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教徒如何看待「聖誕節」?大師們如是說

每每到聖誕前夕,網絡與現實的世界裡處處洋溢著聖誕節的氣息。時下最火熱的網絡社交平台上,各種慶賀聖誕的圖文也不斷湧入了佛友群中,甚至形成「刷屏」。這就不由得引發了一場有關「佛弟子要不要慶賀聖誕節?」的討論。

有的聲音說:「有分別,佛弟子不應賀聖誕」

聖誕節是基督教節日,和我們佛弟子既無信仰淵源,又無歷史和文化關係。好比鄰村老爺子紀念日,和我們實在無關,不必湊熱鬧。

即便不信基督教願意一起開心開心本來也沒什麼,可在佛教群里發這種祝福實在是不合適。雖然是好話可看著也有不倫不類的感覺。咱們作為佛弟子應該維護道場的莊嚴。

也有另一種聲音:「法門性無二,何必有分別?」

不管信什麼,最終目的還是自己生命提升,要登那高山,走哪條路都對,到山頂沒有分別了。

不必太執著吧,就當世間一個普通的節日,比如教師節比如端午節,我們畢竟在世間,隨順世間所有美好的善的就行吧。

讓我們聽聽,高僧大師們怎麼說:

虛雲老和尚:「耶蘇教義與佛教凈土宗大致相同。耶蘇誕生於釋迦之後四百餘年,自無可能是凈土學自基督。……耶蘇自十二歲初次講道後的事跡,至耶蘇三十二歲正式在以色列傳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跡,《聖經新約》中全無記載,實無道理!西洋學者發現耶蘇大門徒聖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紀》,載有耶蘇早年赴印度參學佛教之經過,以及後來經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傳道。此一記錄,據云當初原載於《聖經新約》,後彼羅馬教廷刪除。此一考證,似非厚誣!若此說成立,則更可證耶蘇可能受佛教之影響,得到《阿彌陀經》,歸國另創新教。」

——虛雲老和尚談耶教與佛教

(錄自台灣天華出版《空虛的雲》)

南懷瑾先生:聖誕節?我叫它耶誕節

聖誕節……我叫它耶誕節,中國人跟著叫耶穌是聖人,聖誕節,我說我只能叫它耶誕節,我們孔子是聖人,釋迦牟尼佛也是聖人,耶穌是不是,我不知道啊。

——《漫談中國文化》

南懷瑾老師:我常常告訴大家,研究宗教哲學,你們注意哦!五大教主都是東方人,沒有一個是西方人。耶穌是東方人,中東人,就是現在耶路撒冷那一帶。你們真的要做學問,其實那一帶,當年都屬印度的,沒有中東。當初印度是很大很大的,分五印,有東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

現在全世界上有多少宗教?除了五大教以外,耶穌教、天主教,有三四百個門派,等於說禪宗有臨濟宗、曹洞宗這樣的派別。因為你們沒有研究,現在新的基督教派系更多啊!

所以,人類為什麼有宗教出現?這都是大學問!佛是正遍知,無所不知的哎!一個悟道成佛的人,沒有不知道的。有人說,這些屬學校里宗教學的範圍,同我們出家沒有關係。那你不是學佛嗎?要研究這個問題,現在屬於大學研究所「比較宗教學」,把每個宗教都拿來研究的,這個學問很大了。所以我講現在辦的佛學院,連別的宗教的內容也沒有介紹,別的宗教理論不懂,規矩也不懂,別的宗教也有它的一套,都要研究啊!

