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常的修行人口中,常能聽見兩樣名詞:「冤親債主」「眾生」。
「冤親債主」一詞,多年前初次耳聞,後學即不喜歡此一名詞,覺得這是一個不友善的區別,不如「眾生」的說法,至少「眾生」聽來有將對方視為平等。
對每位接受佛法的人而言,無人不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與「提婆達多」。
世尊於娑婆世界傳授佛法,提婆達多卻始終阻撓著世尊。後學聽過有位師兄以「提婆達多」代表汙衊修佛者的人。
在佛陀的見解中,只有眾生,沒有冤親債主。
世尊悟道後,努力讓眾生皆能聽聞他的法,因為眾生不因出生而有富貴貧賤之分,世尊平等視眾生,希望度化所有眾生。
然,佛法在不斷流傳下,有人為了讓受苦痛折磨的人們接受因果業力之說,遂形容今生無法與自己和諧相處的人是「冤親債主」。
立意是無可厚非,但卻因此起了分別心。
相信多數的學佛人不會喜歡被自己視為「冤親債主」的人,即使有時為了世俗之眼而忍耐,終究是將不快藏在心中,並非真心接納對方。
我們沒有權利將他人說成是冤親債主,因為這不是世尊的教法!
後學因為也不喜歡被自己歸於「冤親債主」的人,因此不使用此一名詞,改稱大家為「嗯人」,大家都喜歡恩人吧!
當覺得某人總是對自己不好時,先別急著將對方說成「冤親債主」。
應該感恩他,因為他讓我們知道自己有必須改變的從前,讓自己能更加有修持。
應該感恩他,因為他讓我們明白自己並非十全十美,免除自己過於傲慢。
應該感恩他,因為他讓我們有機會彌補過去所犯的錯,進而為眾生造善。
悟達國師故事動畫
http://www.ddm.org.tw/UpLoadFile/7c8c47a6-5f10-4817-87ad-7bb7ef7bfc6c.swf
悟達國師因為前世所犯之過,受晁錯來索討,反而讓國師革除自己的傲慢之心,並留下「慈悲三昧水懺」流傳至今。
在晁錯放下兩人多世的仇恨之際,同時解救自己並成就悟達國師,後學覺得晁錯是悟達國師的恩人,或許國師不會反對吧!
提婆達多對世尊所做的事,並非只是一味阻撓世尊、迫害世尊而已,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中,世尊特別講提婆達多的事,在世尊眼中,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他也曾協助世尊在過去世中,聽聞法華經。
而且未來提婆達多亦將成佛,號曰:天王如來。
世尊尚不曾說任何人為冤親債主了,更何況是我們凡俗的初學者。
當手抄心經為母親的健康祈求時,後學的迴向講法是:「希望我母親身邊的所有眾生,皆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生界……」
後學避免使用「冤親債主」,因為一切都是眾生,只因為眾生,與我們今生相遇的因緣各不相同罷了!
後學反而覺得感恩這些在母親身邊的眾生,因為有他們,後學才得以為母親盡反哺之心。
感恩天下一切眾生,天下眾生皆是後學的恩人。
願將此功德迴向無量無數眾生,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心安自在,佛智圓滿,速向佛道。
會有「冤親債主」的觀念,主要是在這個「債」字上。
常聽到有人說「還債」與「欠債」,還有「討債」。其實這幾個「債」的想法,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的。最好的是,面對困難,接受挑戰,處理問題,放下心中的不平,一切「到此為止」。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足夠的問題讓我們去學習,還有作業要做、考試要考,一直到我們考試通過為止。但我們常常不去面對我們的問題,反而去找尋其他事物,因此讓自己產生了更多的問題。就像是要準備考試,不專心好好讀書,卻花無謂的時間寫小抄、找槍手,結果被抓到了,除了記過或退學外,一切還是要重來。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耐性,堅強地去面對問題,然後就能得到沉靜、平和。
「還債」與「欠債」的觀念,是一種「宿命論」的說法;而正見因果與因緣,不是「宿命論」,應該是:
1.有問題就去解決。
2.錯了就要改,而且是改自己。
3.不要只有消業障的心態,而是要能廣結善緣,這才是「創造因緣」。
在佛教上,對於『冤親債主』的懺悔,<水懺>是常被用到的方式。
晁錯苦苦追了袁盎十世,他的心中真的很苦!光是這一點,袁盎就應該大懺悔,讓晁錯這麼苦!而晁錯也要大懺悔,因為一念無明,讓自己這麼苦!
『發起真誠的懺悔與慈悲』許多時候,我們傷害到了別人,卻不自知,或刻意忘記,或是像袁盎這樣的隔陰之迷。
可是,因為被傷害者沒有忘記,因此他內心很苦,放不下你對他的傷害。其實我們將心比心,有時我們受到了別人的誤解或傷害,那種百口莫辯、有口難言之苦,是不是很苦?
還有,當我們看到此段故事:『悟達國師因蒙迦諾尊者垂慈,為他解了多生宿冤』,你看到了什麼?是讚嘆三眛法水的妙用,還是羨慕悟達國師能遇到迦諾尊者?
其實,這也是悟達國師自己廣結善緣而得來的果報;當初他若沒有真心去照顧迦諾尊者所示現的病僧,如何能得迦諾尊者的回報?
而經云:「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有報恩者。」是故悟達國師為後人開啟懺悔之門,真的是『慚愧感恩大願心』。
以『冤親債主』觀念是來提醒自我,凡事必有前因後果,故日後起心動念、待人處事之時必須要廣結善緣。
再跟大家分享一次以前寫的短詩:過渡
寺院裡
木魚與磬聲輕響
迴盪三千大千世界未曾滅去
功德堂中的牆上、佛桌上,
滿滿地,一張張的黃色牌位,
訴說著一段段的故事:
懺悔、感恩、祈願、祝福……
透過人世間的一方紙片
連結無始以來的情感
彼此過渡
冤親債主
因著累劫的無明
忘記了愛
卻有了你我的分別
妄想透過超薦的紙片
還清宿世的欠債
讓今生好過點平安些
以為
冤即是親,債即是主
曾經是我們的最愛
再相逢卻不相識
我們只看到自己想要的
走過菩提之路的覺者心疼
拈起一朵蓮華
再入娑婆為我們駕航
願不要再跌入 無盡的海中
有一天我們終將發現
你就是我,我即是你
冤沒有頭,債非是主
一切 本來如是
黃色的超薦牌位
過渡
成了朵朵蓮華
愛
撫慰了眾生的傷痛
無明 不再
智慧
塵盡光生
註:
在超薦法會中,常見為求消災平安的「超薦累劫冤親債主」牌位,希望藉由法會功德,讓障礙離去,事事如意。
而若靜心深觀,所有冤親債主乃至於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最親愛的親朋好友。
但是愈親近的人,卻愈容易彼此傷害,故云「冤即是親,親即是冤」。
真正的超薦,是要能化解彼此的隔閡,以無量的慈悲心、真正的愛,才能膚解傷痛,得到平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