。

◎ “仁者無敵”,心地仁慈的人,一生中沒一個冤家對頭,這才是萬善隨身。靜時一念不起,心是清淨的,這人必後福無窮。

◎ 善生福,心地善良、行為善良,就有福報。你要求福慧,就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清淨心、慈悲心,慈悲心是善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不為自己,就有感應了。

◎ 人造善,必定得福報;人造惡,一定得災禍。禍福自己造,自己受,別人沒能力把你的福加一點或減一點。

◎ 你要是行好事、有善心,你福報會增長;你要是惡心,方法錯誤,你的福報會折損、打折扣。

◎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一個惡念都不生,來生就有大福報。這一生晚年福報亦會現前,你修積的太多、太厚,不等來生受福,這一生就現前。福決定是從善心、善行修積來的,要深信不疑。業障忏除後,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實福慧。

◎ 佛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就多做善業,多做好事,善業你會帶走,幫助你超生,幫助你生天,愈升愈高;你要造惡,就往下墜,愈墜愈下。有錢不要存,趕快拿來修福,有福才是真的,什麼樣的災難,你的福報都丟不掉,你終歸是有福。財產靠不住,福報靠得住。

◎ 修財布施,希望得大富,就變成福德。三輪體空,什麼希求都沒有,就變成功德。布施要緊的是心地清淨,不著布施的相。不要常念“我對哪人有恩,我對他有多好”,有這個念頭就變成福報,就不能得定。清淨心裡那個福,盡虛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處。心量大,沒有障礙,福就大。

◎ 修福,不在乎施錢多少,不在乎做的多,心真切,盡心盡力就是念念圓滿。捨財不但消災,捨財還積福。

◎ 起不好的念頭,想占人便宜,是增加罪業,決定得不到福報。

◎ 求大富,勉強去求,災禍跟著就來了。

◎ 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能保福,能得福,能把福德變成功德。

◎ 貪嗔癡只有折福,不能增福。

◎ 偷盜是損福,是毀自己的福報。

◎ 浪費,大幅度的折福。

◎ 臨終時清楚明白,十法界由你自己選,迷惑顛倒,就沒能力選擇,被業力牽著轉,自己做不了主,那人叫沒福報。生時享盡榮華富貴,福報享完了,臨走時沒福報了。所以一生中生活要節儉、樸實,累積福報,臨終時享。

◎ 殺害眾生,吃它的肉養自己,不但跟眾生結冤仇,還損自己的福報。

◎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是為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修福。念念之中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祈福,其他宗教是講祈禱。我們修福決定不是為自己,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自自然然包括自己在裡面。常常想著眾生苦,我們要代眾生受苦。

◎ 修善業福德,就是捨己為人,犧牲自己,奉獻別人。

◎ 幫助人是真正的福報。多做好事,多積德,你這福報就無量無邊。

◎ 世出世間第一等、最大的福報是幫助眾生覺悟。因為你給他錢,吃的、穿的,救人一時,沒法永久幫他。永久幫助他,是幫助他開智慧,恢復能力。他有智慧、有能力,就能謀生,他的問題才能真正解決。

◎ 一生中沒一個惡念、惡行對待眾生,我們發佛菩薩同樣的心願,我生在這個世間是為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而來的。你馬上就轉凡成聖,轉煩惱為菩提,凡夫跟佛就是一念之差,你這一念轉過來,就是乘願再來,現前這個身是乘願再來身。

◎ 為一切眾生服務,把“我”忘掉了,福報更大。“我”沒有忘掉,決定在六道輪回。

◎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要常常記住,你這一生真正是積功累德。

◎ 福是平常要修積,積德累功,積德就是存好心,念念利益眾生,利益社會;累功,就是行好事,說好話。全心全力幫助人,什麼都不求,只求臨命終時清楚明白,不顛倒、不迷惑,這是大福報。

◎ 做苦工是修福,消業障,修福報,走時自在。

◎ 改過是修福的基礎。修福先要改過,就是先要消災。先不求福,先消災,修的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諸佛菩薩、天地鬼神賜福,我們才能接受。積習不消除,去修福,福來了往往造更大的罪業。

◎ 你煩惱習氣真的改過來,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絲毫貪心、悭吝心都沒有,你自性裡的福報就現前,只要有一絲毫悭貪,自性的福報就不能現前。

◎ 要學謙虛,決定不可貢高我慢,功德才保得住,福報才能保全。“一切恭敬”,才能把你的福保住。善根福德,謙德能保持。

◎ 平常不可盛氣凌人、欺負人、高姿勢壓人。到臨終運衰時,冤親債主就找上頭來了。

◎ 一切爭在別人前面,讓人贊歎、稱揚,你那一點功德馬上就報掉了,真正修福的人不願意人知道,“積陰德”,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報得大、報得厚。

◎ 性情急躁;心量狹小不能容人;“使性子”,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言論不謹慎,隨便說話,不負責任;太過分清潔,一點髒東西都不能忍受;喜歡發怒,常發脾氣;愛惜自己的名節;不願幫助人;喜歡批評人,論是非;不知道保養身體,皆薄福之相。真正有福的人莫不渾厚老成,心胸廣闊而能容人,言語動作緩慢、穩重。

