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誠羅珠堪布:很多人的修行都在保養輪迴

慈城羅珠堪布強調:佛法的修學和證悟,是靠一代一代傳承的口傳和竅訣。密宗續部的一句話,分為四個層次。我們看經只能識字。

器,以水桶來比喻,即阿賴耶識;

水,以桶中水來比喻,即五根,我們的五種感官;

影,以水面倒影來比喻,即五根攝取的外部世界,外部世界的影像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投射反映,即我們的五種感官所感知的世界。

這三者的關係是:外部世界依賴於我們的感受而存在;感受依賴於阿賴耶識。

什麼是明心見性呢?就是打破這個水缸。水缸打一個洞就是初步的證悟。到了八地菩薩,水缸基本打破。八地菩薩看到的一切就是佛的剎土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本來清淨,不是被改變的,這個和顯宗的見地看法有差別。

阿賴耶識是什麼境界呢?很多人喜歡修定,喜歡參禪。虛雲老和尚講:清清淨淨,空空洞洞。禪宗講:冷水泡石頭。這和密宗的形容一樣。麥彭仁波切講:河流下面的石頭。水滴石頭,這個石頭,水再怎麼滴,怎麼流,都不會改變。這樣的打坐七八個鐘頭,在他自己感覺只有五分鐘,卻和解脫沒有關係,和明心見性沒有關係。

唐朝時明心見性的人那麼多,成就者那麼多。唐朝以後的人參禪打坐,都不開悟,那他們都在做什麼?(問大家。無人答上來)

慈師自答:他們都在保養這個桶!保養這個輪迴!(轟堂大笑)使這個桶更堅固!使這個輪迴更堅固。(大笑)

那追求人天福報,去燒香磕頭拜佛,灌黃財神頂,買寶瓶,參加水陸法會,就是在保養輪迴,使這個輪迴更牢固,把這個輪迴繼續延續下去!(轟笑)這種行善是為了在輪迴中流轉得更長,我們大部分人學佛是在延長生老病死。

供個牌位五千元,二萬元……那供二百元就不能超度,供五千元就能超度了?!不是這樣的。要會超度,二三元錢也能超度。超度的條件是:一要有真實不虛的慈悲心菩提心,希望亡者離苦得樂。二要精通破瓦法的所有過程,所有的過程要能觀想得清清楚楚。三要相信破瓦法的力量。四要亡者生前自己的財物拿出一點做上供下施,以給他結上緣份和積福。

我原來以為東南亞是更接近佛陀的教法的(指佛陀在世時不從事煙供火供水陸法會),這次去了東南亞卻增長了我的邪見,這可能是我個人,個人的原因,我起了邪見!東南亞也在搞這些……

連佛法都用來堅固水缸,這比無神論更加堅固(指無神論不信輪迴)。

你們不要去買寶瓶,灌什麼黃財神頂,買高香,買內壇買密壇……你們需要,他們就會賣;你們保養,他們就更好……(大笑)我知道這樣會得罪很多人。


學佛修行了,但還是在搞輪迴

達真堪布

盡管我們開始學佛修行了,但還是在搞輪迴,追求世間的福報,希求暫時的安樂。

作為一個學佛人、修行人,竟然還這麼害怕死,然後求健康、長壽、平安:「佛祖保佑我,觀音媽媽救救我!」這不都是搞世間嗎?很多人還想發財,還想著怎樣才能賺錢,腦子就在那轉,有的還出去買彩票,希望能中大獎。有人問:「難道學佛人不可以健康、平安,擁有一些生活上的便利啊?」可以有,但是你這樣處處求,處處貪,就是問題。當你不求、不貪的時候,才會有,而且是永恆的有。當你內心以貪慾而求的時候,根本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暫時的。

這些世間的福報、暫時的利益,如同粘在刀刃上的蜂蜜一般,利益微薄、過患嚴重。假設在特別鋒利的刀尖上粘著蜂蜜,如果你貪著它,用舌頭舔,當舌頭剛品嚐到些許甜的味道時,就會被割開。這個人是不是很愚蠢?佛菩薩們所用的這個比喻非常恰當。

