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不抱怨、不失望,一切向前看,越過腳下路。

想起達摩大師的一段話:

「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皆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淨界法師:為何身體不適時,第六意識也不舒服?

我們一個人,就是生老病死,慢慢慢慢老了以後你這個根就會慢慢慢慢衰敗,眼睛也看不清楚了,耳朵也聽不清楚了,乃至於鼻子也聞不到味道了,吃東西這個舌也吃不到什麼味道了,這個諸根慢慢慢慢的衰老。所以你這個前五識的功能會隨著你的年齡,慢慢慢慢地那個了別性的功能慢慢慢慢地就會退失掉。

但是從唯識的角度來說,第六意識不應該隨著你的年齡而有影響,因為第六意識所依的根是第七意識,它是個心法,心法是不老病死的。但是一般沒有修行的人,他年紀大的時候他第六意識也沒精神,而他沒有精神不像前五識。前五識的了別,年紀大的了別功能退失是因為它的根衰敗,因為它所依的根是個色法。

所以,這個色法一老病以後,這個識的了別就受影響。在家人它的第六意識,年紀大了以後變成痴呆、暗鈍,主要是因為心光外洩,耗神太厲害。我們一個人經常追求世間的欲樂,追求名聞利養,都沒有修止修觀來養神,就把精神耗損掉了,到年紀大了第六意識就不行了。

我看到一個老和尚,這個老和尚住在基隆,他的色身因為過去的罪業,已經敗壞到非常嚴重,他幾乎是不能坐,連坐都不能坐,不要說走路了,他躺在床上。但是你一跟他接觸的時候,你看他的眼神,那個第六意識明瞭性非常的明利,但是他的色身是敗壞得非常嚴重了。這表示什麼呢?

修行人這個第六意識,他不會受你的色身的影響,因為你這個第六意識所依的根是一個心法。從理論上來說,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四大敗壞,你的第六意識應該可以保持正念的,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你第六意識跟你的眼耳鼻舌身——跟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完全沒關係的,它是可以當獨頭意識,它可以獨立活動的。那你說我為什麼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第六意識也不舒服?那是因為執著。

你說你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你的前五識會有障礙,這個是事實,因為你說我眼睛痛,眼睛不能看東西,這個不能怪你。你說我耳朵痛不能聽聲音,這個也不能怪你,因為前五識它事實上是依止淨色根。根明淨故識明淨,你的根不明淨,你的識的了別就受影響。這個不要說凡夫,聖人也是這樣子,這個是很正常的一種作用。

但是你的身體有障礙,你第六意識也提不起來,這個就是你自己的內心的執著,你執著你的色身是我或者是我所。從理論上來說第六意識不應該受眼耳鼻舌身的影響,不應該,它跟它是完全沒關係的,因為它的根是第七意識,所以這個地方也值得我們注意。

第六意識所依的根是第七意識,第七意識如果是有漏位,是我執法執,第六意識也容易會有這樣的思想,就是我去造善業,我去佈施,我去持戒。就是這個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它就會影響到第六意識的造業的情況。

那麼第七識跟第八識的根是誰呢?它們兩個剛好互相為根,第七識以第八識為根,第八識以第七識為根。他們兩個都是心法,互為根,你做我的根,我做你的根,是這樣子的。


達真堪布:生病不可怕,如果你真有修行,這是竅訣啊!

不管是何種事情,本身沒有好與壞,好與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心製造的,是我們自己分別、執著出來的。我們應該想成:遇到一種障礙,能增加一種智慧,遇到一種違緣,能提升一個層次。

●將生病視為「去病」

比如說今天生病了,不要把它看成是生病,而是去病。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如果沒有過去種的因,今天不可能生這種病。這些病本來就在身上存在的,今天緣分成熟了,病顯現了,也可以說是業力現前了。我們造下業因,叫「生病」;今天受到報應了,叫去病。有智慧的人,怕造惡業,不怕感受果報。沒有智慧的人,怕感受果報,不怕種惡因。種這個因了,將來肯定要受這個果;現在受的這個果,是你以前種過因,這是消業還債,也是去病去魔,是好事!

但是我們這些凡夫,種惡因的時候不害怕,受惡報的時候害怕,這是顛倒的。生病了不可怕,如果你真有修行,這是竅訣啊!

●將生病「轉為道用」的訣竅

1) 懺悔「業障」
今天發現有病了,說明你造的業還沒有消淨,欠的債還沒有還完,你要懺悔往昔所做的所有的惡業,尤其是懺悔殺生的惡業。通過懺悔,這些惡業都可以消盡,業消了果就沒有了,病就好了。

2) 當「還債」想
生病肯定也與冤親債主有關係,還債的機會來了,你不應該害怕,應該面對,對那些冤親債主要多發慈悲心,讓他們滿意,這樣債就還了。

3) 涵養「菩提心」
當你生病時,表示修行的機會來了,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修自輕他重菩提心、自他相換菩提心,希望自己能承擔眾生的病痛。通過這樣的修法能消業積福,能還債,還能提高自己的修行層次,這是好事!

但是如果不懂這些道理,患了病就心慌意亂:「完了!怎麼辦啊?」這樣又造業了,這是自己的因果,你不相信因果,就是邪知邪見。怕自己身上有東西,怕其他眾生干擾,就去找人算命;算命的人說你身上有何種東西,命裡有什麼坎坷……

這樣,你對冤親債主又增加了怨恨,又增加了惡業;為了營養去殺生,去吃一些不淨的東西,又造了殺業;自認為很有福報,其不知「福所居兮禍所依」,新的一輪因果循環又開始了……

轉載
------------------------------------------
補述:【修行人重病,多為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使然】

當我們生病時,尤其是生重病時,很容易退失道心。此時會產生一種普遍心態:「我虔誠信佛拜佛,為何佛不護佑?為何讓我得此惡疾?」

其實,就是因為學佛懺悔消業,而「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使然。這裡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可以說明:

當年玄奘大師前往西域取經時,西域當時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戒賢論師,這位戒賢論師由於宿世業障,曾生重病,其病極苦,連論師都無法忍受想要自盡。

就在此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示現其前,告訴他:因為戒賢論師往昔劫中多做國王,惱害眾生,原本應該受長久墮地獄之苦;但由於他宏揚佛法,功不可沒,所以以生重病的人間小苦,來代替長劫的地獄之苦,教他必須忍受。

若了解這些道理,不僅不會退失道心,更該感念佛恩才是。

生病時,最好能放下一切,專心念佛。若世緣未了,很快就會恢復健康;若世緣已盡,也正好念佛求生西方,一切隨緣看待。

藥師佛-3.jpg


妙蓮老和尚:佛教徒生病了該怎麼辦?業障病來了怎麼對治?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當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藥來醫治,金剛經也提到: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也是講緣生緣滅;所以生病也要藥物來醫治。但有些病苦吃了葯也治不好,那就不要再浪費金錢與精神了,這是業障病。諸位若是有病治不好就要發大慚愧心,虔誠的禮拜觀世音菩薩。

