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心經》有這麼大的加持力?原來是觀世音菩薩親賜
索達吉堪布
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力不可思議,再加上《心經》是釋迦牟尼加持舍利子與觀世音菩薩對話而形成的一部經典,經中所有的內容全部是經由觀世音菩薩宣說的。
唐玄奘《心經》藍本是觀世音菩薩親賜,異常殊勝
唐玄奘所用的這個梵文藍本,應該是觀世音菩薩親自交給他的。為什麼這樣講呢?這要從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說起:
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經過添油加醋、隨心所欲的改編,早已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西游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很多對佛教一竅不通的人,都知道鼎鼎有名的唐玄奘。
當然,因為作者的原因,其中的故事,已經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根本不符合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的真正歷史。從小說看來,似乎他之所以能夠西天取經,全都歸功于他的幾個徒兒了,其實,唐玄奘的取經經歷,並不是像書上所說的那麼神乎其神。
據說,雖然唐玄奘前往印度取經時,剛開始有很多人隨行,但後來就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走到大戈壁沙漠時,因為打翻水袋,迷失方向,以致人與馬均渴倒而不能前行,玄奘連續四夜五天滴水未進,只能倒臥在沙漠里,口念觀音名號,直到第五夜,老馬從陣陣涼風中嗅到了水草的氣味,玄奘大師才算逃得一條生路。且不必說這些九死一生的經歷,僅僅從大戈壁到達犍陀羅,其間至少還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脈的騰格里山,再翻越帕米爾高原,個中艱辛,恐怕是鮮為人知的。
在他西天取經的經歷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下面這段情節:有一次,他路經一個寺院時,聽到里面有人在大聲哭泣。他走近一看,發現是一個全身糜爛(就像現在的麻風病)的和尚在哭。雖然玄奘深知路途遙遠、凶吉未卜,但看到這個和尚很可憐,他就沒有繼續趕路,而一直呆在寺院里為他治病。後來,那個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玄奘才辭別前行。臨行前,和尚送給玄奘一本梵文經典以示感謝,那部梵文經典,就是著名的《心經》。
玄奘一路上隨時都在閱讀這部經,尤其是在遇到一些違緣、障礙時,只要他一念這部經,違緣、障礙等等就馬上消失無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次,他來到恆河岸邊,看見前面有好幾千人聚集在一起,出于好奇心的驅使,他上前一看,發現是婆羅門外道在祭拜河神(當時印度有九十五種婆羅門,在這些婆羅門中,有些境界很高,也有些境界很低,保留著很野蠻的風俗,當時,這些婆羅門教在印度比較興盛)。
這些婆羅門為了供奉恆河河神,每年都要選一個年輕男子扔進河里。當天正好選中了一個年輕男子,准備將他扔進河里。他的家人都非常悲痛,與男子抱作一團、淚流滿面。
正在依依不舍之際,他們忽然看見來了一個外國人(玄奘大師),當即喜笑顏開,准備讓唐玄奘代替那個年輕男子,隨後,便立即將唐玄奘捆了起來。
唐玄奘告訴他們說:如果你們今天非要把我扔進河里供奉你們的河神,我也沒辦法,但我有一個要求你們必須同意!
