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相《攀藤食蜜圖》

攀藤食蜜圖-1.jpg

岸樹井藤喻:人生危險處境!

這幅畫名《攀藤食蜜圖》出自《佛譬喻經》,描述行人被老虎追趕,爬上松樹躲避危險,可萬丈懸崖下有三條毒龍,在洶湧翻騰中等待。

行人所攀附的藤蔓,又被黑白老鼠輪流啃食。在倍感危急時,松樹上甘甜的蜂蜜,滴滴落下。行人舔食蜂蜜忘記了一切。蜂窩的蜜蜂又前來叮咬,行人專心驅趕蜜蜂,只顧享受而安於眼前,漸漸忘記了原有的危險。

老虎是生命無常,藤蔓是人生百年,毒龍即惡道輪迴,黑白鼠是晝夜消耗,蜂蜜是淫食睡等慾望,蜜蜂是追求五欲,所產生的煩惱邪見。

此畫最危險處是什麼呢?非老虎毒龍,亦非老鼠蜜蜂,更不是懸崖苦海,而是蜂蜜。沒錯!正是甜甜的蜂蜜。

戒定慧可滅老虎毒龍,可驅老鼠蜜蜂。若我們貪戀蜂蜜,只想著驅趕蜜蜂,不願意覺悟,這就沒辦法了。震天的鑼鼓聲,喊不醒裝睡的人。此娑婆世界種種苦難皆是修道的增上緣。而五欲之樂,牽引輪迴娑婆的正因。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跟。我們依附的人身,有貪婬,暴食,嗜睡,好侵好奪,此墮落之身,俗人因此迷惑一生。如那條藤蔓般,一定會斷掉落入懸崖。簡單說,不修行必因慾望而墮落。

蜂蜜!為何能迷惑一生

一方面是娑婆世界是劇苦之地,苦與苦相對之中,幻想出一個樂來,每個生命的存在,其本質還是苦。故,一點點的樂,很容易貪執不放。

另一方面,身見過重,認為身是我,把身體過度的淫食睡等慾望,顛倒作為追求安樂的目標。

再一個方面,即邪見入心,迷惑者多,寡欲者稀。人一生當中,所見所聞,所知所覺,無不是費盡心機,貪染人間。自幼慢慢地被熏染,人生以多欲為常態,以清心寡欲為苦狀。

因為世代人心所驅,以及環境惡變,人之根性一代不如一代。末法時代的我們靠自己覺醒,此是大難特難之事,唯有阿彌陀佛可幫我們平安度過此生。正是念佛之中,學習經典時,慢慢地障消智顯,漸漸地覺悟,遠離五欲迷惑,擺脫種種痛苦。

多欲是苦,少欲知足。我們發願求生淨土,不必貪染世間。敦倫盡份,保持基本需求即可。若是份外營求則容易淡薄道心。勿忘,我們本是極樂之人,不必在此娑婆苦地汲汲以求呀!


「攀藤食蜜圖」是一幅著名的佛畫,畫中一個人攀著掛在崖邊松樹枝上的樹藤,崖上一頭猛虎狂吼舞爪,崖下深海有三隻蛟龍,藤上的蜂巢,群蜂蓄勢待發,而有黑白兩鼠正在啃蝕藤蔓的另外一端,在如此凶險情況下,人卻在接食蜂巢滴下的蜂蜜。

其實這幅圖畫的就是人生,每景每物,均有其寓意。據慧淨法師著《人生之目的》有如此解釋:

釋尊在《佛譬喻經》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們開示「人生究竟是什麼?」這譬喻是這樣的:

在一個寂寞的秋天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蹣跚地趕著路。突然,旅人發現薄暗的野道中,散落著一塊塊白白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疑惑思考時,忽然從前方傳來驚人的咆哮聲,隨著一隻大老虎緊逼而來。看到這隻老虎,旅人頓時瞭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來時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顯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斷崖絕壁的頂上。在毫無辦法之中,幸好發現斷崖上有一棵松樹,並且從樹枝上垂下一條藤蔓。旅人便毫不猶豫,馬上抓著藤蔓垂下去,可謂九死一生。

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將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離,可以想像牠是如何懊惱地在崖上狂吼著。

