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舍衛城中有位提婆長者命終後,因為沒有子嗣,所以他所留下的財寶便直接收入王宮。波斯匿王在查清提婆長者的財產後,急忙前往精舍,求見世尊。

佛陀見到波斯匿王神色匆匆,關心地問說:「大王,您今日為何如此急忙趕來精舍呢?」波斯匿王回答:「世尊,舍衛城裡有位名叫提婆的長者,今天往生了,因為沒有繼承人,我便派人去點算他的家產,準備收入國庫,結果光是純金就有八萬斤,更不用說其他各類的財寶了。但是這位長者在世時,所吃的食物、所穿的衣服都很粗糙,所用的器物很簡陋,乃至於所乘坐的車馬都很瘦弱。」佛陀說:「是啊,沒有錯。如果是慳貪的人得到大富財寶,不但自己不會享用,也不會分給父母、妻子與奴僕,更不會和朋友分享或供養沙門、婆羅門及有德行的賢者。但是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得到財寶,就會懂得廣行布施、廣修供養,不會吝惜。」

波斯匿王問:「世尊!這位提婆長者往生後將投生何處呢?」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這位長者將墮到涕哭大地獄中。只要是斷了善根的人,命終之後都將墮到涕哭地獄。」波斯匿王又問:「提婆長者斷了善根嗎?」佛陀回答:「是啊,大王!長者不但將過去生所修的福報都享盡了,而這輩子又如此慳貪,正是斷了自己的善根啊。」

波斯匿王又問:「這位長者還有剩餘些許的福報嗎?」佛陀說:「沒有,這位長者沒有絲毫剩餘的福報。就像有一田主,若只是收成,卻不繼續播種,之後就會窮困。這位長者就是如此,只享用過去的福報,卻沒有繼續培福、修福。這位長者今夜就會墮到涕哭地獄中。」

波斯匿王聽到佛陀如此開示,感到既驚恐又難過,便問佛陀:「世尊啊,這位長者過去生做了什麼功德而能生在豪富之家,卻又不能自在地享用,也不繼續修福呢?」

佛陀回答:「迦葉佛時代,舍衛城中有位長者擁有眾多田產。在佛陀剛入滅的時候,一位證得辟支佛果的緣覺聖人到這位長者家托缽化緣,長者心想:『遇到聖者出世是一件難得的因緣,我應該要布施供養。』於是便供養辟支佛飲食。之後,辟支佛即顯神通從空中飛身而去。長者看到如此景象,心裡發願:『希望以此供養功德,生生世世都能生在豪貴之家,不墮三塗惡道。』但是聖者離去後沒多久,長者卻心生後悔,又想:『我不該供養飲食給那位修行人,拿去分賞給奴僕反而比較好。』當時那位長者不是別人,正是現在的提婆長者。因為他布施供養,並發願世世不墮惡道、不乏財寶,所以這輩子不虞匱乏;但又因心生後悔,所以這輩子雖然財富充盈,仍然無法自在享用,也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僕、朋友享用,更不會施與沙門、婆羅門和其他有德行的賢者。只會享用過去所修的福報,而不懂得再造福、培福。所以,大王啊!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得到大富財寶之後,應該要廣行布施、廣修供養,無有吝惜,這樣才是福報再增福報。」

波斯匿王說:「世尊!我現在在佛前發願,從今以後,只要是沙門、婆羅門等,我必定供養。但若是修習外道的人前來托缽化緣,我就不布施供養了。」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大王啊!千萬不要這麼想。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是依靠飲食而得以生存,失去了飲食,便容易失去生命。」佛陀於是說了一首偈子:「念當廣惠施,終莫斷施心,必當值聖賢,度此生死源。」布施供養不應當起分別心,而行布施之後更不應心生後悔,如此念念不斷地廣行布施、廣修供養,將來必能值遇聖賢,習得超脫生死的法門。

大王聽聞佛陀的教誨,便向佛陀說:「世尊!我非常歡喜今日能聽到如此的教誨。誠如您所說,一切眾生都是依靠飲食而得以生存。從今以後,我當遵行教誨,沒有吝惜、沒有分別地廣行布施。」隨後歡喜頂禮佛陀離去。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三》


省思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發心。起一念歡喜供養、利益他人的心,即能感得無量的功德與福報。若能以恭敬心、清淨心、虔誠心、平等心來布施、供養,就是最大的功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