我在香港就見到有位法師受到病苦,葯也治不了,最後發心拜觀世音菩薩、大悲懺。初一、二天,剛拜下去就倒地爬不起來,但他又掙扎起來再拜;這時他生大慚愧。跪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痛哭流涕,懺悔無始劫來所造惡業,致得如此重病。他一天天至誠不間斷的拜佛、求懺悔,直到最後,什麼病都沒有了。

在台北也有一位女信徒,她得到一種病,到台大醫院檢查的結果,診斷出僅剩三個月的壽命。當她聽到自己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判決時,就一切萬緣放下,同時交代她先生,在最後三個月內,她要留在樓上佛堂。

因為她本身是佛教徒,家中有佛堂,希望在三個月內,專心禮拜阿彌陀佛,祈求阿彌陀佛接引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真話,她就是等死;所以她也不接見任何人,連兒女也不見面,就自己一個人,一心懺悔禮拜阿彌陀佛。

到三個月後,她不但沒死,而且身體還比以往好。她先生覺得很奇怪,不放心,又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一檢查證實沒病,也覺得奇怪,怎麼三個月的命沒死,而且沒病了?這是一件確確實實的事情,這個人現在還住在台北。

佛法說:「一切唯心造」,善業是你心所造,惡業也是你自己心所造的;既然是你心所造,那要克服這些病業,這就好像你要和敵人戰鬥一樣,就看哪邊的力量強,哪邊就勝了。如果你的心力較弱,你就會被敵人降伏;如果你的心力較強,你就有能力來降伏敵人,消除惡業。

所以如果你有病苦無法醫治,這時你要和這些敵人戰鬥,你就一定要咬緊牙根,打起精神來,打破牙和血吞,你若有這種精神,哪有業障不消的道理呢?因為一切皆是自己造的啊!是你自己所做,那就自己好好懺悔啊!

諸位!聽到這裡,要好好聽清楚!你自己所造的,你就自己好好來懺悔,用你的心力好好戰勝過來。


星雲大師:我法皆空時,百病還能不皆消除嗎?

人生,真是百病纏身;身體上的病,從醫院裡所謂的內科、外科、骨科、精神科、心臟科、泌尿科等各科的名稱可知,老病死的毛病實在繁多。

此外,心理上還有貪瞋疑嫉、愚癡煩惱等毛病。

身體上的疾病,即使是過去視為絕癥的癌癥、肺癆、敗血病等,以現代的醫學進步,醫生還是有辦法治療,然而心裡的慾望瞋恨、憂悲苦惱,就比較難以療治了。

現在的心理醫師、宗教法師,對於心理病患還是能透過心理資商,對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

但是,人的各種疾病當中,最難醫治的就是我們的我執、無明、精神妄想等毛病,這些心病中的心病,即使是華陀再世,恐怕也會有「束手無策」之感。

例如,歷史上的「杯弓蛇影」,這就是一種疑心病;又如「百日昇天」,這就是一種妄想病。

這些疾病,都不是一般的醫藥所能治療的了。

有一則笑話說:一位患有神經質的病人,總是疑心他的肚子裡有一隻貓在做窩,真是寢食難安。

心理醫師與精神科醫生百般治療、輔導,始終無法消除他心裡的疑慮。

後來醫師們商量,只得方便做一次象徵性的手術、手術後,當病人從麻醉中幽幽醒來,醫師手抱著一隻貓,告訴病人:「你肚子裡的貓我已經為你取出來了,以後你就不必再擔心了!」豈知病人聽後,看看醫生,又再看看那隻貓,滿臉愁容地說:「醫師啊!我肚子裡的貓是黑貓,不是這一隻白貓啊!」

所以,百病之中,最難治療的,就是自私、執著、妄想。

因為我們的心中有結,心結難以打開;因為我們的心中有恨,恨意難以消除;因為我們的心中有貪,貪慾無法制止;因為我們的心中有門,心門不易開啟。

所以心中的毛病千奇百怪,治身可以請醫師治療;有了心病,就只得靠自己來醫治,否則只有靠佛法了。

我們想要去除執著的毛病,必須要用「無我」的空慧,如《般若心經》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當「我」也能空,「法」也能空,我、法皆空的時候,百病還能不盡皆消除嗎?


夢參老和尚:生病的時候如何發菩提心

吃飯是佛法,上廁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觀照下,幹什麼都是佛法。那麼,生病的時候,如何發菩提心呢?

你說你沒看見地獄,實際上,人間隨時都有地獄。你身上生病,解脫不了,很痛苦,發高燒,燒得糊裏糊塗的,那就是地獄苦啊!地獄在自身中就有表現。

此時,如何發菩提心呢?這就需要你那個心啊,不要住在病上,要發心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沒得病,這樣子你沒想到自己,把心入到別處,心就不注意那個病了,就可能減少痛苦。

很多的事情,只要你把你的心擱到那個覺悟上的覺,不要迷惑,就是發菩提心。如果我們害病,想減輕病的痛苦,怎麼辦呢?轉移目標。怎樣轉移呢?我跟大家說個故事。

以前,一個老中醫,碰見一個這樣的病人,他害的“瘩背”。瘩背,就是後背心那個地方長個瘡。那個瘡慢慢爛了,在外面都能看見心臟的跳動,實際上那是沒辦法治療的。

老中醫想,只能給他轉移目標。就對那個病人說:“你這個瘡呢,我很快就給你治好了。但是,你那個臀部上若長得有瘡啊,我可就治不好了!”這樣,就給病人一個威脅和暗示了。那病人的思想,就不注重後背了,一天到晚摸屁股:可別長瘡!可別長瘡!

病人的心火下去了。三摸兩摸,沒隔幾天,他的屁股上果然長瘡!唉呀!這下他認為完蛋了,非死不可了。找醫生,醫生說:“我沒法治療了。”就給他抹點藥,將就他一下。過了幾天,他感覺痛得要死,不得了了,又去找醫生。

醫生說:“你現在好了,以前你那個瘩背呀,心都快出來了,怎麼治呢?你把那個火引下去,你這個傷口長出新肉了,長皮了。你這個屁股肉很厚,離心臟很遠,死不了的,開開刀割割就好了。”

遇到最痛苦的事,轉移目標,想你最快樂的事,那心就不苦了。得了病你支援不了,痛苦很厲害,你就轉移目標,想你快樂的事,想沒病的時候,那時候你唸佛就得利了。

真正的一心唸佛,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痛苦減少了,一般認為是菩薩的加持,實際上是你轉移了目標。當你苦痛逼迫的時候,想著佛,念著菩薩,念得非常誠懇,這就把煩惱痛苦的心轉成了菩提心,菩薩真來救你,而且你也得到效果

(摘編自夢參老和尚2007年5月 于北京居士林所講之《淺談發菩提心》,文字提供:方廣文化,文字整理:林文貞,摘編:正根)


