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就是反過來的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看了祖師大德傳記,發現他們成為祖師,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反過來做事。比如在利益眾生上,凡夫認為先自己安頓好,然後才去利益眾生。而祖師大德剛好相反,先把自己豁出去了,把命交給了眾生。跟一般人剛好相反。而祖師大德成功了,普通人就失敗了。
很多人不明白,應該自己安頓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啊。這是凡夫的思維。比如現在許多大德,虛雲禪師,本煥長老,這些大德他們利益眾生時,都把自己捨棄了。虛雲禪師為了佛教,一生受盡磨難,本煥長老也是如此,刺血寫經等。他們做事情時,腦袋中只有佛教,只有眾生,連生死都不顧了,更何況家庭,這是聖人的境界。他們捨棄了自我,沒有為自己想,為自己的局部利益考慮,他們成就了。凡夫畏畏縮縮,瞻前顧後,先鞏固好自己利益,再考慮眾生,所以很難成就。
要修道,就是反過來做事了。
祖師大德都教授,修道先要看破生死。就是生死都不怕,都可以豁出去,還有什麼害怕的。比如說病人,想要病好,就要先不怕死,不怕死然後去奉獻自己。這些人身體就健康。一怕死,這時心氣就不足,病人都被嚇死的為多。生死看破了, 其他的,諸如個人得失,面子問題,就容易放下了。放下了,就可以進入修道境界,就有大勇氣來利益眾生。
很多事情,看起來我們在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看過一則故事,說一個董事長回憶他小時候,一個乞丐到他家,他媽媽叫他給乞丐端凳子,還給他倒茶。他內心很不情願,說,一個乞丐幹嘛要給他凳子啊。他媽媽就說了一句,影響他一輩子的話,他媽媽說:“孩子啊,這不是給別人端凳子,是給你自己端凳子。”
你想看,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是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佛在華嚴經中說,一切眾生是根葉,諸佛菩薩為華果。你看想,如果沒有貧窮的人,我們如何種布施的因,沒有病苦的人,我們如何捨藥。看起來,是我們幫助他們,其實是他們在成就我們,成就我們的福田。
道就是反過來的,反過來就成功了,順著走,就是凡夫路。當一個人,不為自己想,一心為別人想時,看起來利益了別人,其實最終自己獲得了福慧,利益了自己。好比一個人,一心為別人想,別人就會為他想,這是宇宙的規律。他成就別人,別人更多來成就他。一個人先考慮自己利益,再考慮別人利益,看起來利益了自己,表面上自己並沒有得到利益,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修道要純真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修道要純真,人有三魂,胎光,爽靈,幽精。
胎光希望人人修行,成佛成仙,爽靈不一樣。爽靈發達的人,一般不純真,就是比較會賺錢,腦袋瓜機靈,但是這是修道人的障礙。就是會執著世俗的東西。
所以生意的頭腦,對修行不好。不是說做生意的人才有生意頭腦。人太機靈,太會算計的,都是太有生意頭腦。對修道有障礙。
爽靈發達的比較障礙修道。我們會回到本有的胎光來。
為什麼有農禪並重,沒有商禪並重?因為農禪,你種地,你種多少就收穫多少,沒有辦法和老天爺討價還價,動小聰明。爽靈就不起作用。但是生意是人和人溝通,總是想方設法,記得想方設法,就是爽靈在起作用。讓人墮落。賣的多,就開心,賣的少就不開心。這時爽靈就更加作用。沒有辦法修道了。
