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眾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這句話正是我們求生淨土的主要因緣
你說你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壞人?我的回答是:看環境而定!當然初果以上、位不退以上的菩薩例外,但就資糧位的菩薩來說,就像空中的羽毛,隨風飄蕩。當心跟環境接觸時,我們不能夠無住,一定有所住,有所住就容易受環境的影響。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什麼修行一定要依止僧團?為什麼不到西門町去修行?因為你到西門町修行,縱使整天拜佛,整個功力會受外境影響而抵消掉。
懺公師父常說:「寧可在山中睡覺,也不在都市辦道!」你在山中睡覺,總有睡醒的時候吧!對不對?睡醒的時候做早課、晚課,吃飯念供養偈,整天都在三寶當中。講一句實在話:凡夫的煩惱是不能被刺激的!唯有聖人才經得起考驗!
很多人會說在娑婆世界可以歷事練心。其實,如果你是一個生死凡夫,你沒有資格講這一句話。生死凡夫的善根是需要保護的!
諸位讀讀智者大師的《小止觀》,修習止觀需要二十五個前方便:要息諸緣務;有人供養你,衣食具足;能夠持戒清淨……在很多的條件之下,才能產生止觀的正念,不是到都市就可以修小止觀,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勸我們往生呢?重點在於「眾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使令你在整個佛法的熏習當中正念特別堅固。
另一方面,這段文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一個資糧位的菩薩,在整個阿賴耶識的大海當中,想要栽培佛法的善根,剛開始必須在溫室中栽培,不可能在風雨中、颱風中栽培,怕它禁不起摧殘。等到這顆幼苗慢慢茁壯了,再把它拿到颱風中去歷練,就越歷練越強壯。同樣地,你到極樂世界成就法身菩薩,再回娑婆世界,你要怎麼歷練都沒問題——你心中無住。現在不可以,我們沒有功力去抗拒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應該要求往生。「眾生生者,皆是阿裨跋致」,這句話正是我們求生淨土的主要因緣。
淨界法師:如果想往生,必須背水一戰
「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暇滿人身」是指遠離八種無暇(指八種沒有時間、條件修行的狀況:生在地獄、惡鬼、傍生道、長壽天、邊地、佛不出世、持邪見者、喑啞)、具足十種圓滿(五種自圓滿、五種他圓滿。五種自圓滿:轉生人中、生在佛法興盛的中土、諸根具足、對佛法有信心、業際無顛倒;五種他圓滿:佛陀出世、佛已說法、佛法住世、自入聖教、師已攝受)。滿足這十八種條件,才叫「暇滿人身」。「暇」是空閒之意,指有時間有條件修行;「滿」為圓滿之意,是指具備修學佛法的條件、環境及師資等。
暇滿當中主要有兩個困難:第一個,你要得到人身(人身難得);第二個,遇到佛法的住世(佛法難遇)。這兩個因緣要具足,極不容易。印光大師說我們過去生大部分是在三惡道,得到人身的機率是稀少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煩惱那麼重,因為你大部分都在三惡道,弄得滿身的煩惱才爬出來。
所以,我們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要把握「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你今生空過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這個暇滿難得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珍惜人身,把握現在,你不能對來生(輪回)有期待,這個很重要,是成敗的關鍵!如果你要想往生截圖,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不要再輪回。這是印光大師一個很重要的開示——背水一戰!要把你所有的能量在今生臨終發揮出來,你才可能成功。
諸位!你看一看《淨土聖賢錄》,往生的人有的業障很重,有的業障比較輕;有的修了十年,有的修了三年,有的臨終才開始修行,差別很多。但是有一種情況一樣,都是背水一戰。你如果想來生再繼續修行,你一定不會往生,因為你給自己留一個後路,你不可能往生!臨終時四大分解,真妄交攻,你的正念跟妄想交戰時,只有一種情況可以衝過去——告訴自己沒有退路!不生淨土,便墮地獄!