所以我剛才講,你看耶路撒冷,新興的猶太國家以色列,原來都是西印度的範圍,都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換句話說,照我研究的比較宗教,認為世界上真正的宗教起源,都在印度!這一句話,如果學者們有意見,我可以批駁他們,因為他們不懂印度文化。印度本有宗教是婆羅門教,佛教是後來興起的。西方的宗教,你看耶穌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是密宗那一套;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他們畫十字,就是密宗准提法的五印,用金剛拳印印額頭、心窩、左肩、右肩、喉頭。

所以西方人研究耶穌一輩子,有十幾年找不到他的蹤跡,現在研究出來,曉得耶穌失蹤的十幾年,他正在印度西藏邊上學佛!這在西藏密宗的資料找出來一點,說有個同參到中東去弘法,被人家釘到十字架上。(參看老古出版之《耶穌失蹤之謎》)

——南懷瑾先生《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1、首先感謝大家聖誕節的祝福!聖誕者,古時西教聖人之節日也,現今已成為世界性的節日,雖出自基督教,但其意義,早已超越宗教,因此,山僧建議對朋友們送來的聖誕祝福,笑納便是,他人一片祝福之心,我們何必過分解讀?

2、對佛弟子來說,覺悟了的人,才可稱「聖人」;但大乘佛教更提倡「無我利他」的精神。所以,廣義地說,凡一切無私奉獻,利益眾生的,都可稱為「聖人」!這也體現了佛法的圓融。圓融並不意味著失去原則,圓融意味著不再對立!

3、大家祝山僧聖誕快樂,山僧更願人人都學「聖人行」,世間日日都是「聖誕節」!

4、世界需要和平,宗教需要對話!山僧更願: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您我也會同聚藍天下,紀念「佛誕」、為一切眾生平安吉祥,共同祈願!

凈旻大和尚:聖誕節是西方基督教慶祝耶穌誕生的節日。不管現代人是否明白這一點,還是純粹只把它當個狂歡節過,它依然是個基督教節日。正像基督徒不會在每年的四月初八向任何人祝賀「佛誕快樂」一樣,一切正信的佛弟子都不應該去歡呼「聖誕快樂」!

近年來,當許多朋友和弟子向我發來「聖誕快樂」的祝福時,我總會回復道:「佛教徒不過聖誕,只祝快樂!」 這不是我們不圓融,更不是執著,而是出於對信仰的堅守,也是一份起碼的宗教感情!我很欣賞這麼一句話:「放下不等於放棄,隨緣不等於隨便」。當中國的佛教徒們年年祝福「聖誕快樂」,卻不知道什麼叫「佛誕」,也從不祝賀「佛誕快樂」的時候,我的心是悲涼的!這是佛教教育的失敗!

今天,我想鄭重地呼籲: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日,是我們偉大的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的誕辰。讓我們永遠記住「佛誕節」,年年互道一聲「佛誕快樂」吧!

智慧法師:基督教聖誕節之日,來自青藏高原佛門的吉祥祝福。

佛教徒不等於佛法。很慶幸,我們有量周沙界,無所不容的佛法。

大乘佛教徒當然可以過聖誕節,雖然我們的方式不同,賦予的意義不同。方式不同,來自意義不同,意義不同,在於視覺的高度不同。

在佛經中,常有天、龍八部,人、非人,護法等等,都出來表示保護佛法的修行者。而這個聖誕節要紀念的「聖」,站在佛教的角度去審視,就在天龍八部的「天」,所以佛教徒懂了這個道理後,互相致以節日的問候也沒什麼。

猶如,人體的眼睛、眉毛、耳朵、鼻子、舌頭等五官,要相互共生,才能共存;絕不能說耳朵不是我,就讓你聾了;眼睛不是我,就讓你瞎了;鼻子不是我,就不讓你呼吸……,這是不行的!五官同是我身上的一塊肉,宇宙也是一樣,與我都是息息相關,所以儘管世界上的民族、國家、宗教再怎麽多,彼此都應該建立「同體共生」的關係。為此,對宗教之間抱持崇高的理想與寄望,希望宗教之間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同體共生」的理念雖然一時難以普遍被理解,不過人類總要努力,因為實踐理想,未來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在「同」的裡面,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目標一致;但是「同」中也有「不同」,各個宗教各有教義,彼此說法也有不同。正如交通,有飛機、船筏、火車、汽車,都能當交通工具,但功能性不同;宗教也是一樣,所以佛教有五乘,大小乘、人天乘等,包容性強。