所以我建議去打工,不怎麼建議做銷售之類的。
真修行人。話比較少,開示的也不多。修道要作減法才比較好。修行修行靠修的嘛。再一個廣告問題。真修行不需要去做廣告,龍天護法自然會護持。就怕沒修行。
修行,不是比賽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一說到學佛,就會把看佛經,聽課,說成學佛了。所以我喜歡用改為修行,或者修道。感覺修道比學佛要好聽一些。一說到學,就以為是讀書了,說道修,就有些修行的味道。所以我習慣講修行,雖然我算不上修行人。
學佛不是累積,不要把知識的累積,經驗的累積當成了學佛。或者念佛拜佛數目的累積當成了學佛。雖然知識累積,念佛拜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佛,是在心性下功夫。如果學了很多佛學知識,但是內心的慈悲,慚愧,喜捨,光明,自在這些美好的品質沒有培養起來,反而失去了,其實不是學佛,不是修行。頂多,算是多了一些佛學知識,種下佛的善根而已。
老子講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你要想學習,佛教講五明,想要學習,就要天天學習,越學越多,比如醫方明,聲明,工巧明,這些善巧方便度化眾生的,可以越學越多。但是為道要日損啊,損什麼,損掉我們的妄想,分別,自私自利,貪心,這些不好的東西都慢慢的損掉。損掉了,真的東西就出現了。
我們往往不知道損,讀了佛教開示,但內心的煩惱越來越重了。因為我們沒有把佛法拿來用,卻拿來當成一種負擔。沒有學佛前,本來分別念就重,越學佛越分別。這就是可惜了。這就是把佛學當成了知識,本來想學佛,卻被佛學困住了。
很多人會針對法師的開示,或者某個問題,一直爭吵不休。如果懷著慈悲心,是可以的。如果沒有慈悲心的基礎,所有的爭吵,對修行都是有害的。如果一直爭得是非,對錯,善惡,這樣永遠得不到解脫。因為困在了二元對立了,永遠不得自在。人所以輪迴,就是困在二元對立中,陰陽對立中,困住了,又如何能跳出來呢。
剛學佛時,首先從做義工,拜佛開始,慢慢業障清淨了,智慧顯現後,再去深入經藏。這樣不會被知識困得團團轉。而且一切智慧的顯現,都要以業障消除了為主。佛教的七聖財,如果信心、精進、持戒、布施、慚愧、多聞、智慧。我們擁有這七聖財,這就是我們需要的。
比如說,我們學佛很久了,不是問,布施了多少錢,禮拜了幾拜,讀了幾部經,而是問:對佛菩薩的信心增長了沒有,修學上更精進了沒有,持戒更精嚴了沒有,慚愧心增長了沒有。要問這些,這些才是我們需要的。
不可思議的轉物理世界的能力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佛教在中國兩千多年,依靠的除了佛經的力量,還有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的加持力。尤其是觀音菩薩,如果把觀音信仰從佛教剔除,那佛教信眾減少的不僅大半了。佛教寺廟可以不供其他菩薩,卻不能不供觀音。
觀音菩薩所以受僧俗供養禮拜,其中最主要是觀音菩薩的廣大靈感。猶如摩尼寶珠,就是求什麼得什麼。沒福報求觀音得福報,不聰明求觀音得智慧,病了求觀音病苦解脫。如此神通廣大,而且求得非常感應,又慈悲的大菩薩,人們自然每個人都稱念。
觀音菩薩為什麼具足如此神力?這個神力哪裡來的。普門品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按照現在話,就是觀音菩薩能轉這個物質世界。
先不說觀音菩薩。先說一個感應的。比如在河南鹿邑老君台,當年日本人打河南,對老君台打了十三顆炸彈,沒有一個爆炸,有的夾牆上,有的打樹上,後來日本人親自來磕頭賠罪。你看老君爺可以讓打到老君廟的炸彈不會爆炸。為什麼有如此神力。
