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自己--其實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佛陀曾遇到這樣的事:有一天國王來到佛陀跟前聽法,並開始練習內觀,而通常在家中只要有一個人開始學,慢慢地,法就會影響到家中其他的人。因為國王是一家之主,一國之長,他的影響力自然很大,家中所有的人都在練習這種方法,而皇后瑪麗,也成為一位很好的修行者。

他倆常在皇宮裡同一個禪房內觀。有一天內觀一小時之後,國王問皇后:「若有人問你,你最愛的人是誰?你會怎麼回答?」她說:「我內觀的時候,同樣的問題也浮現出來,我發現其實除了自己,我誰也不愛。」國王笑著說:「好極了!我也有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答案。」

於是他倆相偕去見佛陀稟告他這件事,佛陀說:「說的好!說的好!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當一個人開始發現這個問題癥結所在,就可以走出問題,解決問題,否則一輩子都活在想像中。

佛陀接著說:「我愛我兒,我愛我妻,我愛我夫,我愛這,我愛那……。其實你誰也不愛,你只愛自己;愛自己的欲望、希望與夢想。我愛這個人是因為我期待他能實現我的理想,一旦他的行為與態度與我所要的背道而馳,所有的愛就消失不見。所以我不是愛別人,而是愛自己。

只要能認清這點,就很容易去除私念,就能夠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所以這是內觀者第一個重要的體會。我們經常感嘆世間沒有完美的愛戀與情人,卻忽略了自己要的到底是人還是神明,常常希望著完美浪漫的戀情,卻忽略了浪漫和現實難以相容的部分。

我們常常愛上了感覺,愛上了默契,愛上了浪漫,卻不一定愛這個人,殊不知你該愛的是因為他是你的選擇。沒有人生來是完美無缺的,如果你真的愛上一個完美無缺的人,那麼在往後的相處日子裡,你們還有什麼成長的空間呢?

他有些缺點可以讓你學會包容,也因他有些不足,你才能有為他彌補的地方,這樣的愛情才有交集,這樣的生命才有牽引。那麼,你還要去愛一個完美的戀情嗎?其實你愛上的只是一個完美的標準罷了!學著去愛一個肉體和心靈的結構體吧,學習愛你的選擇和接受他的不完美。妳愛的是一個對象,不是一個偶像。讓愛將彼此的缺憾填補起來,讓愛將彼此的生命富足圓滿。


索達吉堪布

大多數人愛上的,不一定是戀人本身,而是某種愛的概念。

一旦看清了他不是你所想的那樣,這種脆弱的關係就很難維繫,進而會上演各種糾結和不幸。

如果依靠佛法的智慧,明白一切都是心的遊戲,並不存在一個真實的戀人,很多痛苦就可以提前屏蔽。


阿秋:師父,為什麼曾經全情付出的人,分手後卻希望永世不見?

無師:因為你愛的只是自己,並不是對方。

阿秋:不是啊,師父,我真的愛他啊,在一起的時候真的是全情付出啊!

無師:你的付出越多,就希望越大的回報,自然就會給對方更大的壓力,如果事與願違,就會產生不滿甚至嗔恨。你對普通朋友,沒有這些希求,反而走得長遠,不會反目為仇。

阿秋:您是說,希求太多反而會因愛而恨?

無師:兩個人長期和諧相處的基礎是友情,並不是愛,我們凡夫的愛,聽起來很美好,但其實夾雜了太多的私欲,既不單純也不慈悲。是我們欲望、嫉妒、嗔恨的綜合體。只要你屬於我,我就愛你,不然,我就恨你!這哪裡有愛?明明就是交易。

阿秋:啊?愛不都是自私的嗎?

無師:正因為如此,大家都是愛的臨時工,活在情感的「交易」中,才會產生這麼多為情所困的痛苦。

阿秋: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呢?

無師:真正的愛,也不難判斷,可以問一下自己,如果你們不在一起,你是否依然會期待他的幸福、共情他的悲傷、隨喜他的歡樂?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所說的愛,其實只是欲望。反過來,當你真情付出,但並不希求任何回報時,愛,就在了。

阿秋:嗯,我需要好好體會一下,謝謝師父


原來覺得女人(男人)有魅力,其實是業力所致!

