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佛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家庭,照顧好家人,這叫了緣了債

實不止是夫妻,兒女之間,我們和世間所有的遭遇,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往昔造的善業或惡業的緣故,今生今世才會感受或苦或樂的果報。這都是自己的因果,自作自受。學佛人若真正明白因果、深信因果,最應該有的就是不攀善緣,也不拒惡緣,淡然面對所遇到的一切緣分,只有真正了緣了債了,才能為學佛積累良好的資糧和基礎。特別是已經有家庭的同修,一定要好保護好自己的家庭,照顧好家人,這叫了緣了債。

南懷瑾先生曾說過:「佛法唯絕頂聰明的上士和一聽就信的下士好學,中等人最不好學,一些人不學佛還起碼是個正常人,一學佛便弄得神經兮兮的,連個正常人也做不成了。」這真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洛桑陀美金剛上師關於學佛人如何對待家庭、工作、生活,曾說過,學佛切記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動不動,坐在那裡念佛、念咒就在修行。沒有學佛前,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還很友善、會照顧,學佛後完全變了,把自己封閉、隔絕起來,對自己的家人不管了,生活統統不顧了,不照顧父母、不管孩子、飯不做、家務放一邊,只顧一個人修法,別人說什麼都不聽,自己還非常有理由:這是把一切都放下,專心念佛修法!覺得這樣最清凈,要是遇到些事情占用自己的時間,心裡就很煩躁,認為耽誤自己的修行,影響自己進步、解脫。

這不是學佛,這樣做是與佛法的精神相悖的,這樣做不論修多長時間都修不好,不會進步,即便自己認為很清凈,那也是暫時的,時間長了,家人就會反對你,朋友反感你,你想修法,就會受到來自家人的阻力,還會與家人產生矛盾。

佛法的精髓是慈悲,我們要學佛,就要學佛法的精神,而不是進行表面的形式,慈悲從哪裡開始,從我們身邊的人開始。首先就是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家人進行照顧,讓家人歡喜,覺得佛法真好;原來我們脾氣不好,現在改好了,不發脾氣了;原來不願意承擔家庭責任,現在主動承擔了;原來總去埋怨家人,現在不埋怨了,轉變成感恩,感激家人對自己付出,這樣家人就會支持你、讚嘆你,漸漸地也會跟著你去學佛,至少也會支持你學佛,不會再反對你。


有很多學佛的人,把家庭搞得亂七八糟,你也叫做念佛的?

想正信學佛,拜佛就恭恭敬敬,誦經念佛就認認真真,但不能忽略家庭、工作,如果忽略了家裡的家務,忽略了家裡的親人,這是錯誤的,不是正信的學佛人干的。

諸位道友,在修行當中,不但自己要轉過來,也要讓家庭幸福,這是花報。家庭幸福以後,念佛從明入明,從樂入樂,到了晚年,陽壽到了,肉身不行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正確的。如果一個學佛的人,有班不上,有家庭不照顧,每天拿一條佛珠,到處亂跑,那你不是念佛的,是念活的,逃避現實,這是錯誤的。

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把家庭搞得亂七八糟,你也叫做念佛的?錯了。不客氣地講一句,家庭不幸福不能往生。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轉化自己,也沒有轉化家人,證明你道德智慧都不夠。所以這樣就沒有辦法往生,佛菩薩要是接引你去極樂世界,那佛菩薩就不是聖人。所以在學佛當中,不但要從本身做起,用《論語》裡面講的一句話,正己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尤其是懂得學經、誦經的道友,一定要晚晚睡覺早早起,走進廚房抹桌椅,把家庭搞得非常幸福,這樣你學《地藏經》或者念佛就有意義了。妻子變了,媽媽變了,兒媳婦變了,孩子變了,突然間全變了。這樣你學佛就沒有白學。

所以諸位道友,簡單講,學佛無非就四個字,改變自心。沒有其他的。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言同佛言,個個成佛,萬修萬人去。這才是正信的學佛,並不是學佛學到裝腔作勢,談玄說妙,妖魔鬼怪的動作,“我是念佛的,我沒時間干活,”聽了都替你傷心,替你難受。

所以一定要懂,學佛的綱領就四個字,改變自心,只要心像佛心,肯定成就。為什麼?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大家要知道,真心現極樂,妄心現娑婆,惡心現地獄,貪心現鬼道,愚癡之心現畜生道。善心是人道,大善心是天道,看破放下的心是聲聞緣覺,六度的心是菩薩,平等的心是佛道。就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天天搞來搞去,跟哪個人跑啊,跟哪個道場跑啊,跑到最後,一場辛苦一場空。

諸位道友,修行是很輕松的事情,在家庭就可以修行,若能心地無掛礙,高山平地總西方。希望諸位道友,不要再顛倒來顛倒去,哪個佛菩薩再來,哪個祖師,哪個高僧大德,管你什麼事?對不對?人家高僧大德,是人家高僧大德;人家阿彌陀佛,是人家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離開人間三千多年了,而我們還是凡夫俗子一個。若要嚴格講起來,連佛跟我們都沒什麼大的關系,對不對?《無量壽經》講的很清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地藏經》講了,果報各自承受。就這麼簡單一個道理。我們今天就羨慕哪個名人,羨慕哪個高人,羨慕哪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搞到最後自己死路一條,多悲哀?

希望諸位地藏道友學《地藏經》,或者修淨土的道友念佛,就要有個正確的人生觀,自己工作做好,開開心心,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的心,用感恩的心來行善。如果自己沒能力,沒能力就沒能力了,就發隨喜的心,發善心,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要勉強,生起布施的心並不比物質供養差多少。

佛-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