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跟眾生要結法緣,不可結情緣,「情」一生,麻煩就大了
跟世人要廣結法緣,不能結情緣
世尊乘便在這裡先對觀音菩薩一番稱讚,觀音菩薩跟我們這個世界緣分很深,「佛不度無緣之人」,所以我們學佛就要懂得跟一切眾生結法緣。這個意思我們要清楚,結法緣,不可以結情緣,「情」一生,麻煩可就大了,生生世世糾纏不清,那要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要受長劫的苦報,決定不能夠幹。
法緣是把佛法介紹給他,幫助他認識佛法,幫助他理解佛法,幫助他修學佛法,這叫結法緣。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覺,這裡面決定不生愛憎,這就是法緣;如果在這裡面有歡喜、有討厭,這就變成情緣,非常非常可怕。所以多多少少自古以來,在家、出家的大德跟一切眾生結緣,把法緣轉變成情緣,都墮落了,太多太多。
所以大乘菩薩沒有相當的定慧,反而不如小乘,小乘是他不講經、不說法,他跟社會大眾遠離,獨善其身,他不容易墮惡道。大乘菩薩跟大眾在一起,所謂「和光同塵」,如果自己沒有定慧,自己不能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依舊隨順煩惱習氣,沒有不墮落;講經說法,修一切善事,都變成有漏的福報。
塵緣可畏不輕結,情緣難纏莫妄許
文/佛蓮居士
在入佛門之前,不懂因果,不知輕妄許諾的後果可怕,吃了不少自釀的苦酒。
皈依佛門之後,漸漸明了因果,知道有諾必得踐、結緣必得了的真相,便再也不敢輕易許諾,更不願意妄結塵緣了;即便是玩笑話,也不敢隨便說。
外子家中有弟兄多人,唯獨沒有一個姊妹,全家均有重女輕男的傾向。
因為不知女身的痛苦,外子總是認為做女人比做男人幸福。他對我說:「下一輩子我們還作夫妻,你做男人,我做女人吧!」
雖然聽起來像是玩笑話,我可不敢應諾。我笑道:「對不起,下輩子你肯定找不到我了!你愛做男人還是愛做女人,男婚女嫁,都與我無關了!」
「為什麼?」
「因為我這輩子就要往生極樂世界去,無生無死了。所以我沒有下輩子了!」
開始,外子不能理解我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他罵我:「佛門不是要普渡眾生嗎?你不想和我在一起,要到極樂世界享福,說穿了,你是自私!」
我說:「如果你還想與我在一起,就也唸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吧!」
他賭氣說:「我覺得這個世界蠻好,才不要去你那個極樂世界呢!」
我笑說:「你不想去極樂世界,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還不成熟。我只好在往生極樂之後,再回來度你了!」
我又說:「往生極樂世界,可不是為了自己享福。因為一旦往生極樂,便跳出六道,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同時住不退轉位,與佛菩薩一樣具足神通,可以化身到十方世界度化有緣眾生。」
不過我心中發願:即使從極樂再來,也定要生生世世以童子出家身來度化眾生的!
情緣難纏,塵緣可畏啊!