有神通為何也生病,釋迦牟尼佛如何看病的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祖),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

釋迦牟尼也曾患病,這在原始佛教的經典中有所記載。《長老偈》中提到,釋尊曾經得過風濕病,當時為了解除釋尊的病患,烏帕瓦那長老還專門到施主提婆亥得婆羅門家討取了藥物與開水,並對施主說偈云:「善逝牟尼佛,受風染疾病;叫聲婆羅門,請把熱水備。佛應得布施,應供受尊敬。」《長老偈》屬於巴利三藏中經藏《小部》中的第八經,而巴利三藏系上座部所傳,是最古老的佛典之一。釋尊在印度游化於濕熱、多雨的地區,又常常露宿在外,患風濕類疾病是可以理解的。這段記載並未提及釋尊患病與服藥是否屬聖者的方便示現,然而卻讓我們感受到了當年堅持「我在僧數」的人間佛陀與大眾是那樣的貼近。

講述釋尊身力時,曾引用《大毗婆沙論》的觀點——「佛身力難敵無常力」,說明了釋尊一生中身力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對於釋尊身體示現的這種老化現象,《增一阿含經》曾記載過一段佛晚年時與阿難尊者的感人對話。

那時,佛正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天,阿難尊者來到佛處,頂禮佛後,感受到佛身體的鬆緩,阿難尊者說:「佛啊,您是天尊之體,為什麼皮肉也會鬆弛老化,不如從前?」佛說:「是的,阿難!因為凡是血肉之軀,都必定為病患所逼、為死亡所惱。我現在已是衰微之年,年近八十,這是自然的現象,不足為奇啊。」阿難尊者聽到這樣的話,一時悲從中來,淚流哽噎,難過地說道:「唉!衰老的來臨,為何竟至於此!」

後來,佛又開示大眾說:「世間人所愛敬的,是少壯之年、無有病痛、壽命與恩愛集聚,世人所不喜的是老、病、死與恩愛別離。然而在世間,這四件事是諸天、世人乃至轉輪聖王與諸佛都無法避免的。不覺悟聖賢的戒定慧與解脫之道,便會在生死中輪迴。因此,大家應當追求涅槃這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之法,恩愛別離這些事情應當常念為無常。

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時,佛陀在毗舍離城坐雨安居,宣布將在三個月後般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重病發作。釋迦牟尼口渴,讓阿難去給他打水喝。釋迦牟尼佛喝完,同弟子們繼續向前走。走到拘屍那醯連尼耶跋提河的岸邊,佛告知弟子們將入涅槃,命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中間鋪下臥具,頭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側偃臥,左足置右足上,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夜裡須跋陀羅去求佛開示,成為佛陀的最後弟子,佛於此拘屍那羅城附近的娑羅雙樹下入滅。火化後的舍利由摩揭陀國王阿闍世和釋迦族等八王帶回建舍利塔供養。


學佛後就不會生病嗎? 不,連佛陀也會生病!

有人說人生像一杯咖啡,沒有品嘗過苦的滋味,又如何知曉甜的可貴?佛教認為人生終究是苦多樂少,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種苦,怕是一時半會也數不過來。

佛陀將人生中的苦,大體分為了八種: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八種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不管你擁有多麼高的地位,多麼大的財富,你都無法避免人生中的這八種大苦,只不過每個人的福報因緣不同,所以領受“苦”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病”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眾生也會面對。無論是大病小病相信你一定經歷過,當你生病時,甚至是大病、癌症來臨時,你應該如何面對?你是否會恐懼?除了吃藥、看醫生,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我們是否能提前做一些準備?

你為什麼會“生病”?

關於生病的原因以佛法的視角來看,我們可以找到在《金光明經》除病品中,提到的三種致病因素。

一、四大不調因素:即人體本身的體質因素(或說是基本元素)造成的生病。

二、飲食時節因素:即飲食造成的生病。

三、四季時令因素:即環境造成的生病。

而身體的四大、外在的飲食與四季變化等因素,皆是使身體生病的“緣”,而究其生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多生多世所造下的殺生業報。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寧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國王。”佛經上亦云:“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我們吃五穀雜糧長大,沒有不生病的,每個人身體都在趨向“壞”的過程中,而四大不調等緣由歸根結底是我們內心所充斥的“貪嗔癡”所致。

《金光明經》又名《金光明最勝王經》,出自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第0122部,由唐三藏法師義淨翻譯。

 

學佛後就不會生病嗎?不!連佛陀也會生病!

也許你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比如講我們要脫離輪回、控制欲望等。但實際上,佛教從來沒有教我們逃避的方法。

生老病死如何逃避?沒有人可以逃避,而只有去面對,所以如何面對,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維摩詰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

有一天,阿難站在一個施主的門口準備乞食,這時,維摩詰居士來了,問他為何這麼早就站在這裡。

阿難說,佛陀生病了,需要一些牛奶,他來要一些牛奶。維摩詰說,你千萬不要這樣講,佛陀是不會生病的,如果被其他外道聽到,會侮辱、誹謗佛陀的,你悄悄回去吧。

阿難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有一個聲音在他耳邊講,佛陀確實是不會生病的,但為了度化眾生,佛也會示現生病給眾生看,這樣,人們就會對修行產生信心,認為佛和他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人,只要自己好好學習、精進修行,也可以和佛一樣得到解脫。

學佛不是為了不生病,而是在日後我們生病的時候,可以放鬆心態,能夠明白自己生病的緣由,從而更坦然的接受。之後再通過做法事、念《藥師經》等多種形式,再借由佛菩薩的加持之力,讓我們減少病痛。

 

學佛後生病了,我究竟該不該吃藥?

如果我們飲食不調,受了風寒,這樣的病我們需懂得調理,及時醫治。   佛教並不提倡說,我信佛了,我學佛了,生病了就不看醫生不吃藥了。這是迷信,不是正信。佛陀從沒說過當我們生病時念幾個咒子就會好起來的!

而至於冤業病,即是某一世你的冤家債主找過來的緣故。說是“找過來”是為了方便理解,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是你需要通過生病的方式去了這一段你造的惡業罷了。

有些病明明看起來沒有什麼,就像我們胃痛,但是吃胃藥我們就不好,遲遲不好。此時我們在及時配合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做一些佛事,如誦經、誠心拜懺、為他們超度等,與冤家解冤釋結。

智者大師言:“治病,上策為調心;中策為調身;下策為調食、吃藥。”

調心,通過止觀,病會連根拔起。

斷惡修善、發慈悲心

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什麼想不開的,去醫院住院部、去火葬場看一圈,你就什麼都能想開了。

如果你剛剛生病,你應該以積極的心情去養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行。接受無常、順應當下,做好當下要做的事,儘量多想陽光正面的事情,儘量放下憂愁與懊惱。

如果你正處於病苦的煎熬之中,我們可以修苦、修悲。應以病為師,以苦為師。身命危脆,越是執著痛苦,痛苦越甚。應借此生病之緣,勤修福慧,以此危脆不淨之色身轉為堅實清淨之慧命,也是生病帶給我們的正面積極的一面。

如果我們看他人正處於病苦之中,我們應該多多發慈心、發悲心,幫助他人解除身心的病痛。同時以此反觀,我們正是看到他人病痛的折磨,所以應該多行善事,讓自己的將來免遭病痛之苦。

人生不易,在未來的病痛來臨前,唯有斷惡修善,廣發菩提大願,進而生出出離六道之心,才能永遠免遭病痛,阿彌陀佛!