印光大師說,不要說一般的業障凡夫,就算來生讓你做一個大法師、大住持、大菩薩,你都不要生起受生之想,再好的因緣都不要輪回。所以這個「暇滿難得」就是提醒你,斷輪回的後路,要成功只有一種情況——用百分之百往生的決心,背水一戰!印光大師說,你就觀想自己今生不成功便成仁,否則來生就墮三惡道去了,這是真的啊!你要想我今生不成功,來生就要到地獄去了,很有可能哦,因為我們過去生造了很多業力。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模式,第一個,輪回是很可怕的;第二個,輪回是由我們妄想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如果再跟妄想在一起,結果只有一個——繼續輪回下去;第三個,面對妄想只有一種情況——百分之百的覺醒,你今生就要處理好生死大事,不能拖到來生!來生只有三惡道,沒辦法了脫。
【附錄:印祖開示】
淨土法門,注重在信願。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為僧宏揚佛法度脫眾生。此種心念,要丟得乾乾淨淨,若有一絲毫(留戀娑婆之心),便不能往生矣!往生淨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若不往生,縱一生二生不迷,決難永遠不迷。迷,則由有修持之福,而所造之業為可懼耳。惡業既造,惡報自臨,求出三途,恐無其日!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上•復吳慧詒羅慧澍居士書)
怎樣發願才能與佛願相應?
臨終定欲往生西方淨土,即使為人天王身,普利眾生之高僧身,決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發願,方能與佛之誓願相應。
當須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淨土。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使來生為人天王身,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毒荼罪藪,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決定,則己之信願行,方能感佛。佛之誓願,方能攝受。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輪回矣。 (《新編全本印光大師文鈔》卷一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及來生出家為僧等
既生信已,必須發願。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若其未生淨土以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使來生轉女為男,童真出家,一聞千悟,得大總持,亦當視作紆曲修途,了無一念希望之心。唯欲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既得往生,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居不退位,證無生忍。回視人天王位,及出家為僧,不知淨土,修余法門,歷劫辛勤,莫由解脫者,如螢火之與杲日,蟻垤之與泰山矣。可勝悲哉,可勝悼哉!
以故修淨土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之心,便非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必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如置毒於醍醐之中,便能殺人。不善用心者,其過如是。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庶淨土全益,通身受用矣。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嚮往生淨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
(《印光法師文鈔》增廣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
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系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
既知娑婆是苦,極樂是樂。應發切實誓願,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系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眾生,於逆順境,起貪嗔痴,造殺盜淫,穢污本有妙覺明心,乃無底之廁坑。既造惡業,必受惡報,久經長劫,輪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獄。阿彌陀佛於往生劫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願雲,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與陳錫周居士書)
淨界法師:一個人到了五十歲就很難改變了,這句話有些例外的
第6集《禪淨雙修》
請大家打開補充講義,十如是。
隨著我們佛法修學時間的增長,我們整個修學的功夫也應該要相對地提升。
我們剛開始都是在心外求法的。我們的心都是在依靠外境來幫助我們的善根,剛開始都是心有所住。
當然一個初學者這樣的修學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你要能夠保證你臨終的正念不受外境的干擾,要讓你的佛法的善根、念佛的善根增長廣大,你就必須要提升你的修學的功力。
首先第一件事你要做的就是強迫你自己,把心帶回家,這個心不要在外面亂跑。你在外面亂跑,有時候晴天的時候你還不錯,要刮風下雨你就完了,你做不了主的。
所以你應該勸你的心,回到你的家,把心帶回家,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生滅心,為什麼心會變成生滅呢?你的心跟境在一起,心隨境轉。境是生滅,心也跟著生滅。
心本來沒有生滅,你隨境而轉,當然變成生滅。
所以你應該把心帶回到不生滅的現前一念心性,然後生起空假中三觀。
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這個東西。
第一件要做的事——從假入空,不要馬上在因緣上去做事情。遇到任何事情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是沒有這個東西的。從空觀當中先強迫自己把所有的人事先放下,然後再告訴你,好,那本來沒有這個東西,那由過去的因緣現在出現了,開始修假觀。
那假觀怎麼修呢?就是注意你心中的念頭的相狀。你好好地看你的相狀。也就是說,我們在修學佛法當中,你要改變你自己,第一件事情先瞭解你自己。你都不知道你怎麼回事,你怎麼改變呢?