還有一個比喻,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扔石頭砸自己的頭」。小孩子們不懂事,覺得好玩,把石頭往頭上扔,當石頭掉下來時,就會砸到自己的頭,這時感覺到疼了,開始哇哇哭。沒辦法,這是自己搞的嘛。我們都是這樣,剛開始很得意似的,覺得很好啊,但是過了一會兒、過了幾天,就開始在那裡哭喊:「天塌了,地陷了,完了!」你看,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傷心,漂浮不定,這就是凡夫。其實,有什麼可高興的事?有什麼可傷心的事?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

這兩個比喻太恰當了,你們仔細想一想。沒有人讓你煩惱,沒有人讓你痛苦,都是自尋的,都是自找的,大家可不能埋怨別人、冤枉別人啊!都是自己的問題,怨誰啊?恨誰啊?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也許你會找很多理由,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就是自己太愚昧了!

 

你想去淨土嗎?先要不怕死!


印光大師: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報之心

「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

為什麼這世間念佛的人很多,真正能夠了生死的人卻很少?只是因為多數念佛的人,既沒有堅定的信心,也沒有懇切的願力,他們只是希望求得福報,希望來世可以獲得富貴榮華。卻不知道希望來世獲得榮華富貴,就好像是仰面朝天射箭,等到力氣耗盡就會掉到地上,不僅沒有什麼好處,還很容易傷害自己。因此念佛的人萬萬不可以有求取福報之心,應當勇猛精進、至誠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了脫生死的勝妙法門。


為何念佛自然可以得到世間福報

問:印光大師說,念佛不求世間福報,但自然得到世間福報,比如說長壽無病等等。這是從哪裡得出來的結論呢?經中大多數提到念佛都是得生極樂世界的利益,談到念佛可以在世間得到真正很好利益的,有哪幾部經呢? 

答:首先,「念佛不求世間福報」,這是說念佛人是應當以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根本目的,不是局限在求世間的福報。 

有人擔心說「求往生極樂世界固然很好,可是我還在世間生活,也希望在世間得到福報,可不可以求呢?或者說有沒有效果呢?」 

所以,印光大師說「你專求西方極樂世界,世間福報不求也自然得到,而且更加豐富」。 

那麼,這是從哪裡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這可以講是必然的道理。就像我們種一棵樹,我們的目的,如果是果樹當然是要結果的,如果是風景樹當然是裝飾,如果是用材樹當然是為了取木材。 

不管你為了什麼,你種下一棵樹,雖然不是為了求樹的影子和樹蔭,但是你種了樹必然有樹蔭。樹蔭就比喻世間福報,樹的本身比喻往生極樂成佛度生的功德利益。 

因為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心跟佛的願力,跟佛的光明完全相應,跟我們本身的佛性、宇宙的真理法性也完全相應,這樣就能消除我們的業障,改轉我們的命運。業障消除,福慧增長,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不求世間福報自然也就有了。 

這種福報的來臨,因為是隨順佛性和法性的,所以非常自然,而且很穩定,不會丟失。 

以淨土三部經來說,固然是以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根本宗旨。 

至於世間利益,像四十八願裡說的「觸光柔軟」,這也是世間的利益。 

你念佛,你在世間會安詳,少脾氣,心情比較好,心靈平靜安樂,這不是世間美好的福報利益嗎? 

又比如說「天人致敬願」,念佛,在這世間獲得別人的尊重,還得無生法忍,這都是今生得到的利益。 

《觀經》下品往生說,念一聲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也是現世福報。滅罪就能增福,這也是講現世福的。 

當然,他的目的是往生,不是為了求滅罪,可是自自然然地就能滅罪。
 
像《觀經》下輩三品往生,按照他們本身的造業來講,經中說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這個人應當墮入地獄,多劫受苦,而且在臨終的時候都是苦逼慌亂的,種種苦惱。 

可是因為在慌亂心中受善知識的引導念了南無阿彌陀佛,他沒有求世間福報,也於念念之中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不是得到了嗎? 

