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開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靜下來
淨界法師

我們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強調的是「禪定心」;剛開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靜下來──「打得念頭死,建立阿彌陀佛!」一方面聽自己的聲音,建立佛號的力量;一方面透過智慧的觀照,降伏心中的煩惱;慢慢地,佛號在心中產生一種堅定的力量、一種無障礙的力量,這就是正念。

那麼,接下來要做什麼事呢?觀察門!

「禪定」可以給佛號一種強大的力量;「觀察」能夠讓佛號的前面,多了一個方向的抉擇,使令這句佛號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我相信諸位都了解,不是所有的佛號都可以帶我們到淨土去;有些人念佛念了半天,來生變成一個大國王、大富長者,就是沒有給佛號一個正確方向,使令佛號流入了人天的安樂果報,這樣就非常可惜了,本來是一顆摩尼寶珠,結果換成糖果吃掉了!所以我們在修學當中,每一句佛號都要有方向。什麼方向呢?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首先談到「厭離娑婆」︰身為一個凡夫,之所以在三界當中,死亡之後、又不停地在三界投胎,那種相續的力量,佛法說是因為我們對三界有一種很堅固的「愛取」煩惱─我們愛著三界的果報,所以一直離不開三界。

換句話說,我們來三界,不是什麼人強迫我們的,是我們自己願意來的!為什麼會有愛取煩惱呢?因為我們對三界產生錯誤的認識─「顛倒想」。所愛著的是什麼呢?三界的快樂感受!

比方說:我們有很多人喜歡吃榴蓮,其實榴蓮本身沒有多大意義,重點是我們的心跟榴蓮接觸後,有些人會產生一種快樂的感受,他在乎的是那種「樂受」;當榴蓮吃多了、那種樂受被破壞後,他就不喜歡吃榴蓮了;所以我們在乎的是──在我們內心的那種「樂受!」

榴蓮如此,世間的財、色、名、食、睡,一般人跟它接觸,也會產生一些快樂的感受;這些快樂的感受,對我們產生很大的傷害,因為有這樣的快樂感受記憶,使令我們甘願、辛苦的在三界裡勞碌奔波,一次又一次受生老病死的折磨。

生死輪迴我們不再害怕,為什麼?因為我們期待快樂的感受,能再次的出現,所以不惜犧牲自己的法身慧命,是這個原因。那麼,為了那種快樂的感受,一次又一次在三界裡輪迴,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值得我們好好的冷靜思考。


它是我們出生死的護身符(虛雲老和尚)

我們跟佛學,現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種: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

二、身在家心出家,雖然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三、身心俱出家,于諸欲境,心無顧戀。

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我們自己檢查一下,看這四料簡中是哪一類呢?我慚愧,身雖出家,幾十年騙佛飯吃,表面出了家,內心未入道,未証實相理體,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動,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這樣苦惱,還有和我一樣的,可見身心俱出家就為難了。

古來身在家心出家的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維摩詰,月上女,末利夫人,韋提希夫人;中國的龐蘊,宋仁宗,張襄陽,都是深通佛法,居塵不染塵。

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師多了,都是佛門模範,為後人欽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無量。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說了。

真出家的實在難,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說:“古聖修行,須憑苦節。”黃檗老人說:“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了生脫死,門路很多,《楞嚴經》有二十五圓通,就有二十五法門,門路雖多,總不出宗、教、律、淨。宗是禪宗,教是講經,律是持戒,淨是念佛,這四法最當機。

禪宗雖是直下明心見性,動靜一如,頭頭是道。就禪來說,差別也多,還有邪正大小,種種不一。講經也一樣,要到大開圓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無礙,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亂,當下親証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入薩婆若海。

一切法門,都離不了持戒。

《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如不斷偷,必落邪道;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雪,自不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

佛門舊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許聽教參禪。何以如此呢?因為修行以戒為體,戒是出生死的護身符。

沒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會沉淪汩沒。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絲毫破損,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淨三宗,及一切法門,都以戒為先。

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廢。要三法圓融,才得無礙。持戒若不明開遮,不通大小乘,不識因時制宜,種種妙用,死死守戒,固執不精,成為錯路修行。三學圓明,才得上上戒品。

種種法門,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則萬法通,頭頭物物盡圓融;一法不通則一切不通,頭頭物物黑洞洞。

一心不生,萬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則參禪也好,念佛也好,講經說法,世出世間,頭頭是道,隨處無生,隨處無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

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無我相,諸妄頓亡。我執既除,更除法執,我執粗,法執細。

平常講話,開口就是說我什麼,我什麼,若無我則什麼都瓦解冰消,哪一法都無礙。

由能無我,也就無人,習氣毛病也無有了。

既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離法,就要努力忘我,勿為境轉,勿在煩惱中過日子。

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則一念錯誤,毫厘有差,天地懸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頭燃,嚴守律儀,如保護渡海浮囊,不容有一點破損。

 

阿彌陀佛-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