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修行的心態決定狀態
我們強調修行的法門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麼咒?你持《大悲咒》、持《往生咒》,法門當然有各式各樣的功德。
但是諸位不要忘掉,法門是由心來推動的,沒有那一念心,法門是產生不了滅惡生善的效果。你看你把《大悲咒》放在錄音帶,你放一輩子錄音帶也不能滅惡生善,因為它沒有一個心。所以你是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決定你的狀態。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為什麼要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找到不生滅心,佛陀講了三卷的經文,花了三卷的時間來找,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
因為它牽涉到你未來的結果,我們一定是依止不生滅心,才能夠成就不生滅之果。因為你用不同的心態來修學,它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比方說,孔夫子有一個很心愛的弟子顏淵,顏淵有一天他要坐船到另外一地方去,顏淵上船以後,唉呀,不得了!風浪很大。這劃船的舵手是個高手,不管這風浪多大,它就能夠把這個船跟風浪打成一片,可以說這駕船的技術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
到了對岸以後,顏淵非常的讚歎,說你這個船能駕到這個程度,你的身體跟船幾乎是合成一體的。顏淵說:“你這個技術,如果我來跟你學習的話,學得會嗎?”
這時駕船人就問顏淵一個問題說:“你會遊泳嗎?如果你會遊泳的話會學得比較快。”
後來駕船的人又問第二個問題說:“那你會潛水嗎?你要會潛水,那你學得更快,時間學得更短。”
說完以後這駕船人頭也不回就走了。顏淵覺得很奇怪,我跟你學駕船,你問我會不會遊泳,會不會潛水,這有什麼關係呢?顏淵心裏很多疑惑,回去請教他的老師。
他問孔夫子說:“我今天想要跟一個駕船人學駕船,他問我兩個問題,問我會不會遊泳、問我會不會潛水,這是什麼道理呢?”
孔夫子說:“善遊者能忘水也。你要是會遊泳你就能把這個水忘掉,你對它就無所掛礙,你才能把船駕好,這船是依止在水當中的,它不能離開水。”
這個船假設是我們一個個體生命,一個五蘊身心,這大海就是真如本性。你說我們身心世界有很多痛苦,你要出離這個痛苦,你沒有找到大海,你這身心世界的痛苦很難處理,因為你沒有找到根本嘛!
所以本經的思想,好就好在哪裏呢?你找到你生命的根本,枝末的東西就很好處理了。它這個地方講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你一個人能夠知道你的心性,你本來的面目是不生不滅,你怎麼會怕死呢?死亡只是一個生滅因緣的變化而已,你的心從來沒有生也沒有死。
這個就是一個觀念的轉變,你的心態轉變,你整個生命也就跟著轉變,心態就決定你的狀態,你能夠無所畏懼。
淨界法師:一個人進步快跟慢,其實都是因為你自己的障礙。
有一種人是理觀強,但是他因緣上煩惱重,所以他要靠事修來調伏。但是理觀強的人他進步快,為什麼?他沒什麼法執。你看道信法師,他去參訪三祖的時候,跟三祖說,請和尚開示解脫法門。
三祖說,誰綁住你了?到底誰綁住你了?他回光返照,覓之了不可得!諸位,是你自己把自己做小了,「法性量等虛空,眾生發心自小」,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經驗受到很多的教育跟環境的熏習,把自己限定說:哦,不行!我是人天種性的,我做不來。你果然做不來!