也曾有好幾位男性朋友,似有相見恨晚之意,開玩笑地對我說:「願我來世能和你在一起!」
我立馬打哈哈道:「呵呵呵呵,我這輩子就要往生極樂世界去了,所以我沒有來世了!」
然後,我會向他大力推薦生命的最佳歸處——極樂世界,弄得人家哭笑不得,以後規規矩矩作為朋友往來,再也不開那種玩笑了。
有一個事例,特別令人警戒。
本道場有一位女蓮友甲,絕對是一位賢妻良母,其老伴乙也是個學佛人。乙在外是個好人形象,在家卻對妻子百般折磨。兩人感情不好,從年輕時代到老來,爭吵打罵沒有一天消停過。兩人都非常痛苦,男方乙卻死活不肯離異,大有將甲拖死之意。
應這位女蓮友甲的要求,我曾為他們觀察過因緣。
在過去某世,甲是一年輕美貌寡婦,曾受過鄰居單身漢乙的柴薪之恩,因為要守節不願改嫁,故忽悠乙說:「來世嫁你報答恩惠。」
卻不知鄰居乙圖的不是來世報答,而是當生的美色。因為心願未能滿足,便暗生嗔恨。
即使是一時的妄諾,到了今生,因緣聚會,兩人成為了夫妻。乙因過去所生的嗔恨,今生百般折磨甲;而甲為了報償過去的恩惠與許諾,無奈地忍受著甲蠻橫無理的對待。她對我說:「所幸的是,我遇到了南無阿彌陀佛,不久就要往生極樂世界了!現在再苦,也就是最後一世的苦難了!」
淨空法師:我這一生消業障,結法緣,不再結世間的情緣
十法界依正莊嚴,雖然它在那裡變化,成住壞空,像人在六道,生老病死,死了以後又去輪迴,又是生老病死,永遠搞這個,搞不完的。死了怎麼?死了又去投胎去了,又生了,又搞生老病死。搞了多久?搞了無量劫,還在搞!所以佛經上講,生死疲勞,還不覺悟嗎?不能再幹了。
搞生死疲勞,因為迷惑顛倒,跟一切眾生結了多少怨,那就冤冤相報。造成什麼?佛所說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搞些這個東西。真把這個事情搞明白、搞清楚了,這一生當中遇到很多人傷害給你,你一笑了之。為什麼?這個人對我很好,報恩的;這個人對我不好,來報怨的;這個人來騙我,是還債的;那個人供養我,他還我,他欺騙我,我還他,不就是這回事情嗎?一笑了之,心裡就很踏實,不落痕跡,這個好!
我這一生消業障。結法緣,不再結世間的情緣,結法緣。結法緣,你成佛之後,他遇到苦難的時候,他的信息發出來,你就會收到,你就會幫助他,現應化身。現什麼身是他的念頭,因為你已經不起心、不動念,你已經沒有分別執著,他的分別執著,隨他的分別執著現身說法,不是隨自己。自己就是現身說法,也是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跟我們凡夫不一樣。現身好像跟我們一樣,其實完全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應化在世間,住世八十年,沒起心動念。不但沒有起心動念,他連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沒有了,為什麼?他是妙覺如來,他不是等覺菩薩,他早就成佛了,他怎麼會有習氣?沒有習氣。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0一集) 2011/7/18
淨空法師:如何結法緣?
在一切緣裡頭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叫做結法緣
與一切眾生的緣有善緣、有惡緣。善緣、惡緣也都是煩惱,善緣是什麼?恩愛牽連難分難捨,惡緣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統統都是障礙。所以佛教人緣不能不結,結什麼緣?結法緣。什麼叫法緣?緣不外乎善惡,善惡都可以,不要執著,在一切緣裡頭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叫做法緣,這個要知道。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無盡的慈悲方便,全屬於法緣。比世間的這種情緣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世間無法比上,為什麼?它全是真的。世間的情緣是假的,情會變成仇,仇會變成怨恨,它會變質。菩薩用慈悲心,大慈悲心結緣,這裡頭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用什麼、基礎是什麼?同體,眾生跟我是一體,我照顧他就是照顧自己。所以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
