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由心靈來引導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來

我們講過我們生命有二種力量:一個是外境的力量,一個是心靈的力量。如果你經常是由外境來牽引你的,你可能沒有美好的未來;如果你日常生活完全是由心靈來引導外境的,你現在可能不是很滿意,但是我保證你一定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因為你的生命當中不斷地在進步、不斷地消業障。

所以你一定要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不能用外境的力量來引導你,這個很重要!你怎麼知道是外境來引導你?或者心靈來引導你呢?我們之前也講過,一個人一天當中都是做你喜歡做的事——跟著感覺走,你就是外境給你刺激什麼,你就做什麼。你經常做你喜歡做的事,你就很難有美好的未來,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就對了!改變生命的最大力量是心念!

我們講一個佛在世時的小公案給大家體會一下,諸位知道,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叫做鴦掘摩羅,這個人以前在家是殺人魔王。他為什麼殺人呢?因為他受了他師父的誤導,他拜一個婆羅門的外道做師父,他師父告訴他說:「你要生天啊,很簡單,你先去殺一千個人,殺死以後把他們的手指剁下來,串成一個像花鬘一樣的項鍊掛在身上,然後我再告訴你種種的修學法門,怎麼樣持咒、怎麼樣觀想,你很快就生天了。」

這時候鴦掘摩羅產生一個邪惡的思想,以殺人為功德,就拿著刀子去殺人。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把整個城裡面的人幾乎殺光了,不是被殺死,就是逃走了,幾乎沒有人住了。這時候鴦掘摩羅心想:我的功德沒有圓滿,還差一個啊。他就想到家裡面還有一個母親在等著他。一個人起顛倒的時候,什麼事都敢做,就要去殺他母親。

這個時候大慈悲的佛陀現前了,鴦掘摩羅看到佛陀就想要殺佛陀,但是他不管怎麼追佛陀,佛陀都跟他保持一定的距離。鴦掘摩羅追得很累,說:「沙門啊,你停下來!停下來!不要跑那麼快!”佛陀說:“我早就停下來了,你的心沒有停下來,我早就停下來了!」

鴦掘摩羅這個人善根很深厚,他一迴光返照:誒,心停下來。他的心馬上寂靜下來,他的嗔心邪見就消滅了,就覺得自己不對,向佛陀懺悔,之後跟佛陀出家證得阿羅漢果。證阿羅漢之後,他還修慈心三昧,來懺悔他過去殺人的罪業。

有一天他去托缽的時候,看到一個婦人在生小孩,釋放出那種很痛苦的叫聲,鴦掘摩羅覺得很感動,就問佛陀說:「我要怎麼做才能夠幫助這個婦人,減輕她的痛苦呢?」

佛陀說:「你可以做一件事,來減輕她的痛苦。你把你從出家以來,你內心當中,你對一切有情眾生,完全沒有生起一念的傷害之心,你把這個功德迴向給她。」

不容易啊!對眾生完全沒有傷害的心。這個蚊子怎麼叮我,怎麼咬我,我完全沒有想要傷害它,這不容易。他把那個完全無嗔的念頭迴向給她,對這個女眾產生很大的加持力。

我們今天講到鴦掘摩羅,說是: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鴦掘摩羅這個生命體是沒有自性的,你看他以前是嗔心,看到人就殺,經過佛法思想的栽培以後,他變成一個完全沒有嗔心、沒有傷害心的念頭。

所以我們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他的生命徹底地改變過來。一個生命改變的原點,一定是從心靈發動出來的。從心靈的改變,才有你行為的改變,最後才有結果的改變。所以整個修行是從內向外發展的,所有的修行都必須作好心理建設,才有資格修學,這是整個唯識的思考。

《唯識學》認為說:你心理建設沒有作好,你整個修學不可能產生太大的變化,這個叫做積集善業。積集善業,你的心還是隨境轉,你要成就解脫,你一定要先培養你心靈的力量,包括你心中的誓願、願望,跟你一個美好的思想。

以上講到生命的二種力量:第一個、誓願力;第二個、觀照力。

總之,你要創造美好的未來,一定要培養一個美好的思想!


淨界法師:造善業時要培養堅定的信仰跟願力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天女,她是一個忉利天的天女,她有一天早上跟很多天女要到一個花園裡面去遊玩,她走著走著在路當中她碰到一個石頭就跌倒死掉了,死掉以後就從天上,當然她死掉表示她福報享盡了,就掉到人世間,做一個少女。這個少女十六歲就結婚了,生了三個小孩。

但是這個少女很奇怪,她一出生的時候,她就知道她是從忉利天而來、而且她正要去花園裡面玩,所以她覺得很不甘心,我都沒有到花園就死掉了。她心中有種願力,她要趕緊回到忉利天去。她不但是有願力,她還有堅定的信仰,她知道必須到三寶當中積集她回到忉利天的功德。所以她長大以後,她結婚以後,她除了把家務做好以後,她每天到僧團裡面去,為出家人打掃房間、打掃馬路,臨走之前把所有僧房裡面所需要的水把它打滿,她才回去。她每天這樣子做,到了晚年以後,她死掉以後,果然馬上又生到忉利天、回到忉利天她以前的地方去。

諸位要知道,忉利天一天、人世間一百年,她活了五十幾歲,所以忉利天剛好過了半天。她回去以後,天王說,你一個早上跑哪裡去了?她說,我到人世間走了一趟。這個少女死掉以後,當然很多比丘很懷念她,因為她幾十年來護持三寶,有人就問佛陀她到哪裡去了?佛陀說,她前生從忉利天來,她又回到原來地方去了。比丘說,她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她為什麼能夠設定目標就能夠回到她原來的位置去呢?

