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十善業道經:一切世出世間法的地基
我的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很感謝老師,我這一生過得很幸福、很圓滿,得力於老師的教誨;那為什麼你們學的時候學的都不快樂,學得愁眉苦臉,這原因在哪裡?不是佛法有過失,是我們學得不得法。
佛在戒經上告訴我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我們有沒有照做?沒照做,我們沒有從小乘學起,就學了大乘,像蓋房子一樣,我這第一層沒有蓋,我就要蓋第二層,蓋一輩子也蓋不成功,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
…中國古代…小乘經典的翻譯,不下於南傳巴利文的經典。小乘是我們《大藏經》裡面的《四阿含》,非常豐富。現在南傳小乘經比我們《四阿含》聽說只多了五十幾部,由此可知,《阿含》的翻譯相當完整。那為什麼不學?…什麼原因?那是由儒跟道代替了。…
現在可麻煩了,小乘我們也不學了,孔孟老莊也不學,就直接入大乘,這就是我們學佛學了幾十年為什麼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大乘教裡面,就是佛法經教裡面,基礎是什麼?《十善業道》。淨宗學會的成立,我們修學的依據,就是世尊在《觀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是我們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受持三皈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前面第一條,你看講了多清楚,「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是《十善業道經》,那我們今天為什麼不從《十善業道經》學起?《十善業道》你做不到!那後頭就不必說了,念佛也不能往生。
佛法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大乘建立在小乘基礎上,建立在儒、道的基礎上,所以我們才提出《弟子規》,《弟子規》就是儒、道的基礎,我們用這個代替小乘,你才能把《十善業道》修好,《十善業道》有了基礎,你才能逐漸向上提升,這太重要了。
所以諸位無論是你做人,你成家立業,你對社會一切的貢獻,都要以《弟子規》為基礎。你要想學佛,無論是學小乘、學大乘,學任何的宗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也要以《弟子規》、《十善業》為基礎,離開這個基礎決定不能成就,像蓋大樓一樣,這是打地基,不能不重視。
…要多聽,要反覆的聽,要非常認真的學習,世出世法基礎都奠立在這個地方。我們自己果然真的能落實,百分之百的做到,佛法就興旺起來了,那就是這些年來我們常常講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每個人都是天人師,都是世間最好的榜樣。
摘自 淨空法師巴黎開示 淨空法師講
以下是末學按照 淨空法師講經內容中所整理的修學順序,若有訛誤,望請 十方大德不吝指正:
進程 | 經典 | 說明 | 備註 |
基礎概論 | 《認識佛教》 | 佛陀教育概論 | |
《三皈傳授》 | 了解皈依的真實意涵 | ||
《了凡四訓》 | 讀誦300遍。 | ||
因果教育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 ||
《太上感應篇》 | 加到晚課後面 | ||
《弟子規》 | 沒有弟子規,十善業你做不到! | 加到早課後面。聽蔡老師講解30遍。 | |
《十善業道經》 | 佛門《弟子規》 | 聽講解30遍。 | |
二年 | 《沙彌律儀要略》 | ||
淨業三福 | 《地藏菩薩本願經》 | 佛門《孝經》 |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 上面四經為正修,此經為助修。 | ||
《無量壽經》 | |||
《阿彌陀經》 | |||
三年 | 《觀無量壽佛經》 | ||
五經一論 | 《普賢行願品》 |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
《往生論》 | |||
四年 | 專攻一經,一門深入 |
前二年以淨業三福為主。要做到能背誦、講解、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二年內做不到就淘汰;
再三年以五經一論為主。也要能背誦、能講解、自己能做到;
最後四年,選擇一部經論專攻,一門深入。總共九年。
淨業三福不但是淨宗同學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它是整個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最高指導原則,所以,前半部的基礎概論、因果教育、淨業三福可說是共同科目,這是各種法門(包括世間學問)的基礎,基礎奠定,後續各個宗派的主修科目才有立足之地。
要做到淨業三福的第一條,才是 佛在經上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才夠資格稱作佛弟子。
以此自惕、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