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遇到逆緣應先檢討反省自己

佛有一位表哥,叫替薩,年齡大了才出家,出家時間很短。但他因為自己年齡大,又是佛的表哥,所以,總希望別人來恭敬自己。但他確實出家日淺,也沒學到什麼,別人也就不可能聽他的話了,尤其年輕的出家人。於是,他總覺得大家不恭敬他,甚至有時老找他的錯。為此,他就常常到佛那裡去告狀,哭訴。有一次,佛見他滿臉的不悅,就問他:「替薩,你為什麼這麼不愉快呢?」
他聽了以後,馬上淚又落下來了,說:「別人都和我過不去,我在他們中間都受不到恭敬。」
他說這話的時候,其他比丘看到他又到佛那裡,怕他又告大眾僧的狀,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大眾僧也集合來到佛陀這裡。
大眾僧頂禮佛陀就坐下了。
佛問替薩比丘:「你現在坐在哪裡?」
「我現在坐在大眾僧的大廳裡面。」
佛又問他:「你看到大眾僧來了沒有?」
「看到了。」
「你有沒有起來迎接,頂禮他們呢?」
「沒有」。
「你平時有沒有幫助大眾僧勞作,比如說搬僧臥具等等的?」
「我沒有幫助搬。」
佛陀就說:「那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應該認識檢討自己,向大眾僧求懺悔。」他說:「這可不行,我不能向他們求懺悔。」
佛說的話,他都沒有聽。
大眾僧就說:「他平常在僧中,也是這樣的頑固。當他犯錯誤的時候,大家給他提出來,他都不會接受,更不會懺悔。」
佛告訴大眾僧,他不僅現在這樣固執,過去生中也是這樣的。

佛就講了替薩比丘過去生中的這樣一個故事:

過去,有一位苦行僧,到城裡來掛單。他找到一個做陶器的作坊。因為白天做陶器,晚上不做了,有很大的房間可以住人。這位苦行僧跟作坊主人說明瞭自己的要求,希望留在這裡過夜。作坊主人答應了。
當他安頓好時,又來了一位苦行僧,也想來這裡住。作坊的主人說:「先來的那位如果同意,你就可以住了。」
先來的苦行僧答應了。這樣,兩位苦行僧就住在了一起。後來的這位苦行僧,威儀相具,做事謹慎。他非常感謝前來的苦行僧,能答應讓他共住。臨睡前,他仔細看好睡在哪裡?哪是門?把應該知道的情況都看得清清楚楚,就休息了。
半夜的時候,後來的苦行僧,起來小解。他想:已經看好了,沒有問題的。結果沒想到,前面的那位苦行僧,不知道什麼時候橫著躺在門口。他不知道,天又黑。所以,出門的時候,把前來苦行僧的頭髮踩了。
這樣一來,前來的苦行僧就不高興了。罵起來:「你這個假修行者,從哪裡來的?把我的頭髮都踩了,你太可惡了!」後來的苦行僧連連道歉:「我一定小心!我一定小心!請你原諒。」說完之後,就出去了。他想:出門的時候把別人的頭髮踩了,這次進門,一定要小心謹慎,知道他的頭在那端。第一位苦行僧卻想:頭髮被人踩了,掉過來睡吧。後來的苦行僧沒想到前來的比丘會掉頭睡,所以,進門的時候,正好一腳邁到他的脖子上。這下,又把前面的苦行僧惹火了,破口大罵起來,而且到最後,還惡狠狠地詛咒說:「你這個混帳傢伙,明天太陽出來之前,讓你的頭裂成七瓣!」
後來的苦行僧是得道者,聽了對方的詛咒,心想:不行,他這樣的詛咒會落到他自己的身上的!而且,他還詛咒的在太陽出來之前,怎麼辦?我要用法力,讓太陽不出來。第二天,他就用法力遮住太陽,不讓太陽出來。太陽不出來,國王著急了,暗天無日,怎麼辦?一打聽,原來是比丘做的事情。所以,國王苦苦請求他一定要讓太陽出來。後面的苦行僧對前來的比丘說:「你這樣對你不好,現在唯一救你的辦法,就是收回你的詛咒。」國王也著急,讓他懺悔,但是他就是不肯。後來的苦行僧就告訴他:「我是得道者,不會騙你的。」他一聽害怕了:「這怎麼辦?」後來的苦行僧告訴他:「你把泥巴塗在頭上,到河裡去,要從不同的地方出沒。」於是,他照著去做了。太陽出來以後,把他頭上的泥巴曬成了七瓣。
佛告諸比丘,前來的苦行僧就是現在的替薩。