「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這時臨終的巨大苦惱就改變了,這也是現世福樂利益。這些他都沒有求,而自然就有的。 

又比如《阿彌陀經》說,念佛之人蒙受六方恆河沙諸佛的護念,這也是現世福報。蒙諸佛護念,當然就會安樂,就會遇難成祥。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說到念佛有五種增上緣: 

第一滅罪增上緣; 
第二護念得長命增上緣; 
第三見佛增上緣; 
第四攝生增上緣; 
第五證生增上緣。 

 

「增上緣」,就是靠佛的力量得到這樣的功德利益。前面三種滅罪、護念、見佛,這都是現世的利益,後面兩種是講往生的。 

「攝生」就是攝取眾生往生極樂。 

「證生」就是證明決定往生,增長信心。

引用的經文呢? 

善導大師引用六部往生經,這六部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般舟三昧經》《十往生經》《淨度三昧經》。其實還不止,另外有《灌頂經》《月燈三昧經》《文殊般若經》,總之也不少了。

這一切世間福報還是從我們心中所出生的,當一個人心地善良、柔軟、利他,這樣就有福報。阿彌陀佛的心地是最善良、最柔軟、最利他的,慈悲至極。 

阿彌陀佛的名號稱為福慧兩足,無量光明是智慧圓滿,無量壽命是福德圓滿,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名號自然有福、有智慧,而且這是究竟圓滿出世解脫成佛的。 

出世成佛的福報是根本的,世間的福報是枝末的,得到根本,自然就有枝末了。 


真能念佛,世間福報不求自得!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間福樂,可是,我們念佛也自然有這種功效。因為罪福相對,罪滅自然福成,如冰凝水少,冰融水多。一聲稱名,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增八十億劫微妙功德。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里說:「稱念阿彌陀佛,願生凈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

念佛為什麼可以延年轉壽?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消除我們的業障,增長我們的福報,自然業障消除,福壽增長。

一般人想求長壽,就念消災延壽藥師佛;想求子,就念觀世音菩薩;想消業障,就念地藏王菩薩;想求兒子有智慧、考上好大學,就念文殊菩薩...把佛菩薩作了很多分工。

諸佛菩薩有很多方便,因為我們眾生慾望太多,貪求太多,所以巧設種種方便,引導我們入佛法之門。如果已經專修念佛了,這些通通不必,無論有什麼要求,通通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替代。

《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里有這樣一段:「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追,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於現在身」,不待來生。「受無比樂」,這一句為總。

下面分為七個功德:轉貧為富,能得溫飽;轉賤為貴,受人尊重;得免宿業,病患之苦;本來短命,轉為長壽;兒女冤家,轉為賢孝;家族凋零,轉為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

印光大師也有一段懇切的開示:「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嚮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

「真能念佛」,就是專修念佛,不求世間福報,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自得世間種種福報。

念佛本來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若只想求發財、平安、身體健康、子孫發達,只求世間福報,不願往生,雖然也能得到,但所得福報反而不殊勝,低下﹑劣等,而且往生不定,可說得少失多,損失太大。

如果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雙重利益,所謂「現當二益」:現生消災免難,當來決定往生成佛。

原理在哪裡呢?就是因為專念佛、願往生,順彼佛願;順彼佛願,自然感應道交。

這句名號本身含具阿彌陀佛的萬德,能消災消業,大罪尚滅,何況小罪?罪業一旦消除,福報自然增長;福報增長,生活環境、身心狀況,包括子孫兒女自然都有改變,不求而自得。

如果我們只求世間福報、不求往生凈土,心就很狹窄、卑下,和阿彌陀佛的願力不能感應道交。

比如一扇門,本來可以完全敞開,讓陽光照進來。如果只開一條小小的縫兒,只有一線陽光,房間就不能大亮。

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心是完全敞開的,這樣才能有大的加持,世間的事情也能得到殊勝的果報。


念佛人福德具足,為何會福報不夠

問:一向專念的念佛人,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可是又怎麼說他沒有福報, 或者說福報不夠呢?這是兩個概念嗎?