所以諸位!你看你受菩薩戒,受菩薩戒有一條戒就是說,你對於諸佛功德,甚深的功德,你不生隨喜。就是說,受了菩薩戒,你已經沒有資格說「我做不到」了,因為這樣你落入法執了。受菩薩戒你只能說「我慢慢做」,我今天進步一點點,明天進步一點點。沒關係,你可以慢慢做,但是你千萬不要告訴自己做不到。你說你做不到,你果然做不到。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尤其淨土宗要注意,我們修皈依的時候跟往生是兩種概念。修皈依的時候,謙卑!要觀想自己業障深重,是吧?但是你這個法在操作的時候,不能落入這種業障深重的法執。你什麼都講業障深重,你果然業障深重。
念佛,你要把自己觀想成我是業障深重;往生,你要當仁不讓!你說,「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我才可以往生。你說你業障深重,那你怎麼往生呢?你業障深重,而淨土功德莊嚴,你不是拉大了雙方的距離嗎?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有權法跟實法?就是說,修皈依,我們必須要把自己觀想成業障深重;往生,你就必須當仁不讓,你要觀想自他不二。所以理觀、事修這兩個是要互相操作,你才會進步得快。
所以,一個人進步快跟慢,其實都是因為你自己的障礙。當然,這個障礙要打開,你只能透過教理的學習。其實我們看佛陀,他不會幫你打開的,因為佛陀也沒有那個本事進入到你的心中。
蕅益大師說得好,「既從心起,還從心滅」。這個障礙是你自己的內心設定的,你只能靠你自己打開。沒有人可以進入到你的心中幫你的善根提升,全世界沒有人做得到的。
淨界法師: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來的
「如勞目睛,則有狂華。」講出一個譬喻說,為什麼有些人在眼睛看虛空的時候,虛空本來沒有花,卻看到在虛空當中有一些狂妄亂動的花呢?因為他眼睛疲勞。虛空本來沒有花,花是他的眼睛自己想像出來的。
這意思就是說,「於湛精明,無因亂起」。
我們眾生本來沒有生死,但是我們為什麼感覺到真的有生老病死呢?因為我們在一念的清淨本性當中,因一念的攀緣心,我們自己把生死給變現出來,就是「生死由心現」。生死怎麼來的?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
也就是說,整個五陰身心世界,這個六結,是無因的,是根本沒有原因的。
這個地方很重要。如果生死是有原因,那麼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成佛,因為它是有因嘛!因為生死是沒有原因的,所以才可以把它破壞掉。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總有一天可以成佛,因為生死只是一念的妄心自己捏造出來的。所以這個地方,佛陀就是追根究底它的根源。
《楞嚴經》
淨界法師: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錯亂用心
我們在明白整個生命的道理當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跟「涅槃」兩種根本。這地方我們分兩大段,先說明修行者跟一般凡夫的過失,過失是怎麼來的。
先看凡夫的過失。佛陀告訴阿難說,一切眾生(這個地方的一切眾生指的是造惡凡夫)——造惡凡夫是怎麼回事呢?他從無量的生命當中——他的內心當中,就遵循著這三個軌則:
1、惑
第一個,顛倒。看到事情的時候,他先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他把一個染污的因緣當作清淨的因緣。比方說,他認為殺盜淫妄是安樂的,他一直認為做殺盜淫妄能夠讓他產生快樂,起這樣的顛倒。
2、業
第二個,他有這樣的顛倒思想,遇到了因緣具足,他就付諸行動,造業了。
3、苦
第三個,自然。這個自然指的是果報。因為你有業,自然就招感果報嘛,地獄的刀山油鍋的果報就會出現。
而這樣的惑業苦就像一個惡叉聚,惡叉聚是一個印度的水果,它不生則已,一生就是三顆連在一起。
所以說,對一個造惡凡夫來說,他的生命永遠活在一個惡性循環——起煩惱、造罪業、到三惡道去。三惡道出來以後好不容易得到人身,他又起了另外一個煩惱,因為他的習氣還在嘛,他的等流性還在,他繼續起煩惱,又造惡業、又墮落到三惡道去。所以他的生命當中永遠是活在惑業苦的惡叉聚當中。這是第一個,凡夫的相貌。
第二,看二乘人,比較好一點。
二乘的修行者他修學四諦十二因緣,從苦集的流轉門到滅諦的還滅門當中,他知道諸法因緣生而覺悟了我空的真理。但是他為什麼不能夠成就無上菩提乃至於別成聲聞緣覺變成偏空呢?其實,他的心跟前面的心有點相同的地方,就是有所住——攀緣心。
