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群牛喻
從前有個人,養了兩百五十頭牛,他經常趕著這群牛到水草豐美的地方,讓牛盡情地吃草。有一次,不知從哪裡跑來一隻老虎,闖進牛群,吃了一頭牛。
這個人就想:「少了一頭牛,已經不是以前完整的兩百五十頭牛了,還留著剩下的幹什麼呢?」於是他就將剩下的牛驅趕到一個很大的深坑裡,在坑底排著隊,一個一個地殺掉。
世間的愚人,也是這樣。學習佛法、受持具足戒,有的犯了一條戒律,卻不覺得慚愧,也不作懺悔尋求清凈,居然還想:「我已經破了一戒,既然受持的戒律已經不具足了,還持戒幹什麼呢?」所以乾脆把戒律全部破掉,一條都不受持。就像那個愚人把剩下的牛全都殺了,一頭也不留,道理是一樣的。
犯戒了怎麼辦?只是起心動念,也算犯戒嗎?
如果是無心犯戒,其罪不大;如果是有心犯戒,這個罪報就比較大了,主要是看犯戒者的心態與動機。萬一無心而犯戒,應該勇於發露懺悔,將罪相、罪根、罪業徹底懺除,從此以後小心護持,不再重犯,並時常誦念戒律,持之以恆,這就是熏戒,讓戒行日益成長,自然而然增進菩提道業。
如果只是起心動念,比如貪慾、憎恨、嫉妒、淫心、名利等,但沒有付出行動,從小乘法來說,是沒有過失的,但應該提起正念,及時凈化顛倒妄想,使其清凈無染。
從大乘法的立場來說,即使沒有付之行動,只是起心動念,當下便有過失,犯了微細心戒。因為大乘戒是傾向心戒、理戒,為眾生而持戒,犯了心戒就有罪過,大乘佛法是以慈悲為本,旨在度人利人,因此在起非法妄念的當下,就已傷及自己法身之德,這時候就應該勤加懺悔,時時刻刻求懺悔,在三寶前經常有慚愧心,對三寶永遠生起恭敬心。懺悔之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已經生起的惡法讓他斷了,沒生起的惡法不要生起來,已經生起的善法讓它增長,沒有生起的善法生起來。
故事選譯自《百喻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