婆羅門連忙問他是什麼要求。
唐玄奘回答說:作為一個出家人,我每天的經是必須要念完的,等我念完了經,你們怎樣處置我都可以。
這群人覺得玄奘的要求並不過分,就同意了。玄奘隨即開始念《心經》,三遍之後,天空馬上變得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所有人都非常害怕,覺得這個人可能是不能得罪的,便將唐玄奘放了。
在唐玄奘取經的途中,這種類似的危難和違緣非常多,每次他都靠《心經》度過了這些難關。
令人驚奇的是,當唐玄奘從印度返回時,念及和尚所賜《心經》的恩德,他准備好好報答一番。誰知當他找到當時寺廟所在的地方時,不僅老和尚,連那個寺廟也消失無蹤了。
人們傳說,當時的那個老和尚,就是觀世音菩薩,他化現成老和尚,親自將梵文版的《心經》交給了唐玄奘。我以自己的分別念進行觀察,認為這種說法應該是言之有理的,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力不可思議,再加上《心經》是釋迦牟尼加持舍利子與觀世音菩薩對話而形成的一部經典,經中所有的內容全部是經由觀世音菩薩宣說的。如果觀世音菩薩化現為和尚,將梵文版《心經》交給唐玄奘,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認為,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心經》,是最有加持力的,如果要持誦,完全可以依照玄奘大師的譯本。
淨慧法師《心經與玄奘法師的殊勝經歷》
各位大德: 今天講一個持誦《心經》的功德感應。
現在流通最廣的《心經》譯本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在玄奘法師之前,還有鳩摩羅什翻譯的《心經》。
玄奘法師本人就是持誦《心經》的受益者。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師在去印度取經的路上,萬里孤征,經流沙,過火海,受盡種種苦難。這些苦難有的是來自道路險阻,有的是來自自然界的惡劣氣候,也有的是來自人為的土匪搶劫,總而言之,困難重重。在古代社會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這些困難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在玄奘法師沒有啟程去印度之前,曾經到過四川,那裡有個空惠寺。他在那裡遇到一位有病的法師。這位有病的法師知道玄奘法師發願西行取經,讚歎不已。這個有病的法師來自印度,他熟悉到印度的路程,便告訴玄奘法師,此土到天竺有十萬里程,不但要翻山越嶺,還有種種人為的障礙,憑個人的力量要想克服取經路上的諸多困難,極其不容易。接著就把從東土到天竺,路途上所要經過的種種艱難險阻向玄奘法師描述了一次。
描述完了,又對玄奘法師說: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如果能夠受持這個法門,就可以保你往來西天一切平安。玄奘法師聞聽此言,非常的歡喜,當天夜裡就請那位有病的法師傳授「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當時是通過口授,而且是用梵語口授,玄奘法師學會了,接受了這個三世諸佛的心要法門。第二天早上,玄奘法師再去找那位有病的法師,卻怎麼也找不到了,不知何往。玄奘法師對此心領神會,覺得這個病僧決非等閑之輩。
在取經的路途中,遇到種種厄難,有時候甚至有喪生失命的危險,玄奘法師就修持三世諸佛心要法門。這個心要法門是什麼呢?就是一本梵文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遇到了什麼為難的事情,他就將此經持誦四十九遍,每每都能化險為夷,都有非常大的感應。就這樣,玄奘法師在遭遇種種困難的情形下,憑藉著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的加持,平安地抵達了印度。
玄奘法師當時到達的,是印度一個叫做摩竭陀國的地方。那裡有一座佛教大學,古代的佛教大學就是一座大的寺院,叫做那爛陀寺。那裡住了幾千個出家人,有幾百位有修、有證、有學的大德高僧,其中就有玄奘法師從學的戒賢法師。戒賢法師是古印度修證最到位,學問最淵博的一位法師。當時他年高七百歲,在玄奘法師沒有到印度以前的一兩年,就覺得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人世。而後彌勒菩薩就託夢告訴他:你暫時還不能走,大唐有一位求法的青年法師,聰明絕頂,智慧超群,要來天竺學習佛法。請你為他傳授《瑜伽師地論》。戒賢法師就按照彌勒菩薩的囑託,繼續留在人間,他要把法傳給玄奘法師。
就在玄奘法師抵達印度那爛陀寺,跟隨戒賢法師學《瑜伽師地論》的時候,他與那位病僧不期而遇。那位病僧看見玄奘法師求法的願望得以滿足,就滿心歡喜地祝賀他,並告訴他:我們昔日大唐一會,今天又在這裡重逢。我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是觀世音菩薩一路加持,是三世諸佛心要法門一路加持,才使得玄奘法師前往西天取經的弘誓大願得以實現。這件事記載在《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當中,這篇序為玄奘法師的大弟子窺基法師所寫,不是別人口耳相傳,不是道聽途說,是窺基法師親自從師父那裡聽來,然後把它記下來,寫在這篇序言當中。
