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索達吉堪布開示:孝順、供養父母是為自己積累福德

1、大小乘的佛經中,非常強調對雙親的孝敬。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在他的家族中、在他的命運中,會得到梵天、帝釋、四大天王為主的白法天尊之護佑和加持。同時,諸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也非常喜歡這種人,對他進行加持之後,他的家族中會不離堪為世間應供的阿阇黎。

2、恭敬父母的人,其家族中不離護法天尊的加持,以及善知識的轉世。同時,今生會以感恩圖報等功德而美名遠揚,處處得到人們的交口稱贊,來世也將轉生到善趣中。由此,假如一個人忤逆不孝,他的下場也可想而知。

3、子女對父母孝順,就會得到護法神的幫助,很多上師也喜歡他,寺院的大和尚、住持肯定會加持,賜予他悉地。否則,對父母都不孝順,有些上師有點害怕:“他對生身父母尚且如此狠,會不會有一天對我也是這樣?”所以不敢接近他。

4、對父母有報恩之心非常重要,這種人即生中名聲遠播,他世能轉生到人天善趣中享受快樂。

5、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引用佛經的教證說:“兒子將父母扛在左右雙肩上轉繞大地承侍,也難以報答父母之恩,若使父母趨入正法,則能回報恩德。”蓮池大師也在教言中說:“大孝之中的大孝,就是引導父母念佛,最終往生淨土

6、《大集經》中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還說:“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世間上若無佛出世,善於承侍父母,即是承侍佛陀。縱然父母已離開人間,我們在開法會、朝聖地時,提一提他們的名字,或者交錢請僧眾加持,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我還想告訴大家—— 我們積累福德,比如放生、布施、修廟、施食等等,我們的九代祖先都可以因為有一個行善子孫脫離惡道。

這是真實不虛的。我父親逝世,我妻子不認識我父親,也不知道我父親的名字,嫁過來以後,喜歡行善。結果我父親因為她的善行,在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蓮品增上到六品。

大家看,一個人行善,這個人的配偶的眷屬都能被度脫,何況自己的父母眷屬及祖先。我們的父母會因為生了我們這樣一個孩子,生善道中,這就是古語中“一人得道,九祖超升”。


如今值遇佛法,焉知不是前世子女不斷修福迴向的結果

超度,利益存亡

“存”指在世的人,“亡”指亡故的人。《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講,為亡者超度或行持其他善法所得之功德,生人獲得七分之六,亡人獲得七分之一。

上師希阿榮博堪布說:“在藏地,人們會為亡故的親人反复做超度法事,就是因為一次超度不能保證他從此解脫輪迴。亡者沒有出輪迴的話,那麼每一次超度都能幫助他減少痛苦,增長福報,這不僅僅限於死後四十九天內。即使亡者再次投生後,前世的親人為他做的超度法事,仍然能不斷地幫到他。

上師的母親八十多歲了,每年極樂法會、超度法會時,還是會為她的父母超度。或許有人想:這可是上師的親戚啊!言外之意是:上師的親戚還需要不斷超度?

事實上,上師的母親每年都未曾間斷過超度亡親。

此處需要補充一點,或許大家曾找人問過自己去世的父母或親戚有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對此應該了知:往生極樂世界即超凡入聖,成為一地菩薩。可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衡量一地及一地以下的境界。如果是真正的大成就者,自然可以依靠神通無礙觀察到,或者藉助打卦、圓光術等方式判斷;但如果是凡夫,即便亡者出現了諸多往生瑞相,也只能說這些很吉祥,並沒有能力判斷一個人是否往生,因為不具證悟境界。

前世的子女可能仍在不斷地為你超度

還有人認為,為亡親做四十九天超度法事就萬事大吉了。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悲心,對輪迴和因果足夠了解就會知道,反复超度對自己和亡人都有極大幫助。不僅清明節的念誦,我們平時聽課、放生、做功課的善法功德也可以迴向給他們。或者以他們的名義參加阿彌陀佛聖號念誦,也是一種綿延不絕、龐大的超度之力

有人問:“四十九天后亡人不是都投生了?”

“親人去世很多年了,我這樣念還有沒有幫助?”

