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濤法師:生死無常,你在煩惱什麼呢

在羅閱祇城有一個婆羅門,他聽說舍衛國人民孝養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於修道,並供養佛、法、僧三寶。他心中十分嚮往,便想去舍衛國觀光並修學佛法。

到了舍衛國,他看見有父子二人在田裡耕種。忽然,兒子被一條竄出的毒蛇咬死,然而那父親不但一點兒也不悲傷,也不管兒子,只是接著干活兒,連頭也不抬。

婆羅門覺得很奇怪,便問:「你兒子被毒蛇咬死,你怎麼毫不難過,反倒接著耕種?」

耕種者說:「人的生老病死皆有自然規律,憂愁啼哭能有什麼用呢?」

婆羅門接著問:「難道你一點兒也不感到悲傷?」

耕種者回答:「如果傷心到飯也不吃下,覺也不睡著,什麼都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樣嗎?對了!你要進城吧?路過我家時,請幫我跟家人說兒子已死,不必準備兩個人的飯菜了。」

婆羅門在心裡暗想:「這個人可真不像話!兒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還想著吃飯,真沒有人情味啊!」

他進入舍衛城,來到耕種者的家,見到那人的妻子,便說:「你的兒子已經死了,他父親請我跟你說帶一個人的飯就行了。」

那婦人聽完後說:「人生隨緣而來,隨緣而去,任何人都不能違反這個規律,我兒子也是一樣啊!還是由他的業力隨他轉生去吧!」

婆羅門又把這消息告訴那死者的妻子,誰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他心中非常生氣,對那女子說:「你丈夫死了,你難道一點兒也不痛心嗎?」那女子默然不答。

婆羅門心想:「我聽說這個國家人民慈愛、孝順、恭敬供養三寶,所以才想來這裡修道,沒想到今天碰上這等沒有人情味的人。這種人怎麼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決定去請教偉大的佛陀。

佛陀已明白他的來意,但還是親切地問他:「年輕人,你在煩惱什麼呢?」

於是婆羅門向佛稟告他在路上看到的事。

佛陀說:「善男子,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們知道人生無常,傷心悲哀無濟於事,所以才能正視世間及人生的自然規律,沒有任何憂愁。如果平時不明白生死無常的道理,等到突發事件一來就會懊惱、痛苦,甚至痛不欲生,無法自拔。明白無常的道理,明白佛法苦、集、滅、道的道理,自然煩惱盡除。」

於是婆羅門皈依佛法,並受持五戒,精進修持出世之法。


人死後有三種力量決定他的去向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來說,若不出離生死,都是可憐憫者!

因此,信佛學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臨命終時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終之後,必可出離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國的淨土。

人死之後的去向,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1、隨重,隨著各自所造的善惡諸業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報。

2、隨習,隨著各自平日最難革除的某種習氣,先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3、隨念,隨著各自臨命終時的念頭所歸,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國淨土。

由於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張人們應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應當革除不良的習氣,應當著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寶,念念要將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作為往生佛國淨土的資本和道糧。

學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時的修行,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供養佈施,禮懺誦經,救濟貧病,造福社會。

假如平時沒有進入佛法,臨命終時尚有一個補救之道,那就是根據「隨念往生」的道理,勸他一心念佛,勸他萬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貪戀家屬親友和產業財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亂,應該一心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若已無力出聲念,則在心中默念;他的親屬如果真的愛他,那就不可在他彌留之際放聲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墮的可能;並且要勸大家陪伴念佛,使得臨終之人的心念融洽於一片虔敬懇切的念佛聲中。若能如此,死後當可往生佛國淨土;若其壽數未盡,也能以此念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復、福壽增長。

人將命終,或坐或臥,側臥仰臥,均以他自己感到舒適為宜。若已昏迷而尚未斷氣時,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給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惱而影響到死後的去路。命終之後,鼻息雖斷,只要尚存一絲暖氣,他的神識仍未脫離肉體,故須經過八小時後才可為他浴身更衣。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經過二十四小時後。人死之後,若不超凡入聖,一般說來,便成了亡靈。


印光大師:破壞親人往生正念,其罪過極大無比

汝母七十一歲,來日無多。須為家中眷屬說,大家日常在母前換班念佛。何以故。以彼等平常若不念佛,到汝母臨去時,也不肯念。平時念慣了,到時就會念。要把飭終津梁請一本,寄到家中,令他們看,就曉得人到臨終如何有益,如何有損。既知世俗所行,通是落井下石之事,便不至也以此事為孝,而令親不得往生,反加墮落也。

今為汝母取法名為德超,謂以一心念佛,即能超出三界,高登九品寶蓮也。切戒勿求來生人天福報,若有求來生之心,決定不得往生西方也,此事要緊之極。

能成就親生西方,即是成就親作佛,其功德極大無比。若破壞親之正念,令不得往生,其罪過亦極大無比。汝其志之。

致高契理居士書

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當常勸諭,令其信願念佛。若令終日長念,或恐不能如是。前者頗欲設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鎮守使王悅山,奉母來山,見其眷屬甚多,因得一絕妙之助念法。已與彼略說之。亦與彼說,當與閣下言之。倘閣下能實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閣下眷屬,兒輩則各有職業,固難常時依行。若媳輩,則無事清閑。女使輩若奶媽等,則無甚要事。當令諸人,按鐘點日在太夫人旁,高聲念佛半點鐘。過時換班,一日不斷佛聲。太夫人能隨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隨,但令攝心諦聽。則一日之中,常不離佛。在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過當一回值,或至兩回,亦隔許久時候。彼等一無事事,借此令盡孝思,令種善根。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離生死之緣。從此以往,率以為常。即太夫人壽過期頤,此法無令中輟,其利益不可思議。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業者,皆當以此告之。閣下政務多端,不能按定。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則兒媳女使等,當更踴躍歡喜也。(光)意謂如此而行,實為利便。當以此法述為一文,以附於排印文鈔之後。俾欲報父母之恩者,不至徒詠昊天罔極也。

復黃涵之居士書四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個一事不理之閑人,日夕於清淨心中,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必定可以現得身心安樂,臨終往生西方。女色一事,青年尚有所礙,何況衰老之年。汝已皈依佛法,欲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當斷愛慾。無論老妻少妾,通皆作道友,絕不作夫妻想。令彼日陪汝念佛,則汝便是他們的導師,他們便是汝的益友,彼此相助,其益甚大。將來同生西方,同親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又復同證真如妙性,同度普世界諸眾生,則何幸如之。又若氣力衰,宜令汝之夫人,如夫人,及兒媳孫,得暇分班陪汝念。一人念一點鐘,也不辛苦。汝能念,則隨之念。否則,聽彼念佛之聲,其利益不但於汝有益,於彼等通通可以消除災障,增長福壽。而況現在是一個患難世道,倘用此法,令彼等各各以行孝而種大善根,方為真實愛兒孫眷屬之道理。則汝之身病,實為闔家無病安樂之引導也。此語乃至理至情,如不見信,請認真試之,自可知其為真語實語也。

致陳彥清居士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