答:這是兩個概念。一般人,專修念佛了,會說「我福報不夠啊」,或者是孩子的問題,房子的問題;或者別人也會說「某某人,你看他福報不夠」。他都念佛了,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了,怎麼福報不夠呢?這是個問題。

大家要明白,所謂福報有兩種,一個是世間的福報,一個是出世間的福報。

念佛人,因為過去的宿善,跟阿彌陀佛有累劫因緣,願意專修念佛,可以講在出世間的福報方面特別大,特別充足,所以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但在世間有為有漏的福報方面,如果跟大家結緣不夠,世間福報還是不夠的。福報有這兩種。

像一般講的清福、洪福,享清福、享洪福。洪福就是世俗間的五欲,與脫離俗塵的清福是不一樣的。打個簡單的比喻,經中常說,某某人生下來,身上帶著一層衣,這種衣非常柔軟寶貴,那這個人很有福報。如果說這件衣到冬天會暖和,夏天又變得清涼,那這個人福報就更大了,不用到商店去買。像我們一般人,你還得去買衣服,還要去量,還得做。夏天穿厚衣服還熱,冬天穿薄衣服還冷。他隨身帶件如意的衣服,冬天就暖和,夏天就涼快,你看這個人多有福報!是的。

長著毛皮的動物,還有禽鳥,牠們都有這樣的福報。是吧?哪一個動物去買衣服、做衣服呢?冬天牠的皮毛就加厚了,暖和了;夏天牠就褪毛,輕了。但是動物的福報能超過人嗎?人的福報總體來講,雖然超過動物,但在某一方面還不如牠。你的衣服就不如牠的衣服,牠不用買;跟魚來比,你掉河裡會淹死,魚在河裡不會淹死,這是牠的一種報,這種報就是牠幸福的資源和來源;對我們人類來講,就未必如此。所以福報是分類的。

不過世間的福報總之是有為有漏的,是生滅法,不足以貪戀,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所以經中才說「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有為有漏有相的福德、福報,跟無漏無相的福報是不能相比的。這兩種人如果從世間福報來講,一個專修念佛,可能衣服還不夠,還沒得穿;另外一個可能做大帝王,富貴自在,但是他們兩個不能相比。

我們在這個世間很短暫,倒沒有必要為了世間的福報一輩子辛勤操勞。很多人為了求得世間一點點福報,花那麼大的心血,這都不值得。這個世間,能過一天算一天,生下來不給你餓死、凍死就行了,現在都不至於這樣。所以,要把時間、精力、心思安下來,一向念佛往生極樂,這才是智慧,「善根福德具足」,這就叫具足。

作為一個人,誰也不會說「因為衣服的原因,我願意投胎做獅子、老虎,或者是一隻鳥,這樣我就不用為衣服操心了」,人不會做這樣的選擇。我們念佛人也不要去羨慕人家世間福報,然後選擇把念佛的心思、時間都放下來,去追求那些。那是沒有必要,這就看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了。


修行不能獲得成就的十種因

1、生老病死輪迴中,耽戀諸苦不厭離。

2、業習強烈無自主,失毀誓言破戒律。

3、雖獲暇滿雞得身,於師三寶無正信。

4、愚癡邪見及傲慢,不信因果謗佛法。

5、嫉妒嗔心如烈火,金剛道友起紛爭。

6、福薄慧淺二資少,不求金剛最勝乘。

7、不念無常深妙理,斷修本尊常散逸。

8、未經聞思攀高法,生圓次第顛倒修。

9、未得上師竅訣故,錯將寂止當成就。

10、未獲勝觀見解時,離聞思修而說法。

以上歧途十種因,佛子銘記當遠離

噶舉祖師 密勒日巴尊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