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煙法師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說明了福德來自慈悲、來自於利益眾生。進一步來說,即是與眾生建立善緣,善緣具足,慈悲圓滿,即能成就無上佛果。

世人皆想得福,卻少有人知要從因上下手。從事相來看,成就利人的善行,即是得福之因;從理上來說,福因在於一念慈悲心,因為有慈悲心,所以會造作種種善業,心念也會愈來愈清淨,福果也會愈來愈大。但若因心不正,雖是造福、培福,所成就的果報還是有限。所以福報的大小,著眼於因上的發心與努力程度,不能只看表面。

既能明瞭此理,「培福」便是修行上很重要的課題。任何一件利人的事,都是從清淨心而來,而心的清淨程度,必然顯現於慈悲行的表現。比方說五戒十善的實踐,就是清淨心的展現。清淨心即是智慧心,以智慧心來修福報,所感得的福果不僅是人天福報,亦是出世的福報。世出世間福報圓滿, 覺他必定圓滿,覺行圓滿,福慧二嚴,無上佛果便在其中。

可惜的是,世人多貪求果報,雖是培福、造福,卻不知福性本空的道理,所以為了享受福果,長滯三界火宅中,不得出離。我們若能明瞭空性之理,將所培之福迴施一切眾生,那麼即使再小的善行,它的果報都會與虛空等同,這便是菩薩發心。

慈悲是佛種子,培福是慈悲行,所以修福、培福就是在莊嚴佛土,攝受眾生。中台是菩薩道場,也就是從利他中完成自利,雖然法會、坡事頻仍,但無時無刻不是 成就道業的契機。若能如此思惟,營造福業哪有不快樂、不歡喜的呢?另外, 導師亦曾教示弟子「福德、教理、禪定」三環一體的重要性。所以,若欲契入教理、 得到甚深禪定,福德的累積乃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從這個角度來說,培福就是契悟教理、成就禪定的資糧。

培福者的因心若能與菩薩心相感,則果報亦無有窮盡。若能再透過智慧心的觀照,必能成就出世的般若福、功德財。如此以菩薩心濟世,無一眾生不能救拔,無一善法不能成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