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門故事 (345)
- Sep 24 Tue 2019 23:18
佛述自身被毀謗因緣
- Aug 25 Sun 2019 21:46
佛陀最後一次教誨
- Aug 25 Sun 2019 21:43
佛陀善巧解說苦的來源
- Aug 19 Mon 2019 23:18
妙慧童女問佛的十大問題,我們的困惑都在裡面
- Jul 21 Sun 2019 08:14
佛陀身為孔雀王的那一世
佛陀身為孔雀王的那一世
從前有一隻孔雀王,他帶著五百隻雌孔雀到處遊玩。有一次看到一隻長得非常美麗的青雀,孔雀王拋下五百隻雌孔雀,去和那隻青雀追逐嬉戲。青雀只喜歡吃甘露和上好的果子。
- Jul 21 Sun 2019 08:08
魔力是愚痴力 菩薩力是智慧力
- Jul 20 Sat 2019 07:26
每個人,都欠觀世音菩薩一次供養
- Jul 18 Thu 2019 08:21
瓶沙王求子,因果真實不虛
- Jul 15 Mon 2019 09:50
天下之苦莫過於有身,有這個身體才是苦
佛陀在世的時候。
有一天,四個比丘正在討論一個問題
- Jun 26 Wed 2019 09:58
第九品 惡品(《法句經故事集》
- Jun 22 Sat 2019 15:29
殺群牛喻--犯戒了怎麼辦?
- Jun 18 Tue 2019 08:27
他以一朵花供養佛,功德究竟有多大呢?
他以一朵花供養佛,功德究竟有多大呢?
我們先講個故事,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撿了一朵花,花是金黃色的,很莊嚴。他想先插到他腦殼上莊嚴一下,後來一想這個腦殼是無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麼動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這朵花,就沒有把這朵花放到他腦殼上。
- Jun 14 Fri 2019 00:11
不結夫妻緣 同修梵行諾 --我若得度,必來度你。——大迦葉尊者的告別
- Jun 13 Thu 2019 12:57
趙子昂畫馬的故事,畫馬就變馬,何不來畫佛!
慧淨法師:趙子昂畫馬的故事,畫馬就變馬,何不來畫佛!
宋末元初的時代,有一位文人才子,叫作趙子昂(即趙孟頫),他是一個文學家、博學者,又是一個畫家,他喜歡畫馬,對馬特別鐘情。他畫了好多種馬,之後他要畫一幅一百零八只的馬,好不容易已經畫了一百零七只,最後的一只,這一只馬的形狀是四腳要朝天的形狀。因為馬的種種形狀都已經畫出來了,只剩下四腳朝天的馬還沒畫過。由於他喜歡馬,想畫馬,因此也常跟馬在一起,觀察馬的性情、表情、動作、形狀等等。種種形狀的馬都看過了,可是四腳朝天的馬沒有看過,那怎麼畫呢?他就用心去想象、思維,日也想,夜也想,吃飯也想,做事情也想,乃至睡覺做夢也在想,想得幾乎入神。有一天中午,用過了午餐,他就睡在他的床鋪上想象四腳朝天的馬,也依自己身體的姿勢、手腳的形狀來比擬馬的形狀,不久疲累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 Jun 10 Mon 2019 05:29
不要試圖戰勝身體的痛苦 重要的是戰勝心中的痛苦
佛教故事:不要試圖戰勝身體的痛苦 重要的是戰勝心中的痛苦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郊外的一處山中,腳被飛來的碎石片刺傷流血,引起生理上極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續保持正知正念,默默地承受身體的痛苦,不起煩惱。
- May 31 Fri 2019 07:11
小和尚把阿彌陀佛背走了
【小和尚把阿彌陀佛背走了】
- May 29 Wed 2019 08:33
一個悟道的人,就是找到了自己
一個悟道的人,就是找到了自己
很多時候,你會通過各種渠道,聽來很多道理。對於這些道理,你會覺得自己已經理解了,其實不然。這只不過是一種產生於大腦的虛幻印象而已,這種印象,遠遠不如自己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來得深刻。
- May 15 Wed 2019 08:55
神童的嘆然一笑
【佛教故事】神童的嘆然一笑
古時候有一位證到阿羅漢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山腳下的村落里,有一位七歲神童,由於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紀就體會到人世的無常與短暫,一心想探究生命來自何處?歸向那裡?於是辭別母親,出外尋師訪道。當他來到深山時,巧遇阿羅漢,便請求阿羅漢收他為弟子。出家後的神童恭敬的隨侍在師父身旁,依照師父的教導用功,不論是誦經、打坐、參禪,他都能一心專註,心無旁騖,很快的就契悟到這念心。在師父的指導之下,神童繼續不斷的在這念心上用功,不到一年,他的修行就達到能眼觀一切處、耳聞一切聲,並且通曉宿世一切因緣。
- Apr 27 Sat 2019 06:57
八歲童女十問佛,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 Apr 22 Mon 2019 10:20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最讓人感到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最讓人感到痛苦?
佛陀在舍衛城講解佛法的時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聽完他的講解,結伴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那時正是盛夏,暑熱難當,所以他們坐在一棵壯碩茂盛的石榴樹下乘涼,並互相交換各自修習佛法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