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

無惡不作的「上師」

  《經莊嚴論》裡共講了十種上師善知識的功德——法相。這不是小乘裡講的,也不是密乘裡講的,而是大乘裡講的上師善知識的法相。

  一、調柔。身口意特別清淨,言行舉止具足威儀,嚴格要求自己。蓮花生大士講過:見解比虛空高,取捨因果比麵粉還細。有這種見地與行為,在一般情況下, 縱遇命難,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惡業也不造;即便是失去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法也要行持。以這種心態重視善惡,取捨善惡。

  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人標榜自己是成就者,不但不行持善法,還無惡不作,這種人非常值得懷疑,不能輕易相信。麥彭仁波切在《前譯教法興盛之願文》裡講過, 內心的境界要跟蓮花生大士一樣,行為要跟靜命論師一樣(靜命論師是比丘,在印藏頗負盛名,是清淨持戒的典範)。尤其是修持大圓滿法的人所要依止的上師善知識,見解要達到最高(有密宗的境界,才敢說是最高的境界),行為也要如法清淨;不但戒律清淨,言行舉止也要調柔,具足威儀。

  二、寂靜(禪定)。具有禪定功夫的人會很穩重,信念很堅定。我們應該依止這樣的人,為了信念可以捨棄生命,在對境面前內心如如不動,具有禪定境界的人。

  三、除惑(智慧)。知識不等於智慧,智慧是對治煩惱的。具有智慧的人能鏟除自己和他人心靈上的疑惑。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心靈導師。我們依止的上師善知識應該是具有這種能力的心靈導師,依靠他治療自己心靈上的疾病。

  有些人雖然很有名望和勢力,但是沒有這個能力。還有些所謂的住持、高僧,雖然寺院道場修建得宏偉壯觀,但沒有遣除自他心靈疑惑的智慧,我們不能依止這樣的人,即使依止了也沒有用。

  以上三種法相主要是講戒定慧三學的功德。

  四、品德。一個人的品德非常很重要。從表面上看很聰明,很有能力,也很清淨,但若是品德不好,其他的功德也會很快從相續中消失。就像一座大廈沒有基石,很快會倒塌一樣。

  《二規教言論》共講了十二種做人的標準,即做人的規則。但是最最根本的品質是穩重,善良,正直等。

  穩重。穩重很重要,身口意都要穩重,如果身不穩重,就會東跑西顛,今天跑這個廟,明天跑那個廟;今天依止這個上師善知識,明天依止那個上師善知識。如果語不穩重,就會言而無信,雖然發的願很大,卻沒有行動;雖然立下了誓言,卻不去守護。

  佛法裡講願行,有願必須有行,有行一定有願。如果沒有願就沒有方向和目標。所謂的願行,就是發願以後要去做。若沒有行動,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叫發空願。

  一說發願,都特別積極,都毫不猶豫,但是發願後卻不去做。如果發空願,等於欺騙了三界眾生,同時欺騙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以及上師,這個罪過非常嚴重。前幾天都發願念蓮師心咒,發願了之後卻沒看到有誰在積極念誦,我在窗戶裡觀察了好長時間,沒有發現一個人拿著念珠走路,沒有拿念珠說明肯定沒有念。立誓言也是,都很輕易,很隨意,不應該這樣。一個真正的智者,一個正常人,立誓言之前,需要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智者不會輕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縱遇命難也不會捨棄誓言。

  《二規教言論》裡講,失毀誓言的人,就像失去靈魂的人。失毀誓言的人,在佛菩薩、上師善知識面前,就是一具行屍走肉。很多人在佛面前,包括在我面前立下了很多誓言,當時看很鄭重,但是沒過幾個月、幾年就忘在腦後了,根本沒有記憶,這就等於失毀了誓言。這樣的人不是正常的人,更不是好人。