我們的生命是由三塊結合而成——過去、現在,你肯定會有一個未來。
而現在的我是由過去很多很多過去的我累積而成的,那麼這個生命都已經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這個相狀、它的生命的相貌都結束了,但是留下很多很多的痕跡,留下很多的善惡的功能。
這些功能在人事接觸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的相狀出來——善良的相狀、邪惡的相狀、出離的相狀、大悲菩提心的相狀。那麼如是相性體力作這種潛在的功能,跟遇境逢緣的造作,到因這塊,跟現在的你都沒有關係,不能怪現在的你。好的話,也不能贊嘆現在的你,因為跟你沒有關係。
那麼到了緣的時候,就是你今生面對這個相狀出現的時候,你該怎麼辦?你面對你心中的善惡相狀,你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隨順它,跟著你過去的腳步走,你過去喜歡做什麼你還做什麼,這第一個選擇。那麼這種情況你的生命大概就定型了,你對你心中的相狀採取隨順的心態。
第二個,你採取對治,既然這個相狀我本來就沒有的,換句話說,我可以改變它,它沒有實體。
我們假借種種的方便來調整它,所以我們常說,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今生要無條件地接受過去,但是你今生還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為這個相狀雖然很多,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它們都不是本來有的,它們都沒有實體。還好,它們沒有實體。
所以當我們選擇對治的時候,你的生命就改變了,就是緣。
我剛剛說一個人到了五十歲就很難改變了,這句話有些例外的,這是針對沒有學佛的人,像諸位的話是完全例外的,因為你已經覺悟了嘛,你會去試著改變,所以每一天對你來說都是增上。
我們對過去開始說不!我不跟你走了。因為佛法是覺悟嘛,你開始覺悟了,你開始規劃未來了,你開始規劃往生淨土了。
有了目標以後就有動力嘛,願力產生動力,你強迫你自己的腳步往這個方向走去,你培養一個憶佛念佛的相狀。
所以在緣當中就是你今生的努力。
當然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今生的因緣是完全放棄了,大概他過去怎麼樣今生就怎麼樣,今生怎麼樣來生就怎麼樣,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法,這個緣的力量才產生,他生命才能夠做一些腳步的調整。
所以這個緣在生命當中扮演了兩個角色:第一個,你隨順它,加強它的力量;第二個,你採取對治,開始折損它的力量。
那麼由過去的因跟現在的緣的結合,就會產生未來的果跟報。果跟報是不一樣,我們一般講果報果報,其實詳細來說果跟報是不太一樣。
果是約等流果來說的,這個報是約異熟果。什麼意思呢?果是一種內心的狀態,內心的習性;這個報是一種我們依正二報的受用,是顯現出來的一種依正二報的受用。
比方說,我們很喜歡吃榴蓮,這榴蓮無所謂善惡,它是無記。那你有一種喜歡吃榴蓮的相狀出來了,你今生又順從它,那它勢力就加強。加強以後,來生你看到榴蓮,你就開始心動,因為你那個習性還在嘛,你就起歡喜心,這叫果,你來生的習性還有一種等流的習性之果。
那麼你這種習性之果有它相應的果報,你不斷地憶念它,你來生還是會跟它在一起的,這就是報,報是約外在的環境受用,果是約你內心的狀態,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從你一念心性的相狀可以看到你過去是怎麼來的,你現在要怎麼面對,你未來將往哪裡而去。
所以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就構成了整個三世的因緣,就在你一念心中就構成一個假觀。你來生要去哪裡,你來生會出現什麼五蘊身心,其實你不需要問別人的,你不需要問別人的,你有在靜坐的人,你大概就知道了。
