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朝山代表什麼意義?

淨空法師答述:

這問題也問得很好,現在在台灣,在大陸許多地方,甚至於在美國朝山的風氣很盛,但是要曉得朝山真正意義是尋求明師請益的,就是請教。古時候真正有修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往往在深山裡面建一個茅蓬隱居。從前寺院也是建築在深山裡,與外面的社會隔絕,在那裡頭進修容易得清淨心。

那我們要想問,有疑惑要想去請教,必須去朝拜,這正是所謂「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我們不可能請法師、大德下山來教我們,這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自己要去朝見,真正的意思是在此地。

在從前跟現代人理念確實不相同,古人有道德、有學問,表現出來是非常謙虛,決定沒有傲慢,能也說不能,有學問、有修持也說沒有修持,他真謙虛。所以從前住山,住山就是住茅蓬,還不是住在寺院裡,距離寺院不遠的地方去搭一個茅蓬,換句話說更清淨了。寺院還有信徒往來,還有干擾,所以住茅蓬。另外一種閉關,閉關跟住茅蓬是有條件的,不是像現在我想閉關就閉幾年關,想住茅蓬就去住茅蓬,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誰也不能管誰,想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在從前不行,從前是有條件的。

在自己道業沒有成就時,要去尋師訪友,到處去請教這就是朝山。我自己道業、學業沒有成就,要向高人請教,我們自己是學生的態度。如果自己的德學成就了,成就之後就不必要向別人請教,宗門的明心見性,大澈大悟,教下的大開圓解,也真的開悟了,悟了以後,一定要度眾生,換句話說一定要幫助別人。但是度眾生要靠機緣,也就是說要有人來請你去說法,如果沒有人來禮請,總不能說我很行,我來教你們,這個說不出口的,這未免狂妄、自大。真正有道德、有學問也不能這個做法,那怎麼辦?住茅蓬、閉關,這就等於向大家說,我參學已經圓滿了,我的道業已經成就,你們還在參學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請教。所以從前真正善知識到哪裡找,善知道剛才講都很謙虛,絲毫驕慢的習氣都沒有,所以打聽這個地方有沒有人住茅蓬,有沒有人閉關,如果有真善知識,你有任何疑難證,你去扣關,到茅蓬去拜訪,他一定會教導你。

假如你提出的問題,他不能解答,你就可以把他的關房打開,算了,跟我一道去參學去吧!你還不夠資格,真的是如此,所以這是朝山真正的意思。

現在這個朝山意義已經不相同,朝山是什麼?是遊覽,去觀光,大家集合去觀光遊旅,去朝山去玩玩,跟從前的目的不相同,這個我們要了解。那麼在現在,你要是喜歡朝山,跟大伙一道去玩玩,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是真正的意義我們懂得就好。

問: 當發心行善時,結果眾生所獲的利益並非美滿,自覺在其中必定有漏,請問如何做才能無漏?

淨空法師答述:

這種事情總在「緣」字,緣的關鍵是眾生的善根、福德。眾生有善根、有福德,菩薩、有心人來提倡善法、提倡正法,自己依教奉行為大眾做榜樣,對他一定有啟發性。如果眾生沒有善根、福德,我們做再好的榜樣,他看了也無動於衷,麻木不仁。這種情況,古人已經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所謂是「進則利益天下,退則獨善其身」。這是告訴我們,如果有緣,我們應當捨己為人,純粹做利益眾生的工作。如果沒有緣分,應當隱居,佛家講「住山」,就是隱居不下山,或者是閉關,完全做獨善其身的工作,把自己的德行與學問向上提升,等待機會成熟。

如果你「厚積薄發」,你積得愈厚,你發的力量就愈強。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他老人家七十歲之前,沒有人知道,這是獨善其身;七十歲之後才被人發現,但八十歲就往生了,他利益眾生的時間只有末後這十年,所謂是兼善天下,那個力量太大太大了。雖然時間短,但因為積得深厚,所以發的力量強,影響力就大了。

鳩摩羅什大師也是如此,他到中國很長的一段時間都無法發揮,一直到姚興作皇帝,才把他請出來。他在中國弘法利生的事業只有七年,但七年的影響太大了。所以,要影響面大,影響的時間長,積德、積學一定要深厚。

1998 講於台北緯來電視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