佛陀說,她修善業的時候有兩個特點:第一個、她有信仰;第二個、她有願力。所以她產生的善業力特別強。第一個,她相信三寶是功德相,她有這樣的信仰。第二個,她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她來生一定要回到她過去的團體,她從忉利天而來,她也要回到忉利天而去,她有堅定的願力。所以她達到她的結果。

所以說,我們今天沒有建立堅定的信仰、沒有產生堅定的願力,我們這個善業力就缺乏一個主導者,我們的善業沒有主導者,就沒有力量!佛陀說,缺乏馬車的引導。雖然這個車子莊嚴得很華麗,善業力很強,但是缺乏前面引導的馬,不知道要去哪裡。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觀一切法空,一切法本來是沒有,那怎麼有呢?本來無一物,就是由你的堅定的信仰跟堅定的願力來創造你的來生,就是所謂的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做生命的改變,我們就必須培養一種堅定的信仰跟堅定的願力,然後你再去造善業,這個善業才有明確的方向,是這個意思。


淨界法師:視、聽而不住,是真修行!

我們在回家的時候--第一個先把心從外在的六塵帶回來!因為我們的心,雖然五陰都是一種執取,但是要從外面先破壞。古德講一個譬喻說:我們現在穿五件衣服,你當然先脫最外面那一件,你不可能先脫里衣!五陰它是一層一層的,色陰破了→受陰才現前;受陰破了→想陰現前……。所以我們現在把心帶回家,是五個次第--先從外在的塵當中帶回來。那怎麼帶回來呢?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所入就是我們對於六塵的執取,叫作所入。我們住在耳根來說叫作動相、靜相,堅固的把它執取,別人一講什麼話,我們心就住在上面,即便沒有人講話,我們也是住在一個沒有聲音的相狀。那麼這種有所住的心既寂,被這個回光返照的智慧給慢慢的破壞了,這時候我們對於外在的動相、靜相,清楚分明,但是我們不再受到它的干擾,瞭然不生,就是不再生起執取了。有聲音也好,沒有聲音也好,我們很清楚的知道;我們善用這個聲音來弘揚佛法,我們善用聲音來贊美佛陀,但是我們不再被聲音所系縛了!

在禪宗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天德山禪師去參訪龍潭禪師。看這意思……走了很久的路,所以他到龍潭禪師道場的時候天黑了,龍潭禪師慈悲啊,就親自為他安單,拿一個蠟燭走在前面,德山禪師走在後面,快到寮房的時候,龍潭禪師突然間把蠟燭吹熄!本來是光明的嘛,突然吹熄……一片黑暗,德山禪師當下開悟!因為我們一念心性本身--不是明相、也不是暗相,但是我們隨緣遇到光明就看到光明,遇到黑暗看到黑暗,所以他從明、暗的變化當中,回光返照─見到明、暗的是誰?他從他遇到境的刺激--回光返照,看到他離相的心性。

《楞嚴經》的意思是說--其實:我們生命的每一個事情,都不是你生命的全體,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乃至於你今生,也只是你無量的心性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你為什麼一定要把它看那麼重呢?你今生只是一個心性當中的一個小水泡,一個大海的一個小水泡,如此而已。當然你好好利用這個水泡,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功德,但是你要住在上面,那你就是一個小水泡,如此而已。你要無所住,這個水泡才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把你帶到極樂世界去。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佛陀對於五陰的執取,只有兩個字,就是要你:放下!你不放下--你回不了家,你就永遠在那個地方打轉!你一個廣大的大海,你只認那個水泡,那你就很狹隘了!所以我們首先要放下的是什麼?外在的六塵,動靜二相,明暗二相,放下!但是放下,可沒叫你去把它破壞,你還是清楚分明的。不是說放下,我現在眼睛把它閉起來,耳根不要聽,不是這樣!你照樣聽,你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但是你的心不要住在上面,關鍵在這個地方。


一個富人看到自己的農民朋友很窮,就送給他一頭牛讓他開荒,並說:“等春天來的時候我會把種子帶來,撒上種子,到秋天你就會離開貧窮人。”

窮人謝謝他,也滿懷希望地想奮鬥。可是沒有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要難,他就想:“不如把牛賣掉牛,買兩幾頭羊,先殺一隻羊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長大可以賣掉再賺錢。”吃掉一隻羊後,其他的羊一直不生小羊,日子又艱難了,窮人想:“這樣下去我又會挨餓,我把羊賣掉,然後買雞吧,雞可以生蛋,蛋可以賺錢。”過了幾天他又忍不住了,因為雞蛋不能滿足他的生活要求,最後他忍不住殺雞,殺到最後一隻雞的時候窮人已經徹底無望,也不想致富了,“不如把雞全部殺了,打一壺酒,三杯酒下肚,萬事不愁。”秋天到了,善心的富人給窮人送種子來了,發現窮人正喝著酒吃著鹹菜,家裡一貧如洗。富人就走了,窮人依然是窮人。

很多人都有過夢想,也有過機遇,也有過行動,但是堅持到最後是最難最難的,想成功最難的是要有恒心與毅力。

學佛人要想離苦得樂,要含著眼淚化解惡緣,今天家裡人和你鬧彆扭,就是你上輩子的因緣果報所為,要含著眼淚克制自己、忍辱精進、改掉自己的毛病。

學佛人的痛苦是一時的,而不學佛人的痛苦是一輩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