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茶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佛教徒經常把文化和佛法混雜在一起,其實文化和佛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
文化就像是個茶杯,佛法就好像是茶。
你要喝茶的話就需要茶杯,但是當你把茶喝完,茶杯就沒什麼必要了。
事實上,這世界上的每個文化,都是由人類有限的智慧創造出來的。
換句話說,文化是人造的。
而佛法呢?佛法並不是人造的。
在佛法裡,相對的教法是佛所說的;不過絕對的佛法,甚至不是佛所說的。
現在這個時代,大家不在乎佛法講的是什麼,卻很在乎文化;就像大家不在乎茶是什麼,而在乎茶杯是什麼樣子。
就好像平常我們常說,紅教啊、黃教啊、大乘啊、小乘啊,他們是這樣做大禮拜,還是那樣做大禮拜,這些完全都是人造的東西。
大家若到日本去,你看到的佛像是肚子大大的、眼晴細細的;但如果你到印度去,會看到佛像的身體很修長,鼻子直直的;如果你到阿富汗去,你所看到的佛像就會有鬍鬚,胸上還會有胸毛。
那佛到底像什麼樣子呢?每個人都會說,只有我這樣做的佛像才是佛真正的樣子。而真正的佛應該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
除非你成了佛,你才知道佛是什麼樣子。
佛陀甚至從來沒有決定過,佛應該長得像日本人、印度人或是中國人;或佛像應該像中國佛像或印度佛像那個樣子。
不要在乎不同的文化,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超越一切的佛法。
當然,文化可以幫助我們,就好像茶杯可以幫助我們喝茶一樣。
這個就是我們課程裡一個重要的概念。
回到我們剛開始的問題,佛法是不是一種宗教呢?以往很多大師都說,佛法根本不是一種宗教。
如果我們對宗教下的定義是──相信有一個創造宇宙的創始者,那麼佛教就不是一個宗教。
當然佛教徒相信有神,神是六道裡的一種生態;但佛教徒不相信神是宇宙中的唯一主宰,不管你是小乘、大乘或是金剛乘,佛教徒相信這個宇宙是由我們共同的業力所創造的。
很多人相信佛法是一種哲學,但是我們也不能說佛法就是一種哲學,如果說我們認為哲學是人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智慧,那麼佛法也不是哲學。
如果如上所言,佛法即不是文化,也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那麼佛法到底是什麼呢?你們認為呢?佛法是佛的教授。
佛的教授裡包括了佛所示現出來的一切究竟真理,所以這個究竟的真理是我們必需要了解的。
如果我們只是每天誦經或做一些我們認為的修行,卻對究竟的真理或實相毫無了解的話,那這個人不能說是跟隨佛的教法在做。
一般人都有一個觀念,覺得學佛或佛教是我們日常生活之外的特殊活動。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就是我們的生活,而佛法就是把我們生活真實的情況講出來。
因為我們不了解實相,不了解真理,所以有時會有這樣的疑問,我修了財神修了這麼久,卻依然很窮。
另外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我們可能得到上千個灌頂,但一點好的跡像也沒有出現過。
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突然做了一個好夢或特別的夢,我們就自下結論,這次灌頂非常有效。
如果這種事你一直放在自己心裡,也沒有關係,但往往這種事我們又會到處宣揚,讓眾人知道。
由於我們的大肆宣揚,別人就會懷疑為什麼只有我們做這種夢,這樣新的疑問就產生了。
這樣講並不是說只有我們在家人如此,實際上連出家人也是這樣。
比如說你今天來這兒的時候,遇上個瘋瘋顛顛開計程車的,你馬上就忍不住發起脾氣來,這表示什麼?如果我們的情緒問題和以前一樣的話,這表示我們平常的修行對我們並沒有幫助,也沒有必要修什麼法了。
佛教裡有另一個問題。
我們時下認為修行就一定要佈置個佛堂,佛堂裡一定要放個法座,然後坐在上面閉起眼晴,每天打坐一個小時,或短於一個小時,我們認為這就是修行。
有些人也修無我觀,,他們認為這樣他們就減卻了所有對自我的執著。
這個做無我觀的人呢,他一上坐,先想著“我上坐了”,在做完無我觀的時候,會想“我今天無我觀做的很好”,心裡非常高興。
實際上他所做的無我觀,並沒有讓他無我,反而使他對“我”的觀念更加堅固。
我們現在就算以最精進的方式來修行,每天做一個小時的功課,可是一天還有其他二十三個小時啊!
我們在佛堂裡的那一個小時,看著佛像、上師的相片,盡我們所能地集中精神去做各種各樣的修行。
當我們從佛堂離開的時候,這個佛堂就在我們身後關起來了,再也沒有佛了,也沒有上師了,於是我們的各種貪嗔癡又都出來了。
一個小時怎麼和二十三個小時對抗呢?當然了,在佛像的面前修行,在佛像面前發起慈悲心、菩提心,這都是非常好的,因為佛堂的氣氛可以使你平靜,使你快樂,這也是很好的。
不過,在佛堂之外發生的狀況,是怎麼樣呢?有瘋瘋顛顛的計程車司機,有各種壞人,有人和你吵架。
當我們面對這些情況時,一切的憤怒、一切的情緒就又產生了。
所以說,這樣的修行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我想說的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
一個人應該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有敏銳的覺察力。
一個人應該有好的動機,就是說發心要好,也就是我們說的菩提心。
一個人應該是自發的,我們大多數的人從來沒有自發地去做過什麼,我們都是被我們的父母影響,我們總讓別人拿著湯匙餵我們,一口一口的,像小孩子一樣。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一起吃飯,很開心,但是我們上廁所是一個一個分開去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道理可以告訴我們,為什麼吃飯可以一起,上廁所卻要分開去,但是一般人都認為應該一起吃飯、分開上廁所。
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的話,會有人說我們瘋了,這就證明我們實際上是接受了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定律在生活。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天是地,地是天,那我們也會承認這是對的。
所以我們永遠是接受別人的命令,接受已有的哲學在生活。
我們從來沒有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未來,決定我們要以怎樣的方式去實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