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淨界法師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論上,人生不會傷害你。人生只會給我們兩件事情:一個叫做快樂,一個叫痛苦。人生本來很簡單,只有兩件事:如果是善業生起的影像,你看到你歡喜的人,你會快樂;如果是罪業生起來,你看到你不喜歡的人事,你會痛苦。人生本來是應該只有痛苦、快樂,就這麼單純,過了就沒有了。

但是我們凡夫多事,把影像抓過來打妄想,然後執著,那人生就不是快樂跟痛苦了,那就有很多的愛憎取捨,各種情緒出現了。

我們今天要修行,首先要了解一件事情:什麼事情是因緣,應該接受的?什麼事情是我們自找的?這個你要弄清楚。我們修行,空觀不能否定因果。快樂、痛苦那是因緣果報,這個事情我們要坦然接受。但是我們接受快樂痛苦的時候,請大家不要加油添醋,把人生搞得越來越複雜。

快樂就是快樂,我就認了;痛苦就是痛苦,就認了。這個是人生的原來相貌,人生本來只有兩件事:快樂、痛苦,然後過了就沒了。但是我們凡夫的心有個問題,它會把快樂影像拿過來,然後安立名言:哦,這個快樂不錯!然後就開始變得輾轉相續。我們把痛苦影像拿過來,然後也是加油添醋,對它產生仇恨。然後從此以後,就回不去了!就這樣子。

現在佛陀出世了。這怎麼辦?很簡單!不管你過去心中有什麼樣的影像,不管哪些事情你走不過去的,現在都先不要處理。因為你沒辦法處理,你越處理越糟糕。你現在這個心態不對。你現在的心態就像強力膠,看到什麼就住上去,你根本沒辦法處理。就是說,先別處理。那麼怎麼辦呢?把心帶回家!把心回歸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那個原始的風貌,那個明瞭的心性,先把它回到這個地方。這個是第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情是非常關鍵的。

你這件事:「一念心性,當體即空」沒有做好,你《法華經》的即假就別修了,你沒辦法修了。你沒辦法走出過去的影像,就沒有資格談開創未來,你根本沒有資格。你就被過去的那些生死的影像弄得亂七八糟的,你還有資格談未來嗎?你的未來一句話就說完了:「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就是你的未來。

所以,我們空觀的意思就是,通過迴光返照,找到生命的原始點,把這個影像先放下。不管你過去做得怎麼樣,不管誰對你怎麼樣,先把它放下。放下以後,回到生命的原始點,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其實這個還沒有談到《法華經》,這個充其量是《法華經》的道前基礎。這個應該屬於《楞嚴經》,就是首楞嚴王三昧。其實它的意思就是把心帶回家,這樣子。


淨界法師: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

在整部《楞嚴經》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點,就是這個菩薩:第一個我們雲何應住?就講到這個安住的問題;第二個是雲何降伏其心?就是你平常是用什麼來調伏你的妄想心。那麼在整個學佛的過程當中,在你還沒有開始修學之前,第一件事你一定要把自己安住下來。

為什麼我們學佛要安住呢?

我們看印光大師也好,善導大師也好,他對我們啊…诃責我們是:生死罪障凡夫。當然我們對這句話,什麼叫生死罪障凡夫,我們剛開始也不懂,就這樣讀過去。但是等到你開始發心受戒,你站在十方諸佛面前,許下你的心願:從今開始我某某某,我要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你許下你生命的目標,你希望能夠很正確的走向大乘的光明之道,這個時候你就發覺,我們果然是生死罪障凡夫。為什麼呢?

雖然我們受了戒,但是我們這個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不該做的事還是做了,不該講的話還是照講。當然,我們剛開始的對治就是忏悔嘛,還有什麼方法?但是這樣子不斷的做、又忏悔、做又忏悔,你永遠沒辦法去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所在。

《楞嚴經》它就是很真實的去面對─我們的障礙從什麼地方來?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為什麼我們會去說不該說的話?這問題出在哪裡?當然本經的意思,就是因為你安住妄想─【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我們的心有所住,住在那個心中的影像;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色塵有色塵的影像,音聲有音聲的影像,我們就住在這個影像上,然後就開始打妄想,然後就開始啟動我們無量無邊的生死的業力。

你看,聖人為什麼他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他不會啟動他無始的生死業力?佛陀在大乘經典說:阿羅漢證得無生,但是他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並沒有結束,但是為什麼他不會啟動生死的業力呢?因為他心跟境接觸的時候,他無住,所以這個業力不能得果報。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本來無一物,我們自己去惹塵埃啊!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仁者心動,然後就住在外境、就打很多妄想、就開始變成一個生死罪障凡夫,就是這樣出現的。

現在我們第一個重點:就是把心帶回家!

