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處的人,只要有一丁點過失,人皆見之,甚至群起而攻之。子貢曾以日蝕比喻君子的過失,像高掛在天上的大太陽,一有缺蝕現象,絕瞞不過天下人的眼睛;一旦它由缺復圓,普天之下也無人不知。
廣欽老和尚早年在福建清源山苦修,來台後在土城承天寺後山的日月洞用功,過著穴居隱士一心修行的生活。廣老不願浪費寶貴光陰,為一日三餐米糧奔波,就以山中隨手採得的水果為食,因此人稱「果子師」。廣老為道苦行,多年用功,有修有證,感召廣大信眾的尊崇與護持。民國六十五年,老和尚八十五歲高齡了,牙齒掉光,改吃流質食物。眾所周知的果子師開始吃東西了,傳到山下,馬上就有人譏刺說:「果子師不吃水果,改吃食物了!」一位佛門長老打抱不平地說:「人家廣老在山洞苦修,以水果充飢時,我們吃什麼?現在廣老日食一餐,我們一天吃幾餐啊?」
有些些轉變,人們便譏嫌相加,因為他德高望眾。雪公來臺,無個人娛樂可言,只是在周六下午,由隔街蓮友邀到家中觀賞京劇。在課堂上,雪公感慨民間的婚喪喜慶 一人一套,無禮可遵,惟有京戲中還有古禮可觀,所以雪公是存著「以京戲為師」的心思看京戲。雪公看京戲一事,給不明事理之輩聽到了,也有話要說:「學佛,怎麼還看戲啊!」雪公看的是一板一眼的京劇,看劇中的忠孝節義,看戲裡的彬彬有禮。想想,我們平時是以什麼為娛樂?看連續劇、上網看人家的誹聞、打電動, 甚至流連聲色,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卻隻字不提,反倒議論起看京劇,豈非躬自薄而厚責於人?
愈是君子聖賢,愈不能說錯話,或有絲毫的過失舉措,否則就會成「眾矢之的」,當成箭靶。孔子只是說了一句「昭公知禮」,就被陳司敗譏成「君子亦黨乎?」聖賢 君子如孔夫子,也會結黨營私嗎?陳司敗對孔子這一句話不甚滿意,在背後閒言閒語,孔子聽到後,一點也不動氣,只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我孔丘 真是幸運啊!果真犯了一點過失,人們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聖賢君子一向潔白無瑕,人們期待他一直白到底,那一天不小心染上些微污濁,就會演成天大事件。
一條河水,在下流地處,堆積無數的髒亂污穢,不覺稀奇,因為那裡原來就是這般面貌,誰會怪罪他?所以遭人指責,被人譏嫌,意味著你是站在上流的高尚君子,怎麼可以言語不慎,行為不檢?古人說:「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偶有無心之過,受人指指點點,正可以靠他幫忙拾遺補缺,不是美事一樁嗎?學學孔子的雅量心 胸,苟有過,人必知之,是某之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