佛經故事:當佛陀生病的時候

人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人生的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病苦災難會來臨,警惕我們要趕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明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此而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鬆懈。

不只是凡夫身有病是正常,連佛也會有病啊!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他們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當走到樹林和鄉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樹根,痛徹心肺,弟子們趕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他痛到昏過去。

二千年前醫學並不像今天這麼發達可以送到醫院去,他們用土方為他敷傷,可是佛陀的腳仍然又痛又腫,人也昏迷不醒。很多弟子都非常的擔心,在家的居士也很驚慌,怕佛陀因此而消失在人間。

一位大臣匆匆忙忙的跑住王宮內向國王報告:「不得了啊!佛陀的腳被樹枝刺傷,現在非常的危急。」

國王聽了這個消息,心中非常著急,等到心定下來時說:「我們現在趕快去探望佛。」車子到精舍門口時他就趕快下車,並把王冠拿下,衣服整理好,表示對佛的敬重。

他恭恭敬敬的跑到佛陀的床前,看到佛陀仍舊昏迷不醒,他就屈膝在床前,牽著佛的手說:「佛啊!我是阿阇世,我聽到你受了重傷馬上趕來。佛陀!您一定要憐愍眾生,您走不得啊!世間國家都需要您啊!」

佛陀睜開眼,牽著國王的手說:「你起來坐著。」國王就坐在床邊,佛陀也由弟子扶著坐了起來,弟子們全都圍靠過來,佛陀又開始為他們說法了。佛陀向四眾弟子說:「人在世間,總是乘業而來;帶業而去卻又乘業而來。」

佛說:「過去生中,我雖然生生為行善道,但難免也有一些觀念錯誤;一念差錯,千劫難逃啊!所以每一世我都歡喜的消業,雖然該消的業消了,但未消的余業猶存,所以我還繼繼在消受余報啊!」

諸位,我們聽了這段小故事,就可以知道佛陀雖然已經成佛了,但他的身軀還是父母所生的肉體啊!所以一枝樹枝都可以傷到佛的腳,細菌也會使他的傷口腫起來,疼痛不已啊!甚至到昏迷的程度;何況我們是凡夫呢?

正因為我們是凡夫,所以更該知道身體病痛是正常的事,只身病心不病,身體有了小病痛就要視為自然的現象,更要時時警惕自己人生無常。要好好把握人生,提醒我今天不做,不知是否還有明天可做?


佛陀生病是去看醫生的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住在一位名叫提婆比多婆羅門的芒果園中,而尊者優波摩那為佛陀的侍者。 

那時,佛陀受了風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找來尊者優波摩那,對尊者說: 

「優波摩那!我受了風寒,引起背痛。請你穿好外衣,拿著鉢,到提婆比多婆羅門家去,為我要一些熱水來。」 

「好的!世尊。」 

尊者優波摩那來到提婆比多婆羅門家,默默地站在門外。 

這時,提婆比多婆羅門正在廳堂中理髮,看到尊者優波摩那站在門外,就問道: 

「外面這位穿長袍的出家尊者,你默默地站在門外,要乞討什麼嗎?」 

「住在芒果園的阿羅漢、善逝,受了風寒,背痛得厲害,你有治療的熱水或藥物可以施捨嗎?」 

聽尊者優波摩那這麼說,提婆比多婆羅門就布施了一滿鉢的酥、一瓶油、一瓶石蜜,並且差人擔了熱水,隨尊者優波摩那到世尊的住處。尊者優波摩那以油為佛陀塗身,再以熱水泡洗,然後以溫水調和酥蜜飲下。有了這樣的處置,世尊的風寒與背痛,就緩和下來了。 

隔天一早,提婆比多婆羅門來探望佛陀。 

一番問候寒暄後,佛陀問: 

「婆羅門!你們怎樣修婆羅門法呢?例如,布施什麼人可以獲得大果報?在什麼時機布施,布施什麼東西,才是殊勝的福田?」 

「瞿曇!我們婆羅門最有成就的聖者,稱為三明婆羅門。要成為三明婆羅門有三個條件:是博記多 聞的好 老師、有純正的婆羅門血統、相貌端正。能布施三明婆羅門的人,可以獲得大果報,而隨時布施飲食與衣物,就是最殊勝的福田。」 

接著,提婆比多婆羅門反過來問佛陀說: 

「瞿曇!你認為怎樣才是真正的婆羅門?如何才是三明成就?布施什麼人可以獲得大果報?怎樣才是布施的適當時機?怎樣布施才是殊勝的福田?」 

「婆羅門!善知解脫,解脫一切貪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羅門。得三世了然的宿命通、能見諸趣眾生的天眼通、斷盡煩惱的漏盡通之人,是成就三明的聖者。能隨時布施這樣的聖者,有最大的果報,是最殊勝的福田。」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相應部第七相應第一三經》、《雜阿含第一一八一經》、《別譯雜阿含第九五經》。 

二、在《阿含經》中,多處記載著佛陀有背痛的痼疾,這是人間佛陀的模樣,正是解脫聖者也有「身苦」的例證。可是,後來漸漸出現了理想的佛陀觀,說佛陀是一切圓滿者,身體當然也是圓滿的,怎麼會生病需要吃藥呢?於是,將佛陀吃藥解說為是示現的,其用意是為了會生病的一般人,教化他們應當吃藥的(參考《摩訶僧祇律》,大正藏二二冊四八一頁上)。甚至,「大眾系的說大空宗以為:佛示現身相,其實佛在兜率天上,所以也不說法,說法是佛的化現。」(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第六二頁)這樣的佛陀觀,離《阿含經》所記載的人間佛陀,差距多麼大啊!   

三、佛陀為何會有背痛的痼疾?有些律典以「本生」、「因緣」的格式,解說這是佛陀長遠以前過去生的業力所致。這種說法,對毫無宿命通的一般人來說,是無法辨別的,只能存於信仰中。《相應部第七相應第一三經》的英譯本註解中,說佛陀背痛的痼疾,是緣於六年苦行中的傷害,這是比較容易以一般常人的經驗來理解的。佛陀在六年苦行中,曾有一段時間「日食一麻」,導致色身十分瘦弱(參考故事第二〈佛陀的修學歷程〉),可推見這六年間,佛陀對色身的保養是如何地缺乏了,若說因此而種下背痛的病根,其可能性是很高的。   

四、從佛陀與提婆比多婆羅門對「三明」的認定不同,也可以辨別佛法與婆羅門法之間的若干差異了。


佛陀法身金剛不壞

「多聞第一」的阿難聽說佛陀生病了,維摩詰卻說,佛陀的法身是不會生病的。阿難沒聽錯,維摩詰也沒說錯,那麼佛陀為什麼既生病、又不會生病,到底怎麼回事?