我這些年在海外,確實有一些人說,像在印尼說的人也很多,印尼人說,淨空法師愛印尼,比印尼人還愛印尼。不但是愛印尼,我到哪裡都一樣,我在澳洲愛澳洲,我在美國愛美國,在哪裡都愛哪裡。為什麼?一體,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弟子規》上「凡是人,皆須愛」,範圍不大,大乘教裡頭遍法界虛空界就是自己,怎麼會不愛!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典籍,真正的法寶,能救自己、能救家庭、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世界,它是寶,怎麼能不愛!祖祖相傳,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使命,是把它傳給下一代人。文化沒有國家界限,我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跟湯恩比完全相同,它是這個世界全人類文明的財產。誰能夠學會文言文,這個豐富智慧、方法、經驗的寶庫,他就有能力打開,他就有能力受用。所以任何一個地方,要學中國傳統文化,要學大乘佛法,我們都全心全力去協助。我們希望社會能恢復像以前那樣的安定,世界永久和平,對每個人關愛,跟自己父母兄弟姐妹沒有兩樣,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家人。
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九十二集) 淨空法師主講 2011/12/21
淨空法師開示:「冤家宜解不宜結」,如何化解冤家/轉情緣為法緣
結緣就比什麼都重要,結善緣,絕不結惡緣。佛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家對頭,過去世結的不善緣,這一生遇到了要把這個結化解,一定要懂得化解,以智慧,以善巧方便。實在說就是以真心、誠意、愛心,無私無條件的去幫助別人,幫助這些冤家債主,這個結慢慢的化開。冤親債主往往會跑到你家來,這個我們要知道,不是冤親債主不會聚會在一家裡頭。
所以對於家人父子相處,更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把無始劫以來的冤結化解。結法緣,把情緣化解,化成法緣,問題就解決了,就能夠得到幸福美滿,家庭興旺,社會和諧。這些是非常寶貴的教訓,我們要記住,要學習。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太上感應篇』第57集
淨空法師: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
情愛、貪欲,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古人說「愛不重不墮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輪迴。你怎麼會到六道輪迴來?就是愛、貪太重。 還有一句話,是「念不一不生淨土」,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要一心、要專注,不可以有妄念,不可以有雜念,一心專注他決定生淨土。 愛不重不墮娑婆,那就是說,愛我們一定把它淡化,情執要淡化。
學佛要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變成同學,這樣子好。 我們在一起共修,目的地是同生極樂國,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了。在這個世間互相照顧、互相勉勵,要不斷提升自己境界,決定要避免墮落。世間的東西應該要放下,生活所需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計較,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留戀這個世界,心心嚮往極樂世界。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四三七集) 2012/7/19 淨空法師主講
淨空法師開示:結法緣別結情緣,找真樂別找假樂
十法界依正莊嚴,雖然它在那裡變化,成住壞空,像人在六道,生老病死,死了以後又去輪迴,又是生老病死,永遠搞這個,搞不完的。死了怎麼?死了又去投胎去了,又生了,又搞生老病死。搞了多久?搞了無量劫,還在搞!所以佛經上講,生死疲勞,還不覺悟嗎?不能再幹了。