你一定要把你那種活在妄想的心,要回歸到你不生不滅的心,這是你學佛最重要的。你看有些人他的心啊,起起伏伏的,有時候修得很好,有時候情緒變化很大,這個人沒有真正安住嘛!正如阿難尊者在本經講到的,他自己跟佛陀表白:身雖出家,心不入道。我發心出家,但是我那個聖道一直進不去。佛陀說你為什麼進不去,你知道嗎?為什麼大眾修行,大家共修你也參加,那麼別人進去了聖道,你進不去呢?

【因為你依止生滅心。聖道是不生不滅的!】

諸位要知道,你用生滅的心,你根本進不去聖道的,你在佛法當中頂多是修福報,你跟聖道就像海公說的連夢都夢不到!依止生滅心的人,尚未夢在,就是你連作夢都夢不到,不要說平常。所以我們不調整我們的心態,我們不斷的去三寶中用功,真的是事倍功半,總是一個門外漢,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啊!所以智者大師說,依止生滅心修學三寶謂之緣修,跟三寶結個緣,點點頭,彼此認識一下,對整個三寶當中安樂、解脫的甚深廣大的功德,你就是在門外看一看,如此而已。不是我們不夠用功,我們的心態有問題;因為我們習慣性就是打一個妄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可以這樣子!

修行人你不能跟著你的情緒轉,你不能跟著外境轉,你不是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可以!

你修首楞嚴王三昧,你要改變你的心態:重點不是說我喜歡做什麼,而是我應該做什麼;要把那個我喜歡做什麼的心態,改成我應該做什麼,你就成功了。

你不要管外境怎麼變化,你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天塌不下來的!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心,在外境裡面攀緣的心,慢慢的收回來,這是第一個;你一定要把心從外境攀緣執著的心,全部的把心帶回家,然後在不生滅心安住,你才可以進入到整個佛法的、大乘甚深的這個功德之道。所以我們修學佛法第一個,你要先把自己安住啊!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你找到高速公路了沒有?你還在市區打轉,你一輩子就在市區打轉。我上路了以後,雖然我這個人修行懈怠,但好歹我是正確的走在這個高速公路,到達我的目標是遲早的問題啊!所以一個人安住的時候,他的心是外面的風怎麼吹,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因為你心中不再被這個外相所轉,這第一個。我們學習這個七處破妄,十番顯見,那麼從這當中了解到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就是讓你安住,你是不是真實的安住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初學者當然我們一見面說,哦!你今天拜幾拜佛?念幾聲佛號?其實這個都是枝末。你看古代的禅師:雲何應住?你心住在哪裡?這才是根本問題。

淨界法師開示-3.jpg


如果你今天還是喜歡用攀緣心,用住在外境的心去修習善法,那你跟聖道完全沒有關係

淨界法師

佛陀講完「七處破妄」以後,破除妄想沒有自體,要我們遠離妄想,但是真心還沒有開顯,佛陀講出了「生死」跟「涅槃」兩種根本: 舉過出由

凡夫之過: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

二乘之過: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

外道之過: 「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

指出原由: 「皆由不知兩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這裡佛陀舉出了,我們修行當中三種人的過失:

一、「凡夫之過」─這地方的「凡夫」指的是「造惡凡夫」: 一切的凡夫眾生,他的特性就是「跟著感覺走」、「跟著妄想走」,他想幹什麼、他就去幹什麼,也沒人可以管得住他。

那麼這種人他的生命是什麼相貌呢?『從無始劫來,是種種顛倒,業種自然。』這種人他內心當中,基本上是住在五欲--財色名食睡,住在五欲當中他就會生起顛倒,這個「顛倒」指的是「煩惱起惑」;貪欲,貪不到就瞋恚,就是這樣子;貪得到就是享受、就是放縱自己;貪不到就是瞋恚,這兩個都是煩惱。