懺雲法師:看著女人性感,其實只是業力在捉弄

偶爾在網上看到忏雲法師的一篇開示:覺得很棒,其實是業力所致。非常受益:

眾生的業力實在了不得,猶如貓見老鼠,感覺香、感覺好吃;看見蜈蚣、蚯蚓,以為好吃,以至於獅子吃狼或兔子,也是如此。其實污穢不淨,並不好吃。

回憶過去,檢討吃素的歷程,二十一歲,正值青年,業障發作,覺得吃素很難,但是我們有真如自性、本覺理體,普通說天理良心,在心裡自然感覺吃葷不對。所謂恻隱之心,人皆有之,因為自己內心有自性彌陀的佛性在,所以二十六歲才毅然決然吃長素。

吃素幾個月以後,再聞到葷菜味,甚覺難聞。倘使吃素的飯碗,被別人盛過葷菜,不刷干淨,馬上盛上素菜,就有一股葷油味。那葷油味是什麼味呢?就像死屍味一樣,很惡心、惡臭,就像死豬、死牛、或死人肉一樣。再過一段時間,吃過葷菜的碗,即使刷一刷,再盛上素菜,都吃不下去。

這時候才深刻體驗到一切唯識。我們以為好吃,別人未必;吃葷的人以為好吃,吃素的人未必如是,反倒以為不好吃。

世間的殺、盜、淫、妄、酒都是如此。天宮或是熱鬧場中,種種歌舞倡伎,我們佛弟子看了都覺得很苦惱,在那兒有什麼意思呢? 食物的鮮美、不好吃或淡泊無味,都是個人福德業報所感,一切唯心。

覺得肉香,其實我們業力所致。非常好的闡述。由此可以以此類推,所有引發我們貪嗔癡世間輪回中的一切,其實是一個道理,都是我們的業力所致。比如,男人覺得一個女人性感,也是典型的業力所致,你不會覺得一只母狗、母豬性感,對它們就沒有感覺;而一只公狗、公豬就不一樣了,看見母狗、母豬的反應,就和男人看見女人的感覺一樣;可即使是天下第一美女,在一只公狗、公豬眼裡,就又是什麼也不是了。

這期間的反應,所謂得出的“性感”,其實業力在支配而已,自己身不由己啊。

一只公狗圍著一只母狗轉,我們看了只覺得好玩。經常看見一只狗圍著樹根嗅來嗅去,那是因為之前有另一只狗在這兒撒尿了,後一只狗於是在此嗅出了性感。這時我們在旁邊看了只覺得好玩、可笑,甚至有些無聊。對了,天人看我們貪愛異性,也是如此這般。那 如果在佛菩薩眼裡呢?我們的性愛,真好比是狗啃大便了。

當我們看見一個男人抱著另一個男人又摟又抱又親,兩個人做夫妻狀時,我們心裡是惡心,是排斥,覺得不可思議。可當事人,卻覺得無比美好。同志們對異性沒有絲毫感覺,他們看我們異性抱在一起親熱,是噁心的,是極為排斥的。再性感的女人(男人),對他(她)們來說也是沒有感覺,就像我們看一個男人(女人)一樣。

於是明白了,根本沒有一個所謂的性感對象,因為所謂的性感,換一種業力去對待,就是噁心,就是麻木——我們對外境的感受,原來都不是自主的,是業力在控制著啊!

王安石有詩:我曾為牛馬,見草豆歡喜。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我若真是我,祗合長如此。若好惡不定,應知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認物為己。

《楞嚴經》裡說“循業發(妄)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如果投生為螞蟻,於是你看這個世界就是二維平面的,你就永遠不會知道足球是什麼東西,即使擺在你面前,你也不會看到;你如果投生為狗,於是你看這個世界就是灰色的,鮮艷的玫瑰花你是無緣見到了,即使你整日跑在花叢中。

同時你還會覺得大便是無比的香;你如果投生為老鼠,就天生怕貓,想象不出人類為什麼會把貓抱在懷裡輕輕撫摸的感覺;你如果投生為魚,就天生是游泳高手;後來這條魚轉世為鳥了,就最怕掉到水裡。剛才那只老鼠後來轉生為人了,就也喜歡抱著貓愛撫了。

你如果投生為男人,就天然喜歡女人;投生為女人,就從16歲開始幻想著自己的白馬王子。也不管這個白馬王子的前生很可能是一條毒蛇,那時女孩還在家裡的後院見過,怕得要死。