所以法界還是有一股大力量的。大家不要小看。歷史上,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也特別多。有的甚至也是匪夷所思的感應,比如癱子能走路,瞎子念觀音久了,眼睛能複明。太多的神奇。
當然修觀音不僅能轉色身,消災難,主要是慈悲。畢竟,慈悲才是人類最可貴品質。人具足慈悲,很多災難都沒了,水災火災,還是刀兵劫都沒了。
人的吉凶禍福不是定論,隨時可以轉變(夢參老和尚)
「遠離一切妄執吉凶,常見斷見,我我所見,如是有情來生其國」,生到這個佛國土的,那不是一般的,得遠離一切邪見的天魔徒眾。他要遠離一切的妄執吉凶。我們要想生極樂世界,你還想算個命,打個卦?《占察經》不同,你要用占察輪,問:「我能生到極樂世界不呢?」你佔一下,地藏占察輪說,你要想生到極樂世界,還得用功。說你可以能生得到,那你就有把握了,就更加用功了。但是佔到這個機會是很少的。
那個占察輪,很少會現到說:「你能生」。但是你要是問你過去從那一道來的,死後到那一道去,占察輪會正確答覆你。你要是生起恐怖了,到了三惡道,你趕緊修。你不是天天擲嗎?天天拜,天天擲,拜到一定層次,三惡輪轉了,你就能生了。那個輪跟這個吉凶禍福不一樣,常見,斷見,我,我所見,我見,全部都包括在邪見裡頭,遠離這些妄執吉凶禍福,吉凶禍福不是定論,隨時可以轉變的。
特別是三寶弟子,學道者,隨時都在轉變的。人的相貌隨時在變,如果你注意觀察這人的相貌,一天當中會變化幾次,要是隔幾天你去看他,相貌又變了。你看見這人很厭煩,面貌可憎,言語無味,你隔兩天再去看他,你會生起歡喜心,那是他有修為。現在一個人他如果打一個七,念幾天佛,念到相應的時候,相貌馬上就變。變,不是世間上臉紅,或者臉白,或者好看,不是那個。他有一種道德使你感應,使你心歡喜。你看那個老和尚、老喇嘛,樣子很醜,很臟,你見著就生起恭敬心,對他特別恭敬,這就是他的德。
人生如夢幻,修行讓久夢覺醒
聖嚴法師
我們總認為夢不是真的,而清醒的時刻才是真實的。但是當我們發覺身體本身,還有這個世界、生與死都是虛妄的,才明白睡著與醒著的時候,其實都如同夢境一般。
佛陀說,人生如夢幻。尤其當生命充滿著歡喜和快樂的時候,要把它當成是場夢,何其困難。沒有人想從美夢中醒來,更不消說視生命如虛幻了。如何分辨自己是在夢中還是清醒的呢?佛陀告訴我們,睡眠是由短暫的夢結合起來,而生命則是一場長而久的夢。你可能發現自己身處夢境而覺醒過來,但很快又再落入夢中。佛法中有提到,從人生大夢中清醒過來,這是指一個人終於了悟了自性。眾生如果沒有這種體驗,將永遠沉睡於人生的春秋大夢中。
修行讓久夢覺醒
我們總認為夢不是真的,而清醒的時刻才是真實的。但是當我們發覺身體本身,還有這個世界、生與死都是虛妄的,才明白睡著與醒著的時候,其實都如同夢境一般。
中國有一位知名的攝影師郎靜山,他把在黃河和長江所拍攝的照片,重新組合起來成為一種中國山水畫,整個畫面呈現出的意境,是由許多的片面交織相成。我們的心也是這麼地在運作,人生的經歷就像碎片般的儲存在潛意識之中。我們的記憶通常並不完整,而是支離破碎的片段,然在某一個時間或地方,這些片片段段就出現了,做夢時也是如此。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牽動著情感與心中的回響。就像印象派的照片,這些都不過是片段的表相,映現出個人的經驗、思惟和幻想。只有少數的人知道自己在做夢,而更少數的人願意從美夢中醒來。未見自性的人總以為自己是清醒的,覺得自我的生命是真實而沒有痛苦的。當他們察覺“我”是虛妄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已經做了好久的夢,充滿了痛苦的夢。