好感謝啊!幸虧這藤蔓的庇蔭,終於救了寶貴一命。旅人暫時安心了,但是當他朝腳下一看時,不禁「啊」了一聲,原來腳下竟是波濤洶湧底不可測的深海,怒浪澎湃著,而且在那波濤間還有三條毒龍,正張開大口等待著他的墮落,旅人不知不覺全身戰慄起來。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處出現了兩隻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地啃齧著藤蔓。旅人拼命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可是老鼠一點也沒有逃開的樣子。而且每次搖動藤蔓,便有水滴從上面落下來,這是樹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於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完全忘記自己正處於危險萬分的死怖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奪。

釋尊開示這愚癡的旅人之相,便是所有人類的「人生之實相」。那麼釋尊這段譬喻意味著什麼呢?

釋尊「無常之老虎」的法語,是在開示我們的人生真實之相。

1.孤獨的心靈

旅人:這旅人即是指我們自己。

荒野:無盡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們無盡寂寞的人生。

我們從生下來時,就成為旅人而在作人生之旅了。

既是旅人,應知目的地。如今我們是以何目的,而出生到人間來呢?

如若不知,豈不就和這愚癡的旅人一樣了。

秋天的黃昏:秋天的黃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我們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

因為我們是孤獨一人旅行之故。雖說有親屬、家族、朋友,但並沒有可以互相傾吐心中一切,互相理解的心靈之友。即使是夫婦,終此一生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

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這心靈的孤獨。難道你未曾有過孤獨的感傷嗎?

白骨:路邊的白骨是指我們人生旅途中,家族、親屬、朋友等的死亡。我們活到現在,應該看到很多白骨,那時我們有何想法?有何感觸?我們可曾注意到緊逼而來的「無常之虎」呢?

老虎:饑餓的老虎所譬喻的即是我們自己的死亡。

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因此,我們非死不可。

死,對我們而言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釋尊以恐怖的老虎作譬喻。

現在這無常之虎猛然向我們逼來,但由於我們以為這是非常恐怖而且不吉祥的事,所以平時不想去思考它。

而且如果我們因為佛教的正視死亡、談論死亡,而感到陰森森,並且厭惡的話,就是對佛教完全誤解了。

我們平生雖然忘記死、逃避死,但死必然會來到,這種逃避的心態並不能解決死的問題。唯有與死正面對決,而獲得解決,才能得到絕對的安心與幸福。因此佛教才提到死的事。

作為旅人的我們,本能地想從死逃開,一有病就到醫院,或以藥物來跟死亡搏鬥,但仍然是逃不掉的界限。

2.無力的松樹

松樹:接著我們攀上崖頂的松樹,松樹是指金錢、財產、名譽、地位等等。這些東西即使擁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無力的。像歷史上有輝煌成就的秦始皇、漢高祖,臨終時也不免感到「啊!人生猶如夢中之夢」而寂寞地死去。

我們現在能握著金銀、財產、名譽、地位等,含笑地迎接死亡嗎?瀕臨死亡時,一物也帶不走,因此想要微笑地面對死亡是不可能的。

3.人生是夢

藤蔓:藤蔓所譬喻的是「還不會!還不會!我還不會死」的那種以為還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壽命可依恃,但即使認為「還有十年、還有二十年可活著」,但你認為到底人壽幾何?想想便知:已過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過是「啊」的一聲之間,便如夢如幻般地消逝了。而今後的十年二十年,也同樣是「啊」的一聲之間便會過去。

老鼠:不斷交互咬齧著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白天的白老鼠和晚上的黑老鼠,互相在縮短我們的壽命。所謂:活了今天一天,便是死了今天一天。即使過年、節日、假日也都一刻不休地在齧著我們的生命。因此最後藤蔓必定被齧斷,這便是「死」。

4.後生大事

人生誰都是過客  相守百年也是夢
世上萬般帶不去  一雙空手見閻羅

作為旅人的我們,此時唯有墮入深不見底的毒龍深海裡。因為在我們死後,必定有「後生一大事」。

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獄」。墮入此地獄,必須承受「八萬劫中大苦惱」,這一件事情便稱為──「後生一大事」。