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也能體會到:常常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應該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正確?或者我的做法有問題?我們首先應該糾正自己。不要心裡老想著是別人給我製造逆緣,別人對不起我。否則,內心裡,就會充滿憤恨。內心裡充滿憤恨的人,一定會失去理智的。不理智的思想一定會導致不理智的行為。所以,佛在法句經里說: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懷此意,怨恨不能熄。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
若人捨此意,怨恨自平息。

所以要平息憤怒,必須捨去對他人的懷恨。我們在平常的生活當中,不管什麼樣的事情的發生,千萬不能從內心裡生起來對別人的怨恨心。
人的習性,一般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看得起自己。我們很少去想一想:怎樣去成就別人,理解別人,包容別人。其實,有時候別人打你,罵你,也會有原因的,往往都是自己有意無意的惹起他人的煩惱。
再退一步,我們如果能多想想別人對我的好處,把一切人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乃至於父母親。我的修行,都是為了讓這些如母恩親得到快樂。這樣作念,慢慢就不會生起怨恨他人的心了。


看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說明自己業障重福德薄

蓮池大師《自知錄》上說:「怨天尤人最損福,一次減三善。」

當禪宗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六祖惠能恍然大悟:「萬法萬物不離自性!」當即作了個偈子:「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何期」就是沒想到的意思。

他悟到了什麼?他悟到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佛和佛國土,包括所有的眾生和他自己,包括能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一切都是由自性化現出來的。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父母;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配偶;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子女、朋友、下屬、上司、陌生人;

正因為我是這樣,所以遇到這樣的人、事、物。

抱怨六親以及遇到的人、事、物的時候,有沒有找出自己對應的落處而改掉呢?

一個人遇到的父母、妻子、子女、朋友、下屬、上司都是自己的映現。也就是說,惡妻、惡子女、惡父母、惡友、惡陌生人、惡上司,也都是自己,怨誰都是怨自己,不滿誰都是在不滿自己。自己是什麼樣的,自己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自己世界里的人就是什麼樣的。

這就像自己是一個水晶球,水晶球里有許多相,把這些相放大很多倍,就成了現實中自己身邊的人事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次擁有、遇到,都和水晶球里的一個相對應。自己遇到的人事物,就是給自己拍的一張照片,照片里把自己的每個相都放大百千萬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自己有某個不好的地方,映射出去,就是遇到某個不好的人,或者某件不好的事;反過來說,遇到某個不好的人,或者某件不好的事,追根究底,是自己有某個不好的地方。

有同學問道:打個比方,如果說一個人的老公愛去PUB,但是他老婆很賢良淑德啊,或許夫妻生活也很好,沒有錯。

這種情況該怎麼說呢?

這個妻子必定有一處相關的落處,映現到丈夫身上,就是丈夫愛去PUB;映現到其他人身上,又有不同的表達。也就是說,自己沒有這個缺點,身邊的人也不會有這個缺點,只是在自己的身上沒有表達成行為和事件,還在自己的水晶球上,但是映射到別人身上,就用行為和事件表達出來了。

「心無邪念,自能降魔」,自己沒有邪念,魔找不到地方住下去;自己現在沒有邪念,不會給過去的惡種合適的環境發芽。

惡報發生是因為過去的惡業嗎?大多數都不全是,是因為你現在的日常生活言行某方面有問題,引動過去的惡業發芽。丈夫是我的相,子女是我的相,父母是我的相,朋友是我的相,遇到的人、看到的人都是我的相,到處都是我自己的樣子。

罵我的人,惡我的人,遇到的每個人、事、物,都是我自己的落處所化現。

我說誰不好,是在說我自己;我抱怨任何事,都是在抱怨我自己。

有一個人曾經問我,他說怎樣才能有一個這樣的孩子?