從怕得要死,到愛得要死,是什麼造成了如此轉變?循業發(妄)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我們這世對女人欲罷不能,其實上一世或下一世我們很可能就是女人,那時我們對抱著女人親熱就會覺得非常噁心,一心就想抱一個男人——想想自己現在抱著一個男人親熱,是什麼滋味吧。唉,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性感了!真是虛妄不實、沒有意思啊。

想起《楞嚴經》裡另一句教言:識性虛妄,猶如空花。我們對世間的財色名食睡起的那些貪心,對怨敵起的那些嗔心,是如此之虛妄無聊,真的都是一場鏡花水月呀!世間真的無對錯,只有因果呀!

想到這些,真有些狂心頓歇的味道!


仁澤法師:我們貪戀的,其實是自己的感受

眾生依靠前世的業緣,在出生之時,便注定了彼此的親緣關係而滋生親情,或有緣聚會相處,日久而產生友情、愛情等。

如果情愛不能轉化成慈悲的真愛,感情沒有以理智來駕馭,那麼一旦親友、愛人遭遇不測,或對自己的情感有變時,情執深重的人們往往無法承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於是沉浸於極度的痛苦中難以自拔,愈陷愈深。許多人由此而患相思病,甚至自暴自棄、以身殉情。

有些母親因為孩子的死亡直接就瘋了,精神失常;有的母親因為孩子丟了,望眼欲穿,甚至哭瞎雙眼、身心崩潰;離別中的戀人也是這樣,日漸憔悴、痛苦不堪,這就是執著了,鑽牛角尖了,出不來了。

其實他想的是心中的一個幻想、一個幻覺、一個幻影,那個影子其實是過去世看到的、親情在一起熏習出來的。你天天看到的,都是你自己心中的一個幻覺。

其實我們感受到別人存在,完全是眼、耳、鼻、舌、身,離開了眼耳鼻舌身,你怎麼感知對方的存在呢?你看到對方,是眼識;你聽到對方的聲音,是耳識;聞到對方的味道,是鼻識;還有舌識;身體接觸,身識。

這樣感知對方的存在,我們貪戀這種感受。因為這五根在五識生起的同時,我們就會起各種愛染的習氣,然後我們就貪戀這種感受,其實我們貪的是自己的感受。

你看到他悅意了,然後生起了強烈的貪愛心。如果你看到對方不悅意,你會思念他嗎?對方的聲音如果特別難聽,你聽了都會暈倒,或者聽了就會發暈甚至嘔吐,你會想念他嗎?不可能。他的聲音,你聽得悅耳,聽得很舒服,就會這樣。

以此類推。

對方顯現出來的業境讓我們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生起貪愛或者厭離,我們執著自己的感受而生愛。

我們都知道:由觸生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由受生貪愛,所以愛是來源於受。我們貪戀這個感受,才會生起貪愛,貪愛的事實上是自己心中的覺受。你對悅意的那種覺受念念不捨、念念貪戀,然後串習之後無法自拔,墮入地獄當中。

對負情者,嗔心習氣較重的人往往由愛轉恨,做出摧毀自他的喪失理智的舉動。當得不到的時候,或者被別人破壞的時候,就會生起強大的嗔恨心。在鼓吹感情至上、婚姻自由的現代社會中,損害乃至殘殺親人、情人的事件更是頻頻發生。


淨空法師:愛欲是包了糖衣的毒藥

愛慾是諸苦之本,這句話不容易說出來。所以我形容它,愛慾是包了糖衣的毒藥,你嘗到味道時候很甜,到後來它要你命,不是好東西!不知道的人去貪愛,知道的人一定是防範,沾­都不會沾染它。

今天社會動亂,是不是愛慾造成的?尤其這淫慾。殺盜淫妄酒,這是佛門的根本戒,五戒。我這兩天接受丁嘉莉居士的訪問,主題是講全世界墮胎的問題。我知道這個事情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不知道。她告訴我,全世界,這個數據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最保守的估計,也就是醫院裡頭有這個案件的。大醫院,小醫院那沒有了,就不知道了,大醫院有這­個案件的,統計下來,每一年超過五千萬人,兩年就一億。這是什麼?這是殺人!讓我們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了四年半結束了,平均每一年在大戰當中死亡的人數是一千萬。第二­次世界大戰,四年半的戰爭下來是總共死了五千萬人,現在每一年殺小孩就五千萬,這還得了嗎?現在殺的人不是別人,是自己的兒女。這是什麼世界!古人連作夢都想不到。