一墮地獄八萬劫  再得人身復幾時

毒龍:顯現地獄之苦的是這三條毒龍,這三條毒龍即指我們心中的貪欲、瞋怒、愚癡之可怕的心。

由於「貪欲」之故,在我們心中不知累積了多少殺、盜、淫、妄的意惡之罪。

由於「瞋怒」之故,在我們心中不知累積了多少對翁姑、朋友、他人「願他快死」等的心殺之罪。

由於「愚癡」之故,在我們心中不知累積了多少對自己不幸的憤懣,對他人幸福的嫉妒之罪。

「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的因果法則是不會有絲毫差錯的。由自己所不斷造作的罪惡所生出的地獄,最後還是由自己墮入。

教我們解決此後生大事的便是佛教。但作為旅人的我們,忘記了逼在足下的後生大事,此心完全被蜂蜜所奪。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財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一天之中,我們不斷所想的,持續所求的,無非是為了這五欲的滿足。

然而不斷地舔著蜂蜜,不知不覺地墮下去,豈不是太愚癡了嗎?

我們能否認自己不是這個旅人嗎?

釋尊在此開示我們人生的真實之相── 亦即此「後生一大事」,一刻一刻地逼近著。── 並且向我們說明解決之道。

來吧!莫讓死看到我們的背後,要從正面跟死對決。

唯有解決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絕對的安心與滿足。

能夠打開佛教通往安心之門的唯有我們自己啊!

人生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危險的處境》

岸樹井藤喻----人生的處境?快看!也許這圖中人代表的就是你。

一天,佛陀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為四眾弟子宣說佛法,特別為會中的勝光王說了一則故事,希望勝光王等大眾能細心聆聽,時時思惟其中的寓意。

 很久以前,有個獵人於曠野中被一頭發狂的大象所追逐,獵人驚慌失措地逃命,看到不遠處有一口空井,井邊有一棵大樹,正巧垂著長長的樹根,於是心生一計,奔向井邊,抓住樹根就往井裡跳,才躲過了大象的追逐。

 這時,懸在井中的獵人定下心來,發現自己處於更危急的處境。原來有兩隻一黑一白的老鼠,正在啃齧著樹根,樹根隨時都可能斷裂;而井邊四周又有四條毒蛇,不時地向他吐信,準備伺機攻擊;不但如此,井底還盤踞著一條毒龍,正等著他跌落,一飽口福。

獵人為了活命,緊抓著樹根不放,沒想到樹根上的蜂窩因晃動而流出五滴蜂蜜,滴在獵人嘴邊。獵人以口舔舐,因貪著蜂蜜的香醇甘美,全然忘記自己的處境,還用力搖晃樹根,希望吃到更多的蜂蜜。這時,受到驚嚇的群蜂傾巢而出,飛來叮螫獵人。不但如此,遼闊的草原突然起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正向這棵樹延燒而來……

勝光王問佛:「此人因何因緣,貪著少有美味,而受到這麼多的苦難?」

佛陀告訴會中大眾:「在這個故事中,曠野比喻久遠劫來人們所處的無明長夜,而獵人則代表凡夫眾生,象喻無常,井喻生死,樹根代表人命的脆弱。再者,黑白二鼠象徵晝夜,啃齧樹根代表念頭的生滅;四條毐蛇譬喻地、水、火、風四大;五滴蜂蜜象徵五欲,蜜蜂譬喻邪見,草原之火象徵老、病,毒龍代表死亡。

佛陀慈悲地告誡勝光王及大眾,當知生、老、病、死、無常的可怕,切莫放逸懈怠,為財、色、名、食、睡等五欲所奴役。

佛陀說,這就像眾生流轉輪迴一樣。曠野比喻輪迴,輪迴中我們的煩惱其實非常多。生為輪迴曠野中的眾生,一直被無常大象追逐——無常從未饒過我們,我們的生命每一剎那都在流逝。生死的此岸白晝與黑夜交替,時光消逝中我們一點點老去。黑、白兩隻老鼠比喻晝與夜,它們不停啃咬樹根,比喻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的生命也在消逝。其實我們所處的情況非常緊急,無常步步逼緊,白晝、黑夜時時刻刻帶走我們的生命。

但我們依然會被財色名食睡的蜂蜜吸引,而且因為這一點點蜂蜜就忘記了自己身處的危險境地。蜜蜂比喻不正確的思想。因為貪戀財色名食睡,所以我們心裡總有各種各樣錯誤顛倒的想法,總想著所得如何能更多更圓滿,如何才能長久住留。但衰老和疾病會不期而至,就像野火突然燒掉這棵大樹一樣。樹斷了,我們就只能墮入深井,就像我們最後只能面對生命盡頭的死亡一樣。

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自己想像中那麼明白、幸福快樂嗎?