那麼前面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這整個過去的因,現在的緣,未來的果報,它們有它一個前後相應的關係,叫作本末究竟等。這個本就是最初的相,這個末就是最後的報,那前後呢有它一個對等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說,你有這個相,你就有這個因,那麼你就很容易有這個緣,最後就有這個果報。它有這個相,它就有過去的因、緣、果報,這個前後是有它的連貫性的。
美國有一個心理醫生,他寫了一個報告叫作《前世今生》,很多人看過。他其中講出一個個案,他的一個病患叫凱瑟琳,這個凱瑟琳她內心當中一直有一個相狀很困擾,就是她看到水就恐懼,她有恐懼水的相狀。
這個相狀對她來說是揮之不去,這個是很麻煩啊,你肯定要面對水啊!你看你要喝水,你洗澡還得要面對水,所以這個相狀弄得她很苦惱。吃藥也沒效果,就找心理醫生。那麼心理醫生把她催眠了,讓她這個恐懼的相狀回到——你從什麼地方來?解決問題先找根源,什麼病都有它的根。
結果找到兩個根,她過去生為什麼怕水呢?主要有兩個因緣。
第一個她過去的生命曾經有一生,她要回到她的娘家去,她帶她的女兒回娘家,那個時候她娘家有一個喜慶。結果她回去的時候遇到大雨,在過橋的時候河水暴漲,就把這個橋給衝破了,她女兒先落水。她為了救她的女兒,也跟著跳下去,結果兩個人都死掉了。那麼她死亡的時候是在水中掙扎,產生了痛苦跟恐懼,所以她對水的印象,那個恐懼的印象,那個痕跡留下來了,這第一個。
其次,她過去在一個很落後的村莊當中曾經得到一種類似麻風的病,而這個病的傳染的過程是跟水有關係,喝了某種不乾淨的水得到一種特殊的病,而這種病毒很容易傳染,而且沒有藥可以治。所以村莊的人只要得到麻風病的,全部集中起來,把他們逼到山洞,把洞口封住,讓他們自生自滅。而她那一生死亡的時間拖得很長,拖了好幾天才死掉,所以過程非常痛苦,而痛苦的根源來自於水。
所以她對於水充滿了怨恨、充滿了恐懼,所以她今生有這種相性體力作因。
所以我們的今生其實是要繼承過去的生命的這些因,這部分是我們不能決定的。
我們對於過去只有兩個字,叫作認命,因為這個過去是不能改變的。
說是佛法消極,那得看什麼情況,我們對過去是很消極的,但對未來是很積極的,未來還沒出現,你到死亡之前你都還可以改變你的生命,念頭一轉,你未來就改變了。
眾生跟我們的想法,就是他明明是不能抗拒,他一定要抗拒。你這個環境是這樣子,他一定要抗拒,結果把問題弄得很大,結果把未來也破壞掉了。
佛法對於過去這一塊是叫作認命,對於未來積極創造,非常積極,因為過去已經做了,你還能怎麼樣呢?隨緣消舊業唄,你還能怎麼樣?你不認命,你把你今生的心態破壞了,你來生也完了。
所以對於過去的因這一塊是認命,但是對於未來的結果我們是要好好地規劃。
你先瞭解你自己,你心中經常出現什麼相,然後從外在的止觀的力量、從空假中三觀來調整你的相狀。你不斷地調整,你的生命的腳步也就跟著改變了。你改變你心中的相狀,就能夠改變你的未來。為什麼可以改變呢?
因為它緣起性空,它本來沒有的。我一再強調,所有的相狀都是本來沒有的。
有很多佛弟子跟我講說,他小時候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揮之不去,障礙他修學。
其實從佛法的角度,你根本不需要把它揮去,因為它本來就是個假相嘛!你越是要把它揮去它更嚴重,這個假相很奇怪,你越弄它,它就跟真的一樣。
你只要做到一件事: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東西。
所有的相狀,它最怕你看它的真實面貌,它最怕你去追根究底,它最怕你問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完了。它沒有實體,它怎麼經得起你這麼問呢?