我們在古人當中只看到一句話,「萬惡淫為首」,我們沒有想淫有這麼嚴重。從淫衍生出來殺、盜、妄,妄語,把五戒全破了,一樁事情全破了,統統破盡了,才曉得這句話的嚴重性­。它的反面是「百善孝為先」。今天這個世間孝沒有了,淫變成今天世界的時尚,你看哪個地方不宣傳?你到哪個地方看不到?所以有很多人問我,這個災難從哪來的?災難從這來的­。我的看法,災難第一個業因就是邪淫,造成今天社會動亂跟地球的災難。它不是自然災難,是人為造成的。

有沒有辦法化解?要化解有辦法,不是沒有辦法。在佛法講,人人能守五戒十善,問題解決了。在中國傳統來講,人人能夠遵守老祖宗所教的,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問題馬上解決。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用什麼方法?教育。

今天邪淫的風尚風靡世界,是什麼原因?教學,電視在教、電影在教、網路在教,報章雜誌統統都在教,工商業廣告都在教,你在哪個地方看不到?所以我跟劉長樂第一次見面,這都­是老朋友了,鳳凰電視台的董事長。他倒不錯,邀請我到他那裡去參觀。他的辦公室我一進去,他也像個彌勒菩薩,辦公室裡供著大概三、四十尊彌勒佛,到處去哪裡都看到彌勒佛,­彌勒佛大慈大悲。我就告訴他,我說現在這個世界有兩種人,可以毀滅世界,可以拯救世界。他說哪兩種人?我說第一種國家領導人,第二種就是幹你這行的人。我說我希望你,你供­那麼多彌勒菩薩,希望你真正像彌勒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我不看電視,不知道鳳凰電視是不是也在宣傳愛慾。如果走這個路子,那就是毀滅世界,你是社會的導師,多少人向你­學習。老闆是總負責人,關係重大。我跟他大概有兩年多沒見面了。

底下講,「欲流深廣」,這個欲就是愛慾,慾望裡頭最嚴重的、最麻煩的一個,「眾生漂溺難度,說以為塹」,用這個塹做比喻。「《字苑》云:塹,繞城長水坑也」,就是護城河,­「佛法劍,截欲塹,令散壞也」。這是用比喻,佛法像一把智慧的寶劍。學佛之後,明白這個道理,瞭解業因果報,你會遠離愛慾,你會把它看作毒蛇猛獸,遠離它,這就對了。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五集)  2011/12/11


孔子曾經這樣說過:“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南懷瑾則認為,“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是人類最大的缺點,和最大的愚蠢。   

人人都容易犯這個毛病。即使能夠注意,也總會在不經意時出現問題。任人唯親,是領導經常犯的一個毛病。愛的時候,千方百計的提拔,恨的時候,一棍子打死。愛恨交織是戀人之間常出現的問題。愛的時候,連缺點都是那樣迷人,恨的時候,他越對你好,你越討厭。丈夫與太太,也是這樣。   

愛屋及烏是對“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最好的註解。   

孔子說:“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這是人類常有的一種矛盾心理。關鍵是我們在生活中如何能控制好這樣一種心理。在愛時,不嬌膩,不縱持,不為日後的恨埋下隱患。   

即使是教師,也不可避免的出現這種問題。對待學生時,成績優異的總是呵護有加,生怕出現什麼問題,縱然犯了什麼錯誤,也總是那麼容易贏得諒解。而一旦因為某種原因變得不再讓你青睞時,往往又會因為一個小錯誤而讓你更生厭惡,雖未到“欲其死”的程度,也差不多。就像對那些成績差、品行差的學生,簡直無半點可是之處了,甚至看見就厭惡。   

愛之慾給其喝蜜糖,恨之慾給其喝砒霜。愛與惡,猶如菩薩與魔鬼,其實很多時候只在一念之間。   

騙你的是貪慾   

與其詛咒騙子的狡猾和詭譎,不如低下頭來檢視檢視自己的心靈是否被一時的貪慾所矇蔽。要知道,這才是一切騙術之所以成為“騙術”的根本!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被騙的經歷。許多騙術,與其說是騙子高明,不如說是受騙者自個兒愚蠢。騙術之“騙”,要奏效,要百戰百勝,無不“落實”在受騙者貪圖利益、貪佔便宜的心態上。   

