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嘎瑪仁波切開示

一心一意依托三寶之後,生起“即使遇到生命的危難時刻,也絕對不捨棄三寶”的決心時,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外道和佛教徒的區別

從前,印度有個居士被外道抓了,外道說:“如果你捨棄皈依三寶,就不殺你,如果不捨棄就殺掉你。”他回答:“我在口頭上可以捨棄皈依三寶,但內心絕不可能捨棄。”最後,這位居士被外道徒殺害了。我們應該盡力使自己有這樣的境界。

一旦捨棄了皈依三寶,即使修持再高深的大法,也不是佛教徒。阿底峽尊者說:“外道和佛教徒的區別,在於有沒有皈依三寶。”很多外道也教導行善去惡,觀修氣脈明點,修習本尊等等,而獲得共同成就,但因為沒有皈依三寶,永遠無法從輪迴中解脫。

尊者是通達顯密佛法的大成就者,他認為在正法中,最重要的基礎是皈依,尤其對初學者來說,應該將重點放在皈依上。他在法會上,或是為他人解惑時,特別強調皈依的重要性,因此被稱為“皈依班智達”。

皈依,是內心的發誓和決心。只是領了皈依證、有口無心念誦皈依文,都不算是真正的皈依。即使有一點點信心,也很容易動搖、改變。如果對上師、三寶還是半信半疑,就要重複修持皈依。

皈依後,要尊重三寶法物。對皈依戒的學處,也要牢記在心,並付諸於實際行動中。有的佛教徒,表面上皈依了三寶,但是缺乏恭敬心,把佛像、佛經和佛塔等佛教文物,當作貨品買賣,以此維持生計或增加財富,而不是為了佛法的流通,這樣罪過是很重的。

此外,有關佛像是否莊嚴,除了在繪畫和雕塑佛像時,因為需要先測量尺度,不得不評價佛頭的大小、佛身的高矮之外,其他時候不要對佛像妄加批評。否則,對佛像妄加評論,這裡不莊嚴、那裡不美觀,過失非常嚴重。

真的有需要時,如果對有些佛像的工藝不滿意,不能說佛像不莊嚴,而應該說造佛像者的技術不好。當然,如果沒有需要,不要評論是最好的,否則,輕易就造下很大的惡業。

此外,佛經或佛書不要放在地上,更不要從上面跨過;翻經書時不要用手蘸口水翻頁。佛說:“末世五百年,我現作文字,作意彼為我,爾時當恭敬。”佛經有開示取捨道理、延續佛法慧命等作用,與真佛沒有任何差別,所以才說有佛經之處,即是有佛。

從這個角度來說,經書比佛像更為重要。因此,經書在佛堂的位置,應該高於佛像或放在佛像兩側,而佛像不能放在經書之上。

金剛鈴杵等很多法器,代表諸佛及其密意,不能當作一般用品或裝飾。實際上,金剛杵表示佛陀的五種意智慧。而金剛鈴上有本尊面相,下續部中說這一面相代表毘盧遮那佛,上續部中說它代表金剛界自在母,因此具備佛身;其次,金剛鈴上有八大佛母真實種子字的經文相;而它的清脆響聲,代表佛陀說法的妙音。可見,金剛鈴具備了佛的身語意三所依的象徵。尤其是密宗金剛乘的全部壇城輪,在它上面完整無缺,而且也是不共誓言的標誌。因此,如果輕視,罪過非常嚴重。

諸如此類,凡是有關三寶之物,我們都應該心存恭敬,經常虔誠供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