這一部經,本來已經在《藏經》當中失傳。在一百多年前在,敦煌石窟中發現了許多南北朝、唐人的寫經,其中就有這部經典。這是一篇非常稀有難得的文字。
這裡有三件事,應該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一件事就是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這是一件續佛慧命、弘揚大法、震撼古今的大事,他完全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而是為了佛法的傳播,為了續佛慧命,所以能夠感得觀世音菩薩顯靈,親自授予三世諸佛心要法門。說明了玄奘法師西天取經這件事的重要和偉大。
第二件要注意的事情就是持誦《心經》的感應,的確是不可思議。玄奘法師作為一個以文字般若來弘揚佛法的三藏法師,他的修持就是以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為常課,時時憶念,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第三,觀世音菩薩是一位為了幫助所有眾生,為大眾奉獻自己身軀血肉的人,「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現一個病僧,為玄奘法師口授三世諸佛心要法門,這也是對玄奘法師的一種考驗。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要傳授這樣重要的法門,你是否能夠真心誠意地信受奉行。玄奘法師是過來人,只要是佛法,不管是由什麼樣形象的人說出來,那都是無上甚深微妙法,都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都一定要信受奉行,相信它是真實不虛。
再就是這篇文字的可靠性。這個信息是由玄奘法師的嫡傳弟子窺基法師記錄在《心經》序言上,而且在敦煌石窟裡保存了上千年的時間,其可靠性是不容懷疑的。
我們學習了《心經》,就要用《心經》。用《心經》包括用《心經》的思想指導我們的修行,指導我們淨化生命,淨化生活,進而淨化社會。我們在用的過程中,也要深信不疑持誦《心經》就會有感應。沒有誠心,何有感應。這是古今所有的感應事蹟無數次證明過的事實。
我們如果把《心經》後面的咒語作為持誦的功課,也就同念佛號、觀呼吸一樣,同樣是一個法門,而且是三世諸佛的心要法門。每天持誦至少四十九遍,多則不限。一定會有感應,一定會對我們的修行、身體、事業、家庭都有幫助。古今有許多修行的人,包括僧俗二眾,專門以《心經》這個法門作為專修的課程,會寫字的,用書法寫《心經》來修;不會寫字的,每天念誦《心經》。修的時間長了,就自自然然能達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目的。
玄奘法師與《心經》
玄奘大師是我國歷史上特出的聖哲,提起誦念《心經》,有一段因緣。西行取經前,大師曾駐錫成都。有一天偶然遇見一位病人,滿身膿瘡,惡臭不堪。大師心生憐憫,特地向寺中要了些舊衣和食物給他。病人十分感激,自愧無以為報,特口傳了這卷《心經》。
大師以其文簡義深,所以時常誦念,沒有想到後來行經沙河,卻發生驅邪降妖的靈效,這也是一段特別因緣。話說大師獨自西行,走了一整天,仍找不到野馬泉,人困馬乏,只好停步歇息。想先喝點水,吃些乾糧,再作打算。也許是太疲勞的緣故,才解下水囊,忽然失手,水囊竟掉落在地,點滴不剩。
在沙漠中行走,水比血還重要,此事非同小可,況且又迷了路,不知該往哪走才是。但是,玄奘大師決定繼續向西北方向摸索前進。在茫茫沙漠中,踽踽獨行,不論晝夜,一路上遇不到任何行人,也看不到任何獸蹄馬跡,大師只是默默地念著觀音菩薩聖號,把定西北方向,一步一步向前行。
白天是狂風挾著塵沙,急如暴雨,不但很難睜眼,呼吸也很不容易。黑夜只見燐火點點,宛若繁星,妖魔鬼魅繞行前後,奇形怪狀恐怖萬分。有時高聲誦念觀音聖號,影像就應聲而滅;有時卻如不聞,追隨前後左右如故。若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一切影像就會完全消失。大師有了這樣的憑藉,所以即使怪異景況不少,心裡就不會感到非常害怕。
大師已經五天四夜滴水未進,就在第五天傍晚,實在難再支撐,口乾舌燥,兩眼發黑,終於倒臥在沙漠之中奄奄一息。憑著強大願力的支持,大師仍一心默念觀音菩薩並虔誠默禱。不久,發現前面不遠處,隱約可見一片青草地,隨後又在附近發現一池清水,掬飲數口,味甘而清涼。此情此景,在黃沙飛揚中應是奇蹟,想來是觀音菩薩的慈悲救護,特為化現。
揭密玄奘大師圓寂前的極其“奇異徵兆”
作者佚名
昨日農曆二月初五,相傳是玄奘法師的圓寂日,全國各地的信眾們都自發地紀念這位偉大的高僧。成都文殊院更隆重舉辦了2015年“玄奘法師舍利瞻仰法會”並全天開放玄奘法師舍利塔供大眾瞻仰。
而這位傳奇一生的唐代高僧在人世最後的日子裡,又發生了哪些奇異的事情呢?冥冥之中,又有哪些徵兆預示著他的往生呢?