一天清晨,長年隨侍佛陀身邊的阿難,在一戶大戶人家的門口站著等候,想為病中的佛陀化緣牛乳,湊巧被維摩詰看見。維摩詰便問:「阿難,為什麼大清早就來托缽?」

阿難回答,佛陀生了點小病,需要牛乳來醫治。但話還沒說完,立刻被維摩詰打斷:「阿難!千萬不要這麼說!如來法身是金剛之體,不生不滅,已斷盡一切惡,圓滿莊嚴,怎麼會生病呢?阿難!如果外道聽到佛陀生病,一定會想:『佛陀還有生病的業障,尚且不能救自己,怎能幫助眾生?』所以你趕快走吧,如來法身清淨圓滿,已解脫所有煩惱,是不可能生病的!」

阿難聽了十分慚愧,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佛陀其實沒生病!正苦惱時,佛陀的聲音從空中傳來:「阿難,維摩詰說的沒錯,象徵佛法穩定(法住)、不變(法定)、普遍(法界)、同一(法如)、自然(法爾)的佛陀法身,自然不會生病。但是,為了度化貧窮、苦惱、惡行的眾生,佛陀的色身當然會生病,也需要調養。阿難!去化緣牛乳吧!」

佛陀為了度化眾生而「方便示疾」,在人世間經歷生老病死。讓大眾體悟到:連佛都會生病,怎能不趕快精進修行?佛陀的病,正是大悲心的實現。


學佛人也會生病的根源

很多初學者剛剛趨入佛法,有時候生病或者遇到違緣,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怎麼沒有修法的時候好好的,修法了以後就越來越煩惱越來越痛苦啊?很多人因此就退失了學佛的勇氣,甚至對於佛法產生了邪見,造下了無邊的口業。

每到此處我都非常的傷心難過。試問:如果不修佛法你平時就沒有煩惱和違緣病障和痛苦麼?學佛的過程中出現違緣和各種痛苦,說到底是非常好的一個事情。而產生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是通過病障和痛苦的顯現淨除惡業,有些是魔或者冤家債主看到你要成就了,自己無法報仇了,就來擾亂,有些是修行時候過渡的緊張和集中精力產生了一種對於法的執著,對於覺受的執著而帶來的,因為修行就是要對治貪嗔痴,而貪嗔痴在我們平時沒有觀察的時候是隱藏的比較深的,有點類似潛意識,他們在背地裡害了我們無數的生世,但是一旦我們修行,我們就會要去揭露他們,去面對他們,跑去我執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這樣的痛苦就像蝴蝶蛻變和鳳凰涅盤一樣,是一種重生,我們在修行過程中遇到的這些痛苦其實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和業障,任何一個成就者佛菩薩都要經歷這個過程才能達到最後的證悟和成就。這個問題就是長痛和短痛的問題,你要那一種?就像有些人戒毒一樣,實在忍不住了就要人在後面給上一棍子,這樣等到他戒毒了,他反而會非常感謝那個給一棍子的人。其實這個問題在很多高僧大德的開示中都宣說的非常明白,下面就摘錄一些殊勝的開示供養大家:

諸佛菩薩慈念關愛眾生勝過父母。因為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慈愛只是今生這一世,佛卻是眾生若不成佛,就生生世世無止境地救拔他、加持他。再者,父母若見子女不聽自己的話,或者背恩違義,心裡就會怨恨,可見父母的慈心是有條件的。而佛菩薩遇到造惡的眾生,知他將因此墮入大苦海中受無量苦,所以救他出離的心更重,甚至入於無間獄中代這些眾生承受無量無邊的痛苦,所以我們應該知道諸佛、諸大菩薩對眾生的慈愛護念勝過父母,而眾生因為被無明障蔽了智慧、被煩惱障蔽了心性,不知皈依佛菩薩,也不信受佛菩薩的說法教化,還粗言誹謗佛菩薩,未曾發心感念諸佛的恩德,何況報恩?不相信正法,因為不信,必然不修,將來必輪回在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遍歷三途,受無量的痛苦,罪受盡了才能出來,暫時生到人間,但身有殘疾,眼耳鼻舌身意不齊全或有障礙,這是自作自受。沒有定力,沒有智慧,全是由不信佛的教誨造成的。這是最可憐的人。三途,經文上也作塗(即塗)。一、火途:地獄裡猛火燒的地方。二、血途:畜生道動物之間弱肉強食之慘狀。三、刀途:餓鬼道以刀劍杖逼迫之處。

佛菩薩都有代眾生受苦的願力,《八大人覺經》中菩薩的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我們也常聽到高僧大德發願:「願天下眾生的病苦由我一人代受,願我今生的福報施於天下眾生」。像虛雲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宣化上人等,都是因為發過代眾生受苦的願,而示現病體,替眾生背一些業,減輕眾生的痛苦。

在美國,我聽上人弟子說,海灣戰爭爆發前一天,宣化上人正在歐洲法會上講法,突然失聲痛哭。弟子問師父,是不是身體哪裡有病痛?師父說沒有,說中東將發生戰爭,又要死很多人,很可憐的。當時許多人心中不免疑惑,沒有聽到哪裡有戰爭呀。當天上人開始絕食,說要代那裡的眾生受苦,懇請佛力加持,令戰爭早一天平息。第二天一早,收音機裡就報道說:伊拉克、科威特發生了戰爭。我想若沒有上人的絕食發願,也許戰爭會拖延時日,傷亡會更多。

虛雲老和尚在高齡之年被暴徒毒打昏厥,也是替眾生消業的。如沒有虛老這樣的聖人替眾生背業減負,當時中國百姓的苦難或許會更加深重。替眾生背業,就像《地藏經》中說的「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有德行的修行人只要發了願,就會分擔眾生的業力,將其背負在自己身上,就如同盡全力照顧病人的人,自己也可能累病了一樣。

上海有位居士是位退休的博士、高級工程師,帶領許多人學佛。她的學生問我,老師全身有許多裂紋,往外滲水,是什麼原因?我當時感到她曾發過代眾生受苦的願。她的學生說老師每次路過墓地,都會進去為亡靈念佛,還會說上一句,你們的業我替你們背啦!因此,再好的醫生、藥物也治不好她的皮膚病。上海還有位居士,多年來累計印各種善書、經書約二千萬元,可自己上下班卻是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最近他父親往生前兩天預知時至,許多來自各地持戒精嚴的居士,在參加助念為其父跪誦《地藏經》時,頓感全身疲乏,有人還感到涼氣襲身。這是因為老人信佛較晚,僅依兒子印經的功德還不足以往生西方,為他念經的居士身感乏力,涼氣襲身,即是為其分擔背負了罪業,結果老人往生時大眾皆聞奇香,見三聖降臨,老人口念「阿」字閉上了雙眼。這些修行人生病或受苦的情況都是為人背業所致。