『業種』煩惱活動以後,當然他要造業了,造了很多殺盜婬妄的罪業。

『自然』是果報,造了罪業當然就到三惡道受果報了。 這種「安住五欲」的顛倒眾生,他的「惑業苦」就像「惡叉聚」。「惡叉聚」是印度的水果,它一生,生出來就長三顆,這三顆連在一起;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住在五欲的人,他是為什麼生活?就是為了追求五欲嘛!那麼這種人他是怎麼情況呢?他是起煩惱,造了一個業力,這個業力得一個果報,這個果報又帶動另外一個煩惱,又造業力又得果報,所以他的生命當中,只有三種事情會出現,第一個「煩惱」,第二個「罪業」,第三個「痛苦」,就這樣,他的生命歷史就不斷的重複,直到他有一天遇到佛法,才可以做改變,否則他也沒辦法改變,這第一種人。

二、我們先看外道之過。

「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這種人還算不錯——造善凡夫,他知道因果的道理,「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招感痛苦的果報」,有因果的思想。但是他的心沒有安住真如,還是依止攀緣心,所以變成外道。所謂外道就是道在外面——心隨境轉。雖然心隨境轉,但是他也有善心,佈施、持戒、忍辱,所以成就諸天,或者變成魔王跟魔王的眷屬。依止妄想造善業,就變成天、魔外道。這是住在善法,前面是住在五欲。

三、二乘之過。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這個是住在「空性」。二乘人依止出離心修習四諦、十二因緣,知道生命有「苦」、「集」的流轉門,以及「滅」、「道」的還滅門,這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生命就是一種緣生緣滅的假相而已,所以從「四諦十二因緣」成就「我空」的真理,就住在我空,而成聲聞緣覺。

這三種人,造惡凡夫是住在五欲,造善凡夫是住在佈施、持戒等善法,二乘人安住在偏空的真理。這三種人的共同點是什麼呢?「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因為都不知道心應該怎麼安住。生命是有根本的,結果錯用了心,依止生滅心——有所得的攀緣心來修學,這種情況「猶如煮沙欲成嘉饌」,就像把沙放到電飯鍋裡面煮,希望能變成米飯,結果煮了塵點劫的時間,它還是一個熱沙,因為本質沒有變嘛!

換句話說,如果你今天還是喜歡用攀緣心,用住在外境的心去修習善法,那你跟聖道完全沒有關係,你今生永遠跟出離道沒有關係,你就準備再輪回了,就是這樣。因為你用生滅心,不可能成就不生滅的道,不可能,本質不同!你要煮飯,就要拿米去煮飯,這個「因地」是很重要的。

你依止「生滅」的因地,怎麼可能創造出「不生滅」的果呢?這是因果不符!為什麼我們學佛這麼久,還是煩煩惱惱,關鍵在於「錯亂修習」。不是說你的福報修得不夠多,而是你錯用了心,你用這個沙想要煮飯,根本不可能。那該怎麼辦呢?


只要你的心住在外境,這個就是「生滅心」

淨界法師

過去埔里有一位居士,他是一個很虔誠的三寶弟子,他是公務人員,存了一點錢,就去供養埔里某一間道場的大殿,這個大殿蓋得很莊嚴,我去看過。這個大殿就在「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完全破壞了。破壞以後,他非常沮喪,就說:「師父啊,我的功德被‘九二一’完全破壞了!」我說:「你的功德,果然是被破壞了,沒錯!但不是被‘九二一’,是被你後悔的心破壞了!」

「你的功德怎麼會被‘九二一’破壞呢?」眾生的妄想是怎麼回事啊?他就是根、塵接觸——我的「心」緣大殿的「境」,所以「心境」結合,我的心就住在那裡,眾生思考事情是「心隨境轉」——站在外境的角度來看事情的。其實你心、境碰撞的時候,你造的那個「善業」、那個業力已經成就了,大殿破壞跟你沒有關係!但是他的心住在大殿,他認為這個大殿是我蓋的,結果破壞掉的時候,糟糕了,大殿一變化,他就受不了了。

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佈施,蓋了這麼多的七寶塔,現在有哪一個存在?全部不存在了嘛!但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佈施度」是圓滿呢?因為他的佈施是安住在內心—— 一念心性,借假修真!所以我們「安住真如」的人,思考事情不一樣。

一般人的心住在外境,哦!我蓋一個大殿,這個大殿存在,我的功德就存在,我的功德跟大殿共存亡。你這個是心有所住。你看我們平常就是到處攀緣,等到臨命終時,心有千千結,收不回來!瞬間,整個身心世界在死亡到來的時候,全部被破壞,根本受不了。因為你有太多執著,一時半刻收不回來,所以平常就要慢慢、慢慢把心帶回家。