然而很少人能夠領會,必須經過認真的修行才能體認人生如幻的本質。僅僅聽我的開示、看一本書,或從知見和觀念上去理解是不夠的。很多人知道佛教講修行,但真正願意實地去修行的人很少,而能夠每天認真修行,從久夢中覺醒不再入睡,並見到自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夢虛妄而易逝
中國有一個很名的民間故事,叫做黃粱一夢。它是說,有一個年輕人進京趕考,想求取功名利祿。途中遇見一位老人正在煮小米粥。老人見他旅途勞累,就給了他一個枕頭,叫他歇息一會兒。年輕人躺下身後,就沉沉睡去,並且做了一個好長好長的夢。夢中,他考中狀元,和公主成親,並做了朝廷的宰相。之後他還納受了許多妻妾,到了一百歲時,兒孫多得不可計數。
他享受著健康長壽和富貴榮華,乃至到了這般高齡,還不想面對死亡。畢竟時辰還是到了,兩個惡鬼把他抓到地府,因為他曾經濫用職權,侵占公款,地府的判官處了他極刑,懲罰他上刀山、下油鍋,他遭受無比的痛楚,聲嘶力竭地哭嚎。就在此時,老人叫醒了他,原來小米粥已經煮好了。
雖然老人只花了兩小時煮粥,但年輕人的這場夢卻足足經過了一百年之久。光陰飛逝,不只是夢,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有時候,夢裡好像過了很長久的時間,但現實人生卻只經歷了幾分鐘而已。這種不同時間經歷的感受,在打坐時也會發生。當腿痛無法專心的時候,時間過的緩慢無比;而當腿沒有不舒服,心可以專注於方法上時,時間就過得特別快。
夢本身是虛妄而易逝的,而我們對於時間和現實人生的覺知也像做夢一樣。但是如果把醒著時的行為,看成如夢中行為般地不重要,那可真是錯了。或許我們不會因夢裡的事情而受苦果,但醒著時的行為所產生的果報卻是無可避免的。我們的言語和行為會帶來強而持久的影響,不像夢般容易消逝。這就是因果,也是業報的法則。
留意心念不造業
大多數人認為對於沒有付諸行動的念頭不需要負責任。我們都有過不好的念頭,但實際上並未真正去做。即使最慈愛的母親對於不乖巧的孩子,有時候也難免會起傷害的念頭。大致來說,那些不好的念頭雖然沒有違犯佛教的戒條,但對於一個菩薩行者,心存歹念等同於犯戒。很少有人在打坐時,會想去打人或殺人,但在睡夢或日常生活中,暴力和殺人的念頭卻會時而浮現。所有有心於定課修行,學菩薩道的人,無論在睡夢中或日常的生活裡,都應該將不好的念頭捨棄。
人在夢中往往有不好的念頭或做壞事情,因為這些想法早已存在於心中。但真正精進的修行人在夢中也不會做壞事,就像平時不犯戒一樣,這是意念與行為,也就是身與意的一致不二;而相反的,也就是身與意不一致的情況,雖然醒著的時候不犯戒,但夢裡仍有邪惡的念頭產生。有一個有趣的例子可以做說明,幾年前,我上課時突然遇上停電,班上的學生們情不自禁開始大叫或大笑。在黑暗中,他們潛藏的內心顯現了,因為在光亮中,他們懂得自我控制,但是在黑暗中,卻放任自己覺得自由解脫了。
盡管明白生命虛幻,如夢般不真實,但不論是人生的夢,或是在人生當中所做的夢,我們仍然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因為身體的活動是業,心理的活動也是業。比如說,如果你不知道身後有人,不小心踩到了他的腳,一定會道歉,在這種情形下,不會覺得自己做了什麼大錯事。同樣的,以菩薩的觀點來看,身體的行為不算嚴重,但是心念就很重要了。然而凡夫卻總是認為身業比意業嚴重得多。
我們要知道菩薩道重視心行,身體所造的業比起心的業來得微小。因此,我們應該留意自己的心念,並且對自己的心念負責任,同時讓內心保持單純、平和與寧靜,以認真嚴謹的修行,讓身心安定下來,日復一日,就能減少業障。
真正的修行人,是什麼樣子的?
體光老和尚
面對一切順逆境界,不動嗔心、貪心,就是真功夫。修行人要能做到你打我我不打你,你罵我我不罵你,你講我壞我不講你壞,這就是在度眾生。
不管他人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麼是受益呢?