我想了想,告訴他,觀察一下其他這樣的孩子都有怎樣的父親,如果你也是那樣的父親,那麼你就有這樣的孩子。

為什麼呢?孩子也是自己的一個相映射放大出來的。

當發現別人什麼地方不好的時候,馬上反思自己何處不對,把自己轉了,自己遇到的人、事、物就會是另一番人、事、物。所以佛法里說「一切唯心造」,因為我現在是這樣的,所以我現在遭遇的人、事、物就是這樣的,我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我自己的映射。

修心最終要落實到細微實際的言行上,因為心的映射,映射到自己身上是自己的言行,映射到外部世界是身邊的人、事、物。

蓮池大師親手書寫:

怨天尤人,一次削三善。損福祿第一快!

一念瞋恨,摧毀一千個大劫以來積累的善業福德,所以生瞋恨叫做「火燒功德林」。你以為沒有生瞋恨、發脾氣,其實你看不慣、討厭、反感、爭執的時候已經起了瞋,即使針尖大的瞋恨,菩薩也能觀察得清清楚楚。

看到別人邪淫、貪污、貧窮、吵架、討厭,自己也有問題,「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看到別人的過失,就想到和明白這是自己的不清淨心感應出來的:看到別人邪淫,想到和明白是自己淫心所感,懺悔;

看到別人貪污,想到和明白是自己貪心所感,懺悔;

看到別人貧窮,想到和明白是自己吝嗇所感,懺悔;

看到別人吵架,想到和明白是自己瞋恨所感,懺悔。

各種災害,環境污染,人心不古,等等,都是自己感應出來的,都要懺悔!時時懺悔,處處懺悔。先懺悔自己,然後為眾生懺悔。

所以佛門裡有句話:「有福報的人,從來看不到是非、聽不到是非;沒有福報的人,常常看到是非、聽到是非、說是非。」

看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這說明自己業障重、福德薄、很多地方都不好——共業感召。白話說,就是「物以類聚」,看到、聽到,也是聚的一種。


要看自己的缺點跟過患,不要看別人

如果能力很強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遠離惡友。

那些大菩薩、大修行的人,他們就是願意來生死輪迴當中跟著那些煩惱重的凡夫一起,他們能力很強,不會受影響。

但我們現在自身能力淺薄,這也是自己的缺點跟能力上的問題,所以要看自己的缺點跟過患,不要看別人。

——大寶法王噶瑪巴(2009.6.27)


不要總看別人的缺點

生根仁波切 

現在我們看一切人、事、物時候,喜歡專看到別人的缺點,幾乎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

第一,我們沒有在用自己的智慧去看別人,而是在用感覺和直覺去看別人,所以經常遇到與自己感覺相反的事情,大家認為與自己感覺相反的事情都是錯誤的,這樣就經常見到這樣那樣別人的缺點,常常把別人的缺點放在自己的心裡,同時自己的心也就變成了不善;

其二,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容器一樣,原來很乾淨,可是現在把別人的垃圾全裝在這個裡頭,而且不願意把別人的垃圾扔掉,容器裡不願意裝別人好的東西、精華的東西,因此我們只能見到別人的缺點,不可能見到別人的優點。我們看到別人不對的地方,實際上是自己的不對,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的心修煉成善的,我們的心不是純善的,因此你會見到很多缺點,比如佛菩薩從來見不到別人的缺點。偉大的佛學家幸饒彌沃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眾生沒有缺點,若是眾生有缺點,那就是我自己的缺點。」 為什麼佛菩薩和我們不一樣呢?因為,他們的心裡裝著一切眾生最好的東西,絲毫的不善他都不接受,這是佛,這是菩薩。凡夫相反,一切眾生好的東西他不接受,壞的東西他統統接受,這是眾生,這是凡夫。

 

我們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很難看到別人的優點。比如,曾經有這樣的故事,藏地有一位高僧大德,叫做夏匝巴,他帶領了很多學本教佛法的徒弟。可是,那些徒弟總是看別人的缺點而互相排斥,侮辱及誹謗。有一天夏匝巴大師在一張白紙上,用毛筆畫了一點,然後舉起這張紙問教徒們:「大家看到了什麼?」教徒們回答的是:「一個黑點。」夏匝巴微笑說道:「大家只看到了這張紙上很少的一部分,就是看到了的黑點,其實,這張紙大部分是白紙,可你們都沒有看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人的缺點是看得很清楚的,而優點卻往往被忽略。可每個人都會有缺點,試想如果自己的缺點每天被人盯著,被人說起,那麼,自己的心裡會是什麼感覺呢?一定很鬱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好,在服務社會時也好,學佛修道也好,在為人處事時你要多看看別人的優點。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個人人喜歡的人。

