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禪密行者成就後去哪裡?

問:淨土法門念佛往生西方,禪、密行者功成後去哪裡?

大安法師答:是啊,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禪宗的行人開悟了,他去什麼地方?這裡我們就得要了解,一個禪宗的行人開悟,他是不是斷了見思惑?如果沒有斷見思惑,他只是開悟而已,他還沒有解決生死問題。所以對開悟的禪宗行者來說,他更重要的,更迫切的,是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他還有後有,中陰。所以歷代的禪宗大德說,念佛開悟以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那是萬牛莫挽!一萬頭牛的力量都不能挽回。因為他知道,開悟後要長養聖胎啊!原來的古人都要山林、水邊,遠離人群,長養聖胎。

聖胎,為什麼他是胎兒狀態?就好像一個泥巴做的器皿,它還是泥胎。泥胎要趕緊燒制,燒製成了之後才保險。如果還是泥胎,比如隔陰之迷下,一轉生,經過煩惱的雨一澆,這個泥巴的器皿就壞掉了。所以聖胎要趕緊找個安全的地方——一個熔爐去熔煉。所以他明白這個道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太有必要了。所以中國的禪宗的祖師,都是勸勉大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永明延壽大師,本身就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由他來萬善同歸極樂,也成了淨土宗第六代祖師。到以後的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徹悟大師,這些都是在禪宗開悟的人,最後專修念佛法門。這一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那麼密宗的行者,我們看密宗很多典籍,他最後導歸的,大部分還是西方極樂世界。但有些傳承不同的,他對哪個剎土有特殊因緣的,那也是有他自己的傳承。

所以念佛法門是千經萬論共指,是一切行人共同趨向的歸宿。這一點是有聖言量的依據的。《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到普賢菩薩座下,已經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等覺菩薩。以這樣的身份,普賢菩薩都勸勉他以十大願王的功德,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都勸他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知道《華嚴經》是大乘佛法眾經之王,是一切法的歸宿。那麼以善財童子一生圓成佛果的經歷,來告訴我們:八十卷《華嚴經》的導歸是在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最後的導歸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了解這一點,就更應該把往生西方淨土的心發起來。


聖嚴法師: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是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教的教訓,正像世俗所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教訓一樣。

不過,浪子回頭的可貴,是在能夠改邪歸正,既然改邪歸正之後,必須要積極地重建他的人生,才能達到「回頭」的目的,才有「金不換」的價值可言。因此,佛教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只是從正面的自性——佛性上做的肯定,不必就是真的當下成就了無上的正等正覺——佛的果位。

所以,在天台宗的圓教的佛,共有六種,稱為六即(詳見下表)。

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表內所舉的六種佛,第一種是指一切的眾生,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大地眾生均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指的「理即佛」。第二種是指已經聽了佛法的人,知道自己本有佛性,本來就有成佛的可能。第三種是指已在修持佛法,已能降伏(不是斷除)煩惱的人。第四種是指已經六根清淨快要進入聖位的人。第五種是指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到了第六種,才是真正的成佛,才是佛果的圓滿,才是無上正遍知覺。

由此可見,「立地成佛」的佛,大概是指第一種的「理佛」或第二種的「名字佛」,而不是第六種的「究竟佛」。因為從「放下屠刀」的時候起,已是佛性圓成的起步點,稱為「立地成佛」,等於是說「回頭是岸」。事實上,放下屠刀並非馬上就是佛,苦海回頭也並不立即就在岸上啊!

懂了這一層道理,對於禪宗的開悟,也可以觸類旁通了。許多人以為「即心即佛」、「明心是佛」、「無心是佛」、「見到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等等,都是成佛的意思,並且以為一旦開悟,「黑漆桶兜底打穿」,便是成佛了。

其實,開悟並不即是成佛,乃至也並不即是見道,比如宋朝的大慧宗杲禪師,自稱他一生用功,大悟十八次,小悟不知其數。可見,開悟並非成佛,如說開悟即是成佛,乃是成的「理佛」乃至「相似佛」,而絕不是「究竟佛」。充其量,禪宗的開悟,相近於「得法眼淨」——見道——小乘的初果、大乘的初地而已,所以禪宗破了三關——本參、重關、牢關之後,才是走出生死之流的邊沿。如果以天台圓教的「六種即佛」來衡量,禪宗破了第三的牢關,也僅同於第四「相似即佛」位。正因如此,禪宗的祖師,當他們參到一個「入處」——黑漆桶兜底打穿之後,往往倒要隱於水邊林下去「長養聖胎」了,因為他們尚未進入聖階,充其量,是走完了成佛之道的三分之一的路程而已——三大阿僧祇劫的第一阿僧祇劫屆滿。

從這一點看來,一些只知盲修瞎參的禪客們,可以把神智清一清了,因為,他們縱然已經破了三關,也不過是賢位的凡夫而已。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真的成​佛了嗎?