◎ 有福獨享就造業,給大家享,真正叫修福。

◎ 福報不要享盡,分給大家享,後福就無窮。

◎ 生活要節儉,不浪費,要惜福,縱有大福報,也只享受一點點,其他統統分給大眾共享,你的福報愈來愈大,永遠享不完。我的福報給人享,人家有福報我不要拿他的,我只有付出、奉獻,沒有求取,心才清淨、才相應。真這樣做,福報愈來愈大。

◎ 修福時存心貪圖福報,就不清淨,結果只能得人天福報。修福報要回向作為生西方世界的資糧,不要求人天福報。

◎ 不求福報,不是沒有福報,而是福報更殊勝。福報雖現前,決定不放在心上,不生歡喜心,這就是不受福報,福報再大也不享受,把這功德回向無上菩提。到成佛之後,果報就殊勝,不可思議。

◎ 為眾生服務面愈廣,福就愈大,但我們不是為希求福報而服務,我們是希求佛果,希求無上菩提,決定不是求福。

◎ 福報與輪回是兩樁事,了生死、脫輪回的大事,福報不能救,修再大的福報,你到人天裡去享受、享福,不能了生死、脫輪回。了生死脫輪回,功德能救。修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是功德。事上沒差別,用心不一樣,結果就不同。

◎ 功德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在隨喜當中成就功德。


念佛真能改轉我們的現世福報嗎?

 

問:我23歲嫁給殘疾人,很貧窮。27歲遇見佛法,先是隨學一位法師,知道了三世因果。後來改學善導大師教法,專修念佛一年了。但是現在我家貧窮,我做微商了,多多念佛,努力賣麵包,不是為了掙大錢,是為了補貼家用的。半年了,還沒有利潤,我是不是念佛功德不夠?

 

答:我想,這位蓮友,如果以你的情況看,你有一個不足,也有一個長處。

不足的地方,就是說,在現世的福報這方面可能稍差一些。你看你23歲嫁給一個殘疾人,這個條件就差一點;家裡比較貧窮,現世福報可能弱一些。

但是,你在解脫法這方面非常殊勝,超越。你27歲還很年輕,就遇到了法師講三世因果,何況後來還遇到善導大師教法,專修念佛,那更是不可思議了。

所以,雖然現世福報差一點,家裡窮,但是佛法的善根非常厚。總的來講,你還是一個非常富足的人,不要覺得自己很貧窮。

當然,我們還在這個世間生活,你想賣麵包掙點錢,「半年了,還沒利潤」,心也太急了點。你看做什麼半年一定能賺利潤呢?

我想跟大家討論一下:念佛,它真的能夠讓我們改轉現世的福報嗎?

這是毫無疑問的、肯定的。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福德、無量智慧,所有福德智慧都在這句名號當中。

為什麼佛號當中有這些功德呢?

因為佛號所含的是佛本身的功德,所謂「福慧兩足尊」,福德和智慧是圓滿的,而佛號當中所含的福德是我們佛性、自性、真如、真理本身所具有的。

我們世間人修的福,比如孝養父母會有福,尊重師長也有福,做好事幫助人、布施都有福。然而,這種福是有為有漏的,是有限量的,它是一種生滅法,是以我們有為造作的心而求的,所以它不能讓我們解脫生死輪迴。

阿彌陀佛名號所含的福慧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如果念阿彌陀佛,我們要知道我們是要往生淨土成佛的,而且功德絕對足夠。

那麼,我們佛性中、我們自性真如本身所具有的無量無邊的福報,會消解我們現實的種種困厄,也會讓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福報慢慢展現出來,而且是隨順法性這種功能的。

好了,那你的問題就來了,「我都念了半年了,你看效果還沒展現出來,這是不是就不管用呢?」

要么就說是不是佛號不管用,要么就說是不是自己念的功夫不夠,不夠努力,不夠精進。

 

◎ 情況是這樣的:佛號的功德當然完全夠了,但因為業力的關係,你還是一個凡夫眾生,無量劫的輪迴有種種的業力,而你念佛才半年,所以,效果還沒有顯示出來。

打個比喻,你看北方冬天那個冰,往往在河面凍了一米、兩米,凍得非常厚。春天來了以後,冰要融解,它從哪裡開始融呢?它從下面開始融。如果你站在冰面上,今天去,它還有冰,明天去,還是有冰,一看沒融;它不是沒融。

同樣,就說我們念佛,我們長劫以來在世間的貧窮果報,這些罪業,就像冰一樣把我們封住了。但是念佛,這種無量無邊的福,從整體上,在下面就慢慢給你消化了。但我們還是站在「冰面」上,表面上,我們現實的生活好像沒有變化——不是這樣的。

繼續念下去,一旦等到念佛改善了現實生活當中的人事、因緣,還有福報,那你想想看,全部冰都給你化了,你整個人就像掉到溫暖的、柔軟的春水噹中。所以,這段時間雖然看上去好像半年還沒利潤;沒有關係,繼續念佛。

 

◎ 另外,要有個正確認識:我們在這個世界,只求吃口飯就可以了。這個世間再怎樣有為的福德,都是我們最終要捨棄的。

我們在這個世間,所謂少欲知足,不貪求過多,依我們過去的福德,念佛佛力的加持,該有多少,安心地領納,不妄求。這是一個重要的心態。

.
〈深問淺答〉81
http://mp.weixin.qq.com/s/450hW0mBl0pDqVIUjhCC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