“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
上面是玄奘大師的最後遺言,表明他發願往生彌勒菩薩身邊。據經載,彌勒菩薩是與釋迦牟尼佛同時代的人物,釋迦牟尼佛授記彌勒菩薩將來將會接替釋迦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現居兜率天宮內院。將在(有說56億年)後降生人間成佛。根據玄奘大師的發願,那時玄奘大師也會跟隨彌勒佛下生,廣作佛事。玄奘大師的晚年生活並不平靜,他與皇室的微妙關係、繁重的譯經工作,都使他漸漸感到體力不支。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感應,玄奘大師預感到自己的歸期將至。那麼,他在人世間的最後生命時刻,都做了些什麼呢?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大師六十五歲,他依然在玉華寺翻譯佛經。在這一年的歷史記載中,有他對譯場的助手和弟子們說的這麼一句話:“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人人努力加勤,勿辭勞苦。”意思是說:今年我六十五歲了,一定是會死在這座玉華寺裡,佛經數量巨大,我經常擔心翻不完,你們大家加把勁兒,努力一點,不要怕辛勞。在玄奘大師的一生中,他第一次發出了這種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無法完成的擔憂之辭。實際上,由於多年勞累,在翻譯完《大般若經》以後,他自己就覺得體力開始衰竭,甚至覺得自己行將就木。不久,他又對弟子們說了一段話,幾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遺言:“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勿近宮寺。不淨之身,宜須屏遠。”他在這裡提到了“無常”(僧人講死,多以無常代之),說我無常以後,你們在送我的時候,一定要節儉,不要用很多的禮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靜的地方,不要靠近宮室和寺院。他認為肉身是不淨的,應該遠離這些地方。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師的弟子懇請玄奘大師開始《大寶積經》的翻譯,這也是一部很重要的佛經。玄奘大師在勉強翻譯了開頭的幾行以後,突然停了下來,他猶豫了很長的時間,平靜而凝重地看著他的弟子,神色黯然地對大家說:“此經部軸與《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氣力不復辦此,死期已至,勢非賒遠。”他說:這部《大寶積經》的分量不亞於《大般若經》,我自己覺得我的體力和精力已經不足以再翻譯如此大部的佛經了,“死期已至”,不是“將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經到了,不遠了。說完這句話以後,玄奘大師從此絕筆,停止了翻譯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後可以預見的很少的歲月留給自己去禮拜佛像,為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做好準備。
正月初八,玄奘大師的弟子之一玄覺法師,夢見一尊莊嚴高大的浮圖(即佛塔)突然倒塌而驟然驚醒,他擔心這個夢是自己會出什麼事的徵兆,於是趕緊就去找他的師父玄奘大師,請玄奘大師解夢。
農曆二月初五,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大家一起來頂禮玄奘法師!多讀誦心經!