  不能隨便發願,不能輕易立誓言,一旦發了願,就要去做,才有解脫的希望,才有成就的可能。經常發空願,失毀誓言的人不可能成就,也不可能解脫。

  意不穩重——信念不堅定。一個人要有自己的信念,而且信念要堅定,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捨棄生命,這才是真正的意穩重。而有些人不要說捨棄生命,即使遇到一點小小的坎坷與磨難,就把所謂的信念、信仰拋到九霄雲外了。當自己的信念與暫時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信念就一文不值了;當遇到坎坷和磨難的時候,自己的信念不起絲毫作用,這就是意不穩重。所以,信念要堅定,要做一個身口意穩重的人。

  善良。處處為別人著想,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叫善良,這樣的人叫善良的人。有些人表面上裝的很善良,實際上很自私、很自利,這種人不能叫善良。

  正直。能換位思考,遇到任何事情,面對任何困境,都能換位思考,這叫正直。這樣的人明白自己如何,他人也是如何。而我們不是這種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在這個世界上,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有學問的人,但是缺少真正有品德的人。真正的好人,有品德的人非常罕見。比如我們的上師如意寶,為什麼感化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是不是因為他有神通?是不是因為他有學問?不是,而是因為他的品德高尚。有品德的人很少,這樣的人有吸引力,人們都特別喜歡他,這才是他真正的攝受力。

  五、勇猛精進。作為一個上師善知識,應該是他人的表率。因為我們要跟著他學,以他為榜樣,所以他必須勇猛精進。無論是釋迦牟尼佛,還是蓮花生大士,都是用一生來學修的。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並沒有說可以隨心所欲,也沒有吃喝玩樂等放逸行為。他成道了之後,還跟那些比丘一樣,甚至比那些比丘還精進,晝夜不停地學修。蓮花生大士在印度的時候我們不太了解,但是從他的傳記中不難看出,蓮花生大士專門到無人之處,甚至去一些險境閉關修行,去磨練、鍛煉自己的心。你們到藏地看看蓮師閉關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住在山洞裡,不分晝夜的精進學修。雖然他是大成就者,但是從來沒有吃喝嫖賭過,而是用一生來精進學修佛法。 他們都是我們的典範,是我們的表率,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現在很多人都是以盲引盲,自詡是成就者,但吃喝嫖賭什麼都幹,不斷惡也不行善,從他的言談舉止上根本看不到佛法的影子,看不出佛法裡講的功德。這種人無論有多大的名氣,多大的勢力,都不應該崇拜,不應該追隨,更不應該依止。

  我不但聽到有人說起這樣人,也看到過這樣的人,但是自己從來沒有動過心,沒有崇拜過。我有自己的標準,有自己的要求,不是隨便的。

  六、阿含富(精通佛理)。上師善知識必須精通佛理,否則怎麼攝受弟子,怎麼利益眾生?顯宗密宗,大乘小乘,有很多共同和不共同的地方,若是不精通,不掌握這些,怎麼去衡量弟子的本性?怎麼去攝受他?現在很多所謂的上師,給他人灌個頂,傳個咒就OK了,所謂的弟子也很滿足。若真是這樣也太簡單、太容易 了,佛也不需要轉三次法輪,蓮花生大士也不需要伏藏那麼多法了。

  現在有些所謂的大德、活佛,對佛理一竅不通,只是徒有虛名。藏地剛開始時不是這樣的,後來轉世靈童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有的是政治活佛,有的是經濟活佛,有的是父母會說會做,孩子就成了活佛等很多亂象。上師如意寶一生沒有認定過活佛,也要求弟子不認定他的轉世,這就給我們傳遞了信號。印度、漢地都沒有這種傳統,但也出現過很多大德高僧和成就者。若是自己真有這個能力或緣份,自然就會利益眾生、弘揚佛法,否則,只是虛有其表,背地裡什麼都做。現在在藏地這種傳統快要結束了,以後沒有了。