 

不看別人的缺點,只看別人的優點,這種精神是受全世界人們都歡迎的最好法寶。你要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得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真正菩提心教誨的法寶就是多看別人的優點,發自內心地讚美別人的優點,而不要盯著別人的缺點,或反擊別人的缺點,或對別人的優點產生嫉妒,更不要說別人的壞話。因為這樣做的結果是,別人肯定不喜歡你,而你自己也不能從中得到任何好處,同時,別人也會覺得你為人不寬容,不厚道。別人對你有看法的時候,你自己內心糾結,起心煩惱,痛苦不斷,與別人容易產生矛盾。

任何人都一樣,喜歡聽別人說自己的優點。如果別人說你的缺點,即使這確實是你的缺點,你也會不高興的。因此,我們要盡量少說或不說別人的缺點,相反,我們要學會最讚美別人的優點。不管在平時說話,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別人的缺點,要多多讚美他人。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人人總是會有一些缺點的,因為世界上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千萬別讓缺點大於優點,這才是最重要的。雖然世界上沒有一個十全十美之人,但是每一個人的身心之處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優點,我們應該抓住這個優點而讚美他人。我們要知道缺點和優點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會具備它的兩面性。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一般有明顯缺點的人,就有明顯的優點,而沒有明顯缺點的人,通常也沒有明顯的優點。

比如說,瞎子的聽力比一般人敏感,而聾子的眼睛也比正常的人敏銳,所以說,很多時候缺點裡孕育著優點,而優點裡隱含著缺點。因此,我們凡夫人很難見到別人的優點,而見多的是別人的缺點。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準確地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人往往是燈下黑,自己的缺點很難發現,即使發現了還是不斷地原諒自己。這就阻礙了我們的修行及進步,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的和諧,對於修行者來說,會影響到成就和覺悟。所以,發現別人的缺點應該和自己相對比,只有不斷地改變自己才能使自己變得不平凡,能改變自己就是行走在菩提大道之上。總的來說,我們看到別人缺點時,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若是有同樣的缺點,那就應該立馬去改正過來。

若是自己沒有缺點,應該把別人的缺點,當成自己的缺點而去修煉。這就是修煉菩提道的教誨。如果是一個真正在修行的人,不見他人過錯,絕對不會去看人家的過失;若見他人的過失,批評人家,就是我不對。所以我們看到人家的缺點,內心裡就要這樣想:別人的缺點就是自己的缺點,內心發願天下所有的人,充滿優點,就像佛祖一樣,一切都圓滿而精進修行。


起了傲慢心以後,你眼裡看所有的人都不順眼,會讓你失敗得很徹底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慢,慢就是傲慢心,通常在你有文化的時候會起傲慢心,有財富的時候會起傲慢心,有地位的時候會起傲慢心,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注意。

這個傲慢心的力量很大,起了傲慢心以後,你眼裡看所有的人都不順眼,都好像不是人,就會起這樣的感覺的。當你看不起他人的時候,他人都會看不起你的,這個傲慢心會讓你失敗得非常非常徹底。所以自己要減少傲慢心。

你學到了東西,你同時也要看看自己有沒有傲慢心,觀察一下。自己有傲慢心要虔誠,要恭敬。這個傲慢心的對治力是要學習到虔誠心,恭敬心,這個是很重要的。恭敬長輩,恭敬老人,恭敬自己的父母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學佛的人,首先做人一定要做好,做人做好,你要孝敬父母親,孝敬老人,這一點一定要做好。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父母親老了,父母親各方面都弱了之後,交了朋友不給父母親看,認為把父母親給人家方看丟臉,這是非常不尊敬,非常不孝敬的。不能這樣做,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親。

我們傲慢心一定要減少,中國有一句話,水低成海,人低成王,非常非常重要。你要低調,不要起傲慢心。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傲慢心減少了以後你會快樂,很多人都從來沒有洗過自己父母親的腳,那你就把自己的傲慢心放下,把自我放下,把父母親的腳洗一下,老人的腳洗一下,你從那裡開始得到快樂的。你看得起父母親的時候,看得起老人的時候,你會得到快樂的。從來不下廚房的人,你下廚房做飯,你就從那裡開始得到快樂的,這個一定要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