玄奘大師非常明確地告訴他:“非汝身事,此是吾滅謝之徵。”意思是說:這跟你沒關係,而是我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徵兆。這是對正月初八玄覺法師做夢的真實記載,我們後人沒有資格、也沒有這個道理去揣測、去枉自判斷其中的真假,因為高僧是不打誑語的,這是戒律規定的,更何況他們對玄奘大師又那麼崇敬。僅僅一天以後,正月初九,曾經翻越過無數崇山峻嶺、曾經跋涉過無數滔滔江河都不在話下的玄奘大師,居然在屋子後面跨越一道小小的水溝時摔了一跤。雖然只不過是稍微擦破了腳腕處的一點點皮而已,玄奘大師卻從此倒下,病情急轉直下。正月十六,玄奘大師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口裡喃喃自語:“吾眼前有白蓮花,大於盤,鮮淨可愛。”說他見到了很大的白蓮,比盤子還大,非常的潔淨,非常的可愛。第二天,玄奘大師又夢見在他住的禪房裡突然出現了成百上千的人,非常高大,身穿錦繡服裝,在他禪房裡來回穿行,院子後面的山陵之間突然佈滿了鮮豔的金幡、旗幟,林間奏響了各種各樣的音樂,門外停滿了裝飾華麗的車子,車子上裝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來供養玄奘大師。玄奘大師一面說:“玄奘未階此位,何敢輒受?”一面卻還在不停地進食。
弟子趕緊把玄奘大師叫醒,玄奘大師睜開眼睛,把自己剛才看見的事情告訴了隨時等候在他身邊的玉華寺寺主慧德法師,而這個寺主非常恭敬的把玄奘大師的這些描述記下來,留給了後人。玄奘大師同時還對慧德法師說:“玄奘一生已來所修福慧,準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佛教因果並不虛也。”玄奘大師的意思是說:我在夢境當中看到的這些現象,好像表明我這一輩子所修的福慧沒有白費。我確信,佛教因果不是虛妄。在生命彌留之際,玄奘大師作為一代高僧,還在竭儘自己最後的精力印證佛法,這是一個高僧修行的一部分,是他的功課。當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於是他下令自己的弟子,把已經翻譯完成的佛經編一個目錄,看看到底翻譯了多少。統計下來,從西天求回來的佛經還有五百八十二部沒有來得及翻譯。實際上這已經是玄奘大師在做自我總結。玄奘大師又吩咐眾僧,為他造像寫經,廣為施捨,同時他按照佛教的戒律,把自己用的東西全部施捨給寺裡的僧眾。
玄奘大師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從容不迫地等待著圓寂時刻的到來。那麼玄奘大師在人世間的最後時刻,他留下的最後遺言是什麼?玄奘大師又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圓寂的呢?從記載上來看,這以後玄奘大師的病情似乎穩定了一段時間,或者也就是世俗所謂的“迴光返照”。在正月二十四日那天,玄奘大師還很清醒,他讓一個叫宋法智的塑像工人,在玉華寺的嘉壽殿豎起一個菩提像,把骨架搭好。他召集了所有身邊的翻譯佛經的弟子,留下了在人世間最後的話:“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做事畢,無宜久住。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
玄奘大師說:我自己的俗身是不淨的,這個俗身我已經厭惡了,我在這個世間所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不必要再待著。我不是為我玄奘個人修福慧,我修的這一切我願意把它回報給人世間仍然活著的人。我祈願,我能跟大家一起上生到彌勒菩薩身邊,去奉侍彌勒菩薩。我發願,當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我願意跟著他下來“廣作佛事”,去追求無上菩提,追求最高的智慧。這是玄奘大師最後成段的話,也是他最後的發願。
在接下來的日子,玄奘大師幾乎就不說話了,只是不停地念誦佛經,皈敬彌勒、如來,願往生彌勒淨土。我們一般講“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說,他在這個時候不停地吟誦的,我們在今天依然可以復原,他一定是不停地在吟誦皈依,他一定是在用佛當年所使用過的語言——神聖的梵語,不停地在復誦著皈依。
二月初四夜開始,玄奘大師右手支撐著頭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緩地,右脅而臥,再也不動半分了(以右手而自支頭,次以左手申左髀上,舒足重累右脅而臥,迄至命終竟不迴轉)。這是玄奘大師圓寂前的最後姿態,也就是玄奘大師肉身的最後姿態,我們看見臥佛就能想到這個姿勢。二月初五夜半時分,他的弟子問玄奘大師:“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眾不?”看見玄奘大師那麼長時間一直在念誦佛經,準備離開這個世界,他的弟子問玄奘大師,和上(“和尚”在佛經中是個尊稱,但自己不能稱自己為“和尚”,只能稱“貧僧”或者“小僧”,而最尊敬的寫法應該是作“和上”),您是不是已經決定可以生到彌勒佛淨土呢?玄奘大師回答說:得生。
這是玄奘大師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最後兩個字了。
玄奘大師一生將全部身心奉獻給了塵世剎土,以報佛恩,他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所以,值此殊勝吉祥之日,讓我們廣行善舉,共發菩提之心,來感恩和紀念這位慈悲偉大的高僧!《農曆二月初五,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大家一起來頂禮玄奘法師!多讀誦心經!》
唐太宗臨死前讀到新譯出的巜心經》後老淚縱橫!
