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謂“活佛”,在藏地根本沒有這種稱呼,它的本意是轉世的修行人,而不是活生生的佛。但有些漢人喜歡誇大的名詞,覺得聽起來比較神氣,於是“活佛”就應運而生了。其實,能不能拜一個人為師,佛陀並沒有叫我們看他的前世是誰,而要看他今生的戒律、智慧、悲心等,是否達到了上師的資格。2012/2/27《堪欽索達吉微博》

★如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某某佛菩薩轉世”、“秘傳佛教大法”的旗號,以達到謀取私利的目的。而個別佛教徒在尋找上師時,也不經過長期觀察,饑不擇食地就盲目依止。最後所造成的不良後果,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並不是藏傳佛教的過失。2012/2/28《堪欽索達吉微博》

★藏地真正的大德,肯定也大有人在。但如果有些人假借藏傳佛教的包裝,太過分地宣揚不如法的思想,我們還是有責任去制止他,而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害怕自己到處樹敵。否則,這對佛法、對眾生,甚至對他本人,都會帶來無法彌補的危害!2012/2/29《堪欽索達吉微博》

◆如今這個時代,如星宿老怪般自我吹捧抬轎的所謂上師、一窩蜂追星逐月般的所謂粉絲弟子,種種依師的怪象、亂象更甚以往,堪布索達吉仁波切、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等大德們,以大悲不忍眾生由此斷送了慧命,再三提醒我們要謹慎擇師。

誠如堪仁波切索達吉所說,盲目依止不具德相的上師,弟子、上師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並不是藏傳佛教的過失。因為藏傳佛教如《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菩提道次第廣論》等論著中,都以很大的篇幅說明上師該具備的德相,藏傳佛教對依止上師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可惜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依師之次第中,具象說明了不具德相的所謂上師:

未曾依止過智者上師,也沒有精進修學經續,孤陋寡聞;

相續中煩惱粗重,無有正知正念,違犯戒律破誓言;

相續比凡夫還低劣,而行為卻如大成就者一樣,所做所為高如虛空;

嗔恨和嫉妒心粗重,斷掉了慈悲心的吊索,這便是所謂的如瘋狂嚮導之上師,將弟子引入邪道。

尤其是無有勝過自己的少許功德、遠離慈悲心菩提心的上師,乃稱為如盲人嚮導之上師,不知道打開(弟子)取捨之雙眼。

如《功德藏》云︰“猶如梵志護門閥,顧慮失毀自地位,聞思非為來世果,猶如木磨之導師。雖與凡夫性不違,愚者起信置高位,獲得利養心傲慢,猶如井蛙之上師。孤陋寡聞破律誓,心劣行為高如天,折斷慈悲之吊索,若依狂師增罪惡。尤無勝己之功德,依無悲心名聲師,如依盲主大錯誤,欺詐相伴漂暗處。”

鄔金蓮花生大士也說︰“不察上師如飲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