守戒修持定慧的人才是善知識,才有大力,有如你想將水中的人救上岸,自己一定也要會游泳,才可以跳入水中盡力相救一樣。所以,大修行人的疾病多是由願力造成的。像這樣的事例在佛教史上多不勝舉。可是有幾個人信、有幾個人明白呢?有的不但不信,還會誹謗說:「你看某某人沒修好,得那麼重的病。」要麼說人家是邪道、魔道等等愚痴無知的話,以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別人,貢高我慢,自不量力。他們哪裡知道,誹謗大善知識是要下阿鼻地獄的。這就是「無明覆慧」,斷了自己修行之路。

讀這一段懺文時忽然想到佛派文殊菩薩去維摩詰居士家看望問疾,其中一段對話很能啟發我們的認知:

文殊師利問:居士的病快好了吧?世尊非常惦記,讓我來問候你。你的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啊?

維摩詰言:從痴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文殊又問:是疾何所因起?居士答: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試翻譯成白話。維摩詰說:眾生因為愚痴產生了貪愛,我就會生病,因為一切眾生有病,所以我才有病,如果眾生都沒有病了,我的病也就好了。為什麼呢?菩薩是為眾生才又回到世間來的,有生死就會有病,若眾生都不得病了,菩薩也就沒有病了。就像有一位長者的孩子生了病,父母因為擔心和勞累,也會生病。孩子的病好了,父母的病也就康復了。菩薩也是這樣,愛眾生如自己的孩子,所以,眾生有病,菩薩才有病,眾生的病好了,菩薩的病也就好了。

文殊菩薩又問:這種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維摩詰居士回答:菩薩的病,是因為大悲心引起的。

看明白維摩詰的教導,我們絕不要再聽到某位有德行的和尚、居士病了,就輕易說人家沒修好。可能他是在了前生之業,或是發過代眾生受苦的願。曾對大德高僧生病而心生疑惑、口生毀謗的人,當趕緊懺悔。若在書中或在光盤講話中進行誹謗的,也應在書中及光盤上懺悔消除影響,否則是要下阿鼻地獄的。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是的,成佛以後也要受報,這從世間的聖人和偉人來看,也都有許多的不如意事可知。比如耶穌被他的門徒出賣,最後釘死於十字架;孔子絕糧於陳、蔡;文天祥受誅;美國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中山先生在倫敦蒙難等。因此,在釋迦牟尼佛成佛前後,也有好多魔難,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後的樹下降魔;另外托缽不得食,風寒而背痛,女人誣陷,他的弟子提婆達多落石傷其足;以釋迦族遭受滅亡而頭痛;臨涅盤前因誤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說,證得阿羅漢以後,也有受報的記錄,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和蓮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

這從東西方的宗教看,各有其理論和說法,所以聖人受難,正表現其偉大人格和偉大事業的成就之不易;基督教說耶穌是為了人類贖罪,佛教則有不同的理論依據。這可以從兩個方向說:一是法身示現,以做為凡夫的榜樣,表示凡夫也能成佛。佛由人成,所以,人類所有的苦、樂、禍、福,示現為人間身的佛,也同樣有;雖他自己本身沒有苦、樂、禍、福的障礙,為了誘導正在苦、樂、禍、福中的眾生走上修行佛法的大道,所以,方便示現同於一般的人類。

人在人間必定有他的身體,有身體必定會遇到身體的所需和所忌,兩者產生沖突,就會發生魔難。所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如果不假辛勞而獲得佛果,不遇魔難而成為佛,那就沒有修行的必要,也顯現不出聖人之偉大。所以,在佛成道之後,雖具足六通,圓證三明,他還是在人間托缽、游行,他的衣、食、住、行,完全同於人,生活所需也同於人,弟子向佛問訊的時候,也會說到:「眾生難度嗎?」「身體健康嗎?」確少見到佛陀使用神通來解決眾生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只是用智慧,以人間通用的方式,解決人間的問題。

二是從最後身的菩薩或最後身的羅漢來講,他們從此以後,不再受到三界中生死的約束和苦難的左右,因此,必須要把無始以來凡夫位中所造的一切不善業全部清理償還。這也等於佛世的時代,規定俗人,若發心出家,必須在清償了所有一切債務、責任和義務之後;若是犯罪、負債、父母不允、妻子或丈夫不許者,均不得出家。到目前為止,要來我們寺院出家的人,也要求他們首先把所有一切世俗的錢財關系、感情關系,徹底清理之後,才可進入我們的寺院,而成為走上出家身分的第一步。所以,在成佛之前的最後身菩薩,固然要接受往昔的業報,初成佛時,雖然心得自在,不再受到煩惱的困擾和苦樂的影響,但是他在沒有進入稱為無余涅盤之前的身體,還是在人間活動,還是會受到物質世界的影響,那就是最後果報的承受。

不過心得解脫的佛,身體雖然跟一般的常人一樣地受到痛、養等種種反應,但是不會因此而生起喜、怒、哀、樂的煩惱,所以,佛的受報和常人的受報迥然不同;受報是對因果負責,解脫是從煩惱得到自在。如果大乘羅漢、菩薩以及諸佛,乘願來到世間救濟眾生,那是化現,不是受報,從凡夫看他們,也有生、死、衰、老、病痛等的現象,他們卻未受到這些現象的困擾。


淨空法師:十個多病的原因

佛也給我們說十種業得多病的果報,他註解裡這二十條我們要把它記住,記住是你可以幫助很多人,改變他一些不好的習慣,改變他這些惡的果報。

第一種喜歡打眾生,『好喜打拍一切眾生』,特別是小動物,看到的時候也不見得不順眼,看到就喜歡把它打死,蚊蟲、螞蟻、蒼蠅看到就想把它打死,要曉得將來得多病的果報。印光大師值得我們學習,他老人家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在佛法裡面遇到這些東西,不是把它打死,驅逐出境,把它趕走。可是印光法師不趕它們走,老法師《傳記》裡面說,他的侍者有別人看到老法師房間裡面有跳蚤、有蚊蟲,別人來替他趕,老和尚不許,老和尚說不要趕它。人家問為什麼?老和尚說我自己德行不夠,有它們在,好!常常警惕自己,我的德行還不能感化它們,它們在警惕我、警策我,老和尚不趕。聽說印光法師七十歲以後,這些東西再都看不見了,本來房間裡面有蚊蟲、有跳蚤、有蒼蠅,有這些東西,老和尚到裡面去一住,這些東西都搬家、都走了。由此可知,修養自己的德行重要,有它們在擾亂,自己道德不夠,沒道德,它才會擾亂。真正肯修勇猛精進,你的道德有沒有成就?看看這些小動物還有沒有?如果果然沒有了,證明你修行有功夫;還有這些東西干擾,你功夫不夠。真正修行人他不責備外境,一切回歸到內心,回歸到自己,我自己不善,它們來擾亂、來侵犯應該的,不足以為怪。所以這是應當要戒除的。

