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納須彌:人認識中的1米=螞蟻認識的100米。
宗振和尚
在過去,佛曾經在眾人面前將一大塊巨石拋上雲霄,當眾力士驚嘆之際,佛說此巨石在劫初人壽八萬歲時,只不過是一顆為人戲擲的小石子(人八萬歲時身量高大,所以視此石微小。)。由是我們可思之,在同一塊石上,有相違之大相與小相,且皆能為所見者視為真實,不能說誰見的不對。
那麼這塊石究竟是什麼相?大相是真則小相不應有,小相是真則大相不應有,大小相皆真則不可能,因為相違之二真不可能並立於一法上。所以知大小兩相皆虛妄之相,於不可說之依他起上,隨自業力習氣,周遍計度出種種遍計所執相。
又如人見一條河,鬼見則是膿血,天見則是琉璃,故知作為外境顯現的河水、膿血、琉璃三相皆是各各之遍計虛妄相。又如人的一隻拖鞋,狗見是玩具,螞蟻見是大船,隨自遍計各自顯現。須彌山之高八萬四千由旬,以色究竟天之有情身量視之,亦同芥子之微矣!若說須彌山之大相是實在的,標準正確的,一定如此的,就不會顯現小相如芥子。
而確顯現了,說明須彌山可大可小,大小兩相都非固定不變的,而是不固定的、不實在的、虛假的。這種大小無礙的思擇還可參考近人周叔迦氏所舉之比喻,大意是說人認識中的一米等於螞蟻認識的一百米,人的心與螞蟻的心都是心,所以一米等於一百米。一米既可等於一百米,一立方米亦可等於一百立方米,芥子也可等於須彌。虛假的相再多、再相違,也可互不相礙。
永嘉大師-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我師得見然燈佛」:我師—這是永嘉大師稱我師,我師是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是所有佛子的師父,所以才這樣親切地叫我師。得見然燈佛,我的師父釋迦年尼佛,在過去遇見然燈佛,然燈佛就給釋迦牟尼佛授記。
那時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頭陀行,有一天走在街上,看見路上有很多泥水,很難走,可是他看見那邊有個老比丘走過來,於是他願意以身布施供養老比丘,就把身體趴到泥水上面,請這位老比丘走過去。可是身體的長度不夠,還有一點泥水沒有蓋到,於是他又把頭髮散開,鋪在污泥上面,請這位老比丘從他身上、頭髮上走過。這位老比丘就是然燈古佛,然燈佛看他用身體來布施供養他,給他把路墊上,又布髮掩泥,把自己頭髮展開覆到泥水上,這種誠心很稀有,不可多得;於是然燈佛觀察他的因緣,就給他授記做佛,說:「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你的佛號叫釋迦牟尼佛,生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你在那兒成佛。
釋迦牟尼是梵語,翻成中文叫能仁寂默,能仁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寂默就是具足常樂我淨四德,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就是能慈悲喜捨,令眾生得到所應得的法雨。
「多劫曾為忍辱仙」:釋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怎樣叫一劫呢?人世間壽命一增一減叫一小劫,增是從人壽十歲,每一百年壽命增一歲,人的身高增一寸,人在十歲時,身高最多一尺多高,每一百年增一寸,壽命增一歲,增到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再減,減是每一百年身量減一寸,壽命減一歲,這樣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世界成住壞空各經過二十小劫,釋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語,是印度的大數目,叫無童數,三大無量數叫三大阿僧祇劫。
在這遙遠的時間裏,釋迦牟尼佛每秒鐘也沒有退失菩提心,都是向前勇猛精進,發大菩提心,每秒鐘也沒有空過,經過這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來修福—做種種善事;修慧—讀誦大乘經典;福足了,慧也足了,所以叫兩足尊。在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修福修慧,一定遇到很多橫逆的境界,所以一定要修忍辱行。
修忍辱行就是種相好,因為能忍辱,所以他的相貌就莊嚴;如果一個人脾氣大,相貌就醜陋。這個人相貌端正,心地善良,就是在那兒種相好;那個人相貌醜陋,聲音也不洪亮,講話都拖拖拉拉,一點也不清楚,就是因為沒有種相好,這叫一善一切善,一惡一切惡;一樣好,樣樣好,一樣不好,樣樣都不好。所以我們儘量不要有脾氣,儘量要學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圓滿,人人見你都敬佩你,見你和藹可親;不是滿身炸彈,滿身機關槍,人見人怕。