佛陀說:“當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常應思念。勿被五欲之所吞迫。” 生老病死極其恐怖,我們應時刻保持警覺,為斷除輪迴而精進修行,千萬不要讓財色名食睡等慾望吞噬、障蔽了自己。我們現在感受到的安樂,其實也只是樹上滴落的那一點點蜂蜜而已。

不論生命中的一切看起來有多美妙,只要生老病死存於其中,其底色就是痛苦的,必定會是個悲劇。如此我們又怎能說自己幸福呢?反之,如果我們能認清生命的意義,認清輪迴,我們就會做更長遠的打算,為自己的未來,為家人的未來,為一切眾生的未來努力行持善法,我們自然就不會迷失了。有了正確的信仰、價值觀作為支撐,我們的生命就可以過得有意義了。

於是佛陀又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曠野無明路,人走喻凡夫,大象比無常,井喻生死岸。

樹根喻於命,二鼠晝夜同,齧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蜂螫比邪思,火同於老病,毒龍方死苦。

智者觀斯事,象可厭生津,五欲心無著,方名解脫人。

鎮處無明海,常為死王驅,寧知戀聲色,不樂離凡夫。」

 勝光王及與會大眾聽聞佛陀所說的微妙奧義,無上法喜,皆願依照佛陀的教誨,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佛說譬喻經‧卷一》

省思

所謂「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層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人們因貪著五欲,遂致累劫輪轉,枉受苦果。《無常經》云:「老病死苦常隨逐,恆與眾生作無利。」故大眾當念無常,把握當下,修善去惡,才能橫越生死苦海,到達清淨覺岸。


佛說譬喻經(白話翻譯)

話說一次世尊在給孤獨園於大眾中講法,對勝光王說道:大王,我今天為你說說生死貪欲過患的譬喻。大王要仔細聽聞,好好思考這個道理。

無量劫之前有這麼一個人。在荒野中旅行時被凶猛的大象追逐,無依無助,害怕的很。見到一口枯井,有一顆樹根垂入其中。於是就順著這個樹根到井中藏匿。

這時候有黑白兩只老鼠在上面咬這顆樹根。而井的四壁有四條毒蛇,想要咬蟄這個人。井底有一條毒龍守候。他害怕毒龍、毒蛇,更怕樹根折斷。這個時候見到樹根有蜂蜜,就嘗了五滴。由於樹木搖動,蜜蜂驚醒,就來蟄他。此時又出現野火,燃燒樹根。

勝光王問:為什麼這個人受到如此種種苦痛,還貪欲這麼點美味呢?

世尊告勝光王曰:大王,曠野就如無明黑暗沒有盡頭,(沒有無明則無一切迷茫錯亂,不會出現危險苦痛)。這個人就如同六道輪回的眾生。

大象比喻無常。(這個無常隨時在追迫眾生輪回不止)。井比喻生死(我們被無常所迫,總是在生生死死中存身)。

樹根比喻生命。(我們如此痛苦百端中唯一的支撐,被我們牢牢抓住,不願放舍)。黑白二鼠比喻晝夜、時間。他們隨時不停地吞噬著生命的『樹根』,就如同我們念念生滅。早晚這個樹根都會被咬斷。

而四毒蛇比如四大,蜂蜜比如五欲快樂,蜜蜂則如邪思邪見。(貪著五欲快樂就會引發種種邪思)。

野火比喻老病,或許不等老鼠咬斷樹根,火就燒斷了它。

毒龍則比喻死亡。樹根早晚會斷。人們早晚會死。

所以大王,要知道生老病死是十分可怖的。應當常常警惕,不要被五欲所吞噬逼迫。

世尊重新說偈頌:

曠野無明路  人走喻凡夫

大象比無常  井喻生死岸

樹根喻於命  二鼠晝夜同

齧根念念衰  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  蜂螫比邪思

火同於老病  毒龍方死苦

智者觀斯事  象可厭生津

五欲心無著  方名解脫人

鎮處無明海  常為死王驅

寧知戀聲色  不樂離凡夫

處無明海,住生死軀,寧戀聲色,不離凡夫。豈不悲哉

勝光王聽到佛講述的生死過患,未曾有這樣的領悟,生厭離心,合掌恭敬,一心向佛,道:世尊,如來無量慈悲,說如是微妙法義,我今頂受佛語。

世尊道:善哉,大王,當如前說依教奉行,不要放棄怠懈。

勝光王及大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佛說譬喻經

大唐 三藏法師義淨 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於大眾中。告勝光王曰:大王,我今為王略說譬喻。諸有生死味著過患。王今諦聽。善思念之。

乃往過去無量劫時,有一人游於曠野,為惡象所逐,怖走無依。見一空井,傍有樹根,即尋根下,潛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齧樹根,於井四邊有四毒蛇欲螫其人。下

有毒龍,心畏龍蛇,恐樹根斷,樹根蜂蜜,五滴墮口。樹搖,蜂散下螫斯人,野火復來燃燒此樹。

王曰:是人雲何受無量苦。貪彼少味。

爾時世尊告言大王。

曠野者喻於無明長夜曠遠。

言彼人者喻於異生。

象喻無常。井喻生死。

險岸樹根喻命。黑白二鼠以喻晝夜。

齧樹根者,喻念念滅。其四毒蛇喻於四大。

蜜喻五欲。蜂喻邪思。

火喻老病。毒龍喻死。

是故大王。當知生老病死甚可怖畏。常應思念。勿被五欲之所吞迫。

 

而時世尊重說頌曰:「

曠野無明路,人走喻凡夫。大象比無常,井喻生死岸,

樹根喻於命,二鼠晝夜同,齧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蜂螫比邪思,火同與老病,毒龍方死苦,

智者觀斯事,象可厭生津,五欲心無著,方名解脫人,

鎮處無明海,常為死王驅,寧知戀聲色,不樂離凡夫。」

爾時勝光大王聞佛為說生死過患。得未曾有深生厭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白佛言世尊。如來大慈。為說如是微妙法義。我今頂戴。佛言。善哉。善哉。大王當如說行。勿為放逸。時勝光王及諸大眾悉皆歡喜。信受奉持。

 

 

 

修行最怕就是還沒有上路!

凡說自己沒有時間學佛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淨土行人信願不真切的表現

善導大師著名的【二河白道喻】示意圖及講解(極重要)

千年前日本平安時期《玄證本阿彌陀鉤召圖》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突然不想念經甚至懷疑佛菩薩,可能將發生可怕之事

修行切忌中斷,如何遣除修行的中斷障、違緣障礙?

關注靈性!每天念經,是保持靈性不失!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為什麼誦經會改變人的命運?

你是活在願力還是活在業力,差別太大了!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在家居士修淨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學佛後,非做定課不可嗎?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初學念佛不可散念,必須計數

我先完成世間俗事,年老時再來念佛,這樣可以嗎?

耽於享樂,升天弟子吃力舉手禮師

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

現在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人們越活越痛苦

何謂修行?

很想修行為了三餐拖著你,卡住你的時間

希望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浪費光陰!

末法時期最紅火的旅遊!

 

來生做人,比往生西方極樂還難

 

你不往生極樂世界,永遠是孤單的,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永遠在一起

 

若不往生淨土,將來必墮地獄

 

寫給所有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想修修世間福報的同修

 

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為追求五欲發心念佛,會入地獄?

 

臨終業障現前,神識昏迷無法念佛,是否還能往生?

 

你真的想求生西方嗎?看平時的表現,就知道你是否真心想往生西方!

 

末法眾生歸宿:99%人要墮惡道

 

淨土宗人的臨終準備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六道輪迴是業力感召的,六道之中,情難長久

 

修行之路雖苦,但遠不及輪迴之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