第二種惡業『勸他令打』,自己雖然沒打,叫別人打。

第三個『讚歎打法』,他打的方法讚歎,好!打得好,見打歡喜。

這十條裡面四條都是說打害眾生,我們都有這個習氣。看到小孩子打蒼蠅,不錯!打得好,都讚歎。哪裡曉得多疾病的果報,造這個業因要得這個果報的。

第五條是『惱亂父母』,讓父母生煩惱,讓父母身心不安。

第六是對賢聖,使賢聖人生煩惱,也叫他不安。

第七種『見怨病苦,心大歡喜』,看到跟自己過不去的人、自己討厭的人得病了,他在那裡歡喜。

第八種『見怨病癒,心生不樂』,冤家討厭的人,他的病好了,很不開心。這裡頭著重冤家,你所討厭的人,你不喜歡的人。

第九種『於怨病所,與非治藥』,冤家生病,你去給他藥,送藥給他,這藥不是治他的病,讓他病加重;換句話說,你是去害他的,不是去幫助他的,幹這種事情。

第十種『宿食未消,而復更啖』,你吃得很飽,還沒有消化,看到好吃的還要吃,這是病從口入。

十條裡面,前面的九條是你造的惡業,後面這一條是飲食,不懂得飲食衛生,而感得疾病的果報。


「我不怕死,但我怕病」|《前行筆記》書摘

病,人人會得。和衰老不同的是,人們願意忽視衰老,但通常會重視疾病。你很少見人把「我老了」掛在嘴邊時刻提醒別人注意,誰也別注意好像根本沒發生這件事,自己也把它忘掉,才好呢。生病就不一樣了,你多少還是希望別人在意的,自己也會仔細端詳。所以關於病痛,不需要太詳細描述,大家都知道的,典型的苦苦,誰也不會錯認成快樂。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只是躲不掉。

有人說:我不怕死,但我怕病。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不在少數。這或許只是說明:一方面,你還不是很清楚什麼是死(人們對死的了解很少,卻願意把它想像成一種解脫,一種結束,或其他什麼一種不錯的狀態,反正也跟自己沒關係了);一方面,寧死不病,也證明病苦之劇。

病苦現前,沒有什麼彈性可言,只能承受。誠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說:

疾病隨時襲此身,侵擾身心受苦痛,

風病膽病及痰病,如魔降身難擺脫。

燒灼血汁如沸水,病毒集聚於諸根。

雖臥舒適牀榻上,輾轉反側不成眠。

宿世慳吝業感故,哺精美食反嘔吐,

慎將病人置涼處,反覺燥熱不能耐。

以暖熱衣覆其身,反覺極冷勝寒冰,

親友雖然四圍繞,誰能代受一分苦?

巫祝醫師雖善巧,宿業疾病難除愈,

未證「無病」果位時,病苦汪洋難具說。

何日病來不可知,畏病應修正佛法。

修行人,在這樣艱難的承受里,仍然能發現訓練自心的大好機會。

疾病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外感,內傷,四大失調(免疫力下降),但推到底,是惡業在因緣成熟時以疾病的形式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這個因,即使有緣起,也不會有這個果。就像沒有種子,有陽光雨露土壤,也不會結果。換句話說,如果以前沒種下感受某種苦的因,那麼外感、內傷、病毒、遺傳等因素全都加起來,也不能讓你感受這種苦。

我們不是常常看見嗎,同樣的外部環境,寒、熱、溼、暑侵襲,有的人沒事,有的人就得病。或者,同樣是熬夜、喝酒、抽菸、飲食無度、喜怒無常,有人沒事,有人犯病。暴露在同樣的病毒面前,有人就天然具有免疫力。即使遺傳病,也是有人發作,有人終生不發作。

你可以解釋爲這些是因爲免疫力強弱有別。但即使如此,免疫力的不同又由何而來?天生的?隨機的?爲什麼會有天生不同?爲什麼隨機的結果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其實所有事背後都有因果線索,只不過我們的視界不夠開闊、精微,才看不見理不清,或是只能見到很小的一部分。

米拉日巴尊者在道歌里說,因爲往昔慳吝的業感,精美的飲食吃下去又嘔吐出來。你也許會覺得,嘔吐只是因爲食物、藥物刺激引起腸胃不適造成的。對,這些是緣起,但首先是有往昔慳吝的因在那兒,因緣具足就出現得不到飲食的果報。得不到飲食是關鍵,可以是以嘔吐的方式,也可以是以其他方式達到這個結果。而嘔吐(或其他方式)本身又是苦報,是另一串因因果果連鎖反應得出的結果。每一個果都有自己的因和緣,同時它本身又是其他因果鏈條上的因或緣。

不可勝數的因、緣、果錯綜交織成一大羅網。從因到果,中間雖不斷有新事件發生,看似岔路百出,卻很神奇的其實是走的一條直線,如是因如是果,從不錯亂。

具體有關業因果的話題,我們可以試著在後面專門的章節里細說。這裡需要明了的是,疾病雖各有各的病理、症狀、對治,但對病人來說,疾病意味著他當前需要承受的苦。

比如說感冒,究竟什麼是感冒呢?站在病人的角度看,並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可以指認爲感冒,它只是鼻塞、流涕、喉痛、發燒、頭痛等苦受的合相。而苦受,究其根源,是惡業成熟的果報現前。

那麼,疾病的另一面就是,它代表著惡業在不同程度上減輕乃至了結。晉美林巴尊者說「疾病是清除自己諸惡作的掃帚」,便是這個意思。他說:「再也沒有比疾病更好的可以燒盡惡業的燃料了,不要對疾病心存悲傷或生起邪見,應將其視作消減自己惡業的跡象而生歡喜。」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樣,但我自己生病時,尊者的這段教言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它在病痛中爲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到生病可以不只是單純的受苦,生病同時也代表有許多惡業減輕了,有一些惡業了結了。

儘管病痛折磨人,我還是應該慶幸:這些惡業若留到後世轉生到三惡趣里再報,不知會慘烈成什麼樣子;而今生再怎樣痛苦,畢竟有人的福報護身,有心智有能力去憶念三寶,感受到三寶的加持,苦難因而有了能看得到的極限。

病痛成爲我的老師,它教我深深體會因果不虛的道理,並教我在困境中仍有感激之心。這種感激源自對因果法則的體認和確信,所以即使病苦加劇也不會影響到它,反而使它更加堅定。

人在病中,心境反倒比較容易寧靜,有時思想也更清明。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時多向亂中忙。疾病提醒我不要忘記身體的無常、速朽及爲衆苦所集。人在生病的時候,往往能更容易體會到:

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可久立。是身如焰,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爲虛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爲如地。是身無我,爲如火。是身無壽,爲如風。是身無人,爲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爲家。是身爲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爲虛僞,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爲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爲老所逼。是身無定,爲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維摩詰所說經》

疾病也教我清楚看到衆生的連接。沒生病的時候,各忙各的,誰跟誰似乎都很不一樣,可等病號服一穿上,你發現形形色色的不同原來也是很容易脫掉的,就像脫掉那些日常服裝,大家在疾病面前並沒有太大不同,憂慮著同樣的憂慮,恐懼著同樣的恐懼,期待著同樣的期待,說著同樣的話語。這些「同樣的」對生命來說比那些「不同」更重要、更基本也更可依賴,不是嗎?