搞生死疲勞,因為迷惑顛倒,跟一切眾生結了多少怨,那就冤冤相報。造成什麼?佛所說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搞些這個東西。真把這個事情搞明白、搞清楚了,這一生當中遇到很多人傷害給你,你一笑了之。為什麼?這個人對我很好,報恩的;這個人對我不好,來報怨的;這個人來騙我,是還債的;那個人供養我,他還我,他欺騙我,我還他,不就是這回事情嗎?一笑了之,心裡就很踏實,不落痕跡,這個好!
我這一生消業障。結法緣,不再結世間的情緣,結法緣。結法緣,你成佛之後,他遇到苦難的時候,他的信息發出來,你就會收到,你就會幫助他,現應化身。現什麼身是他的念頭,因為你已經不起心、不動念,你已經沒有分別執著,他的分別執著,隨他的分別執著現身說法,不是隨自己。自己就是現身說法,也是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跟我們凡夫不一樣。現身好像跟我們一樣,其實完全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應化在世間,住世八十年,沒起心動念。不但沒有起心動念,他連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沒有了,為什麼?他是妙覺如來,他不是等覺菩薩,他早就成佛了,他怎麼會有習氣?沒有習氣。
我們不學大乘,不了解事實真相;學大乘,了解、明白了。這麼多年的學習,逐漸逐漸也有一點覺悟,對這個事情,佛所講的,一點懷疑都沒有了。以前有懷疑,現在愈來愈不懷疑了,信心十足,這得受用。得什麼受用?前面講的,淨定安樂,這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與貴賤貧富毫不相干,這是真樂,這是真的享受。
有人問,你為什麼要學佛?,你用這一句答覆也妙絕了!「我為淨定安樂而學佛」,我能得到這個,這世間人得不到。所以這個世間,佛法稱它作紅塵,紅塵裡頭沒有淨定安樂,紅塵裡頭樂是刺激。我常常用吸毒、打嗎啡做比喻,它是那個樂,樂之後它有苦,它有後遺症;淨定安樂沒有,所以它是真樂,世間是假樂。
佛也說得很清楚,什麼樂?苦稍微停了一下,你就覺得很樂,其實哪有樂!三餐飯吃得很飽,樂;如果一餐飯不吃,你就苦了,就餓得苦;餓你三天就更苦了,苦上加苦,苦不會變成樂。不會說餓你半個月,你快樂起來了,沒這個事情。
所以,樂會變成苦,樂是假的。樂,吃東西好吃,吃得很快樂,如果限制你,你現在給我吃二十碗,你就要命了,這不行。跳舞很快樂,我叫你跳上七天七夜,你就喊救命了。所以,樂會變成苦,這是假的,苦不會變成樂。所以佛講,這個世間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但是淨定安樂那個樂是真的,那不是假的,那不會變。所以,要找真樂,別找假樂。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O一集)2011/7/18 檔名:02-039-0501
情緣戒
藥師山紫虛居士
一、前言
眾生無始以來因為「無明」而有「生」的欲望。有生就有活動,經過漫長歲月的轉世輪迴後,眾生之間由於各種活動而互相攀緣,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習氣」。其中有一種習氣就是喜歡共同結伴以造作情愛,另外一種就是貪愛情緣,由於長時間返薰的結果,這兩種習氣已存在於很深的潛意識之中。由此之故,人在日常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就受到這兩種習氣的支配,因此,人在世間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渴望得到情愛或在造作情緣。若這兩種習氣不消除,則不論年紀多老或修行多久,一樣會不斷造作情緣。
人之情緣若不能了結,情愛之心與淫欲之行將無法斷除,如此則輕者不能了脫生死,重者還可能淪落惡道之中,釋尊在很多經典中都有明示(如楞嚴經),我佛弟子都應深以為戒。但在另一方面,情欲似乎是人的本性之一,若沒有淫慾的行為則人類將不能繁衍,人種也將滅絕。若沒有情愛之心則人生將如槁木死灰了無生機。在面對「人性」與「解脫」這兩個似乎完全不相融的課題時,我佛弟子將如何面對?當然,我們若都能把此生當過客、把世間當旅館,在此生中決心出家作清淨修行,能在一生中斷除所有一切情緣,或能在此生中一心求生淨土,成就阿鞞跋致之位,則上面這兩個課題當然不是問題。但可惜的是,凡夫之人很難如此做,畢竟因果與業力還是如影隨形,使人隨波起浮,使人隨業輪轉。