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一地菩薩的境界,千萬不要傲慢。
過去有位祖師曾說了一個譬喻:「蒼蠅在紙窗前一直飛鑽,再怎麼飛鑽,也無法飛過那層薄薄的紙。」所以一個人若只在紙上的理論下功夫,是絕對無法突破現狀,解脫自在的。──主題摘要
很多人在品茶賞月中也會吟誦幾句「我有明珠一顆」或「菩提本無樹、明淨亦非台」來和別人辯論。或滿口的佛教詞彙「解脫」、「菩提心」或者安詳,自在等一些覺受。他們也許就會認為──「這就是佛法」。然後覺得自己悟了,但其實在真實的生活面前,我們的「證悟」是不堪一擊的!佛陀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可以做到如如不動,而我們呢,哪怕一句話語都可讓我們暴跳如雷?品茶賞月也可能開悟,但絕不能說品茶賞月就是禪;佛法不離日常生活,但也絕不能說日常生活就是佛法。
有句話說「愚誦千偈,不解一句,智誦一偈,解百千義。」我們在聞法過程中,如果產生『易懂』或是『自己已經輕易通達』的念頭,這是一個大魔障。「一般來說,稍有智慧的人,比較容易滋生這類傲慢。與真正的修行人相比,自己佛學水平淺得可憐,還需要老老實實地聞思。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古來大德都是這樣,就如六祖大師,開悟後尚隱居獵人隊中十五年潛修。不然一盲引眾盲,相續入火坑。修行人一定要韜光晦跡,仔細熏修,一番大修,方有一番大悟。方便抵制,自勸自心,即是自己估計自己,不要冒失,自以為了不起,古人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則自傷也。有句著名的西藏諺語說:「不要把瞭解當開悟;不要把開悟當解脫。」
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師,早年在五台山打坐時得到了一些境界,就自認為「證悟」了。後來他被人陷害,充軍流放嶺南,其間經歷了種種苦難艱險,而就在這九死一生之中,他才發覺他原先所「證悟」的那些東西僅僅是浮光掠影,絲毫派不上用場。於是,他開始了銘心刻骨的反省,繼而在修行上獲得了重大的突破。
憨山大師在給友人的書信中說到,他非常感謝這一段苦難的經歷,這段經歷就好像天地間巨大的鉗鎚,將他內心中蘊藏的我執煩惱鎚打得一干二淨,使他獲益匪淺。
縱觀古今高僧大德,幾乎各個都是具足剛骨的硬漢,有著斬釘截鐵的性格。「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他們的灑脫、自在,是經歷了千錘百煉的艱苦磨礪之後展現出來的智慧,絕非輕輕飄飄、浮浮泛泛所能得到的。否則,那所謂的「灑脫自在」僅僅是古人所呵斥的「軟暖習氣」而已。
詠給仁波切曾講述一個故事:「短暫體悟」和「真正開悟」
雖然「湖泊經驗」被視為「止」禪修的最高境界,但並非真正的開悟或完全證悟。它是修持道上重要的一步,卻不是終極目標。所謂的「開悟」,是完全證悟自己的佛性。佛性是輪迴與涅槃的基礎,它超越一切念頭、情緒,以及感官識(根識)和意識的感受經驗,也遠離了「自與他」與「主體與客體」的二元體驗。它是浩瀚無際的,是智慧,是悲心,也是大成就。
我父親曾經說過一則他在西藏時發生的故事。他的一個出家弟子在山洞中禪修,有一天,這個弟子捎了一個緊急口信給我父親,請父親務必到山洞中看他。我父親抵達時,這位僧人興奮地告訴他:「我已經完全證悟了,我知道我能飛了。但是,因為您是我的老師,我還是需要得到您的許可。」
父親知道這個僧人只是短暫地體驗到自心本性而已,於是坦白告訴他:「別傻了,你飛不起來的。」
「不,不,」僧人興奮地答道,「假如我從山洞頂端跳下去……」
「不可以!」父親打斷他。
他們就這樣來回爭辯了好一會兒,最後這位僧人終於讓步了,說道:「好吧!既然您這麼說,我就不去試了。」
這時已接近中午時分,於是僧人便供養我父親午餐。服侍我父親用完午餐之後,這位僧人便離開了山洞。但過了沒多久,我父親就聽到「砰!」的一聲,隨後,深邃的山洞底下便傳來哀嚎聲:「救救我,我的腿斷了!」
我父親於是爬下去,到了那個僧人橫躺的地方,說道:「你不是說你已經證悟了嗎?現在你的證悟在哪兒啊?」
「請別再提我的證悟了,」僧人哭喊道,「我快痛死了!」
慈悲如昔地,我父親把這位僧人背到山洞中,用木板固定住他的腿,並給了他幫助傷口癒合的藏藥。然而,這肯定是這位僧人永難忘懷的一課。
就像我父親一樣,我的諸位老師總是審慎地指出「短暫體悟」和「真正開悟」之間的不同。體悟隨時都在變化,就像天空中雲朵的飄浮移動般,而開悟,即自心本性的穩定覺性則如天空本身,是襯托各種變動體驗生起的一個不變背景。
想要達到開悟的境界,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修持逐步開展,並以每天多次的短時間禪修作為開始。從短時間禪修中逐漸增長的安定、平靜或清明等體驗,很自然而然地就會激勵你延長修持的時間。太疲倦或太散亂的時候,別強迫自己一定要禪修。但是,當你心中有個微弱卻堅定的聲音告訴你,現在是專注禪修的好時機時, 那就千萬要把握機會做禪修。
一些學佛人,參閱了許多經論及祖師語錄。可謂皓首窮經,博聞強記,但卻只停留在文字上,於消除煩惱無有絲毫助益,這無異於說食數寶。本可用來解脫自他的佛法於這類人,只起到了滿足虛榮心的功效而已。過去有位祖師曾說了一個譬喻:「蒼蠅在紙窗前一直飛鑽,再怎麼飛鑽,也無法飛過那層薄薄的紙。」所以一個 人若只在紙上的理論下功夫,是絕對無法突破現狀,解脫自在的。 未得一地之前,千萬不要生起傲慢心,覺得自己不用發願了、不用出家了,什麼都很隨便。
嘴上說得再動聽,若沒有將之融入自己的行動,即使你會講再殊勝的法,如果沒有通過修行品味到其真實的味道,到死時只是種下一些善根,還是繼續墮入輪迴。
密勒日巴尊者也說:「不要期望開悟,只要終身修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