如果是特別虔誠的大乘佛教徒,在聖誕節可以進行《齋天科儀》等類似的法事活動,可以念誦《金光明經》等。這能讓天人安樂,讓他們法力增強,保護世界和平。

佛法中有「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天,在最後,就是念護法啦。天在最後,比起前五個,對於修行者來說,確實分量要輕。但是也要念(祈禱)的。念什麼呢,念他們做為護法,保護佛法修行人的恩。所以,從前很多寺院都會供奉「二十四天」。

那麼「聖誕節」這個「聖」,根據其地位,應該是「大自在天」,是三界(欲界——人,在欲界六道的第三道。——色界,無色界)之「色界」(色界有十八天,對應就有十八天主)的最高天主。

所以,各位大乘佛子,不妨在今天互相祝福,並且做一些功德回向天龍八部等天道眾生。祈願天龍八部護佑:將社會的兇殘暴戾,轉化為祥和歡喜;將社會的無恥淫亂,轉化為知禮守序;將社會的豪奪強取,轉化為喜舍結緣;將社會的騙取詐欺,轉化為誠信有義;將社會的瞋恨嫉妒,轉化為慈悲仁善;將社會的顛倒邪見,轉化為無偽正見! 伏願:佛運慈悲裨有求而感應,天垂呵護令所願以從心,身口意三業冰消,世界和平,祖國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祝各位同參聖誕節吉祥、福慧圓滿恆順!

索達吉堪布:秉持佛教的見解和修行,同時與其他宗教和睦相處。

作為佛教徒,至少要把握兩點:首先,皈依三寶的原則堅決不能變,尤其是自宗的見修,更應珍惜,不能捨棄。與此同時,可以讚嘆他們某些善舉,學習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以此也可利益社會,並與眾生廣結善緣。 因為我們是皈依三寶,不論從內心的見修,還是表面威儀,都應有別於其他宗教。在見解方面,必須堅持佛教的觀點;在修行方面,可以學習他們的世俗善舉;在行為方面,佛教的威儀不能與他們混在一起,但可博取眾長,借鑑他們的優勢。 在此基礎上,佛教徒應與所有的宗教和睦相處,這一點非常重要!

——《閒談問答錄》

德光法師:作為一個已經皈依三寶的佛教徒,不僅不應該對聖誕節太過熱情,萬聖節、復活節等其他宗教的節日都不應該過於熱衷。人生苦短,生死事大,能夠修行了生脫死才不枉此生。念念阿彌陀,方能生極樂。所以平時一定要守住自心,菩提志定,都攝六根,方能凈念相繼。在耶穌聖誕與彌陀聖誕相遇的日子裡,不管誰祝我們聖誕快樂,我們都以佛菩薩名號或是經咒應之,這才不失為一個佛弟子的本懷。在彌陀聖誕來臨之際,預祝大家彌陀聖誕快樂,阿彌陀佛!


法藏法師:【佛教徒的所謂「聖誕」節不是西方的聖誕節】

佛教徒的「聖誕」節是釋迦牟尼佛的降生日,四月初八,聖誕樹是菩提樹(法身)或無憂樹(應化身)。

尤其,佛法日日是好日、夜夜是好夜,更沒有所謂「平安夜」的觀念!

對佛教徒而言,我們尊重世間一切宗教;但~

只有佛、菩薩能稱「聖」,唯有佛、菩薩的生日,才能稱「聖誕」,這是何等神聖的用辭?對於西方的所謂聖誕節,我們應該稱之為「耶誕節」這才是宗教之間恰如其分的稱謂。

又,唯有出離三界或投入彌陀大願海中,才有所謂的「平安」,否則三界無安宅、宇宙暗闇,哪來「平安夜」?誰能給我們真正的「平安」之夜?

西方一神論者,奉耶穌為聖人,故以他的誕生為「聖誕」節,我們當然尊重;商人為了賺錢,藉由此節日而進行商品促銷的商業手法,佛教徒也可以理解。

但本於佛教徒對佛法正見應有的維護態度,與佛法不應該被過度世俗化的認知,我們不應該毫不自知而人云亦云地,運用這些商業語彙(流行文化),而混淆了佛教徒應有的信仰尊嚴與佛法本位!