就是發心向道,一般人也很難在此生之中就了生死,大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逐漸解脫。因此,在世間輪迴之時,如何避免再造情緣或盡量少造情緣,就成為修行者的重要課題。要知道任何一個情緣就像一條拉住你的繩索,況且這條繩索還可能是固定在無數的支持點上,拉住你的力量源源不絕,使你在渡生與解脫道上幾乎動彈不得! 我寫此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大家「一定」不能再造情緣或要大家過著「不是人」的生活。我只是就我個人的瞭解,來分析「造情緣的途徑」,希望想了脫生死的人盡量不要再造情緣,希望一般修行者能少造情緣。但大家不用害怕「犯」了怎麼辦?只要尚未發願守此戒,則沒有犯罪的問題。但大家既然要學佛,發願要了脫生死及要得大自在,則對情緣這條大繩子還是小心為妙。情緣的形成是無孔不入的,我們在同情別人(以為是慈悲的行為)時,不小心也會造情緣,有時候多看他人一眼也可能造情緣,平時你認為不怎樣的人,也許你也會對他生情,但各位讀者請勿害怕,在以下文章中,我們來正視它、瞭解它、解決它。
二、情緣故事一則-- 說明凡夫造作情緣的習氣
在一個聚會中,主辦單位邀請一位女孩來演講,會後主辦人陳經理交代下屬送此女孩回家。一路上,此女孩與送她的這位先生交談甚歡,這位先生述說著陳經理豐功偉業的事蹟及平日待人處事的種種。快到家時,此女孩心中竟浮起不想回家的念頭;此時這位先生禮貌性地說:「要不要到我們公司看一看」,這女孩說:「好啊!」於是就這樣的過家門不入,直奔公司。 一到公司,所有的員工都很高興此女孩的來訪,並問她要不要見陳經理,此女孩滿心歡喜的說:「好!」當她見到陳經理時,他正與人洽談公事而繁忙著,但是陳經理還是抽空出來與這位女孩會面,並請她去他的特別休息室等他。此女孩心裡高興著能得到如此特別的貴賓待遇,內心是無比的甜蜜與快樂,卻不知情緣已種植內心深處。 事隔幾日陳經理來訪,她內心有些惶恐與害怕,猶豫著要不要去開門?但是內心卻又有一點點的歡喜與驕傲,這種矛盾的心是又喜又憂,最後還是開門迎接陳經理的到來。
分析:
1、陳經理的相貌堂堂、待人和善、具有專業素養由此形成一種好的條件,這是凡夫愛情的基礎(彼此的社會地位、面貌身材、人格特質及氣質、專業素養等等)。
2、不想回家顯示潛意識想靠近他(陳經理)之故,這是凡夫對愛情幻想的開始。
3、見陳經理及至特別休息室等他,表示陳經理對此女孩也有好感,因彼此皆有好感而情緣開始發生。
4、陳經理來訪想開門又不敢,表示雖怕他來但內心是高興及喜歡他的來訪,因此情緣芽已發。
三、造情緣的一般途徑
眾生造情緣的路徑很多,有一些只用於修行層次較高之人,一般人也不用去理它,在此只提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情況給各位參考。
1、表相癡業
◆來自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及介面的業障與無明。
◆一般的情況是會特別喜歡某一型外貌的人,即使此人是一位大爛人,而你也知道,但是只要見到他的外貌還是會愛他。此好感會有種甜甜的感覺,也會如蜜蜂一樣,見到蜂蜜馬上沾上而覺得快樂;這就是所謂的只見外貌而喜愛,例如崇拜偶像一樣。此外,表相的喜歡很多與對象的美色有關,也有很多是淫慾心所衍生的結果。據我個人所知,很多狀況是因「淫慾心」,以致對某些異性的身材與容貌產生貪愛,由此引發情緣,但他自己不覺,還以為是在關懷對方或慈愛對方。
2、有意與無意之攀緣心
◆有意攀緣心:當有特殊之對象(如喜歡或心儀的人)出現時,就會在其面前表現出最優越的行為讓對方歡喜或有好感,以加深其對自己的印象。
◆ 無意攀緣心:並沒有特殊之對象出現,但只要有異性在場,就會自動的表現出最優越的行為讓他人歡喜或有好感,如此,造情緣的機會就大為增加。又例如,去參加一些自己沒有什麼必要去的宴會、集會或研討會等,有時亦夾雜攀情緣或期待情緣出現的心。愛好攀緣是人類根本的一種習氣,人很不喜歡獨處,會生無聊或寂寞感。這與攀緣心的存在有關。
3、對慈悲心的誤解
◆有些人具有慈悲心,但由於癡業的影響或錯誤的見解,使他對別人的關愛會強烈表現在憐愛的言語或溫柔的眼神上,以致使被關愛的人起誤解,以為是情愛,情緣因此發生,若嚴重時會招引淫魔鬼神的干擾。
※故事一則:
有一位修行者,本身的修持很不錯,他有一個觀念就是要「接引」很多人一起修行,而且要「氣氛」很好,希望大家很快樂地在一起。於是他對任何人(尤其女生)都很溫柔,眼睛露出柔情蜜意的光輝(這在他以為是接引他人),因此很多女性都喜歡與他在一起,慢慢的,這些女孩子發現自己心中常會出現他的影子,而他自己也心儀其中一些女孩子,他在打坐中也偶然會出現一些女孩子的影子,而且他對這些女孩子的某些行為也會生嫉妒心!有時他也會找機會與她們共同修法,但他不知道自己已犯了淫戒。此外,也許加上自己的驕慢心,他還會對她們作個別開示(他以為是慈悲,但不知夾雜有不良的心)。另外一件事,就是他會用很長的時間與一些他喜歡的女孩子講話,但講的話不是真正有內容或有需要,而是重覆著一、二個主題講不停,在他來說,也許以為是慈悲,但卻不知道對方會誤以為是對其特別關懷,由此情種悄悄的生出。
4、妄想心貪愛異性(推理所生法障)
◆以自己的意識心推理,然後執著己見,如此會形成對某特定氣質的人或某種表相的人產生錯誤的聯想;例如,有些男人會誤認為清秀柔弱的女子是需要保護的,因此當面對這類型的女孩子時就會有特殊感覺會想親近她,以便保護她,因此而產生情緣。
※故事一則:
在大學中,追逐愛情遊戲是常見的事,而仔仔也和其他同學一樣,希望青春不留白,就這樣他不斷的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因此認識許多不同的女孩,但是在仔仔的觀念中,身材瘦小、面貌清秀,又有優雅氣質的女人是值得他保護與憐惜的,至於高大又壯碩身材的女孩子,仔仔認為他們可以自己保護自己。因此在這些女子中,仔仔對於他所設想好的那些女子,就成為他交往的對象。有一天,在一個舞會上,有位面貌清秀、身材弱不禁風,且有點淡漠的女孩出現,仔仔的「正義感」(保護及憐惜)就很快使他(她)們成為相愛的男女朋友。但交往不久,仔仔就經常和她吵架,仔仔覺得她需要保護及愛憐,但這女孩卻感到失去了自由,因為她認為她自己可獨立自主決定一些事情或獨力完成作業,但是仔仔卻認為她什麼都做不好,這種壓力使她覺得自己很沒有用,因此提出分手。
5、玩弄感情
◆ 指對方有情意產生而你已察覺到,但你卻不表態而讓對方將情感繼續投入以至無法自拔,或是讓對方誤以為你也喜歡,只是不好意思表態。或是讓對方誤以為你已默認。這些皆稱「玩弄他人感情」。另一種情況是你本身有缺陷而無法結婚,例如你是個中性人或陰陽人等,但你為了享受情愛的快樂而不願或不敢向對方說明自己的不適之處,因此對方繼續將情感投入,而你不但不能給對方幸福,也使對方失去找尋其他情感的機會。
※故事一則:
在工作場中,有位女孩因專業能力強、熱心助人且待人處事很和善,因此她的人緣很好。其中有位同仁常稱讚她,且不時的表現出很欣賞她,而這位女孩也沈浸在被稱讚的愉悅中,隨著時間的過去,她這位同事仍然不斷的稱讚她,然而女孩內心卻已察覺到,他在稱讚中帶有一絲絲的愛意。但是她還是喜歡被稱讚,也許是她由此可得到專業的肯定及成就感。因此她繼續沈浸在被稱讚的快樂中而不理會他的愛意,最後,她的這位同仁因為愛種不斷的增加,終於無法自拔。
6、入不淨塵境
◆ 因對淫樂喜愛的執著與習氣,有些人愛看情色電影、小說或喜歡入情色場所,這一些行為,都稱為「入不淨塵境」。在色情場所中,由於大家的心都放逸於情色,除了形成淫欲之外,也常會衍生很多情緣問題。在報章雜誌中,常見有「火山孝子」,或有對午夜牛郎生出情緣以至家破人亡者。入不淨塵境的人,不但容易喪失對情慾的警覺心,甚至刻意追逐情慾。學佛的人千萬不可如此。
7、對見第一面就有深刻好感的異性,心中生出喜愛或接近的心
◆若過去生曾為好朋友(男對女或女對男),當今生再相遇時,會因過去所建立的好感或默契,而讓雙方很容易就因有熟識的感覺,或有似曾相似的感覺而吸引對方,漸漸的因這份好感與默契而讓雙方互相喜歡對方,無形中就形成情緣。
※故事一則:
阿美已年過半百,且長得很普通,有一次在一個場合中遇見一位年輕而且英俊的男士,她偶然的目光中發現這位男士一直看著她,而當她回首見到他的目光時,心中如觸電般地嚇了一跳,她想怎麼有可能他會喜歡她,但她內心似乎知道他會愛她。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在這次活動中,這位年輕英俊的男士居然不斷出現在她身邊,而且彼此似乎是好朋友一樣的很談得來。此後他們就經常電話聯絡,也常一起吃飯,平時也會有想在一起的念頭,在一起就有一種微妙的快感。
8、想依賴異性
◆ 不敢獨處或面臨不好的環境時,內心會害怕而想找人幫忙,因此就到處攀緣,此攀緣有時會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如果固定找某一個人來幫忙,漸漸的對這個人會形成一種依賴,此依賴也會轉變成情緣。就算不是固定找某一個人幫忙,也會因為內心的一種依賴而到處攀緣,因而製造情緣的機會就增加。
9、因專業能力而有放逸心及驕傲心,由此增加造情緣的機會