有一對賣服裝的兄弟在經營中常常借“耳聾”來促銷,很是發了一筆財。兩兄弟的辦法是,總是安排一個人扮演成商店的僱員去熱情地接待顧客,耐心細緻地為顧客介紹某款衣服的特點。顧客覺得各方面都滿意後自然就會詢問衣服價格:“這件衣服賣多少錢?”   

“僱員”這時就把手放在耳朵邊問道:“您說什麼?”   

顧客提高聲音問:“這件衣服賣多少錢?”   

“僱員”這時才彷彿明白顧客的意圖,他立刻對顧客說:“十分抱歉,我的耳朵有些背,等我問一問老闆。”   

他轉身向裡邊的老闆大聲問道:“老闆,這件衣服賣多少錢?”   

裡面的老闆站起來看了看服裝,然後說:“72元。”   

“多少?”“僱員”裝作沒聽清,又問。

“72元!”老闆此時變聲答道,很不耐煩的樣子。

“僱員”回頭一臉笑容地對顧客說:“42元一件。”

很多顧客一聽,趕緊掏錢買下這款衣服,然後匆匆離去。牢牢抓住了顧客貪便宜的心理,這對兄弟促銷的“騙局”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得逞了。   

在我們的生活經歷中,是否也有這種趁著“別人”的“耳聾”佔了幾十、幾百甚至幾千幾萬元的便宜還欣欣然而去的“片斷”呢?如果有,那麼八成你也被騙過了,被事後想來並不高明的騙術騙了。   

當我們意識到被騙後,往往會大罵騙子的可惡。然而,與其詛咒騙子的狡猾和詭譎,不如低下頭來檢視檢視自己的心靈是否被一時的貪慾所矇蔽。要知道,這才是一切騙術之所以成為“騙術”的根本!   

突然而至的好運往往是厄運   

無果禪師為了專心參禪,在深山裡一住就是20餘年,這些年來一對母女一直細心地照料他。然而20年來,他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認為自己無法在那裡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尋師訪道,以解除心中的疑慮。   

臨行前,母女對他說:“禪師,你再多留幾日吧,路上風寒,容我們為你做一件衣服,再上路也不遲。”禪師盛情難卻,只好點頭答應。   

母女二人回家後,馬上著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再包了四錠馬蹄銀,送給無果禪師做路費。禪師心懷感激,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餽贈,於是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一早就走。   

到了晚上,他坐禪養息,半夜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童子,後面還有許多人吹拉彈奏,扛著一朵很大的蓮花,來到禪師的跟前說:“禪師,請上蓮臺!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禪師心想:“我的修行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這種境況來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無果禪師於是就不再理會他,童子一再說:“機會就只有這一次,錯過了就再也不會有了。”萬般無奈之下,無果禪師就把自己的佛塵插在了蓮花臺上。於是童子和諸樂人高興地離去了。   

第二天早上,禪師正要動身時,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佛塵,問道:“這可是禪師之物?昨晚怎會從家中母馬的肚子裡生了出來?”   

無果禪師聽後異常吃驚,說道:“若不是我定力深厚,今天已經是你們家的馬兒了。”於是將馬蹄銀還給母女二人,作別而去!   

千萬不要被突然而至的好運所迷惑,因為突然而至的好運往往是不真實的,很可能是魔境和厄運。

 

今生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往往是前世怨敵來討債

學習「唯識觀」,人生得自在!

愛情的真諦是自私的!一切都是為了「我」,不是為了愛!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障礙往生,六道沉淪!

情執的可怕--認清愛情的本質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愛情

愚痴的人最愛回憶受苦的過程

談愛情與情苦及如何解脫

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勸人結婚,罪過無量

懂得無常,才不為感情所傷

阿難出家因緣--母猴怎堪與我美妻比

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天眼照見女人多墮地獄!

情執是障礙你往生第一個因素

舍不得愛情就等於舍不得三界六道

情執是修行最大障礙

佛教如何看待男女情欲

福報相當,方為夫妻 (求好姻緣,先要提升福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