從今生來講,我們可能不覺得自己做過什麼大善法,卻具有值遇上師三寶的大福報,這該如何解釋?或許有一部分就是前世的子女念經超度,迴向給我們的。他們希望我們早日離苦得樂,獲得暇滿人身,值遇具德善知識、正法而好好修行,今生的確實現了。

換個角度講,即便亡者已經往生了,如​​果我們以他們的名義超度,也是和佛菩薩結緣的好機會。所以不論脫離輪迴與否,中陰或已投生,堅持反復為亡者超度對自他都有極大利益。

別忘了那些未及降生的生命

超度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另一類重要對境,即未來得及呱呱落地的墮胎嬰靈。

萬法都有各自的因果規律,這種客觀鐵律不觀待於我們是否知道或皈依佛門而改變。因果從來不會空落,精準且公平。

家庭中遇到諸多違緣,比如工作不順,孩子經常生病、不聽話,常常事與願違,等等。這種福報減損的現像比比皆是,雖然這背後最細微的因果唯有佛陀才能了知,但很難說和自己曾經墮胎的行為無關。

即使今生沒造過墮胎惡業,往昔呢?即使自己沒造過,父母、親人、朋友呢?因此還是應該努力懺悔自他曾造下的墮胎惡業,並以行持善法和超度的功德迴向給嬰靈。

我們無法想像他們的痛苦,所以要願其早日離苦得樂,與自己或親人解開冤結,一起趨入解脫道,早證菩提。

反觀自己對待現世親友的態度

清明節的意義不僅在於超度和思念亡親,在表達哀思的同時,我們也要反觀自己對待現世親友的態度和行為。

上師希阿榮博堪布在《次第花開》裡講道:

“我感激母親,不僅因為她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而且她平安地活到現在,使我這個做兒子的有機會照顧她晚年的生活,讓她衣食無憂,安心修行。”

父母健在時,我們還有供養的機會。不能這邊剛給去世的親友掃完墓,回去馬上又跟活著的親友吵架,又或對父母的態度毫無改善——畢竟誰也無法阻擋無常的迅猛,一旦生死相隔,留下的只有後悔和遺憾。

此時此刻,想念父母嗎

《前行備忘錄》中記載,有一天阿瓊堪布的上師——紐西龍多尊者在回憶他的上師華智仁波切時說:“有一天,阿哦仁波切(華智仁波切)問我:“你想念母親嗎?”

藏地早年求法的條件非常艱苦,通常以交付生命為代價。就像希阿榮博堪布所講:藏地每個修行人從踏上修行之路的第一天開始,就想好要遠離家鄉,去到無人之地,隨時準備死在溝壑之中。不像如今我們在家打開電腦、法本就能聽法,輕輕鬆鬆就能聽到法音,見到上師們莊嚴的法相。

因為紐西龍多尊者已經在外求學多年,所以華智仁波切問他:“你想念母親嗎?”

尊者回答:“不怎麼想。”

於是上師開始調伏他:“這是因你慈悲心沒修好的緣故,從現在起,你去前面那片楊樹林中專心修持七天知母、念恩等七種菩提心的修法。”

尊者說:“依照上師的教言,我用了七天時間專心修持知母、念恩等七種菩提心的修法。結果在心相續中,自然就生起了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和菩提心。”

把“掛念”轉為道用

當我們想念、執著母親或親友時要清楚,真正該執著的是早日令其皈依三寶,臨終無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解脫。學佛後,我們並非要絕情絕愛,什麼都置之一邊,只顧自己悶頭修學,這不是大乘佛子應有的行為。

可見“掛念”也可以是調心的善巧。同樣是執著,有些是沉溺輪迴的因,有些是解脫輪迴的因。

在無常遷變的輪迴中,任何海誓山盟都是空話。反之,只有走上解脫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才能永不分離。

明白以上道理後,我們就要以迴向善法功德的方式來表達對去世親友的想念,同時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悲心對待健在的父母。

堪布在《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中說:

“尤其我們的父母,單是為了養育我們,就造下了許多身語意的惡業:他們為了給我們做好吃的而去殺生;為了讓我們過得更好而想方設法地掙錢,有時就是通過不與取或欺騙的手段;為了護著我們而起嗔恨心與人爭鬥……這樣的情況幾乎會發生在每一位父母身上。可是,惡業不會因為是出於對子女的愛就不感召惡果,而果報現前的時候,父母們只是低頭承受卻不知其緣由。有句老話: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親對我們愛得深,也愛得苦。”

父母深愛和養育子女的方式,難道不足以讓我們心生悲憫嗎?對於這樣的悲心,我們該如何正確地表達?

答案是:以修行善法的力量,引領他們學佛;如果他們不學,也要發願以我的修行之力令其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有這樣的誓言和決心。

其實,我們和家人的相互執著只會令自他惡業纏身而沉溺輪迴,應該將其轉為道用。正如堪佈在《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中告誡我們的:“這份了解,令我們對家人的感情有了更多悲心的成分。我們的愛父母和家人,不只是因為他們對我們好,跟我們親近,更是因為我們知道他們的苦,並且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他們遠離痛苦煩憂及造成這些痛苦的因緣。”

摘錄整理自 慧智法師《華嚴經·淨行品》淺釋

 

為什麼要定期舉行超渡?應不斷超度祖先才能閤家平安事業順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