釋迦牟尼佛往昔做忍辱仙人,在那兒修道,那時候歌利王帶著宮娥、嬪妃,到深山打獵,宮妃、婇女見到老修行鬍子長長的,頭髮也長長的,不知道是人還是怪物,就怕得不得了,可是又好奇,要看看到底是甚麼?就往前走,膽子大的就問:「喂!你是幹甚麼的?」他說:「我在這兒修道。」「修甚麼道?」「修忍辱。無論甚麼事情,我都忍耐。」這些宮娥、婇女、妃嬪,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奇怪的人,就把他圍上。看他不咬人,也不打人,講話還是一樣講人話,於是和他接近,把他團團圍住,這個問長,那個問短,忍辱仙人因為修忍辱,也就不怕煩擾地答覆問題。
正在這個時候,歌利王打獵回來,看到他的宮女、妃嬪都圍著這個頭髮長、鬍子長的人,不知在幹甚麼?他也就過來,看他這些妃子對仙人捏手像對老友似的,他不禁喝起醋來,就問:「嘿!你在這兒做甚麼?」他說:「我在這兒修道,修忍辱。」歌利王就說:「你修甚麼忍辱?你誘惑我這些宮女,你能修甚麼忍辱?你真忍辱嗎?」他說:「我真修忍辱。」「真修忍辱?那好!我來試驗你的忍辱功夫怎樣!」於是拿出他的寶劍來,就把忍辱仙人的臂剁下來,說:「你現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說:「忍辱。」歌利王又揮起寶劍把他另外一條臂剁下,說:「我說你在誘惑我的宮女,你在這兒裝老實人,你真瞞得了我?你現在能不能忍辱?」忍辱仙人說:「能。」歌利王又把他兩條腿也剁斷了,問他:「現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說:「我還是忍辱。」他說:「你專門打妄語,講大話,不老實,你現在看我有寶劍,所以你不敢說你不忍辱,恐怕我把你的頭都砍下來,因此你怎樣痛苦也要講假話。你說你忍辱,究竟有甚麼能證明你不是打妄語?」忍辱仙人說:「我如果不是在忍辱的話,我的四肢不能復原;如果我忍辱,心裏不生瞋恨,讓我的四肢恢復如初。說完這話,果然四肢恢復。歌利王還是不信:「你真是妖怪,臂腿都斷了,還能恢復如初,誰相信這種邪術、邪法!沒人相信。」這一說觸怒了護法天龍八部,即刻劈雷閃電,要把歌利王劈死。
這時忍辱仙人替他求情,叫他們不要把他打死,說:「我將來成佛,我先要度這個人。」於是釋迦牟尼佛成佛時,首先在鹿野苑度憍陳如。憍陳如就是往昔的歌利王,所以若人發願,終究會滿他的願。
忍辱仙人是不容易做的,因為一般人有一句話:「佛都有火了!」所以忍耐心是不容易常常有的。有的時候,忍一次可以;忍二次,馬馬虎虎;第三次就忍不住要發火了。
現在又講另一個忍辱的修道人,這個修道人也修忍辱行,可是到時候就忍不住了,所以把全國的人都給殺了,比夜行殺手更厲害。
這個因緣是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和諸大弟子到外面遊化,走到一個原野的地方,幾千里路的地方都沒有一個人,弟子便問釋迦牟尼佛:「這個地方,土地肥沃,地又寬廣,一望無邊,為甚麼連一個人也沒有?」釋迦牟尼佛說:「這個地方以前有一位修道人修忍辱行,有一次這個國家的宰相被國王免職為民,這位宰相平時也知道有個老修行,在這兒修忍辱行,很有道德,也很靈感。於是他去請教老修行:『皇帝不用我做宰相,有甚麼方法才能令皇帝回心轉意?你能不能幫我這個忙?』老修行說:『可以的,我告訴你這個方法,你照著做,就可以官復原職,恢復你宰相的地位。』他又說:『你用一把土,吐一口水,弄得很邋遢的樣子,然後往我身上灑,那你就可以官復原職了。』這個宰相就照做。果然沒三天,皇帝又宣詔叫他回去做宰相,恢復他的官職,宰相很感激這位老修行。這時正宮娘娘也被皇帝貶入冷宮,她想起宰相復職的事,認為他一定有個方法,便去請教他:『你前一陣子被皇帝免職,很快又官復原職,是怎麼回事?』『因為我去求教一位忍辱的老修行,忍辱老修行叫我弄一些土,摻點口水往他身上灑,就把不吉祥的運傳給這位老修行,所以皇帝又把我宣回來。』娘娘說:『那你幫我問一問,看看我應怎麼做,才能讓皇帝回心轉意。』丞相就去問,老修行說:『她的身分比你高,她要用一碗水摻泥土,也是灑在我的身上,皇帝就會宣她回去做娘娘。』她就照辦,果然很靈驗,皇帝又把她宣回去做娘娘了。