有句話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這麼簡單的事,難道可以使我們成佛嗎?須知,我們要放下的不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內在的殺心,內在的惡念。如果我們能將所有惡念轉化為善念,將所有殺心轉化為悲心,當下的心,就與佛菩薩無異。所以說,佛和眾生之間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關鍵就是對念頭的把握。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神通廣大的黑齒梵志,可以上天入地,預知未來。他算出自己只有幾天壽命很是苦惱,因為神通也不能幫他解決生死問題。在他痛苦彷徨之際,另一位天人讓他去求教佛陀。五通仙人立刻捧著兩朵花前去見佛,請教生死大事。

佛陀告訴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說:放下。他就把右手的花也放下。佛陀還是叫他放下。他說:我已沒東西可放了。佛陀這才對他說:真正要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而是你對生死的執著。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原型,後來常常被用來勸導罪惡之徒停止罪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同理。所謂的屠刀,並非手中有形的刀,而是我們對生死煩惱、五欲塵勞的執著。這一切,並不是我們說放就能放下的。當我們苦惱時,說一聲放下,就能立刻放下那些讓我們苦惱不堪的事嗎?我們想念親人時,說一聲放下,就能立刻把那個日夜思念的人忘掉嗎?若非平日訓練有素,你想一下子放下,根本是辦不到的。如果放下已經不成問題,那麼,成就也是不成問題的。

什麼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認為,人皆有佛性,作惡之人棄惡從善,即可成佛。於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經常成為勸導作惡之人停止作惡的經典語句。但事實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並不是如此簡單的意義。

佛門的“放下屠刀”,並非指的是真正殺人的屠刀。這裡的“屠刀”,指的是惡意、惡言、惡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顛倒、分別、執著。還有阿羅漢,含有殺賊之義,殺賊不是真的把賊給殺了,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的意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的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佛!“屠刀”的本質就是人對自身的迷惑;人使自我癡迷,並癡迷於自我,因此人才是成佛的最後一道障礙。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裡的“屠刀”不僅是指殺人的屠刀,還指人內心的分別、妄想、執著,包括貪、嗔、癡、慢、疑。這些都要放下,通通放下,萬緣放下。那一刻,回歸自性,忏悔業障,發心從此斷惡修善。而這裡的“成佛”指的是見地,認識到自己本自具足的佛性。不是就真的成佛了。成佛,辛苦修行十生、百生也成不了。成佛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祈劫的修行的,哪有那麼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並不是指他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而是他開始悔過以往的惡業,發願走上成佛的道路。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些人認為佛經這樣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不作惡了,馬上就要成佛了,這樣理解是錯誤的。你從此行善,放下屠刀,一定能成佛,這個“立地”得這樣講。

所以《法華經》也是這樣說,若人入於塔廟中,單合掌,小低頭,皆已成佛道,你得做正確理解。因為他以後成佛,就是因為他最初入於塔廟當中,單合掌,小低頭,種了這個善因,以後因為這個善因逐漸修行,經過多生累劫。

現在絕大多數人都修淨土法門,講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是橫超三世,是如今最簡便、最安全的法門了。所謂的屠刀,並非手中有形的刀,而是我們對生死煩惱、五欲塵勞的執著。這一切,並不是我們說放就能放下的。這是需要修行的,禅宗講的是明心見性,悟後起修,完全是靠自力,一層一層的往上修,大安法師說過,靠自力修禅定出三界,解脫六道輪回很難。

而淨土念佛法門,則是橫超三界。信願持名念佛,是自力念佛和阿彌陀佛的佛力加持和感應道交,往生西方淨土,就不在三界和六道輪回了。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