他人發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來;他人的習氣毛病,不能把你的煩惱引出來;他人講你壞,你也講他壞,你跟他一樣,不管他怎樣,你始終就是一法,他的貪心是他的貪心,他貪你也貪,你就被他轉了,那就叫沒主宰、沒受益。
修行人都得有點受益——他人煩惱,我不煩惱;他人嗔恨,我不咳恨,這叫受益。怎麼會跟人打起架來了?你打我,我也打你。
要是修行人有受益,你打我我不打你,你罵我我不罵你,你講我壞我不講你壞,這就是度眾生,到哪兒度眾生啊?他罵你你不罵他,你就是度了他,什麼是教化眾生?這就是教化眾生!這就是行菩薩道,這就是發菩提心,能忍能讓,這就是度眾生,還另外找個什麼辦法?
古人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你罵他他罵你,你打我我打你,這就不是修行了,能不動嗔心、不動貪心,這個就是受益,就是修行!
你在那念佛、看話頭,別人打不了你的閒岔,這就是功夫,你到哪找功夫?修行人就是這樣修行。
不被外邊的境風所動,能忍能讓,功夫打不失,受益就在這兒,你叫誰給你受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受益我們都得不到,他叫我們放下,我們放不下來,怎麼能得到呢?
修行人要放得下、丟的開,別人說長道短,你不要去追究,也不要去反駁,不要管他,他不管說長說道短,你這個話頭在,你這個佛號在,這就是一個大修行人。
不要怕被人看不起
學佛後,要放下名,想要被人看的起,這也是名的一種。有的人會抱怨,我學佛後,他們都看不起我。父母也看不慣我。其實這是正常的。
被人輕賤並不是壞事。我們過去造了傲慢的業,本來要墮落三惡道的。現在人們被人輕賤,這個惡報就了了。應該要歡喜。這個在《金剛經》中有提到。那被人追捧贊歎時,反而要很小心。
唐朝的悟達國師,他修了十輩子,到了唐朝終於當了國師。那皇帝就送給他高檔的檀香木龍椅,他坐上去後,就起了傲慢心。這個傲慢心,過去的殺人惡業就現前,膝蓋上就得了人面瘡。這個人面瘡要吃肉,要喝酒,不然就痛苦難擋。後來國師也做不成,就去找諾迦諾尊者化解了,他過去殺害他人的怨結。
所以說他人贊歎時,要很小心,要慚愧。那別人輕賤我們時,也不要難過。我們要向六祖見到五祖時的勇氣,五祖問他,你來做什麼。六祖說,我求作佛。要有這個勇氣。就是承認自己有佛性,有善良一面的勇氣。那為什麼會被人輕賤呢,就是福報不夠的緣故。
修道人,身上一定要有一點功德。這樣鬼神都尊重你,甚至不認識你的人,見到你就歡喜。因為你身上有功德。功德也是一種能量場。你看佛菩薩,頭上都有光明,而且是百千萬道光明,這個光明就是功德所聚集成的。功德來自哪裡?來自奉獻,來自布施,把自己奉獻出去,為眾生服務。這樣就具足了功德。
古人講的,要想千人頭上過,須向萬人腳底行。千人頭上過,以前,海濤法師來觀音寺,信眾排成兩排,一起跪下迎接法師。這就是千人頭上過。那萬人腳底行,就要為眾生做牛做馬。你為他服務過,奉獻過,是他的恩人,他自然感恩你,見到你就莫名其妙的歡喜。這就是過去的善緣。
沒有成就前,要好好結眾生緣,不要太想著自己。太想著自己,就是我執,修行先要少一些我執,多想一些他人,這樣才有功德福報。宇宙規律是平衡的,你為多少人想,多少人就為你想。這也是公平吧。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曾有人對米拉日巴尊者說:“您一生閉關,能忍這麼苦的苦行。真不容易啊!”
尊者回答:“你們更能忍啊!我只是一生忍受,你們卻能忍受生生世世啊!”
宗薩蔣揚欽哲
根據菩薩道更廣大的見地,排斥你的瞋恨其實是一種缺點。
想要排斥壞的,只想保留好的,表示你仍被我執所染污。
因此,當菩薩道修行者註意到自己的瞋恨時,
反而應該想:
“瞋恨確實不好!但我不是唯一深受其苦的人,一切眾生都飽受其苦!所以,願我能為一切眾生承擔瞋恨、嫉妒與驕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