我告訴大家:什麼叫佈施的功德?先求「安住」——你要把心帶回家,所有的功德都是從你內心生起的。你的內心本來具足無量的功德,但是你要假借佈施的因緣,來開顯你佈施的功德,是「借事修心」!所以你是假借大殿的因緣,來成就你的功德,你要感謝這個大殿,叫借假修真、借相修心。

你的功德是沒有人可以破壞的,地震怎麼會破壞你的功德呢?那釋迦牟尼佛,他蓋的大殿沒有一個存在,他的佈施度是圓滿啊!由此可以看得出來,阿難尊者所謂的生滅心,肯定有所住,不是住在身內、身外、中間……,或者是怎麼樣。

「心有千千結」是啟動不了佛號的

總之,只要你的心住在外境,這個就是「生滅心」。

第一個,你今生會活得很痛苦,因為你的心作不了主,別人要怎麼樣,別人舌頭一轉,你就快樂;別人舌頭一動,你就痛苦。

第二個,你會帶動生死的業力,臨命終很難脫離三界,因為你跟三界生死的業力緊緊地纏在一起。

為什麼要把心帶回家?第一個,你今生活得快樂一點;第二個,臨命終你要跳脫三界,要求生淨土,你可以走得很輕鬆。不能夠說,你平常把很多心都放出去,我心住在某一個人,住在什麼事情,到臨命終的時候,糟糕!要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想要去,後面的繩子把你綁得緊緊的,你根本去不了,因為你生死的力量太大了。

所以念佛人不是說念佛而已,改變你的心態很重要!這是根本問題啊!你念佛,什麼叫念佛?一個能念的心,一個所念的佛。你能念的心是「心有千千結」,你去啟動佛號,你怎麼啟動得起來?怎麼能夠感應呢?

在這個地方,我們整個破除妄想,就是告訴你:你不要跟著你的妄想走,要趕快把心帶回家!你跟著妄想走,你根本沒有好處,而且妄想根本不真實,它只是根境和合產生的一個暫時的感受跟想像而已。你為了貪著那暫時的快樂、那種感受,結果你付出了生死的代價,值得嗎?這個值得我們思考,這個代價付出太大了!


先把自己內心污垢淨除

學誠法師 2013/09/03

有位A女士,多年來不斷抱怨住在隔壁的B女士很懶惰。她經常說:「那個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面的衣服,總是有斑點。」

直到有一天,一個細心的朋友到她家,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A女士家窗戶上的污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生活中,大多數人經常會有一些抱怨及指責,而且很多時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指責。

如果一個人常常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確的,自己的所作所為最恰當,自己的選擇最正確,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有了這種執著,經常會活得很痛苦,因為他們的生命裡缺少快樂的元素。

你對一個人有某種想法,別人未必知道,未必會有跟你一樣的想法;你對別人有一種很強的執著的錯誤觀念,別人未必跟你一樣;你對別人有很深的一種誤會,被你誤會的人反而不知道。這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問題。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只有面對這些自我的心理問題,把它慢慢淡化,慢慢糾正,才能夠以智慧、以慈悲去面對外在的境界。

要想超越這種自我中心,就要認識自己的內心和真實地利益他人。認識自己,把握住自己內心的念頭,內心的很多問題也就可以有辦法去解決。要知道自己的盲點是什麼,如果認識不到自己的盲點和問題,那就會一直執著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然後,就是去利益別人。因為利益別人才是最大的自利。你利益了身邊的人,幫助了身邊的人,身邊的人同樣也會在你需要幫助時利益你,幫助你;如果你不去幫助別人、利益別人,經常以自己為中心,同樣的,別人也不會幫助你。這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以,遇到任何問題和境界,我們都要反觀自己的內心,先把內心的污垢淨除,認識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如果這樣做了,你就會發現一個真相,所有一切問題,都是我們內心的問題。正是因為你心靈的鏡子上有了塵垢,才折射出佈滿塵垢的外在的一切。

 

 

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隨緣而不攀緣

 

當你把心帶回家的時候,心在哪裡?

 

你還是認為別人在傷害你,你完蛋了!

 

往事不堪回首!生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沒有結果!

 

臨命終,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你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

 

兩個指標,測試你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觀念很重要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天天念佛,為何還有很多人墮三惡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