正在這時,國家發生戰爭,鄰國發兵侵略,國家派兵抵抗,可是沒有法子抵抗,打了敗仗,節節敗退。皇帝這時忽有所悟:我以前不要丞相,為甚麼過幾天又把他召回?這個娘娘也是,本來很討厭她,以後又覺得她好,這是甚麼道理?問一問他們兩位,看看有甚麼法術!答覆是:『我們國家有個老修行,是修忍辱行的,甚麼事,他都能忍,並且他能把其他人不吉祥的運氣,轉到他的身上,別人就吉祥了。我們當初被貶時,都是去找他,所以我們又好了,國王又把我們召回來。』國王說:『那我們的國運也不好,你去請教這位忍辱仙人,看他有沒有辦法令我們的國家打勝仗。』丞相就去和他商量,忍辱老人想一想說:『我本來不願管閒事,但是因為我在這個國家的土地上修行,我也應該報答國王國土之恩,這樣好了!你用一桶水摻上泥,然後叫國王把這桶水灑在我身上,這國家就可以打勝仗。』國王就如法炮製,果然前線打一仗,勝一仗。勝利回來便慶功,國王說:『國家不吉祥,能以轉運是因為求助國裏的國寶—忍辱的修行者,所以戰事勝利,我們要報他的恩。』這一報恩,老百姓都知道這個消息。你說怎麼樣了?所有不吉祥、運氣差的老百姓,都跑到忍辱老人那裏求轉運,這個吐一口口水,那個抓一把土往他面上扔,把忍辱老修行弄得全身是土,全身都是老百姓的口水,污濁邋遢。全國人民一天到晚都來麻煩他。(這個要轉運,那個要發財,中馬票,那時沒有馬票,大概有狗票。)大家都想如意吉祥,把忍辱老人弄得真受不了了,說:
『唉!你們這些人都該死!』只生一個念頭,全國人民都死了,所以幾千里地,一個人也沒有。」
你們想想,雖然是傳說,但是修道人有時候也忍不住的,所以才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不要令修道人心裏不高興。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忍辱行,一劫還修不成,不知修了多少劫,才把忍辱行修成,所以才說多劫曾為忍辱仙。
以前又有一個老修行,也修忍,很久很久不發脾氣,自己就生了驕傲心,賣起廣告來。他在門前掛了一個招牌,招牌上寫「性如灰」,讓別人知道他是一個沒有脾氣,不發火的人。掛上這招牌也不知經過多久,有一天,觀世音菩薩從這兒走過,看見這塊招牌,上面寫著「性如灰」。觀世音菩薩就化一個要飯的窮人,到這兒來問老修行說:「我看你掛這個東西很好看,又有幾個字,那幾個字怎樣讀法呀?請教一教我好不好?」這老修行想:「現在有人想要明白『性如灰』的意義。」他便說:「那幾個字叫『性如灰』,自性就好像灰似的,一點火氣都沒有,無論遇到甚麼不如意的事,也不發脾氣。」這個窮要飯的說聲:「謝謝你!」就走了。可是走出三步又回來,再問老修行說:「啊!這三個字怎麼讀?我忘了!」老修行又說:「『性如灰』,是說修道人自性裏頭,沒有火氣,都變成灰了,這回記得啦!」叫化子說:「好!。真是謝謝你!」走了不遠又回來,問:「唉!我又忘了,這三個字到底是甚麼?」老修行說:「性如灰。」叫化子又走了,走了又回來,如是者十幾次,這時老修行灰裏就生出火了,他大發脾氣說:「性如灰!性如灰!你總問!」叫化子說:「原來你的灰裏還有一點火呀,那麼再見了!」踴身虛空,現出觀世音菩薩像。老修行心想:「唉呀!我修行了這麼多年,就想和觀世音菩薩見一面,想不到性如灰沒有修到底,和觀世音見了面,還當面錯過,交臂失之,真是太可憐了!」就在那兒痛哭流涕,想不到灰中一點火,燒出了很多火星來,差一點把自己燒死。
由前一位忍辱修行人來看,我們大家研究研究,為甚麼丞相請教他的方法,皇帝又能把丞相請回去;娘娘也依照他的方法,也從冷宮中出來;國家不吉祥也變成吉祥了,這是甚麼道理?我們要知道,若是一個有德行、有修行、有功夫、有道德、有智慧的修道人為你迴向,說是願你以後一切如意吉祥,一順百順,你即刻就能得到受用,因為他的功德,他的道力超過一般人的力量,他只要一動心,想要你好,你就會好。甚至這個人應該死,你把他感動了,他要你活過來,就會活過來,因為他有功德,他能役使鬼神,囑咐鬼神做甚麼,鬼神就會聽他的支使。如果一個人該死,閻羅王請去赴宴,他可以說不要請他,我要把他留下來,這個人就會活過來,可是要受感動,若感不動他是辦不到的。無論有甚麼事情,只要他幫你迴向,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能有這種力量。可是你若讓他不高興,他一不高興,一動念,也會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才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也就是這個道理。
修道人是一點一點修,成就他的道,修成他的智慧,成就他的慈悲喜捨,所以他只要心念一動,心想事成,能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各位要努力用功修行,你若真有功德了,甚至能移山倒海,隨心變化無窮。看一看這個修行人,動一念說:「你們這班人都該死。」果然這班人不但不能吉祥如意,反而都同歸於盡,為甚麼能這樣?就是他平時修行的功力,所以他一動念,閻羅王、一切鬼神都照辦,都遵照他的意旨,你們若遇見修行忍辱的人,切記切記不要得罪他,得罪他,令他發火了,就不得了。
我們修道的人,若能修忍辱,相貌就圓滿端正妙好。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都是修忍辱所成就的。無論那一位願意英俊美麗,就要修忍辱。打你,你不發脾氣;罵你,你也不發脾氣,你有容忍之心,就有德行,將來就能相好莊嚴;反之,如果天天發脾氣,就變成一個餓鬼,不會好看的,所以各位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