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嚴法師

法鼓山的精神是「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這是法鼓山共同的精神。至於出家人的精神是什麼呢?出家人的精神,是持戒、精進、忍辱、頭陀行。頭陀行是出家人的精神,出家人就是要行頭陀行。在佛陀的時代,有「頭陀第一」之稱的,是摩訶迦葉尊者。頭陀行,就是要對物質的要求和擁有,盡量的澹泊,同樣的,對名聞利養也盡量的不要去碰,那是出家人的精神。

如果我們沒有法鼓山的精神:「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那我們可能就會和過去中國大陸的一些出家人一樣,成了社會的寄生蟲。寄生蟲你們聽懂嗎?樹有寄生草,動物身上也有寄生蟲像跳蚤、蝨子,人的身上也有寄生蟲,寄生蟲對牠的母體、牠的寄生體是有傷害的。當時中國大陸有很多出家人,不事生產,就靠人家的供養,或是念經、或是化小緣。念經好像也可以算是生產,但如果是靠趕經懺、念經而生活的,那就是寄生在死人身上,沒有人死,出家人就沒有收入。這樣的狀況,被社會看不起。後來中國大陸的佛教衰微,當然這與外在的政治與社會環境有關,但是跟我們佛教自己本身也有關。

在古代也是一樣,中國的歷史上、西藏的歷史上或是印度的歷史上,都曾出現過共同的狀況,那就是,當佛教受到王公大臣們的尊崇信仰、豐厚供養,然後呢,上行下效,老百姓們也跟著一起供養、護持,佛教到了非常隆盛的時候,但是出家人卻漸漸地無所事事,甚至演變成腐敗,奔走於權貴之門,攏絡攀緣信徒。出家人本來應該做的弘化、修行的工作都不做了,如果到了這種程度,佛教滅亡的日子就快到了。也就是說,佛教非常隆盛的時候,往往也就是佛教要走上滅亡的開始,那是因為出家人漸漸地都變成寄生蟲。歷史上是這樣,西藏的法難、中國的法難、印度的法難,都有同樣的狀況。因此我們出家人必須要有警覺心,要「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從事教育、關懷的工作,對於社會大眾要提供我們資源。什麼資源呢?佛法的觀念、佛法修行安心的方法。這樣子對社會盡一份心力,讓佛教不僅僅是達官貴人的裝飾,我們要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而且,請大家要思考到,弘化的工作不只是面對著我們的信徒,如果僅僅是面對信徒,一代一代的信徒會死掉,我們佛教和基督教或天主教、回教、猶太教是不太一樣的,那些宗教基本上是他們社會的傳統,世代信仰,而我們的佛教徒,很多都是從一般民間信仰的社會大眾而變成佛教徒,很少有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信仰佛教。在佛教來講,因為它不是一個家族的宗教,不是一個民族的宗教,不是一個社會群的宗教,而是非常自由的宗教。所謂「自由」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上一代的信佛教、下一代不一定要信佛教,以夫妻兩個人來說,丈夫信、太太不一定要信,太太信、丈夫不一定要信,是很有包容性的。因此我們所謂的「成就社會大眾」,是不僅僅面對信徒,還包含了非信徒。譬如你們之中,應該很少是從小就非常信佛,大概有一兩個是自己小時候跟著媽媽信,但多半不是從小學佛的,就這一點來看,我們的責任重大,一代的出家人,如何影響下一代人來出家,然後如何影響大眾護持三寶,這責任很重大。請諸位不要想得太天真,說什麼要信的人自然會信,一定要促成大眾來學佛的因緣。如何促成呢?就要跟他結緣,就是要給服務,讓他們有親近佛法的因緣。

要有服務奉獻的精神,奉獻社會服務大眾,不分有名利、無名利,有回饋、沒回饋,是平等的奉獻,這樣佛教才會有生存的空間。蠻多的人,譬如一位很有名的作家,本來沒有宗教信仰,在她父親往生時我們去關懷、去服務,去為她父親助念八個小時,在面臨死亡而非常慌亂悲傷的狀況下安他們的心。結果她打電話來說,有很多人給她建議,民間習俗總是吵吵鬧鬧的,有人說那不如就請一個交響樂團演奏、有人說就辦一場舞蹈來紀念、有人說布置靈堂要講究很多東西…,她是聽得「霧煞煞(台語)」。於是果東法師向她提到有另一位藝術創作家的父親往生,我們法鼓山去協助,告別式辦得簡單而隆重,有教育意義,有文化意義。她說那很好,她想要把告別式辦得簡單隆重而有氣質。因為有了這個因緣,過程中她大概有所感悟吧,她說,等喪事辦好,她要真正面對生命問題,也要開始學佛了。這就是成就社會大眾、為社會服務的一個例子。一場盡心盡力的助念、一場莊嚴素雅的告別式,可以讓一家人成了佛教的護法、信徒,而無形中也可能影響了他們的親戚、朋友成為佛教徒,開始學佛,這些都是我們要照顧的對象。