所以你要改變一個念頭很簡單,你就想你從什麼地方來,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就是這樣子,哪有什麼地方來?它本來沒有的嘛!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建立一種真實的信心。
所有大乘佛法的斷惡修善度眾生,所有大乘佛法的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雲何發這四種誓願?因為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所以我敢說,煩惱無盡誓願斷,他敢這樣講,因為煩惱都是本來沒有的。
所以這個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那個大悲心、菩提心是這樣生起的,不是靠一時的衝動、不是的,那是要靠智慧的觀照。
好,那麼這個假觀就是說,我們從假觀當中瞭解過去的相貌,從假觀當中調整自己,那麼規劃未來。
這天台宗的假觀,你念頭一動,就有相狀,這個相狀就有它過去的因,你現在怎麼面對的緣,跟它未來的結果,是這個意思。
蕅益大師說,因為無性緣生的假觀,所以整個未來的十法界的果報的升沈就是從這個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產生了差別,所以生命是我們自己的想象力捏造出來的。你經常憶念什麼、想象什麼,它就往哪一個方向走。
好,那麼這個是空假中三觀。看蕅益大師的總結,翻到講義的第十二面。
那麼瞭解到我們一念心性的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要怎麼辦呢?你要做一件事情:
故須念佛求生淨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議圓頓法門。
我們今生可以捏造很多的相狀來幫助我們成佛,但是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念佛的相狀、求生淨土的相狀是特別重要。因為你到了淨土,你在成佛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順境的因緣,你可以具足五種神通,親近十方諸佛,你有無量的壽命來支持你修學佛法。
所以在整個成佛之道當中,你如果是有志於求生淨土的,你現在要安立一個憶佛念佛的相狀。
你要憶念彌陀的聲音,你要不斷地觀想阿彌陀佛廣大的功德願力,你是罪惡生死凡夫,但是沒關係,你把整個身心世界完全投入彌陀的光明當中,憶佛念佛。
你平常要經常建立這個憶佛念佛的相狀,那麼以這樣的相狀求生淨土,這樣才是整個大乘的我們講不可思議的圓成佛道最圓滿頓超直捷了當的法門,是最快的法門。
所以在我們開始從外境的因緣的修學回到一念心性,把心帶回家以後,你經常就是空假中三觀,從空觀當中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這個東西,從假觀當中經常檢查你念頭的相狀,這個相狀是應該要折損還是應該要把它擴大,你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每一個相狀你都要加以過濾。
看第三段的總結:
夫念佛者,豈有他哉?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耳。
所以念佛法門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禪淨雙修,禪淨雙修就是先達到緣生無性,先告訴你自己,你內心當中是本來沒有五蘊身心世界的,就是依止不生滅心,安住我空法空的真如,不要安住在五蘊身心。依止一念緣生無性畢竟空的清淨心,然後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憶佛念佛的假相。
先告訴你自己,你是本來無一物,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
佛名既是無性緣生,則緣生亦仍無性。
阿彌陀佛的廣大的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它雖然是具足因緣的萬德莊嚴,但是它的體性也是畢竟空寂的,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在憶念佛陀的時候,我們要慢慢體會,能念所念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為什麼我們眾生的苦惱的身心世界能夠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呢?我們一個凡夫的心憑什麼跟阿彌陀佛能夠感應道交呢?他是萬德莊嚴,我是業障深重,憑什麼感應道交?憑的就是緣生無性。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雖然萬德莊嚴,但是阿彌陀佛萬德莊嚴也不是本來有的,那是六波羅蜜的因緣才有的,它的本性是如,是清淨;我們的業障深重也不是本來有的,那是因為無量的生命的顛倒所累積的,也是緣生無性的。
所以當我們把阿彌陀佛的因緣的萬德莊嚴的假相剝開來,我們看到如;我們同時也把我們眾生的業障深重的因緣剝開來,我們也看到了如,一如無二如。原來我們跟阿彌陀佛是同一個體性,就憑著自他不二感應道交。
我們的一念心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阿彌陀佛一念心性也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就憑這一點我就有資格去受用彌陀所有的功德,因為咱們兩個是一家人嘛!你跟阿彌陀佛是一家人嘛!