  七、覺真。覺真是必須要有修證和見地,這樣的人才有真正度化眾生的能力。如果自己是個盲人,怎麼能給他人帶路呢?視力正常的人才可以給他人帶路,否則都很危險,都會完蛋。也許有人認為:他人是否有修證或有見地,我無法衡量。有辦法衡量,肯定是不一樣的,雖然你無法衡量他內心的境界,但通過他的言行舉止,一定能觀察、了知。

  佛在經中講,雖然我們不知道哪裡有水,但是通過水鳥可以判斷;我們看不見山頂上的火,但是通過冒出的煙可以判斷。同樣,以這種方式也能衡量出一個成就者內心的境界或修證,最起碼能大致了知。

  八、善說法。有些所謂的大德、成就者不講法,這樣能利益眾生嗎?有些所謂的大活佛、大法王一輩子不講法,只是偶爾給人灌一下頂,開一個規模很大的法會。這方面我也不太理解,看不太懂。

  以前的就不說了,現在的大德,比如麥彭仁波切、上師如意寶,用一生的時間傳法,上師如意寶快要圓寂了還在講法。我去喇榮的時候,上師已經看不到字了,但他讓弟子把每天要講的內容錄下來,然後放給上師聽。上師身體一直不好,還有心臟病,但從來不間斷傳法,有時候身體實在受不了、撐不住,會下去看一下病, 但卻通過電話給四眾弟子講法。

  文革時藏地哪有人敢傳法?但上師藏在山溝裡,還是一直給身邊的弟子傳法,從來沒有間斷過。他之所以有這樣的事業,能利益這麼多眾生,是因為他有辛勤的付出,有偉大的行為,才有了這樣的成就,不是隨隨便便的。

  如果真想利益眾生,就如理如法的講法,通過這種方式讓眾生明白道理,了解萬法的究竟實相。通過灌頂,通過神通,不可能真正利益眾生。在何種情況下灌頂能起作用?弟子的相續成熟了,通過灌頂的儀式,就能讓弟子見性,能讓弟子的心靈轉化。之前是不應該灌頂的,即使灌頂了也起不到作用。

  只靠念咒也不可能真正利益眾生,只能消除一些業障而已。要依止一個真正對自己有利、有幫助的上師善知識;要找一個用一輩子的時間、精力來給自己傳法的上師善知識。這樣的上師善知識值得依止、跟隨。否則,即使他名氣再大,勢力再大,也不應該依止,也不應該跟隨。

  九、具慈悲心。慈悲心是真正發自內心地希望眾生或弟子離苦得樂。大乘佛法裡講,上師善知識要有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消除眾生、弟子痛苦的決心;有通過自己的力量利益眾生、弟子,給予他們安樂的決心。這樣的上師善知識會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利益你。若是沒有任何能力,只是為了化緣,想辦法讓你掏錢,這樣的人不值得跟隨,也不能依止。

  十、離退減——道心不退減,道業日日增長,沒有衰減,沒有退失。真正弘法利生了,道心會日日增長。表面上是利益眾生,實際成就的是自己;表面上是弘揚佛法,最後圓滿的是自己。

  大乘佛法裡共講了十種上師善知識的功德。一定要觀察,不要輕易親近,不要隨意追隨。有些人是魔化現的,若與這種人結了緣並追隨,自己也會成魔,將來他下地獄時,自己也會跟著下地獄……這都是很危險的。所以,了解了以後再追隨,觀察了以後再依止也不遲。依止了上師就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再違背上師善知識的意願。否則過患特別大,緣起也特別不好。

  依止上師善知識之後,一定要將身口意都供養給上師善知識,一心一意、依教奉行,與上師的身口意相應,即模仿他,模仿的越像成就越大。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上師瑜伽。上師說什麼自己也說什麼,上師想什麼自己也想什麼,上師做什麼自己也做什麼,最後才能獲得與上師無二無別的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