昨天(6月26日),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公元649年的這天,唐代高僧玄奘法師於終南山翠微宮譯出了史上最知名的佛經之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公元649年,是貞觀23年,唐代第二位皇帝、歷史上最著名的有道明君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身體每況愈下,有可能是前半生殺人太多,李世民總做噩夢,於是他便經常把他的好友玄奘法師留在身邊,有玄奘法師在,李世民就可睡的安穩、香甜。
就在李世民駕崩的一個月內,玄奘法師和他更是形影不離,玄奘法師每日向唐太宗傳授佛法。在諸多的佛經中,玄奘法師想到了《大般若經》,但這部經有600部,唐太宗肯定是讀不完,於是,玄奘法師就挑出了600部大般若的精華,將其翻譯出來,供唐太宗研讀。玄奘法師希望,這部幫助他走過沙漠、度過生死難關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能夠幫助唐太宗度過生命的難關。
房山石經——《心經》
在如此的機緣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問世。唐太宗手捧著《心經》,讀完後就老淚縱橫。他說,自己征戰殺場多年,把大唐的版圖一直擴展到了貝加爾湖,又平定了叛亂,還與西藏和親,但到了自己老了,連宮女端來的葯碗都拿不住,自己的內心是很絕望的。讀了《心經》後他才知道,世間上一切的事物都有生滅,而人卻可以永遠的活著,可以找到那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永恆。
只可惜,就在玄奘法師譯出《心經》三天後,李世民還是離開了人世。
不得不說,李世民在某些層面上,福報是不如我們的,因為,當他接觸《心經》時,實際上已為時晚矣,而我們現在的人,能夠比李世民在更小的年紀就接觸《心經》,所以說,能夠讀《心經》,聽《心經》都是有大福報的人。
我們都知道《心經》很厲害,它厲害在它傳播的是大智慧,別看《心經》短小,但只有菩薩以大智慧深觀自在,才能獲得《心經》所說的大智慧,到達彼岸。
《心經》可以破掉執著,執著沒有了,阻礙我們的局限性也就突破了,所以《心經》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要懂得「照見五蘊皆空」,每個人都有煩惱,學佛破除的就是煩惱,所以要懂得一定要從當下一念做起,破掉執著、煩惱。
《心經》可以讓我們到彼岸,其實就是涅槃。凈慧長老曾說,涅槃的境界本來是我們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只因為有煩惱的障礙,所以涅槃的境界顯示不出來。《心經》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諸法的實相,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思想來面對煩惱。
《心經》讓我們獲得大自在。有了智慧,破除了執著、煩惱,到達了彼岸,自然就能有大自在。《心經》讓我們懂得五蘊皆空,幫我們度一切苦厄,讓我們達到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的境界,最終得究竟涅槃。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索達吉堪布:如果遇到違緣或痛苦請一心一意念《心經》
一些老修行、老出家人都知道,在遇到一些大的違緣,如地震、海嘯等等時,大家都要念《心經》。佛經中也有記載:以前帝釋天受到魔王波旬的侵害時,就觀想空性,念誦《心經》以度過危難。我們平時隨身攜帶《心經》,或是將其供奉於佛堂,或睡覺時放在枕頭上方,依靠般若空性的力量與加持,所有的惡夢、惡緣等全部可以遣除。
可能有人會問:到底什麼是加持呢?所謂加持,就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無形的力量。肉眼看不見的東西非常多,比如藥有藥的加持,電有電的加持,任何東西都有一種力量和加持。同樣的道理,《心經》的加持有空性力量的加持,也有佛威德力的加持,還有真實谛的加持,再加上我們自己對《心經》信心力的加持等等。當自己具有信心,並聚合其他幾方面的因緣時,一定會遣除邪魔外道的損害。
諸位如果在以後的修行中遇到違緣、困難或痛苦時,應該心觀空性,專注於空性境界,然後念誦《心經》,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加持的確是不可思議的。在漢地,也有很多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事跡或感應篇,尤其是在古代,高僧大德們在遇到違緣時,祈禱觀世音菩薩而獲得救度的故事是屢見不鮮的,相信很多道友都看過不少這方面的書。甚至有些不信佛教的人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功德也是相當大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