只不過前面的凡夫是住在惡業,以惡業為住,他生命當中就是以造惡為根本,追求享受嘛。前面的造惡凡夫是以殺盜淫妄為住。他為什麼要工作呢?為什麼要賺錢呢?因為滿足他殺盜淫妄的慾望,他住在殺盜淫妄當中,這種人是地獄種姓的眾生。
那麼二乘人是以空性為住,所以他是偏空,但是不能成就無上菩提的功德莊嚴。
外道以什麼為住呢?外道、諸天魔王跟魔眷屬,他是以善法跟感應神通為住。外道他也做慈善事業,諸天魔王修了很多的神通啊,他以神通跟善業為住,就變成外道跟諸天魔王。
也就是說,前面的三種人,包括造惡凡夫、造善的外道、那些做慈善事業的外道、或者是修學偏空的二乘人,他們的內心世界都因為不能了解到生命的兩種根本而錯亂地用心。就好像蒸沙,拿沙希望煮成美味的食物,但是經過塵點劫的時間,這個沙是不能改變成食物的。因為你沒有掌握到一個菩提的根本,你就不可能會有菩提的果實出現。
大安法師:離開阿彌陀佛,難靠自力了生死
多生多劫我們負債——負了眾生的命債、情債、這個錢債,這些都要去償還的,哪個債主的力量大,要債的力量強,就你先到哪裡去還債。臨命終時最後這一念——種種的妄想雜念,哪一念佔主宰,力量重,就隨著力量重的念頭,相應地墜到哪一道去。所以這個修行人臨命終時的關鍵時刻,這種業力、這種念頭,在通途佛法的輪迴當中它是非常關鍵的。因為這時候他只是有禪嘛,他是靠自力,沒有佛力的加持,自己就做不了主的。
那麼這樣就比較危險,所以禪宗裡面開悟了他轉生的很多情況,就有一些記載了,這裡提出兩個人。五祖戒禪師,五祖戒是五祖寺師戒禪師,也是開悟的一位禪宗的大佬,他一轉生就成為蘇東坡了,所以蘇東坡他是大文豪,也真的是宿世參禪的慧根。但是蘇東坡一生也是很潦倒,他也信佛,也對禪宗很好樂,對淨土法門也了解,他在被貶的時候,還帶上一軸阿彌陀佛像,說這是他往生西方的公據。
但是這個人呢,蘇東坡大文豪又做官員,這種煩惱習氣也很大,在杭州都也做過地方官,這個個人行為也不是很檢點。所以印祖說,像這個五祖師戒禪師轉蘇東坡,觀察蘇東坡一生的行持,說明五祖師戒連初果也沒有證到。初果證到的人轉生是任運不會犯邪淫戒的——打死他他也不會犯邪淫戒;雖然他有淫慾的心,他可以成家,但是絕對不會犯邪淫戒。在蘇東坡身上都實現不了。
所以這個臨命終時——蘇東坡,當時有徑山長老去看他,就叫他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蘇東坡躺在床上還說機鋒轉語。說這個淨土決定有,但這裡著不上力——指自己心著不上力;你講完這個也可以,還加上一句「著力即差」,那就把宗門的東西都用了——「著力即差」這東西。又不知道轉到哪一道去了,所以蘇東坡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沒有他的名字,說明他沒有往生。那麼草堂青成為曾魯公,這是為了報答一個施主的恩德,就給人家做兒子去了,他這個禪宗的大佬當然福報很大,早年考取進士,50歲拜宰相,但是最後也沒有什麼了局呀。
這還是比較好的投生,那麼等而下之的,當時杭州有個海印信禪師,有個軍隊的官員叫朱防禦,給他做施主,朱防禦官也就給他供養了很多年,說:「你以後怎麼報答我呀?」他笑一笑。最後到朱防禦家投生做了一個女孩子啦。當時杭州有一位禪宗的很了不起的大德,叫圓照本禪師,圓照本禪師他雖然在宗門裡面,但是是密修淨土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有他一朵蓮華的。圓照本禪師就去看望這個小女嬰了。滿月的時候去了,這朱防禦家把這個小女孩抱出來,這個小女孩還對圓照本禪師笑一笑,這個圓照本禪師就對他呵斥啊:「海印信,你錯了哇!」
這個女孩子一聽,哭了一聲就死了,死了又不知道到哪兒去了。還有像真如喆禪師,(都是)宋代這些參禪的大佬。真如喆禪師幾十年參禪,他是夜不倒單的,非常精苦的。他圓寂之後,他的紙襖哇——他的棉襖都是紙做成的——紙衣,裡面都燒出舍利子啦,這麼一個大德。所以這個禪宗公案——他一投生,轉到大富貴處。結果從有關資料看,大富貴處——投生到哪兒去了?
投生到皇宮裡面去了,就是宋欽宗啊。宋欽宗最後他做了兩年的皇帝,一輩子勤苦,最後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塊被金國俘虜到五國城裡備受凌辱。像這個秦檜,原來也是雁蕩山的禪師啊,(轉生)做了宰相,得人家金國的這種賄賂,處處為金國去考慮,還把岳飛給害死了,所以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
這就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啊。所以這個「十人九蹉路」哇,真是永明延壽大師大慈悲心裡面流出的這種肺腑之言哪。這個末代時候,禪宗這些禪和子就是這麼一個結局:難以靠自己力量了生脫死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