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不能獲得成就的十種因~~ 密勒日巴尊者

(1)生老病死輪回中,耽戀諸苦不厭離。
(2)業習強烈無自主,失毀誓言破戒律。

(3)雖獲暇滿難得身,於師三寶無正信。
(4)愚痴邪見及傲慢,不信因果謗佛法。

(5)嫉妒嗔心如烈火,金剛道友起紛爭。
(6)福薄慧淺二資少,不求金剛最勝乘。

(7)不念無常深妙理,斷修本尊常散逸。
(8)未經聞思攀高法,生圓次第顛倒修。

(9)未得上師竅訣故,錯將寂止當成就。
(10)未獲勝觀見解時,離聞思修而說法。

以上歧途十種因,佛子銘記當遠離。


做功課不要匆匆忙忙,敷衍了事

覺明妙行菩薩說,如是打坐一段時間,可以再起來經行念佛,然後再去持誦經典。這樣經行、念經、拜佛有個次序,交叉進行。

但要注意,不要匆匆忙忙,不要好像趕集樣的,一口氣把所有功課做完,說「我今天佛號全念完了」。但是你當下是一個敷衍了事的念頭,你就不叫真正的修行。修行是心性上的細活,不是在事相上——「我把事情幹完了」。

(大安法師·《西方確指》講記)


不要越修越糟糕

智敏上師

修行的重點是對治煩惱。佛法總的來說,有三個方式:一個是原始佛教的根本道,一個是大乘道——波羅蜜乘,一個是密乘。

在根本的佛教裡邊,就是直接對治煩惱的,把煩惱一個一個消滅,講的對治道都是斷煩惱的道。

在波羅蜜乘裡邊斷煩惱的方式是另外一種,從利他的方面,可以斷煩惱,就在利他之中,把煩惱斷除。以菩提心利他的時候,把自己甩在一邊去了,那麼一切煩惱,從我執發生的,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它對治掉。那麼這是波羅蜜乘的斷煩惱的方式,從利他這個角度來把自己的煩惱滅掉。

那麼金剛乘的斷煩惱方式,那更是特殊,就是以毒攻毒的方式,以大的煩惱來對治一般的煩惱。那這個大的煩惱,當然不是指真正的煩惱,「大欲即是於大樂」,就是藉這個。

我們說這個,《真實名經》里講了很多,以貪瞋痴來消滅貪瞋痴,表面上好像是貪,實際上不是貪,是滅除貪的貪,滅除瞋的瞋,這樣子的對治,是金剛乘。那麼這個總的來說,還是對治煩惱,這個原則是一模一樣的。煩惱斷除了,這個業果就不生,就可以脫離三界。所以說煩惱是一個關鍵問題。

只要煩惱在心上沒有斷掉的話,你碰到那些相應的境,再一個提不起正念,馬上煩惱就生起來,這是客觀的規律,逃也逃不了的。

那麼所以說,修行的人,第一個是要遠離。把五欲的境遠離之後,把境離開了,即使你心裡的煩惱種子還在,沒有這個境勾引你的話,可以不生,暫時可以不起作用,現行不起來。但是你碰到那個境的時候,那就是要提正念。如果正念一失,那煩惱會起來,煩惱起來之後,就跟著它跑,什麼破戒的罪就會跟起來。所以說在初學的人,一定要遠離五欲的境,並不是逃避,是要鍛煉自己的力量;自己能力沒有鍛鍊出來之前,不能到敵人當中去衝鋒。你要是能力有了,當然是可以了。但是還是要注意,被譏嫌的事情還是不要做,你不要說我不害怕了,我什麼事情就可以做,那也不行。因為這是,你要教化有情,你自己要做得如法。

慢在我們修行當中,有特殊的意義。

我們很多人自己學了一點法,慢得不得了,自己也沒有什麼行持,更沒有什麼修證,就是看了幾本書,看的對不對還不知道,就慢心高,自以為高人一等。這樣子修行的話,就是越修越遠。

我們修行的目的,《百法明門論》講得很清楚,就是要達到無我,一個是補特伽羅無我,一個是法無我。而這個慢心,就是我慢,就是我執的一個最大表現。如果增加慢心的話,就是增加我執;增加我執,跟修行就是背道而馳的。如果學佛學到把我執長得胖胖的、大大的、高高的,那你修行的方向就搞錯了。

所以這樣子修行,越修越糟糕,煩惱沒有斷,反而增加了。你修什麼呢?自己以為了不得,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了不得,就是很可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