德光法師:學佛人該不該慶賀耶稣聖誕節?

每年陽歷的12月25日是基督徒紀念耶稣誕生的日子,俗稱“聖誕節”。西方國家往往會放假慶祝,類似中國的新年。中國陰歷的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的聖誕,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太久遠了,其誕辰無從知曉,現在我們紀念的彌陀聖誕是根據唐末五代時期阿彌陀佛化身的永明延壽大師的誕辰確定的。

今年耶稣聖誕和彌陀聖誕前後只差兩天,幾乎相遇,所以我們就借這個機會來談一談,作為一個佛教徒該如何對待西方基督教的聖誕和佛教的佛菩薩聖誕?

近年來,以聖誕節為代表的一系列洋節在中國掀起一股熱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根本不了解這些節日內涵的基礎上就盲目追捧,其中甚至不乏很多皈依三寶的佛弟子,這未免讓人覺得有些可悲。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這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每個宗教也都有自己特定的紀念日,這是對各自宗教教義的弘揚和傳播。我們只有分清楚這一點,才能確定哪些是可以隨喜的,哪些是不能盲從的。

聖誕節是基督教慶祝耶稣誕生的節日,信徒們狂歡慶祝是人家的本分,而作為不是基督徒的黃種人,在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中非要大過特過,就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另外按照基督教的說法,不信基督教的人過聖誕本身就是對他們的亵渎。就如同八十裡外一個鎮上的大爺過生日,你非親非故的也要替人家慶祝一樣,人家知道了會感覺莫名其妙,興許誤會了還會發生沖突。

也許有的人說,佛教不是講究包容、慈悲、隨順、隨喜嗎?為什麼就不能在過洋節方面大度一點呢?佛法不是人情,信仰不能買賣。佛教的包容並非是沒有原則的兼容並包。

在皈依成為一個佛弟子的儀軌中就說的明明白白:“皈依佛竟,終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竟,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竟,終不皈依外道徒眾。”皈依三寶的原則不能變,無論是內在的見修還是外在的威儀,都要區別於其他宗教才行。佛教的慈悲,不僅僅是給予眾生無量的快樂,還包括在眾生誤入歧途的時候現出金剛憤怒相,撥亂反正,替眾生拔除一切痛苦。

另外,隨順不是隨便,如果善業、惡業不加揀擇地全都隨順,那麼等到果報現前的時候也就隨著苦樂果報一並“隨順”了。所以佛教裡講的隨順一定是清淨的隨順。至於隨喜也是不能隨便隨喜的,一定要細細分辨究竟什麼該隨喜,什麼不可以隨喜。很多人傻傻的分不清,總是隨喜反了,這樣不僅沒有隨喜的功德,嚴重了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善的果報。

比如一個人買彩票突然中獎了,我們應該隨喜他過去曾經造作的善業,因緣成熟而中獎,而不是隨喜眼前兌得的獎金,因為這些錢用不好也許就是災難的緣起。對於在感恩節聖誕節搞得各種慈善活動,我們予以隨喜,但是對於殺火雞狂歡導致的種種不如法行為就一定不能去隨喜。

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知行完備,才德全盡的才可以稱的上是聖人。佛教中則更為嚴格,大小乘見道以上,斷惑證理始能稱聖。作為佛教徒,我們並不去批評否定其他宗教,畢竟每個宗教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相對於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我們統稱外道,但是這個外道並非貶義,而是相對於佛教向內求解脫而言。佛教並不會因為一個眾生有不究竟的見解而排斥他,只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夠具有正見,最後可以出離生死輪回,獲得解脫。

作為一個已經皈依三寶的佛教徒,不僅不應該對聖誕節太過熱情,萬聖節、復活節等其他宗教的節日都不應該過於熱衷。人生苦短,生死事大,能夠修行了生脫死才不枉此生。念念阿彌陀,方能生極樂。所以平時一定要守住自心,菩提志定,都攝六根,方能淨念相繼。

在耶稣聖誕與彌陀聖誕相遇的日子裡,不管誰祝我們聖誕快樂,我們都以佛菩薩名號或是經咒應之,這才不失為一個佛弟子的本懷。在彌陀聖誕來臨之際,預祝大家彌陀聖誕快樂,阿彌陀佛!


