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求福德,以修六度,是名貪著。則是自利,而非利生。非大悲心,非無上菩提。故不應也。】 這是說明佛教菩薩為什麼不能夠受福德、不能夠執著福德的原因。如果菩薩不修福德,那菩薩就不度眾生,不能度眾生。 如果修福還附帶著有條件,那就著了相,像前面所說的四相具足,貪瞋痴慢沒有斷除,那是凡夫不是菩薩。 因此佛叫菩薩修福德,而不著福德相,同時決定不能夠享受福德,有貪圖享受的念頭就錯了,這個地方就講得很清楚。 凡夫如果要是說修福沒有果報,他決定不幹,這是凡夫跟菩薩不相同的地方;凡夫只看到眼前的福報,種善因,得善果,他一定要希求善果。 菩薩這一句話適應不適應?給諸位說,更適應,不但適應,圓滿的適應。我們曉得善果,最大的善果、最圓滿的善果是什麼?是明心見性,這是究竟圓滿的善果。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貪圖世間五欲六塵的小善果、小果報,這就把我們究竟圓滿的善果障礙掉,不能夠得到,不能夠現前,這個損失實在講是太大太大。 由此可知,還是菩薩的眼光深遠,他們的眼光大,看得遠、看得真,佛的教誡沒有錯誤。 這一段話我們要常常把它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警惕自己,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凡夫,無量劫來我們的煩惱習氣非常深重,一不小心就犯了錯誤。 犯了什麼錯?又搞自利,這個錯誤很容易犯,不要認為小錯誤沒有大關係,你要是這個想法你就錯了,這個小錯誤有大障礙。 近一點講,障礙你不能出離輪迴,障礙你不能唸佛往生;從遠大的地方看,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見性成佛,可見得這不是小障礙。 什麼叫自利?什麼叫利生?利生當中決定要把自利的念頭斷掉,自利的行為斷掉,這裡面就真正得到自利。 諸位要曉得,沒有自利的心,沒有自利的行為,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就是自利。 如果有絲毫自利的念頭在,自利不能利他,不能利他。必須真正利他才能夠自利,你的大悲心、大菩提心才能夠發得出來。 菩提心一發,就是發心住的菩薩,發心住是圓教初住,可見得菩提心不發則已,一發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這一段我們也就很明顯的體會到,是排除我們發大慈悲心、發大菩提心的障礙;要曉得這個心發不出來,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東西把它障礙住?現在把這個障礙找出來,原因找出來,只要能夠把原因跟障礙消除,大慈悲心、大菩提心自然就發出來。 摘自 金剛經99 淨空法師講淨空法師
- Mar 27 Sat 2010 16:17
把發大菩提心的障礙找出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