所以蕅益大師講,真實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觀的基礎上。那這種理觀所建立的信心是不可破壞的,事相的信心是很危險的,因為它隨因緣生滅的。
是故念一聲,有一聲佛名顯現,念十百千萬聲,有十百千萬佛名顯現。
前面偏重在畢竟空的自他不二的體性的相應,這個地方在畢竟空當中講因緣有。
畢竟空但是又因緣有,你念一句佛號,有一個功德,念十百千萬聲,有十百千萬的功德,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所以我們不偏空,也不著有,保持空有的平衡,即空即假即中。
那麼假設我們心中不念佛的時候,內心就是寂靜安然:
念性既是緣生無性,則無性不礙緣生。
所以一念心性它從空觀的角度是畢竟空,從因緣的角度又是因緣有。
所以我們不念佛的時候又生起種種雜念,就算你不生起三界的雜念,也會墮在一種偏空的坑洞當中。
這個地方要注意了。我們凡夫不能沒有念頭,不可能,你做不到的。你一定要有一個念頭,這個因緣假是一定要出來的,所以本來沒有,但是我們過去有很多很多的習性。我一再強調,阿賴耶識這個魔王它放不過你的,它肯定要經常釋放一些念頭,來給你感覺,來讓你想象,來誤導你。
也就是說,我們要不是念佛,我們肯定會憶念過去的因緣。你擺脫不了過去的你,你擺脫不了。所以你現在必須用佛號來取代過去的你。為什麼經常要念佛?很多人說我憶佛就好,不對。你說我皈依阿彌陀佛,但是我不一定要念佛啊!那你不一定要念佛,你心中要住在什麼環境呢?
你不可能無念,眾生不能離念,這個念頭是過去的因緣產生的。
所以你不念佛,你只好被你過去的你牽著走,你過去打什麼妄想,現在還打什麼妄想。
所以你要改變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佛號來取代你過去的念頭,憶佛念佛。
所以必須以佛號來引生我的往生的正念,使我念念不離佛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為香光莊嚴。
如果你已經設定你來生的目標是往生淨土,你就要試著在你念頭的相狀當中,以憶佛念佛的相狀來取代你過去的種種的相狀,因為你這個相狀才會產生一定的來生的果報,每一個相狀都會有一種因果的力量出現。
此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是約禪宗來說的,禪宗都是講到眾生的心跟佛的心是心無差別,把心帶回家,觀一切法空,本來無一物,眾生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所以自他不二。
那麼在自他不二當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產生一個往生淨土的憶佛念佛的因緣,用我們這一念心來憶念佛陀,這個作就是憶念,憶佛念佛。那麼我們這念心念念之間就產生佛的功德莊嚴。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所以就構成了我們一念心的即空即假即中,這個就是禪淨雙修。
第一個步驟,把心先帶回來,如果你在臨命終之前,你心沒有帶回來,你死亡到來的時候,你一定會很恐懼的。因為外面的水泡要破裂的時候,你老是在外面的水泡裡面跑,你住在你的財富,財富會破壞;你住在你的眷屬,眷屬會捨離你;乃至於你住在你的色身,色身也要被破壞。
我們絕對不能夠安住在一個水泡,臨命終的時候你會受不了的,你肯定受不了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佛陀都要示現滅度,這個水泡遲早要破裂的。
說實在水泡沒有錯,因為它就是因緣和合,它也沒有叫你執著,所以水泡沒有錯,錯在我們的心態錯誤,我們不會去面對人生。
所以首先第一件事情,禪淨雙修,把心帶回家,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然後生起空假中三觀。
觀一切法空,讓我們感受到我們跟佛陀是自他平等的,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我們眾生是佛陀心內的眾生,佛陀是我們眾生心中的佛,自他不二,建立一種往生的信仰。
所以空觀有助於產生一種信心,自他不二,當然可以感應道交。當然我可以受用阿彌陀佛的功德嘛!