聖誕節又快到了。有些佛教徒問:我們可以慶祝聖誕節嗎?

英國伯明翰在1997 年首次以冬節( Winterval) 這名稱泛指聖誕節那段日子。目的是對所有宗教開放,讓人皆同慶。

在很多地方, 特别是受到西方文化熏陶已久之處,例如香港,佛教徒多不會故意避開聖誕節的種種慶典。但對於近年聖誕期間的消費風氣,佛教徒應如何回應,相信他們心底會有個衡量的。

一行襌師在他的書《生生基督世世佛》中指出,佛陀和耶穌基督的智慧都志於為人類拔苦,兩個宗教都能互相理解。

美國著名電視動畫情境喜劇《阿森一族 》 中有個叫麗莎的角色,劇中她從基督教轉信了佛教。牧師就對她說,聖誕老人不會把禮物放在菩提樹下啊!困惑的麗莎請教(劇中的)佛教老師兼著名演員李察基爾。老師對她說,佛教懷抱任何以愛與慈悲為念的宗教。

以上引述一行禪師和演員的說法,在宗教精神上有相通之處。那是從佛教的包容性上來講的。

作為一位修行的佛教徒又應怎樣在細節上考慮呢?

不久前,中國有位德光法師,他目睹內地不少青年人盲目追捧西方節日的享樂和消費習尚,當中不乏三寶弟子,不禁輕嘆起來。法師於是請大家好好想一想,以確定那些節慶可以隨喜,那些無需盲從。法師認為,雖然佛教提倡包容、慈悲、隨順、隨喜,但還是有原則的。他舉例說,在皈依儀軌中明明就寫了:皈依佛竟,終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竟,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竟,終不皈依外道徒眾。佛弟子實有責任在眾生誤入歧途的時為眾生點燈、為眾生拔苦。於是法師指出,在感恩節或聖誕節搞的各種慈善活動,佛弟子可予以隨喜,但是對於烹調火雞狂歡慶祝等種種不如法行為就不應隨喜了。

德光法師又説,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佛弟子統稱外道,但這並無貶義,主要是指佛教向內求解脫,其他宗教則據外在而求。佛教徒希望一切眾生都具正見,終能出離生死輪迴,得到解脫。因此,節日的慶祝其實關乎焦點是否對了的問題。佛弟子應聚焦的是修行,了生脫死,渡己也渡人。在聖誕期間狂歡以至殺、盗、淫、妄、酒俱作,就焦點全失了。

西方對佛教持比較開放態度的人,他們往往傾向把佛教及佛教徒拉進聖誕節慶的系統中來。例如,他們會強調佛陀和耶穌基督都是智者或開悟者。當然這只是十分籠統的説法,中間有很多細節其實細思之下未能融通的。他們又會認為,聖誕節是付出關懷的時間,這無疑又與佛教的布施精神契合。

事實上,佛教徒也存在「多樣性」,對於佛、耶之間各種交滙處也有不同看法。當然,我們很難、也無需要統一所有佛教徒的觀點。

義理的討論之外,事實就是:今天世界上很多佛教徒置身在聖誕節的氛圍中。信念堅固的佛弟子,自然不為物質慾念所擾,他們持戒不改、行當行事、心不顛倒,照樣修持、習定和努力增慧。這樣,處身現代聖誕節日的環境中,仍可以是一種有利修行的增上緣。

 

如何慶生才有意義?學佛人該不該過生日?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恭逢月光菩薩聖誕

 

寧肯己身墮地獄,不以佛法做人情

 

千萬不要把佛友當朋友

 

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