有句俗話,同病相憐,意思是說生同樣的病讓人彼此間相互理解和依賴。但我想,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會真正懂得,痛苦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會知道他人的痛苦是怎麼回事。當我們生病時,身邊的親友總是會勸我們「想開點」「往積極的方面想」,但難以訴說的病痛,心底深藏的恐懼和憂傷,讓我們疲憊不堪。積極、消極有什麼要緊,我需要的是有人真正了解我此時的感受,了解我的軟弱、驚慌,以及我只求活下去(或正常活下去)的卑微希望。

理論上的「理解」乃至「自他相換」都是容易的,而只有自己親身去經驗那份病痛,那份混亂和危險,才會知道「理解」「慈悲」「自他相換」等的分量。因爲疾病,我們有了更有力的通達法教的途徑。

疾病本身也可以是觀修的對象。晉美林巴尊者說:

只要不是來勢迅猛的心臟病,生其他病的時候,我都會憶念尊者這殊勝的修行口訣。心裡很高興自己生的是比較和緩的病,可以顧得上觀修。

生病時,究竟是誰在生病?是身體嗎?是心嗎?心無形無色,念念不住,無可指陳。若說是心在生病,那麼是哪一念心病了呢?若是前念,前念已過;若是後念,後念未生;若是當下,當下不住。

如果病與心無關,全是身體的事,那麼心就不會有病苦的感受,或者無心的屍體也該有病痛、病苦才是。

如果病與身體無關,那麼比如說牀壞了,我們會覺得是自己病了嗎?或者別人感冒,我們會因此發燒、流涕、渾身難受嗎?當然不會。只有在自己身上發生的疾病,我們才有病苦。

在自己身上發生,是如何發生的呢?

關於種種疾病具體從何而來,醫學上至今無有定論。即便如感冒這樣的常見病,究竟由什麼原因造成,也只能是根據統計、概率、關聯性等列舉出可能的病因。病毒可以是許多疾病的罪魁禍首,但關於什麼是病毒,並沒有一個確定、明確的定義。各種惡性腫瘤,癌細胞在體內滋生,而什麼是癌細胞?癌細胞是怎麼來的?能檢查到癌細胞即代表有癌症嗎?所謂癌細胞是以前就在體內,還是後來由外而入?諸如此類的問題。生病時,我們若這樣去觀察一下病是怎麼來的,會發現不論小病大病,似乎都難以說清楚究竟是怎麼生起來的。

而正當病時,病又在哪裡呢?

比如痛風發作時,病在腳趾關節嗎?若說不在,明明腳趾紅腫疼痛,看得見、摸得著是有毛病的。若說在腳趾,其實關節本身並無問題,而是嘌呤代謝或尿酸排洩出了問題。若說病在嘌呤、尿酸,嘌呤是人體內參與能量傳遞和代謝的重要物質,它的代謝產物——尿酸存在於人體內也是正常的。若說病在代謝紊亂或尿酸排出不夠,那麼這是因爲自身體質還是腎臟等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原因?若說病在體質,那麼周身都該有痛風。若說病在腎或在其他處,那麼接下來仍可以如法炮製地加以觀察分析,發現病既在腎又不在腎,既在一處又不在一處。最後我們會知道,沒有什麼病是孤立的。哪怕一個小小的病,也是整個身體的事。身體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有(何爲四大,我們在前面《諸行無常》一章中有具體解釋,這裡不贅述),病從四大起,病非四大,而不離四大。

所謂病癒,病又是去哪裡了呢?

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有形色的「病」脫離開這個身體,就像一件衣服被脫去。似乎病就在原地消失,它哪兒也沒去。有些病,比如腫瘤,現在常會以切除的方法對治。而腫瘤切除後,有時病能好,有時不能好。可見病不是被切除的。有的惡性腫瘤患者,什麼醫療手段都試過也不見效,只好回家等死,可沒想到後來癌症竟然自愈了。是什麼讓癌細胞消失的?消失到哪兒去了?

我們不一定要等到重病加身才去想這些問題,平時頭疼腦熱的時候,就是很好的修法對境。一些道理,在文字上我們多少是能理解的,但真正在病中去觀修,體悟會很不一樣,會非常深刻有力。

佛經云:「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病是什麼?就是這個身體。身體在,則病在。非新得,非故有。未病、已病、病癒等都是我們分別假立出來的概念。然而,由於無始以來反覆串習的堅固執著,儘管是分別假立的概念,我們仍然會切身感受到生病的痛苦和病癒的輕鬆安樂。

我自己也有心臟病,發作起來,颶風掃蕩一般,所以我能理解疾病對人身心帶來的影響。那種創傷會持續很久不能癒合。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學著與病共生,帶著這麻煩不斷的身體有尊嚴、負責任、有目標地活下去。否則,一生很快過去了,而我們大部分時間困在了病以及等病來的陰影里,該看的東西看不到,該做的、該創造的、該珍惜的,統統錯過了。

我自己這一年多以來疾病纏縛的經歷也使我深深體會到,疾病一方面意味著痛苦,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修行和弘法利生的機會。因爲我生病的緣起,很多人放生、供燈、念經,精進地行持各種善法。我常常想,如果不是我生病,這些額外的精進和行善可能都不會有,所以生病也不全然是壞事。

維摩詰居士說,病中的修行者應該怎樣去調伏自心呢?他應該「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衆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衆病。」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佛陀十難

維摩詰生病了,為什麼連菩薩也不敢去探病?

佛弟子生病到底要不要吃藥?許多學佛人的誤區,都看看吧!

學佛人也會生病的根源,原來生病和破財,都是在消業障!

不能把無病當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現!

依靠生病,前世所造惡業全部消盡

「道人常帶三分病」:樣樣都不許足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人不能讓生命十全十美!否則物極必反!

每個人生重病、怪病、絕症、生命垂危,皆有因緣

念佛可以百病不侵?其實,這只是個傳說

凡念佛處,疫不入境,瘟疫之所以傳染給你,是有原因的

業力來了要接受,了解這是因緣果報

若有病苦纏身者,當持念此咒《藥師咒》加持藥物

發願學佛修行,反而招來種種的不順呢?

一轉念,疾病也成大功德

佛法無邊,但佛亦有三不能

如何身苦心不苦?

菩薩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佛陀開示-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