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發現心中的腫瘤

  壬二(破嗔於自己與親友行善作障者)分二:一、破嗔於世間法作障者;二、破嗔於福德作障者。

 

  癸一(破嗔於世間法作障者)分二:一、阻礙贊譽者並非有害;二、將阻礙贊譽者視為有益。

 

  子一(阻礙贊譽者並非有害)分二:一、贊譽無有利樂;二、不應喜之。

 

  丑一、贊譽無有利樂:(別人的贊嘆實際上沒有利益,不要太執著這種名聲。)

 

  受贊享榮耀,非福非長壽,

 

  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樂。

 

  世間上的人非常執著贊美和榮譽,「人活著應流芳百世」、「名乃天祿」等這些說法,充分體現了名聲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為了提高知名度和威望,這些人可謂殫精竭慮、不擇手段。而大乘行人對名聲的態度,則是不破不立,一個人若有智慧、有能力、有利他心,名聲自會像瑪拉雅檀香的香味般遍於十方,任誰也無法阻擋。但若有人無端加害,令自己的名聲掃地,為此生嗔也不應理。

 

  不管從因明、中觀哪個角度講,名聲和榮譽虛無縹緲,根本不存在任何實義,它到底能帶來什麼利益呢?名聲如果能帶來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那追求名聲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你再有名聲,最後離開人間時,延長半天的壽命也不可能。現在的那些明星歌星,生前雖然風光無限,但死時也跟平常人一樣,名聲起不到絲毫作用,無法增加自己的福德壽命。那名聲能否讓你身強力壯、無病健康,帶來身心上的安樂呢?也不可能。除了一些虛妄執著之外,它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故為了名聲而絞盡腦汁,整天苦思冥想,完全是一種愚痴之舉。其實樹大招風,沒有名聲最好,修行人理當默默無聞。

 

  有些人可能想:「為了弘法利生,我必須要有名聲,不然我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怎麼像高僧大德那樣廣度眾生呢?」那也不一定。如果你真的有慈悲功德,威力的光芒自然會普照十方,我們藏族有句俗話:「純金即使埋在地裡,也會發出燦燦金光。(挖金者通過儀器探測,很容易發現哪裡有金。)」高僧大德無論隱居何方,不需要宣揚自己,有緣弟眾也會如蜜蜂般雲集。所以,真正的名人,從來用不著自我宣傳,而那些自我宣傳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名人。

 

  其實有名聲也不見得是好事。以前上師如意寶講此頌時,引用過貢塘•丹畢准美尊者的一個教言說:「名譽的雷聲陣陣地響起,福報的雲霧漸漸地消散。」所以,福報不太大的人,名聲轟動一時之際,很可能像秋天的蒼蠅一樣,馬上就要不行了。

 

  然而,世間上不明此理之人,對名聲的追求特別過分。有些人在單位裡獲得一些獎,到台上領獎時激動得直哆嗦,說話也語無倫次,好像馬上要哭起來了。去年有一個宗教會議,幾個出家人也是得了獎,他們領獎時特別興奮,光光的頭上一直散發著喜氣。實際上作為出家人,若對名聲看得過重,到底有沒有看破世間,這方面也值得觀察。

 

  現在是末法時代,有些出家人很喜歡名聲,經常宣揚自己,自己寫傳記,或找旁人寫傳記。很多人也叫我幫他們翻譯傳記,但除了一些公認的大德以外,誰的傳記我都不翻譯。我們佛教徒何必宣傳自己呢?佛法如是的殊勝,只要宣傳佛法就可以了,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幫人寫傳記,說他是第幾世的活佛,是某某高僧大德的轉世,這對眾生有利還是有害,真的非常難說。我們現在需要宣揚的,就是慈悲菩提心。至於個人的宣傳,好也可以,不好也可以,修行人本應捨棄今世。

 

  我們每次放生時,經常有人發一些介紹資料,說某某上師是如何如何,希望你們以後不要發了!這次學習《入行論》,是為了大家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並不是用來宣傳、化緣的場所。如果你要搞這些,最好不要參與我們的團體,你搞你的世間法,我們默默無聞地學習佛理,哪怕一個眾生將本論學得善始善終,我們也是隨喜無比,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目的。至於一些神通和宣傳,這是我們不搞的,的確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對人類和平、弘揚佛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醫學獎,這種名聲我也非常隨喜。但是這一點,獲獎者自己也不希求。

 

  我們作為修行人,最好不要看重虛名。人的根性不同,以前法王如意寶也講過,有些人貪財,有些人貪名,有些人貪感情,有些人貪地位……每個人的執著方向不相同,但這都是不好的。真正的修行人,當以佛教無我無私的精神來攝持,倘若做不到這一點,那在短暫的人生中,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

 

  總之,大家應以智慧細致入微地去觀察,自己哪個地方毛病最嚴重,腫瘤長在哪個部位,要用正知正念的刀把它割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正常人!

 

  名聲對我們的福報、長壽、能力、健康、身心五個方面,沒有任何利益。對此很多人可能並不這麼認為,尤其是現在社會上的有些人,他們認為首先必須要獲得名聲,有了名聲以後,財富、能力、健康等也會隨之而來,所以他們日以繼夜地為名聲而奔波,為名聲而勞累。但以佛教的理念來分析,所謂的名聲,只不過是暫時讓人自我陶醉的方法而已,真要破析的話,名聲並無任何實質。我們作為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搞名利是最不好的事情。而真正學佛的居士,也不要像不懂因果的人那樣,拼命貪執世間八法。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在見解方面有一定的問題,所以每個人要先從見解上擺正過來。為什麼這麼講呢?小時候讀書雖然很重要,不讀書的話,尤其是如今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沒有知識的人寸步難行,做任何事情相當困難。但我們以前受到的教育,全部是不存在前後世、業因果的唯物論,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就像《涅槃經》所說的那樣,「不信後世,無惡不作」,僅僅為了眼前的利益,他們不顧慮後世、不顧慮今生,做各種沒有實義的事情。

 

  我經常想:像這樣的佛教教育,任何高等院校中都是沒有的。學校裡研究的就是物質的結構分類、事物產生的作用等,至於心的奧秘、前後世的因果道理、對名聲的破析,在哪個領域都難得一見。其實,佛教的慈悲觀和智慧觀,真的非常有價值,這一點並不是自吹自擂,世間上具公正見解的知識分子也承認。你們可以看到,東西方國家的許多知識分子,現在紛紛將目光投到藏傳佛教這片神秘的領域上,假如沒有任何理由,現在人還是有一定的取捨智慧,不會那麼容易上當。

 

  以前學校裡學過「名聲是要希求的,地位是要獲得的」,有些人就對世間八法的耽著越來越強。若是這樣的話,佛教的理念就會在相續中越來越弱,最後自己也跟這些人一同陷入輪回的泥坑。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務必要觀察自相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