(1)由於內心對於自己專業能力的自信,進而認為自己所做的事都對,因此產生驕慢而失去察覺力及警覺性,在行為上就喪失約束力而放逸。放逸的心就如同內心解放,讓自己的才能或是最好的一面表現於行為上,由此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就如同花苞在綻放的片刻,會毫不留情地把自己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此來與他人比美或是吸引蜜蜂來採蜜。若有此放逸的心,則自己的言行表現就不再受到道德或戒律的約束,輕浮而不端莊的結果,造情緣的機會就大為增加。
(2)由於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自信而產生驕傲心,此心有時會形成特殊氣質,於群眾中會成為突出或特殊的人物,因此容易吸引大眾,也使情緣於不知不覺中產生。
10、不知莊嚴自己的身相
◆當自己很喜歡某一個人時,就會想藉機接近他(她),於是會把自己的衣著打扮得光鮮亮麗,表現的行為也如同花開般的燦爛且毫無拘束,以期吸引對方的注意,在這種情形下自己的身口意都失去端莊之相,當沒有莊嚴身相的心出現時,心是外放的,是等待情緣的。此外,自己一些不莊嚴的言行態度也是成為情緣的原因。例如:隨便與異性開玩笑,說挑逗女性之言論、言論輕浮、隨便碰觸異性的肢體、同性間勾肩搭背或碰觸肢體、對他人之挑逗言行不予拒絕等,這些皆是造情緣的因素。又例如:自己愛穿與年輕人相同的衣服,不知自己的年歲、身份不合適,這種心理也有很多是想去攀緣,期盼有情緣出現。
四、情緣戒
以下是告訴讀者如何可以避免造情緣的一些規則,各位可試著去做做看。但不用太勉強,當然,若能發願守戒,則功德無量。
1、貪愛表相戒:要觀色相無常,很快就成年老色衰、明日黃花。不要貪著美色,對自己欣賞的類型要避免接近。
2、攀緣心戒:無事不亂攀緣(尤其對異性),不參與「不必要的」活動(如宴會、應酬、研討會等),不凸顯自己、賣弄自己的才能等。
3、慈悲心夾雜情緣戒:對他人關懷之時,要以莊重誠懇的態度,不能有「憐愛」的心(尤其對異性)。
4、妄想心貪愛異性戒:不要妄自推理以為某些異性特別需要你的關懷或保護。
5、玩弄感情戒:知道有人愛你而你不想接受,一定要讓對方知道,不要享受被愛之樂。
6、入不淨塵境戒:不看色情片或色情電影,也不到聲色場所。
7、一見鍾情戒:對見第一面即有深刻好感的異性,要起警覺心以免造情緣。
8、不要隨便求助他人(尤其異性)戒:非迫不得已,有事不要隨便求助他人,最好自己解決。
9、不因自己專業才能而放逸戒:要觀自己的專業才能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己只是社會中的一個螺絲釘,沒有什麼好憍慢的。
10、莊嚴身相戒:言行要端莊,穿合適自己身分與年紀的衣服,不穿緊身或暴露的衣褲,在道場中不能只穿內衣或短褲,也不能使用香水、口紅等;也不要有不端莊的姿態,如勾肩搭背、搔首弄姿、在男人面前化妝以手撫弄自己的嘴唇或頭髮等不雅又具煽情的姿態。此外,也要留意自己的眼神,不要死盯著他人看,也不要去看他人的眼神;不要隨便碰觸他人肢體(尤其異性);與他人說話時不要太接近,姿勢要端正,聲音要嚴肅,不要用嬌媚之聲音;吃飯或到某一場所,不要到處眼神亂看使人覺得很不端莊;在有異性的場所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姿態,千萬不要有放逸之行為,否則情緣種子將如影隨形。
五、結論
世間眾生皆以情愛淫欲為生,此乃眾生之所以為眾生的原因,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能觀情緣如夢幻而不染著,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但情慾若不斷則不離三界,我佛弟子都要深思。但各位同修也不用太害怕,畢竟一般人問題還很多,五毒業障多如牛毛,過去的情緣債主也不知多少。故只要依法好好修行:供佛、拜佛、修心、消業障,還掉因果及情緣,來日機緣成熟自可解決情緣的問題,現在說此情緣戒,只是給大家做「學習」用,只希望大家「少造」情緣,至少在道場中不要再造情緣。絕不是要各位不要談情說愛或夫妻不能恩愛,有時結婚作為夫妻也是了結情緣的一種途徑。當然,我個人也不是要「鼓勵」各位去談情說愛或去纏綿於情慾之中,對此各位要以自己的智慧去面對,他人不方便說什麼。最後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凡愚賢聖自己抉擇,生死涅槃自心決定】
南無毘盧遮那如來
南無普賢王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三寶弟子紫虛居士 合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