你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他創造的,你憑什麼受用?憑的就是自他不二嘛!憑的就是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嘛!憑的是彌陀的四十八願嘛,他肯定願意讓我受用嘛!
所以從空觀當中建立我們往生的信仰,從假觀當中憶佛念佛,創造一個往生的假相,創造一個往生的因地。臨命終的時候自然阿彌陀佛蓮花現前,因為你有如是相,有憶佛念佛的相狀,自然會有淨土的因緣果報出現,因果法爾如是。把心帶回家,從一念心修空假中三觀。
你這樣子修學,臨命終的時候,誰都不能破壞你。你的財富消失了,你的眷屬捨離了,你的諸根敗壞了的時候,對你完全沒有影響,因為你已經把心帶回家了。心性是不受死亡的影響,因為心性是貫穿過去現在未來的,那個覺性不受死亡影響的。我們在家裡面沒有暴風雨,你把冷氣打開來,非常安全,但是你在外面就很危險了。
所以這個禪淨雙修我們作一個總結。
什麼叫作禪淨雙修呢?蕅益大師用一個偈頌作一個總持,他說:
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
這個理性就是我們一念的心,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在一念清淨的心中要建立起憶佛念佛的一種莊嚴的相狀,而每一種莊嚴的相狀又不離開我們一念的清淨的理性。
佛號不要建立在外在的因緣。
有些人一定要什麼環境才能夠提佛號,人家一刺激你,你就不能提佛號,那你就完了。
所以我們提佛號要在家裡面提起佛號,在你那一念的清淨的理性而生起佛號,每一個佛號又不離開清淨的理性,這個佛號是最安全、最堅固的,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回答幾個問題。
問:法師說禪觀是破五蘊,請再詳述怎麼破五蘊,因為它們的力量太大了。
師父答:這個破五蘊應該是破除對五蘊的執著了,不是說破五蘊,因為五蘊沒有錯嘛!五蘊就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我們過去的阿賴耶識把這個業力轉成我們現在的五蘊身心這一個水泡,可能你是一個男人的水泡,可能你是一個女人的水泡。但是我們錯在把五蘊執著成一個真實的自我,把它當真實想,產生堅固的執取,所以這個水泡要破裂的時候我們就受不了了。
所以問題不在五蘊,所以破五蘊應該是破除對五蘊的我執跟法執,應該這樣講會更清楚。
那麼為什麼產生我執跟法執呢?因為你的心住在外面,破除執著最好的方式,把心帶回家。
所以我們這個禪淨雙修,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你看我們一般世間的心理學,它也可以處理一些眾生的痛苦,你的心住在五蘊,那沒關係,你就觀想你還擁有很多東西,從得當中去對治你失去的。但是你的心還是住在五蘊,根本都沒解決。我們一般的世間法在處理眾生的痛苦,就是你受傷了,給你表面擦擦藥,只有《楞嚴經》、大乘的止觀,直接把根源拔除!
你的心有所住,有所住即是非住,把那個攀緣的心拉回來。你這個根源一拔掉,它這個生滅的力量就完全消失。
這個樹被你砍斷了,這個樹就沒辦法生存了。所以破除五蘊的執著很簡單,把心帶回家。五蘊你不用破除,你還得靠它憶佛念佛,你還得靠它打佛七,好好照顧它,是不是?身安道隆嘛!
請問法師,專修淨土的人在做早晚課的時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語嗎?
師父答:我認為是可以的。
當然這個地方淨土宗的修學者,我們以我們歷代祖師的開示,淨土宗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專修,一個是圓修。
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兩位老人家是強調專修,他認為你專修淨土的人,你啥事都不能幹。你身業專門拜阿彌陀佛,口業專門念誦阿彌陀佛,意業專門觀想阿彌陀佛,三業專修,萬修萬人去。這個是善導大師提出來的,印光大師也頗為贊嘆。
那麼永明延壽大師、蕅益大師、蓮池大師這個系列的,他們提出不同的看法,叫作圓修,萬善莊嚴淨土。
當然圓修不能變雜修,雜修跟圓修有什麼差別呢?
