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消業如螢火,念佛消業像陽光

有很多人喜歡誦經消業障。當然誦經能夠消業障,但是如果跟念佛相比,誦經所消的業障,就像螢火蟲的光明一樣,而念佛所消的業障,就像太陽的光明一樣,怎麼能比呢?不能比的。《觀經》說下品上生的眾生,聞大乘十二部經典首題名字,這是代表誦經的法門,那麼所消除的是一千劫極重惡業,然而下品下生的眾生念一聲佛,滅掉了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從行法的難易跟效果的勝劣來講的話,都無法相比,一者誦經難,念佛易,二者誦經滅罪遠遠不如念佛,可說誦經滅罪劣,念佛滅罪勝。誦一部《地藏經》至少一個半小時,除一千劫罪,若以一個半小時來念佛,大約念六千聲佛,滅四十八萬億劫罪,這樣比起來念佛滅罪功效,是誦《地藏經》的四百八十億倍。

這個還只是講數量,其實這里講的不僅僅是數量,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了生死。誦經說“除極重惡業”,念佛說“除生死之罪”,很顯然誦經雖然也能除罪,但還不能了生死;念佛既能夠除生死罪,也自然能夠了生死,亦即能消生死輪回的罪業,不再生死輪回,而且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不論是從消業障、了生死、往生淨土來講,誦經都不如念佛,持咒也不如念佛,沒有比得上念佛的,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說:

自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接下來經文就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這段經文是說,這個下品下生根機的人,他念了十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斷氣了。斷氣的時候,他看到一朵金色的大蓮花,非常的清楚明亮,好像圓滿光輝的太陽一樣,金光閃閃地顯現在他的面前,要迎接他。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解釋說:

臨終正念,即有金華來應。

可以說,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只要念佛,佛即聞聲救苦,應聲而現。如果臨終念佛,則正好蒙佛來迎,往生極樂。接下來經文說:

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意思是說,在一剎那之間,當下就坐著這一朵金蓮花往生了。往生到哪里呢?往生到極樂世界。各位蓮友,殊勝不殊勝?(掌聲)難得不難得?真的是不可思議,真的令人難以相信,為什麼?一個一生當中無惡不作、無作不惡的五逆十惡罪人,地獄之火已經燃燒到他面前了,因為善知識來對他安慰,跟他說彌陀的救度,在他將斷氣的時候,他稱念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立刻火焰化紅蓮,就坐著這朵金蓮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太殊勝太不可思議 了,太令人難以相信了,對不對?可是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而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也解釋說:

忽遇往生善知識,急勸專稱彼佛名,

化佛菩薩尋聲到,一念傾心入寶蓮。

又在《般舟贊》說:

謗法闡提行十惡,回心念佛罪皆除。

又在《法事贊》說: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這不但是經典、祖師的法語都有這樣的說明,我們所編的《念佛感應錄》,也收錄了很多平常沒有念佛,一生屠殺雞鴨,臨終的時候痛苦現前,那個時候在蓮友的助念當中,面貌端正祥和,身體柔軟了,很神聖莊嚴往生的例子,這在《念佛感應錄》就收錄了很多。

意念難,稱念易,彌陀本願選口稱

在下品下生這短短的經文當中,念佛的“念”,總共出現在五個地方,有六個“念”字。這些地方都是關鍵的地方,第一個地方是,“為說妙法,教令念佛”;第二 個地方是,“彼人苦逼,不遑念佛”;第三個地方是,“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以上這三個“念”是屬于意業,也就是指心中思惟阿彌陀佛的救度功德,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這三個地方的“念”,跟後面的三個“念”,字雖然一樣,但是涵義大有不同。

第四個地方是,“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第五個地方是,“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在這里具足十念的“念”,和念念中的“念”,不是屬于意業,而是屬于口業,是口中稱南無阿彌陀佛的稱念,不是意業思惟憶持的憶念。這看經文是很明白的,經文說:“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稱無量壽佛之前的念,是心中的憶念,之後的念就是口中的稱念。以中國字來說,雖然都是同一個念,但卻有心中憶念和口中稱念兩種不同的內涵。

之所以在這個地方要這樣有次第而又詳細的來分別這個“念”字的意涵,是因為《觀經》在下品下生的地方,標舉口業的稱名念佛,是有其甚深的內涵,對我們淨土宗來講,更有其根本的意義。可是一般人大都是依文解義,依語不依義,沒有去探討經文背後更深廣的內容,結果對我們念佛人這麼密切關系的殊勝教理就被遺漏掉了,豈不是很可惜嗎?

摘自 慧淨法師:《觀經下品下生之深義》

岑泳儀的相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