頭陀行,在物質上要盡量的澹泊。對人要慷慨;對自己要嚴苛,但要活得下去,不要嚴苛到弄得自己食不裹腹、衣不蔽體,變成面黃肌瘦。凡是行頭陀行都應該是很健康,因為心中總是開朗愉快,常常法喜充滿。歡喜什麼?歡喜自己是出家人,歡喜自己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盡心盡力而為。也常常都很長壽,像摩訶迦葉尊者沒有餓死也沒有凍死,他活得很老。所以,不是折磨自己就叫頭陀行,折磨自己叫作自討苦吃。

我們山上有一位義工老菩薩,九十一歲了,她老人家還拿鋤頭在種菜,年輕人看她年紀這麼大了,就把工具藏起來,那她就用圓鍬慢慢挖,每天不急不緩,不會拼老命地,慢慢地挖、慢慢鬆土,做一段時間,然後到廚房撿菜、切菜,做一段時間,然後到觀音殿念佛、繞佛、拜佛。她很會利用時間,太陽很大的時候,她不會去菜園。也很會利用空間,本來是長草的地方,她就幫忙種出菜來。這個老人家,她悠閒自在,她不求名聞利養,澹泊而與人無爭、與事無爭。

精進,也是出家人的精神之所在,除了服務社會大眾之外,生活應該有規律、很積極,經常是在照顧道場、照顧人。假如說我們生活不規律、很散漫、不合群、不精進,身體是不會好的。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覺,應該上早殿不上早殿,應該動的時候不動,我們在做八式動禪了你還在那邊睡大頭覺,這樣子身體不會好。雖然我們不要被身體所困擾,老是想著這裡病呀、那裡病呀,不過,比如說你的眼睛痛,出了狀況了,你說:「我是不買帳的,痛吧,我是不買帳的,我還是用它。」那到最後,你的眼睛可能會瞎的。所以,眼睛痛,你就暫時少用眼睛,真是有問題了,還是要找醫生。比如說,我現在的這個手,有點毛病,它有個名字叫「網球肘」,大概因為打網球的人都可能這個地方會痛。我不知道是寫字呀還是怎麼樣過度用它了,是經常會痛的。只要我一想到它痛,它就痛,我不管它、不睬它,就忽略了這個痛。那應該帶護肘時,我也是會帶,帶的時候好像是好一點,但痛還是痛。我曾經問了一個榮總的醫生,這應該怎麼辦?醫生說他也有這毛病,也痛,他跟我講要多休息。我說:「請問大夫,你休息不休息呀?」他說他的業障重,沒有辦法休息。因為他忙得不得了,要門診而且總院、分院兩地跑,還要教書,忙得沒辦法休息,「但是法師您出家人可以休息呀。」他是覺得我們出家人就是那麼清閒沒有事,可以多休息。我就跟他講:「我也是業障重,要我多休息、常休息,我也沒有辦法。能夠幫我改善的就改善,不能改善的就算了,那就是我與我的病共生同死了。」沒辦法改善的話,就跟它在一起。總之,就是我們對身體的照顧,小病不要太在意它,比較嚴重,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要看醫生。不過俗話也說「久病成良醫」,病久了、經驗多了、年紀大了,曉得自己的病是什麼狀況,自己應該會照顧。現在我可能比醫生更曉得自己的狀況,因為這是我自己?,我知道我的身體狀況,知道我需要打針、貼膏藥、吃藥或者是不需要。有人說我這個人,老是病呀,好像要死要死的,但我就這麼的拖過來囉,一直拖到現在。我的心情呢?我不想死也沒有怕死,忙得累了的時候那就休息一下。現在年紀很大了,七十五歲的老人,身體能夠多好?很難。我是面對它,生老病死嘛。面對問題,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也可以說是我們出家人的精神。

俗話說:「比丘常帶三分病」,這是說生病也是一個助道的因?,讓你知道病苦是什麼。但是假如比丘、比丘尼常常害病,老是要人來照顧,這就有點麻煩了。帶病,並不是就要人家來侍候,帶病還是要自己獨立,有病自己曉得病是苦事,曉得生命是無常,應該更精進,更打起精神來。出家人有病而被病困擾,那是道心不夠,出家人有病除了找醫生治之外,就是靠我們的信心,要常發願,常在觀世音菩薩面前慚愧懺悔,然後發大悲願,願眾生得離苦,願眾生都能離苦。「眾生得離苦」,怎麼離苦呀?「願我能夠奉獻給眾生,奉獻我自己成就眾生,讓眾生離苦」,要真的發這個願。看到眾生有病,就想到眾生需要幫助。自己有小病,這是生老病死,任何人與生俱來的狀況,每一個人都帶著病來的,沒有一個人百分百是健康。

今天的精神講話有兩個重點,第一點是「奉獻我們自己,成就社會大眾」;第二點是「頭陀行」。心情經常保持著愉快,經常保持法喜,你就不會被病呀、累呀…等等打倒。頭陀行,心理是健康的。身體有一些病,這是正常的,不要認為有了病,就不能夠修頭陀行。阿彌陀佛!請大家打起精神來!

(摘錄整理自92.09.26【創辦人時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