圓修就是我信願很清楚,我也皈依在阿彌陀佛的座下,但是我也有一些東西必須破障。每一個人的煩惱是不同的,他必須有一些對治法門來幫助他,調伏對三界的愛取,調伏他一些枝末的煩惱,但是他往生的這個願力是一致的。
我們修行人你不管修什麼法門,你的心只有一條心,吾道一以貫之,這個叫圓修。你必須把所有法門把它整理排成一條線,如果你心中是兩條線,那就完了。
諸位你還記得嗎?我說禪淨理論上不能雙修,因為它兩條線嘛!一個是空觀,一個是假觀。但是你把它結合在一起,把空觀放下面,先修空觀,再生起假觀,那這個就是禪淨雙修。
你要不是這樣子那就沒辦法雙修了,因為這兩個是矛盾的東西。禪宗是以空觀為根本,淨土宗是憶佛念佛,是以假觀為主。但是我們把禪宗的空觀放在下面,先告訴你自己本來無一物,你沒有必要執取,然後再提起佛號,就變成一條線,那就變圓修了。那到底你是適合專修、適合圓修,那因人而異。大方向的原則性的判定是這樣。
如果你年紀很大,時間沒有很多,我建議你佛號多念一點沒有錯。因為你往生,你不是靠觀世音菩薩救你嘛!你也不是靠地藏王菩薩嘛!那很現實,你要靠阿彌陀佛,你要跟他緣深啊!
如果你還很年輕,你兼修其它法門,我覺得無妨。但是你的願力要很清楚,信願要很清楚。
大方向可以用年齡來判斷,大方向。但是你對阿彌陀佛的心態,那個皈依的心要很強。阿彌陀佛在你心中生起的時候,你那個內心的感受要真的是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你相信阿彌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你相信你是罪惡生死凡夫,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然後把身體全部靠上去,身心世界全部靠上去,那種感覺是很重要的。
那至於佛號念多少,當然隨緣盡份。但是大方向來說,你的修學越晚年要越專,這樣才合理。
那剛開始你讀讀大乘經典,增加你的見地,我覺得不錯,開闊你的眼界,對你臨終放下身心世界有幫助。
但是你慢慢慢慢融會貫通的時候,你這個佛號有禪觀的智慧照耀的時候,慢慢慢慢你越到晚年的時候,你這個法門你要慢慢收攝、慢慢收攝、慢慢收攝。
所以年紀越大的人越喜歡簡單,到最後就一句佛號。但是你這句佛號含藏了你過去所修的種種的善法都在裡面,這個就是永明延壽大師說的萬善莊嚴淨土,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的。
你還可以持大悲咒,可以的。你甚至於可以持楞嚴咒心都可以的,破鬼神障嘛!破障,這不影響我對阿彌陀佛的皈依,不影響。
好,我們這堂課跟大家講到這個地方。
這個觀念是很實用,不用花你很多的時間。但這個法門跟你的善根很有關係:你善根夠,就在一念之間;你善根不夠,這次的課就結緣。但是你沒有損失,因為你善根先種下去,以後它不會失掉,那麼禪淨雙修我覺得是很重要。
我們斷不了煩惱,但是可以做到不隨妄轉。你的心一定要把它帶回來,把心帶回家。
好,那麼謝謝諸位,阿彌陀佛!回向!
圓滿 !
覺得40歲還年輕的居士,肯定不是好居士!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日常所有的障礙,都當做臨終模擬考,淨土宗的人起碼要有十年的收心
從淨土宗的角度,只要掌握黃金十年你就成功了,這五年你一定要忍得下來
今生都不護持別人,把福報花光就慘了
【 累世不佈施,轉身無貴人 】55歲席曼寧「中年危機」人生重大挫折,「佛」救了她!(太值得學習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